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一個夜晚,台灣某訓練基地,45名官兵嚴陣以待,他們在接到命令後立即與其他兄弟部隊進行分離;
除了限制對外通訊之外,還被要求隨時全副武裝、時刻處于戰備狀態,長官雖然沒有講明任務目的地何在;
但桌子上的地形圖都是以釣魚島爲原型,在加上當時的漁民保釣意願愈演愈烈,士兵們基本上心裏有數。
而這次行動的背後就是塵封多年、不爲人知的“漢疆計劃”。
根據島內媒體綜合報道,1990年夏天,台灣軍方就曾以“漢疆演習”的名義,擬定由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登上釣魚島安置“國旗”以宣誓“主權”的計劃。
該行動最後因爲當時台灣低于最高領導人李登輝的反對下中止。
郝伯村——愛國信條下的軍事行動
任何一個關心台海兩岸話題的人在談及兩岸事務,尤其是軍事時都不可避免地會提到這樣一個人物–郝伯村。
作爲一個曾經在台灣擔任過“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行政院長”等顯赫職位的高官,郝伯村注定是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
名副其實的老兵,郝伯村全程參加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但是你會發現,翻遍戰爭史你也找不到郝伯村什麽值得稱道的戰績。
在蔣家父子逝世後,作爲現存爲數不多的從大陸過來的“老資曆”,郝伯村也是成功在李登輝時期登上了台灣實際權力“二把手”的位置。
而郝伯村之所以能被我們所提及,無外乎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是爲數不多的在台灣說話有一定分量,堅持認同中國人身份反對“台獨”的高級領導人。
郝伯村在蔣經國逝世李登輝掌權後,先後出任了“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要職,後來因爲與李登輝政見不合,被迫辭職。
在辭職時,郝伯村面對民進黨的包圍,喊出了這樣一句口號“中華民國萬歲!”消滅“台獨”!
作爲一個和日本在戰場上有過較量的軍人,郝伯村在對日關系上還是十分具有“保衛領土”意識的,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郝伯村爲了保衛釣魚島而准備策劃過的一次軍事行動——“漢疆計劃”。
當時民間保釣情緒高漲,這更讓原本激化的台日關系更加火藥味十足。
于是在這種背景下,當時擔任台灣地區“行政院長的”的郝伯村利用自己在台軍中的關系,跨過“國防部長”以及“參謀總長”,直接命令“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及作戰參謀次長室,讓這兩個單位聯手指定奪回釣魚島的作戰計劃。
登錄作戰演定爲:配合空軍,海軍與漢軍陸戰隊掩護與支援,分別搭乘陸軍航空大隊數架UH-1H直升機同時登上釣魚島大島與小島。
45名官兵分爲指揮,攻堅,支援,爆破,火力,通訊等多個小隊。
連長關志德上尉率領隊員登上大島,輔導長楊立中尉率隊負責登上小島,並在15分鍾內摧毀日方實心砌成的燈塔建築物。
在日本自衛隊萬一以優勢海空火力造成台方特戰隊員無法撤離時,動用海軍當時最新銳的武進三型陽字艦搶進救人,配合海軍陸戰隊的登陸釣魚台作戰。
在完成實際控制後撤回,這個計劃,最終因爲李登輝的強力幹預而破産,李登輝說道“釣魚島是籌碼!不是戰場!”
現在覺得,李登輝當時已經發生了媚日心態的轉變,是斷然不可能挑起與日本方面的戰爭的。
隨後行動取消,郝伯村也在不久後在輿論壓力下被迫辭職。
1990——民間保釣情緒高漲
釣魚島爭端由來已久,和現在主要是由中日政府相互交鋒不同,在當時,釣魚島爭端的主角是台灣和日本。
而自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有幾次可以解決釣魚島的機會,但是因爲一些綜合因素都錯過了,而最接近的一次竟然還是台灣地區所創造的。
和現在虛弱搞笑的“台灣兵”不同,當年的台灣軍隊在70-90年代期間,還是有著很強作戰能力的。
先進的武器裝備在加上當時台灣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和韓國,新加坡,香港一齊被稱爲“亞洲四小龍”,台灣地區的軍事力量一度排到了世界前十。
從位置上看,釣魚島距離台灣本島更近,從管轄範圍上來看,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是我國漁民最先發現並命名了該群島。
而且台灣地區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在釣魚島海域設立了R17靶區,台灣地區的海軍艦艇長期在此地活動。
相比之下,日本方面只有一些海上保安廳的小型巡邏艦在此巡航。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同時期內的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民間團體有著強烈的保釣情緒,曾經多次憑借個人力量硬生生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封鎖線,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完全不懼日本方面的武力驅趕和反對。
但是,日本方面也沒有讓步,不僅加大了在釣魚島海域的巡邏力度,還派人偷偷登島建立燈塔,于是雙方圍繞釣魚島的爭奪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民間保釣情緒在1990年李登輝下令廢棄R17靶區後開始達到頂峰。
台灣地區當局不得不順應民意,開始推演雙方引起的雙方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就連當時台灣地區駐日機構也明確暗示,不排除用武力奪回釣魚島的可能!
