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養老金制度
亞洲第一,全球第七!
今年,新加坡更爲建國一代推行多項福利
關愛樂齡大使向建國一代居民講解建國一代配套。
01
建國一代專享福利
新加坡建國一代目前約有50萬人,是指出生于1950年至1959年的新加坡人,年齡介于60歲至69歲,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動蕩年代中成長。他們在國家經濟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年代,投身勞動力隊伍,爲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奠下穩固基礎。
爲向這些曾爲國家艱苦奮鬥的前輩致敬和感恩,2019年財政預算案宣布了“建國一代配套”的援助福利,爲立國一代終身配套撥款61億元。配套涵蓋五方面的援助,包括額外醫療津貼、終身健保計劃額外年費津貼、五年額外保健儲蓄填補,以及更多的終身護保加入獎勵金。目前已開始實施。
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將受到總值2億7000萬元的保值儲蓄填補。
02
屋契回購
在新加坡,大多數老人不希望退休後成爲兒女的負擔,選擇獨立面對養老金來源的問題。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CPF)是針對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強制性儲蓄計劃,用來應對退休、保健和購房需要。理論上,CPF制度的設計已經足夠退休老人安心養老。
而且,65歲以上退休夫婦還可加入屋契回購計劃,把組屋部分剩余屋契賣回給建屋發展局,借此把CPF終身入息計劃的每月入息翻倍增至逾1200元,靠自己保障安穩的退休生活,還一次過獲得10萬元現金。
03
數碼診所
除了生理所需,新加坡更注重老人的心理需要。其實造成大部分的老人老年困擾的,更多是孤單、寂寞與壓抑的心情。親人或子女沒有多花時間陪伴年長者,老人覺得與親人有隔閡,與社會脫節。
對待這些老人,政府除了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外,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老人在數碼診所學會如何用中文發送短信,跟家人個關系也更親近了。
新加坡政府在今年將安排100多場“數碼診所”走入鄰裏,爲建國一代提供一對一的數碼技能指導。除了學習基本數碼技能,給老人們緊跟社會發展的信心外,老人也能用APP預約門診、在網上申請業務。
學會發短信、語音、視頻後,兒孫們在外地也能也能經常溝通,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人們生活的孤單無助。
除了老有所養,新加坡也真正做到了老有所用、老有所樂,這才是養老制度的核心。
也有很多人有疑問,既然新加坡的養老制度這麽好,爲什麽有這麽多老人在工呢?原因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老人願意工作,政府也鼓勵老人工作。
食閣裏工作的老人
▌老人願意工作
新加坡的家庭觀念和中國不同,父母沒有給兒女買房的義務,也沒有照顧孫子外孫的習俗。新加坡人認爲兒女和父母是單獨的個體,也不看重反哺模式的贍養。
因此,新加坡有很多老人選擇獨居,他們並不依靠子女的贍養而生活,也不過度依賴子女。這些老人希望財務獨立,生活獨立。所以,他們出去就業、兼職,更多的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保持聯系。
很多人會說“那麽大年紀還要做那麽辛苦的工作,新加坡的老人實在太可憐了”,但其實這些老人既能實現自我,又能通過工作補貼生活,他們自得其樂。而且老人們的工作並不像看到的那麽辛苦,食閣的工作每天也只有一兩個小時、Grab司機只是喜歡和乘客閑聊的時光,其實都是輕松的工作。
開Grab的老人
做清掃的老人
▌政府鼓勵老人工作
新加坡政府一直鼓勵老人工作,政策還規定企業聘請超過65歲的員工,政府會對企業有津貼。新加坡2007年就推出了就業入息補助(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協助年長及低薪員工,再加上新加坡近年一直收緊外勞的配額導致勞動力市場緊繃,雇主覺得聘請年長員工其實很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