澎湃新聞記者 許振華
近來烏克蘭的動蕩局勢已在國際上引起反應。2月26日,東盟外長發布集體聲明,就烏克蘭“不斷變化的局勢和武裝敵對行動”表示“深刻的關切”。2月28日,東盟國家新加坡表示將在銀行和金融等方面對俄羅斯實施“適當的制裁和限制”,這被認爲是極少對具體國家實施制裁的新加坡的罕見舉動。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表態譴責並宣布制裁俄羅斯,印尼不點名地譴責了“侵犯一國領土和主權行爲”,菲律賓“明確譴責”俄羅斯,緬甸則支持俄羅斯“維護主權”。然而,東盟國家在整體上仍回避在俄烏沖突乃至背後的俄美沖突中選邊站,並盡量采取了模糊的措辭。《外交官》2月28日便刊文指出,東盟外長聲明沒有像許多西方國家的表態那樣對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定性相當消極,而稱之爲“不斷變化的局勢”。
《南華早報》3月1日刊登評論文章稱,東盟外長就地區和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是衡量東盟團結和公信力的標准,並可展示東盟的凝聚程度。然而,該評論文章認爲,2月26日的集體聲明更多是東盟成員國在俄烏沖突上“迥異且沖突的立場”的總和。
“東盟仍是一個能在國際事務上發出有效聲音的力量。一方面,東盟堅持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原則;另一方面,東盟拒絕選邊站,要維持整體上中立的立場。”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紅亮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說,“東盟在主動適應世界格局的變化,仍體現出一定的韌性。”
新加坡和緬甸表態兩極
《外交官》28日報道認爲,東盟外長集體聲明回避了對俄羅斯的直接批評。然而新加坡和緬甸自身的態度陷入兩極,與東盟集體聲明形成鮮明對比。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4日報道,當日,新加坡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聲明說,“無論已任何借口”,新加坡都強烈譴責所有無端攻擊主權國家的行爲。2月28日,新加坡外長維文在宣布對俄制裁手段時說,俄羅斯向烏克蘭出兵是“不可接受的”,並“嚴重違反國際准則”。
維文還說,制裁是由于當前局勢“前所未有的嚴重”,以及俄羅斯上周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了美國、阿爾巴尼亞提交的關于烏克蘭局勢的決議草案。
目前由軍方掌控政權的緬甸則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據《紐約時報》24日報道,緬甸軍方發言人佐敏吞當天表示,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盡力維護主權”,緬甸認爲這是“正確的”。
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青年副研究員賀嘉潔對澎湃新聞分析說,新加坡之所以罕見地提出制裁,一方面是表明與西方主要國家站在一起的立場,另一方面是因其地緣政治環境和建國曆史而做出的決定。
“新加坡開國總理強調該國是‘馬來海洋中的華人小島’,新加坡多次強調國際規則特別是主權原則對小國的重要性。”賀嘉潔說,“對于小國來說,權力即正義的邏輯是其絕對不能接受的,因爲倘若是這樣,新加坡自身的安全就難以確保。”
據報道,維文2月28日在新加坡國會上發表部長聲明稱,新加坡不會選邊站,但是要堅守原則,新加坡決定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對俄羅斯實施適當的制裁和限制。維文還強調,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行動開了“完全不能接受的先例”,關乎“新加坡的存亡”。
維文稱,俄羅斯的行動給新加坡帶來了“四點警示”,包括:小國面對強敵的脆弱;小國堅守原則,不能選邊站;國內政治不可受外界幹預;新加坡須不惜代價維護原則。
“新加坡素以小國自居。在維文的講話中,他提到俄羅斯比烏克蘭更大,但新加坡比烏克蘭要小得多。”葛紅亮說。“可以看到,維文的講話將制裁俄羅斯解釋爲小國對原則的堅持,並一再重申這不是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的行爲。”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總體而言,俄羅斯是東盟第一大武器供應國,提供了價值1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4億元)的武器。然而,賀嘉潔提到,新加坡幾乎不從俄羅斯購買武器,與俄羅斯的經貿聯系也較弱,因此對于制裁俄羅斯沒有太多顧慮。
