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烏節路,到北京長安街。
文丨華商韬略 霍 怡
據說,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高層中,流傳過一句豪言壯語。
“2022年,市場上不會再有元氣森林的氣泡水。”
這句話,真僞不易求證,但聽起來頗有《古惑仔》裏陳浩南的氣魄,“你在灣仔插旗,我就把它拔了扔回去。”
可惜的是,兩大巨頭並沒有兌現。
【1】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軟飲料市場,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中國的軟飲料市場規模已過萬億,體量空前。另一層,過去二十年裏,中國市場的增速,就是飲料巨頭們的業績來源,是財報上的漂亮數字,是管理層給董事會的交待。
有這兩層,沒有一家飲料巨頭,敢于放棄這個市場,在中國市場闖不出名堂的飲料企業,也不配自稱巨頭。
這讓人又想起了《古惑仔》裏,山雞的著名台詞:“你在這裏凶是沒有用的,有種就去缽蘭街闖一闖。”
出身遊戲互聯網的元氣森林,真的打著“健康無負擔”的大旗,“撈過界”闖了一闖。可怕的是,可口和百事兩大幫派,壓根拔不動這杆旗。
曆史上,可樂並不是沒有打過“0糖0卡”的噱頭,從“零度”到“健怡”,吃的都是0糖0卡的飯,只是做了多年,一直還在可樂的大旗下面打轉轉,怎麽看也不像自立香火的龍頭大哥,最多算個堂口紅棍。
但元氣森林做到了。
用赤藓糖醇這種天然甜味劑做替代,研發出多種水果口味氣泡水,元氣森林一下立住了聲望,接著陸續推出低糖低脂的咖啡、奶茶,一幹小弟分頭出擊,張雨绮、易烊千玺、谷愛淩……“誰紅誰代言”的操作,很快就擊中了對健康控糖減卡有迫切需求的飲料愛好者。
▲元氣森林氣泡水配料表顯示不含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防腐劑
2020年8月,元氣森林通過“新加坡健康促進局(HPB)”認證,又拿到了新加坡HCS健康優選標示。來自新加坡的背書,更添一分含金量。
在軟飲料的江湖裏,元氣森林是後起之秀,可樂老大哥雖然壓不住小字輩,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看做大。
元氣森林的背後,站著一衆知名投資機構,其中背景最深的,當屬淡馬錫。
▲來源:淡馬錫官網
在2021年年初,淡馬錫協同紅杉中國、華平資本等一衆投資巨頭,完成過一輪將元氣森林估值拉到60億美元的融資。到了年底,淡馬錫再次領投,紅杉中國華平資本跟投,讓元氣森林完成了新一輪近2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50億美元。
還有知情人士稱,在原本60億估值融資時,就有領投方以120億美金鎖定了下輪份額,但在最後,淡馬錫給出了更高價,直接讓元氣森林的估值暴漲兩倍多。
敢于在新消費賽道上堅決出手,大膽做多。背後的原因,不僅基于它對産業的看好,更基于它對中國的理解。
【2】
淡馬錫,本是新加坡的別名,大致相當于“華夏”和中國的關系。這個名字,曾經存在于航海大家鄭和的圖志中。但現在,它爲人熟知的身份,是與GIC、MAS並稱的新加坡三大投資機構。
從馬來小島到著名投資機構,淡馬錫這個名字的轉變,離不開一位傳奇的政治人物——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建國初期的新加坡,實在是彈丸之地,經濟基礎薄弱,私人投資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
國家要振興,人民要富裕。無奈之下,新加坡只能選擇一條“政府推動,力促改革”的路子。在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主導下,新加坡政府設立了一批財政部直屬的國有企業,進入高風險、高投資的工業領域。
當時的新加坡,從鋼鐵到造船,從石油到化工,舉凡國計民生的大項目,都可以看到政府資本的身影。新加坡的工業化打下基礎,正是得益于此。
在新加坡的改革大潮中,李光耀發現了一個問題:財政部是政府部門,職在監管,統屬營商,似有不便。應該需要一個機構,以商業原則,專門經營和管理各類國有企業。1974年,在李光耀的提議下,淡馬錫正式成立。
由總理發起,冠國家之名,淡馬錫需要承載的使命,不需多言。
它一成立,就從新加坡財政部接管了總值3.54億新元的初始投資組合,並開始進行商業化管理。
這是一家得到“欽命”的主權投資機構,在淡馬錫官方的描述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奠定了基調——“淡馬錫于1974年在新加坡法令下成立,以持有及管理之前由新加坡政府所持有的投資與資産。”
在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有更多的大型工業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使得淡馬錫一經成立,便迅速開始以投資機構性質,運作大型工業項目。
日後被投資界津津樂道的“淡馬錫模式”,也正是在這一階段成型。
所謂的“淡馬錫模式”,指的是財政部代表政府爲公司唯一股東,通過控制董事會來貫徹意志,再由董事會監督管理層,對公司項目進行市場化管理。
所以在淡馬錫的董事會成員裏,曾經有大量兼職的政府公務員。從擔任董事長的財政部副部長,到擔任董事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財政部總會計師、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局長。
日後,淡馬錫的董事會構成雖然趨向外部化,但董事會成員,還是不免濃厚的政商背景——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前世界銀行行長佐裏克、香港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都擔任過淡馬錫的董事。
