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腦梗和腔梗。
腦梗
腦梗就是腦梗死,俗稱中風,學名叫缺血性腦卒中,就是腦血管突然塞住,相應的功能區受損導致偏癱、昏迷乃至死亡,其實就是腦動脈硬化。
腦血管怎麽會突然塞住?
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死有兩個重要的因素,血管和血液。
第一,血管不夠粗,血管逐漸變細會導致通過的血流減少,容易塞住。
第二,血液粘稠,就特別容易長血栓。
很多人認爲血粘度高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流行吃黑木耳或者各種各樣的活血藥物來降低血粘度,可是醫生最關注的是血管,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試想一下一根管子用一年和用六七十年,管子是不可能一樣粗的。當血管細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被小血塊塞住,而比較粗的血管是不容易被塞住的。
所以醫生更關注動脈是不是狹窄,其次才關注血液是不是足夠稀釋能夠通過血管。
血管狹窄的原因
血管狹窄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等都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血壓,對于心髒的血管來說血脂更重要一點,但是對于腦血管來說血壓更重要。
有很多三四十歲發現高血壓的病人一直不願意去醫院看病,不願意好好吃藥,他認爲:我沒什麽症狀,爲什麽要進醫院看病?而且吃藥要吃一輩子,就變成病人了。
這完全是個“鴕鳥政策”,就算不吃藥,血壓很高也一樣是個病人,而且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病人,如果吃藥以後血壓能夠降到正常範圍,那你就是個穩定的病人。
往往對于女性來說,高血壓病史可以追溯到妊娠時期,而妊娠時期發生高血壓的女性到後來都會發展成高血壓,但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往往這些年輕的患者做個頭顱CT會發現腦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痕迹,那這種病人到老了以後血管肯定會出問題。
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首先,在所有的這些危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把血壓控制好,這樣才能延緩腦動脈的硬化,腦動脈就不會狹窄,也就不容易被小血塊塞住了。
第二步才是平時常說的吃點活血藥物,還可以吃點黑木耳之類的食品來疏通血管,這是需要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才能起作用的。
腦梗的表現
腦梗的表現除了常見的偏癱以外,還有半身的感覺障礙、失語、眼睛的偏盲等等,這都是根據大腦功能區域不同所引起的不同表現。
如果小腦中風的話就是平衡感失調,比如站起來就頭暈、無法直線行走。如果在一些特殊的區域出現腦梗則會變盲,或者出現強握、蹬腿的一些原始反射。所以醫生可以通過各種臨床表現來大概判斷腦梗的部位。
怎樣能阻止致殘的中風後遺症出現?
◆最主要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腦細胞,時間就是恢複。
◈中風病人從起病到開始特殊治療不能超過三小時,最多不能超過4.5個小時,超過這個時間窗用藥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會有很大的副作用。
◈特殊治療使用的藥物是溶血栓的藥物,它的藥性很霸道,這樣才能沖開塞住的血管,但也很容易導致出血,也就是腦溢血,也會導致死亡,而發病大于4.5小時再使用溶栓藥物就很可能出現腦出血的情況,因爲此時梗死的部位已經開始壞死了,再去溶栓的話就弊大于利。
卒中急救綠色通道
目前全國在推廣中風基地,每一個基地醫院都有一個小組,從急診到神經科病房配套,可以爲中風的病人開通綠色通道,評估病人功能狀況,通過詢問病史來判斷時間是否足夠,有沒有並發症。
如果沒有並發症而且還在時間窗內的話馬上就使用溶栓藥物,很多人因此完全恢複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所以腦梗這個疾病看病一定要越早越好。
腦梗≠腔梗
有些人看到頭顱CT報告上面寫“基底節區多發性腔隙竈”,會問:“爲什麽我沒有任何症狀?我是不是要腦梗了呀。”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其實腔梗不等于腦梗。
腦梗一般是比較大的動脈堵塞引起的腦部一大片缺血而引起的功能障礙,是腦動脈硬化導致血管逐漸狹窄被血栓堵住而形成的一種疾病。
腔梗僅僅是小動脈硬化以後造成的局部小問題,是沒有血栓的。
腦血管本來只有2-4mm粗,腦動脈硬化以後血管管腔逐漸增厚,導致血流不能通過,這個過程是慢性的,它周圍的組織出現營養不良就會慢慢軟化,形成一點點小的軟化竈,就叫腔隙性軟化竈,所以動脈粥樣是存在的,但並沒有血栓,四分之三以上的腔梗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只有在做頭顱CT的時候才能發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的發展和更新換代,以前的CT就是放大鏡,現在的CT和核磁共振就是顯微鏡,只要有一點點的問題都能看出來。
現在社會老齡化,80歲也不稀奇,這樣的老人在醫院做一個頭顱CT或者核磁共振,發現有腔梗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它能提醒你現在已經動脈粥樣硬化了,要注意調節血脂,控制血糖、血壓,而且需要吃點活血化瘀的藥物。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腔梗慢慢變成了多發腔梗,腦細胞的量就會慢慢減少,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記憶力、計算能力、言語能力慢慢下降,甚至出現血管性癡呆。
所以,遇到腔梗不要驚慌,但也要重視它,把它當作動脈粥硬化來治療,預防進展成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