而綜合《日經亞洲評論》等媒體報道,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武器進口上較爲依賴俄制武器,這讓他們在對俄表態上更爲克制。“印尼和馬來西亞在國家生存的不安全感上也弱于新加坡。”賀嘉潔補充說。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與俄羅斯關系顯得尤爲密切。這不僅體現在緬甸對俄軍購,也體現在緬甸軍方和俄羅斯的密切關系。去年6月22日,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訪問俄羅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接待敏昂萊時說,俄羅斯致力于加強與緬甸的軍事關系。
“緬甸去年2月政局突然發生變化,這讓緬甸在東盟中顯得尤爲特殊。軍方控制的看守政府和俄羅斯關系密切。假使昂山素姬仍然掌權,料想緬甸不會如此明確地倒向俄羅斯。”葛紅亮說。
另據法新社3月1日報道,盡管緬甸軍方對俄羅斯的行動表示了公開的支持,但因爲緬甸常駐聯合國代表仍爲支持原民盟政府的覺莫吞,因此緬甸在聯合國將投票支持譴責俄羅斯的決議。
東盟姿態素與歐美有別
泰國《曼谷郵報》3月1日刊登評論文章稱,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在俄羅斯發起行動後36小時內便推動東盟外長發布聯合聲明,這是值得稱贊的。盡管這份聲明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同,沒有直接對俄羅斯的行動下消極定性,但《曼谷郵報》文章仍形容這是一份“措辭強烈”的聲明。
對于積極發起外交攻勢的烏克蘭而言,東盟乃至東盟各國的表態讓烏克蘭難以感到滿意。據馬來西亞《星報》等媒體報道,烏克蘭外交官希望馬來西亞在俄烏沖突中“明確立場”。另據《南華早報》報道,法國、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駐馬來西亞大使3月1日發出呼籲,敦促馬來西亞投票支持聯合國大會上有關譴責俄羅斯的決議。
葛紅亮認爲,東盟在區域事務上的表態素與歐美國家不同。《外交官》2月28日報道也指出,東盟的整體立場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類似,顯得謹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應對烏克蘭危機上與歐美富國有著明顯的分歧。
《聯合早報》2月28日報道引述新加坡智庫Solaris Strategies國際事務高級分析師穆斯塔法(Mustafa Izzuddin)說:“個別東盟國家不想被扯入一場與東南亞事務毫無關聯的地緣政治危機。倘若太強烈地反對俄羅斯,恐怕還會弄巧反拙。”
賀嘉潔認爲,東盟國家因爲烏克蘭局勢而對自身在大國地緣政治沖突中的安全的擔憂可能不會很強烈。“首先,東盟一直在避免陷入沖突,而是用相互依賴、合作和制度來規範和影響大國的行爲,所以烏克蘭這種沖突和戰爭的局面至少目前並不在東盟的預期之中。”她說,“其次,東盟國家的政策是對沖,是多面下注,既不願意輕易得罪任何一個大國,也不會把安全寄托在任何一個大國身上,所以它們清楚自己不會陷入烏克蘭這種被動局面。第三,東盟是一個國家集團,雖然不是軍事安全組織,但彼此還是能給彼此信心和支持。”
因此,東盟國家並不直接卷入俄烏沖突,也暫未直接受到影響。但《日經亞洲評論》2月25日報道指出,多個東盟國家的支柱産業農業仍有可能受俄羅斯化肥供應影響,烏克蘭、俄羅斯的小麥等谷物出口也在東盟貿易中具有一定地位。這或讓俄烏沖突在經貿往來上間接對東盟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維文在2月28日的國會講話中還提到,小國必須“避免成爲炮灰、傀儡、或者遭愚弄”,還要“保持國內團結和凝聚力”,因爲“內部分歧很容易被利用”。這不免讓人聯想到烏克蘭近年來所面對的政治困境。
《曼谷郵報》指出,泰國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2022年輪值主席國,定于今年11月18日至19日舉行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假使烏克蘭緊張局勢無法在短期內緩和,泰國看重的這場會議可能會受到影響。
印尼《雅加達郵報》2月28日社論文章稱,東盟需要認識到,大國競爭的時代已經重新來臨,東盟仍面臨“東盟中心地位已死”的威脅,東盟需要摒棄紙面合約可以保持秩序和和平的觀念。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片編輯:胡夢埼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