在董事會的架構下,淡馬錫再通過數十家全資子公司,通過股權投資,控制數百家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個從政府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産權經營多達六個組織層次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
從1974年到2021年,淡馬錫的資産從當初的3.5億新元,膨脹到如今的381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1.8萬億)!增長超過1000倍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家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主權財富基金。
【3】
新加坡和中國,有同處華人文化圈的淵源,有經濟崛起上的路徑相似,也都經曆過“強人治國”的政治模式。更重要的是,李光耀與鄧小平之間,有很深的“英雄相惜”情結。
1978年,鄧小平開啓了他對發達國家的探訪,訪問日本的下一站,鄧小平選在了新加坡。在李光耀的《經濟騰飛路: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一書中,他回憶了這段經曆:
“鄧小平是我所見過的領導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盡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卻是人中之傑。雖已年屆74歲,在面對不愉快的現實時,他隨時准備改變自己的想法。”
讓李光耀意外的,是鄧小平對新加坡經濟制度的熱情與興趣。在共進晚餐時,鄧小平向李光耀祝賀了新加坡取得的成就。李光耀回答說:“憑借充沛的人才和資源,中國能夠超越新加坡。”
在訪問結束幾個星期後,《人民日報》刊登了對新加坡的報道,一改過去的“美帝走狗”言論,把新加坡形容成一個值得“考察研究”的花園城市。
不僅是報道路線的轉變,在1992年的南巡中,鄧小平表達了埋藏在心裏很久的看法。“要向世界學習,特別是要學習新加坡……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對于向來言簡意赅的鄧小平而言,這樣的評論實在難能可貴。這句話,很快就通過各種媒介,傳到了李光耀的耳朵裏。這讓李光耀格外感懷。
“當鄧小平對中國人說,我們將比他們管得更好,我知道他並沒有忘記,我在他訪問新加坡期間說過的那番話。鄧小平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挑戰,中國隨後二十年的發展曆程證明,他是正確的。”
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兩位政壇偉人,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對祖國的改造,也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向對方的致敬。在1978年之後,李光耀幾乎年年來華訪問,每一次都會得到中國的頂級規格接待。但除此之外,他還有更直接的方式——堅定不移地做多中國。
身負新加坡一國使命的淡馬錫,成爲了這種理念的執行者。
受益于新加坡的經濟騰飛,淡馬錫在前三十年的發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根據其年報顯示,在1974-2004年的30年間,淡馬錫的股東年複合回報率是18%,總資産達900億美元。在標普和穆迪兩大評級機構中,均獲得了AAA的最高信用評級。
但這也是一個艱難的轉折點,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新加坡都進入了轉型的陣痛期,淡馬錫旗下的關聯公司,大部分表現欠佳。兩相對照,中國在香港金融戰中的表現、人口紅利的兌現、制造能力暴增、加入WTO之後在國際大分工中地位的上升,都讓這個國家成爲了投資福地。
對于淡馬錫而言,到中國去,正當其時。
這個時候,一位傳奇人物的出現,造就了一段淡馬錫做多中國的華彩歲月。
【4】
2002年,一位名叫何晶的女性加入了淡馬錫,並在2004年出任首席執行長,正式執掌這艘大船駛向新大陸。
何晶的上任,引發了一片爭議,這不僅因爲她是一位女性,更因爲她是李光耀的兒媳,當時的新加坡財政部長,今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妻子。
但何晶能夠執掌淡馬錫,也確有其過人之處。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後,何晶加入了淡馬錫持股的新加坡科技公司,從工程副處長一路升任總裁與首席執行長。新加坡科技公司在她的治理下先是扭虧爲盈,繼而迅速發展。
正是這段經曆,使何晶有足夠的資本壓制反對的聲音,最終成爲淡馬錫的掌舵者。更重要的是,淡馬錫此前數年投資回報低迷,急需一位強人領袖帶公司重回正軌。
上任不久,何晶就將公司從高聳入雲的“淡馬錫大廈”搬出,遷到了距離市中心很遠的普通寫字樓。
這像是一個象征——淡馬錫的新戰略,定位在中國和印度等落後但高速成長的亞太地區。在對外的自我定位中,淡馬錫不再是一家“新加坡投資公司”,而是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亞洲投資公司”。
2004年,淡馬錫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辦事處,打下了在中國的第一根樁。
在何晶的主導下,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從一開始便不是簡單的試水。
