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新經濟公司”已經成爲了各家證券交易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2018年港交所率先大刀闊斧改革,引入同股不同權制度,推動未盈利生物科技類企業上市。千金市馬骨,港交所上市改革效果明顯,2018年以超過2500億的規模重新回到全球IPO規模頭把交椅。
2019年開始,各家交易所爭奪新經濟公司的腳步並未停下,甚至有更加激烈的趨勢。
1月14日,新加坡宣布了自己的招攬計劃,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新加坡將于2月14日推出7500萬新元的新加坡資本市場津貼(GEMS),以幫助企業通過新加坡證券市場(主要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融資,值得注意的是這批補貼中將有很大比例傾向到新經濟企業中。
其他地區市場逐步加大吸引力,另外境內資本市場首個真正意義上服務科創企業的板塊科創板也將橫空出世。對于境內的新經濟企業來說,2019年是選擇年。
爭奪新經濟
“顯然2018年港交所推動上市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績對其他地區尤其是也將自己定位在國際交易所的新加坡有很大影響,因此此次釋放補貼也可以看作是爭奪企業資源的回應。”杭州澤浩投資投資總監曹剛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目前來看,新經濟企業的市場總量有限,各家交易所在有限的規模裏進行博弈,此消彼長。2018年新加坡市場的IPO總規模便受到了較爲嚴重的影響。
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股權資本市場觀察”報告,2018年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一共僅有15起IPO,融資總額爲7.3億美元,僅高于2008年以來的最低值。相比之下,2017年有120起IPO,融資總額達47億美元。這其中,5.6億美元爲主板融資,另外1.7億美元爲凱利板(Catalist,即創業板)融資。在這種背景下,吸引企業來新加坡市場上市更加迫切。
在推動改革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選擇以補貼的手段來吸引企業,根據其公告顯示,此次總額爲7500萬加元的資本市場津貼爲一項三年期計劃,資金來自新加坡金融發展基金(FSDF)。該計劃分三部分,分別是上市津貼、研究人才發展津貼和研究計劃津貼。
“上市津貼指包括外國企業在內的企業選擇在新交所上市時,新加坡資本市場津貼將根據不同條件爲其提供不同層級的上市補助金,以部分減少其首次公開發行成本。”王瑞傑表示。
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津貼很大一部分將側重于新經濟公司,具體來看,3億新元以上市值的新興科技行業企業在新交所挂牌時可獲得的上市津貼等于其合規上市費用的70%(上限爲100萬新元)。
可以看到,針對新經濟企業的補貼較爲優惠,新加坡金管局對新經濟的定義爲:金融科技行業、消費者數字科技行業、遊戲服務與外設等按需服務業;高增長行業包括數字産業集群、先進制造業、樞紐服務行業、物流、城市解決方案與基礎設施、保健行業。
除此之外,3億新元以上市值的高增長行業企業在新交所挂牌時可獲得的上市津貼等于其合規上市費用的20%(上限爲50萬新元);其他企業可獲得的上市津貼等于其合規上市費用的20%(上限爲20萬新元)。
“單一企業的補貼情況來看,已經較爲優惠,目前一般中小規模的企業在新交所挂牌,上市費用在100萬至200萬新元之間(這其中不包含承銷費用)。如果是新經濟公司的話,將會大大覆蓋其在新加坡上市的成本。”一位北京地區熟悉企業在亞太地區交易所上市的律師15日對記者表示。
對于境內的企業來說,除了香港和美國市場外,新加坡交易所也算是較爲主流的海外上市地,目前香港和境內公司占據新加坡交易所整體市值的20%,此次新加坡監管當局進行補貼同樣希望吸引到諸多境內公司,尤其是新經濟公司赴新加坡上市。
科創板引力
不僅是新加坡市場,2018年已經推動了重要改革的港交所,仍想要在2019年繼續以改革來保持對新經濟企業的吸引力。
2018年衆多赴港上市的企業,尤其是境內諸多新經濟公司都遭遇了一項問題,即在上市不久之後便破發。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11日出席活動時,專門指出,將會繼續優化新股上市流程及細則,使規則更清晰,把市場准入制度設在合理水平。
但從境內市場的角度出發,對于衆多新經濟企業而言,最大的變量不在境外市場,而在于上交所科創板的設立,相比過去兩年,科創板的設立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改變新經濟企業資本市場選擇的規劃。
“除非一些距離上市不遠或者無論如何都很難在境內上市的企業外,我們都會建議客戶觀望下科創板的具體情況,甚至有一些原本預計2019年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客戶也有暫停計劃的打算。”北京地區一家中字頭券商投行部的人士15日告訴記者。
諸多研究咨詢機構也認爲,從IPO市場規模預測的角度,2019年科創板的設立將是影響全球IPO市場格局的大事件。就目前來看,2019年上半年科創板將要開通,首批企業將完成上市。盡管尚不清楚具體的細則,但科創板勢必會成爲A股IPO市場重要的增量部分。
安永近期發布的《改革與創新——IPO市場的新動能》報告中也指出,最快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的科創板和試行注冊制,以及國家支持資本市場爲實體經濟服務的政策不變使得2019年A股IPO活動有望回暖。
安永大中華區政府及公共事業部主管合夥人楊淑娟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指出:“比較現有上市條件,科創板對于科技型企業的包容性也會吸引一些原本無法在A股上市、但成長性高的新經濟公司上市,從而吸引資金留在A股。”
不過,交易所紛紛抛來橄榄枝對于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匹配不同的市場,而不是被市場所制約。
“對于一些新經濟公司,我們通常都會做好幾套方案,香港的,美國,境內市場的,最終會和客戶溝通選擇最優解。”前述中字頭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