台灣地區的強硬態度讓日本有所忌憚,因爲當時正處于冷戰時期,在美國的強力控制下,日本不會主動挑起熱戰。
另外,當時的日本大部分力量都被部署到了北方以防禦來自蘇聯的入侵,所以日本政府當即通知台灣地區,日本自衛隊絕不會使用軍事手段。
台灣地區高層皆如李登輝等流投鼠忌器,不敢與美國日本爲敵,但是台灣地區軍方卻直接行動了起來。
當時在上文說到的郝伯村的命令下,直接出台了“捍疆計劃”。爲什麽現如今大家都稱其爲“漢疆計劃”,是因爲台灣軍方高層認爲“捍”與“漢”同音,這麽取名能夠迷惑外界,以爲這個計劃只是“漢光演習”計劃的一部分。
後來台灣軍方爲了淡化這個軍事計劃,並且已經默認了日本在釣魚島海域的控制權,因此也就沒有更正。
作戰行動箭在弦上,被李一通電話召回
提到“漢疆計劃”的起源,時任台軍空降特種作戰司令部獨立62旅的輔導長楊立說道:
1990年,高雄市主辦運動會,吳敦義想要將聖火傳到釣魚島上去,但是台灣地區高層並未批准,讓吳敦義非常失望,當時的台“行政院長”郝伯村,看到聖火傳遞到釣魚島的想法,認爲這是一個好機會,而且釣魚島是固有領土,非常支持,于是跳過“國防部“擬定計劃准備協助聖火送到釣魚島。
楊立表示,當時他們的空降特戰司令部獨立第62旅堪稱全台灣最精銳的部隊,在漢疆計劃前,已經參加了三次演習都成功擊敗了對手,時任連長的關志德,是一個彪悍的軍人,可以單手刺槍,刺一百次都是同一個點。
忙了9個多月,正准備休假回家時,沒想到作戰科又下了命令,說是要組建一個45人的特種突擊隊,並且條件苛刻。
楊立說,連上約80個人,扣除已婚,待退,獨自選一個45人兵力實施秘密特訓。結果最後一選,還不到45人,還是從台灣大學日文系編進來一個文弱書生,又從航空指揮部編進來兩名士兵才算組建完成。
(摘自海峽導報·“漢疆計劃”三十年)
當時軍服沒有肩章,姓名,槍支無“國軍”標志,錄遺照並留下頭發、指甲與遺書等等。
楊立說,萬一真出事了,台灣當局還可以否認這支部隊。
另一位參加這次行動的退伍軍官說道,當時連同連長,輔導長在內的兄弟都很年輕。
第一次遭遇這種陣仗,一開始大家都有些忐忑不安,但曆經反複磨練後,他們很快就進入狀態,心想就是爲捍衛領土而死也很光榮,大夥的默契反而更好。
一股靜默在空氣中的悲壯氣氛彌漫開來。
雖然作戰計劃也明確要求士兵盡量避免與島上日本自衛隊的正面沖突,並在訓練時將遭遇日方任何可能的攻擊形式都列入了訓練科目。
但由于實際情況多變,不可能全盤控制,45名弟兄還是做好了與釣魚島共存亡的心理准備,並簽下了切結書。
只不過,秘密訓練在進行一周後,突然接到部隊歸建的命令,從此長官便再未提及這次演習。
據事後傳說,軍方無法保證任務能夠成功,認爲“國軍”不是日本的對手,雖然能夠靠著出其不意一鼓作氣拿下釣魚島,但是日本的大反撲絕對是守不住的,必須聯手大陸的解放軍,才有勝利的可能。
這項爲期兩周的秘密軍事行動,因爲李登輝擔心大陸參戰會引狼入室,與“行政院長”郝伯村意見不同而被叫停。
李登輝後來更是應日方要求,下令軍方廢棄相當重要的海空聯訊地點、位于外海的R17靶區,自動放棄了在釣魚島海域的准軍事存在,降低了對日方的威懾力,讓台灣北部門戶洞開。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當時台軍高級參謀說道,這個計劃影響很大,因爲李登輝相當不開心,李認爲郝伯村哪裏來的膽子可以越過自己指揮三軍?
李登輝不願意在作戰命令上簽字,而郝伯村也很執拗,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要李登輝背書,李都不肯。
他認爲,就是因爲郝伯村跳過自己指揮軍隊,所以李下定決心要在軍中排除郝伯村,這也導致了郝伯村後來的下台。
李登輝當年從中作梗取消這項這項計劃使得我方喪失了一個收回釣魚島的良機。在當時背景下,日本使用武力反擊的可能性很小,冷戰再繼續,蘇聯還未解散,一旦日本出兵,大陸也會相繼出兵,很有可能因爲釣魚島的小範圍領土爭端最後演變成局部熱戰,所以李登輝的阻撓比兩岸軍事合作還不符合台灣的利益。
專家認爲,在釣魚島問題上,兩岸只有攜手一致,軍事合作才能贏得日本,奪回主權,才是解決釣魚島的最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