2005年1月,淡馬錫旗下全資子公司AFH先收購了民生銀行5%的股份,同年8月,收購了建設銀行5.1%的股份,12月,AFH又抓緊投資了15億美元,向中國銀行認購了5%的股份。
敢于打出這樣的大手筆,考驗的並不只是投資機構的常規眼光。事實上,這是一個謀定而後動的決定。
在過去的幾年裏,由于中新兩國的友好關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專門開設了一個“市長班”,在那裏,一直都有中國學員的身影。
這些學生,要麽是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員,要麽是國有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具體的人選,均是中國政府選定的各領域幹才。他們來到新加坡,學習的是中國正出現,而新加坡已經成功解決的問題。
給中國官員們授課的,常常是那些爲新加坡發展做出貢獻的前內閣部長們。在課堂上,師生同場交流,互相探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而這些內閣部長,往往又同時具備另一個身份:淡馬錫的顧問。
因此,清晰地了解中國的改革進程,明確地知道中國的改革方向,深刻地理解中國的産業動向,幫助淡馬錫敢于在關鍵時刻出手下重注,得以抓住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關鍵窗口期,分享巨大的改革紅利。
除了銀行之外,淡馬錫還連續投資了包括中信證券、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在內的一連串非銀金融機構。
2009年,淡馬錫清空持有民生銀行的全部股份,一舉套現23億元,獲利超14億元。截至2017年,僅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平安保險、友邦保險和阿裏巴巴這五支股票的資産價就增加了620億。
但這只是淡馬錫深耕于中國的開始。
【5】
如果說,這家公司在中國早期的嘗試,還只是基于對李光耀信念的傳承,基于對中國改革的信心和信息差,那麽隨著它在中國時長日久,它對中國的理解也變得越來越深刻,投資的動作亦越發熟稔。
2011年,歐債危機引起了全球經濟動蕩,使得淡馬錫的投資組合也面臨挑戰。
在這個背景下,淡馬錫增加了對能源、資源、科技、消費等行業及其他中産階級需求的關注,積極調整在各個板塊的比例。恰在此時,2012年,中國互聯網開啓了爆發期,這成爲了淡馬錫轉身投入的另一個豐饒板塊。
那一年,淡馬錫接到了小米B輪投資的計劃書,轉手便給小米投了1800萬美元。第二年,又在小米C輪投資中砸下1.08億美元,還把新加坡三大投資機構之一的GIC,一並拉了投資的隊伍。
在2018年的收獲時間,小米的第一輪1800萬美元翻了60倍,第二輪也有十多倍的回報。而後對于阿裏、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同樣令淡馬錫斬獲頗豐。
淡馬錫投資的風向,其實就是中國經濟的走向。從體制改革、到移動互聯網浪潮,從新消費崛起到尖端科技領域,始終有它的身影出現。
在物流科技上有菜鳥網絡,在工業互聯網上有黑湖智造、營銷科技上有特贊、人工智能上有商湯、智能硬件有Jimu無人機,大數據有明略投資,在CRO領域則有藥明康德。
2020年疫情爆發,全球備受波及,淡馬錫卻在這時看到了中國抗疫中的危機處理能力、經濟複蘇周期也領先其他國家,推動它果斷地大幅度加倉中國。
“我們從企業等微觀主體可以看到,中國的創新和供應鏈效率在整體提升。創新已滲透到各個行業,滲透到供應鏈各個環節。”在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的觀念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正是淡馬錫的信心來源。
2021年,是淡馬錫在中國物流倉儲行業頻繁下注的一年,它連續投資了京東物流、萬緯物流等一連串企業。這使得它在物流領域主要聚集了四大板塊——快遞物流、數字化貨運、數字化物流、物流科技,這項舉措讓淡馬錫收益頗厚。
截止到2021年第三季度,京東物流運營了約1300個倉庫、總面積達到2300萬平方米,它同時也是全球唯一擁有涵蓋六大物流的網絡企業。這使京東物流成爲了中國領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淡馬錫看准勢頭、出手迅速,在2021年便以17.05億港元參與了京東物流的pre-IPO。
隨後,京東物流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一度高過2500億港幣。
成立于2017年的萬緯物流,是萬科旗下的物流平台,也被定位爲現代倉儲設施和物流一體化運營的物流園區、産業園區專業開發商及運營商,同時,萬緯冷鏈還是中國物流地産市占率第二、中國最大的冷鏈物流地産商。到2021年,萬緯物流進行了成立以來的首輪融資,淡馬錫成爲了投資人之一。
從新加坡烏節路,到北京長安街,十八年裏,淡馬錫的投資版圖發生了一個變化——中國資産首次以29%的比例超越新加坡本土,成爲淡馬錫持有資産比重最大的國家,2021年,中國資産繼續以27%的比例位列首位。
從傳統到新興行業,淡馬錫的投資軌迹幾乎遍布所有行業,在2021年的投資清單中,中國市場投資組合淨值就達5020億人民幣。
發生在1978年的偉人握手,帶來了中新兩國的長久友誼,也給了淡馬錫這家主權基金持續看多中國,做多中國的十八年曆程。
從友誼到共生共榮,這像是曆史進程的必然,但實際上,這也是資本的必然。當中國的經濟表現優于全球經濟時,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必然也優于全球市場。
深知中國,從中國的成長中獲益,這條路,在過去不會錯,在未來,同樣不會錯。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