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海關
山聚仙乃奇,海藏龍而神,關踞險爲雄。在中國,唯一一個以山、海、關合並命名的地方就是山海關。它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裏,明洪武十四年築關設衛,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2、黃崖關
津門十景之一,景名“薊北雄關”。位于薊縣最北端30公裏處的東山上,北齊時建,明代重修。有“小雁門關”之稱。
3、居庸關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內,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爲險要。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4、紫荊關
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北45公裏的紫荊嶺上,爲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
曆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爲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5、倒馬關
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
明朝馬中錫《倒馬關詩並序》中說:“關有兩山對峙,其路極險,相傳楊六郎到此馬踣,故名。”後人爲紀念楊延昭(六郎)鎮守三關的功績,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馬關城附近修建了“六郎碑”。數百年來,許多文人學士到倒馬關憑吊六郎碑,稱頌吟懷楊六郎威鎮邊關的不朽業績。
6、平型關
位于大同市靈丘縣同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平型嶺上,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
這裏又因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也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場全勝戰役。
7、偏頭關
位于偏關縣黃河邊。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
偏關建縣的曆史不複雜,明洪武二年,洪洞大槐樹移民來此,實行“三分戍邊,七分屯田”的制度。清雍正三年建縣後,成了“七分戍邊,三分屯田”。城內有鼓樓,但找不到鍾樓;三個城門各走各的線;街道不對稱,城牆不對稱,真是偏到家了。
8、雁門關
位于山西省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裏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爲“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爲首”之說。
“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曆史事件均于此關聯。
9、娘子關
位于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娘子關還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迩,“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爲優美。這裏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
10、殺虎口關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交接處,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建于明朝,古稱參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殺虎口聞名遐迩,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殺虎口。
11、嘉峪關
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裏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曆史上曾被稱爲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裏。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百裏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嘉峪关大多数景点紧扣长城文化及丝路文化的脉系,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2、陽關
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和玉門關同爲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這裏殘存部分房屋、農田、渠道等遺址,當大風過後,這些遺址清晰可見,引人矚目。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淒涼悲惋,寂寞荒涼。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淒涼委婉的代名詞,今天的陽關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依靠這座墩墩山,遠近百裏盡收眼底。墩墩台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曆史唯一的實物見證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被當地人稱爲“古董灘”。 這裏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爲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俯拾皆是。故當地人有“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
13、玉門關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于甘肅敦煌市西北90公裏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向往。
陽關和玉門關,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名揚中外,情系古今。在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兩者都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是絲綢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軍事重地和途經驿站,通西域和連歐亞的重要門戶,出敦煌後必須走兩個關口的其中一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