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張瑩 通訊員 張成 曾妮 陳土華
在廣州黃埔,曾經的郊區,目前崛起了現代化産業新城——中新廣州知識城。這裏有許多耀眼的標簽:廣州科技創新軸的北極點、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台、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創新載體、國家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新加坡企業進入中國的首選地……
眼下,適逢國務院批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一周年,連日來記者一行輾轉中新知識城南北,看到中國納米谷、灣區創新部落、高端研究院、大科學裝置等高端産業和綜合配套服務項目已插標落地,雜亂舊村改造成了産業園區,《總規》的藍圖已躍然于綠水青山之間,高科技人才穿行在現代化樓宇,窗外望得見稻田、聽得到蛙聲,“郊區新城”的實踐正在上演。
以産興城:三年計劃引進百大項目
據悉,《總規》落地一年,知識城共舉辦集中簽約動工投試産活動7次,創維智能、廣電運通等290個項目動工建設,總投資約5736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288億元。寶潔新智造中心、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基地一期、中新智慧産業園一期、奧飛硅谷中心一期等21個項目竣工、試投産。
康方藥業
康方藥業中新廣州知識城生物制藥基地是其中重要項目之一,于今年3月投産,新增産能2萬升,生産康方生物全球首創的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凱得甯,主要適應症包括肝癌、宮頸癌、肺癌、胃癌、食管鱗癌及鼻咽癌等,預計將于2022年獲批上市。
康方副總裁張鵬
康方生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張鵬告訴記者:“基地投産見證了知識城生物醫藥創新園的發展,公司研發的新藥即將上市,即將進入的收獲季節比團隊預期提早了幾年。”
此外,還有新材料與納米産業項目、5G濾波器項目、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這些知識城的重點項目不是産值的“堆頭”,而是大灣區創新的科技“拳頭”,填補了“缺芯少魂”的空白,一個個攻城拔寨般去攻克“卡脖子”領域。
作爲經國務院批准的知識産權綜合改革“試驗田”,廣州開發區在知識城《總規》批複以來致力于優化知識産權等營商環境,一年來,形成集司法、行政、仲裁、海外維權爲一體的知識産權協同保護的格局,聚集200多家知識産權專業服務機構,成爲知識産權要素最齊全的區域。
落戶知識城的審協廣東中心是國家知識産權局首批設立的京外專利審查協作中心。“我們已爲某知名重點半導體企業開展專利預警服務,針對其計劃研發的技術領域,提供相關專利分析。”審協廣東中心戰略規劃室副主任周正一介紹說,通過對具體企業的專利申請情況、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發展路線、優勢國家/地區、主要競爭對手等情況進行梳理,中心能爲企業技術創新提出個性化研發建議以及海外專利風險提示。
以業聚人:400多名高層次人才聚集
日前,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正式運營,這是廣州開發區推動更多優質人才、團隊、創新資源在知識城集聚的項目。
“全國首個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政策對全世界的高級人才都有吸引力。”廣州開發區全球招商總監賀勵平說,“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沒有類似的政策。”
粵芯半導體
從2017年剛到廣州開發區時的3個人,到現在800名公司員工,粵芯半導體的成長發展同樣體現了知識城在吸納全球人才方面的成效。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從台灣被知識城吸引來的,公司團隊中不少人有著海外半導體芯片領域的經驗。他說:“知識城是國際合作的平台,尤其在國家大力支持的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等領域對于全世界高端人才具有天然吸引力。”
早在2011年就爲廣州開發區招攬頂尖科學家,中烏(黃埔)國際創新研究院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及莫斯科大學等東歐頂尖科研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該研究院副院長韓昕超表示,政策利好是吸引人才的軟件,而當地産業鏈能否支撐技術快速落地則是吸引人才的硬件,這恰恰是廣州開發區的優勢和知識城的強項。
王曉東、施一公、趙宇亮、郝躍、方濱興、葉思宇等21位院士,400多名高層次人才以及3500多名碩博研究生紛至沓來,共同打造廣州市科技創新軸“北極點”、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光發熱。
作爲知識城首個産業項目,廣州騰飛園已成功引入3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落戶,其中超過20%的企業來自于新加坡,就業人數達到3000人。落戶該園的首家新加坡企業百吉生物醫藥,擁有黃埔區第一家B級GMP臨床級別實驗室。公司生物首席運營官陳秩靜表示,僅從招募員工上就能感受到,知識城的吸引力快速提升,“與幾年前相比,招人容易多了。”
以景美城:郊區新城聽得見蛙聲 看得到稻田
水光滟潋的鳳凰湖、九龍湖,逶迤綿延的風雨連廊,隨處可見的綠色公園,拔地而起的知識塔……近年來,知識城崛起了不少“網紅打卡點”。
郊區新城中,現代建築知識塔和傳統鄉村將和諧共存。
其對標新加坡“花園城市”的規劃思路,堅持生産、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營造“城在林中、山水相望”的新型城市形態,2020年城市色彩規劃榮獲法國NDA金獎(世界領先的設計獎項)。
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知識城將土地資源的瓶頸制約變成郊區新城的獨特風景,讓人們在知識城現代化樓宇裏,望得見稻田、聽得到蛙聲,讓農民在城市裏耕作、市民在田園中休憩。
過去,知識城只有九龍大道這一條“南北主動脈”,如今,創新大道、開放大道共同串聯起知識城、科學城、臨港經濟區、生物島四大片區,共同組成黃埔區南北聯系的“黃金軸帶”。
重大項目落地、新興産業勃興。開發十年,知識城建成區達12平方公裏,規劃面積從8.08平方公裏擴容爲232平方公裏,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81億元,注冊資本近4400億元;常住人口由3萬人增加到35萬人,預計到2025年達到50萬人,現代化的郊區新城正成長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一顆發光的明珠。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