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鈞
11月6日,新加坡麥達斯集團來渝簽約,計劃在兩江新區打造進口鋁貿易基地,在穩定貿易量之後,疊加金融要素,沉澱資金流,打造大宗商品貿易中心。而促使麥達斯集團作出這一決定的,正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重慶的運營中心“身份”。
2015年11月7日,中新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戶重慶,不同于蘇州工業園和天津生態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沒有四至範圍的約束,是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與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搭建區域聯網,輻射西部、全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降低中國西部地區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一次探索實踐。
兩年來,重慶砥砺奮進,累計簽約5批、90個重點項目,總金額約200億美元,從金融服務、交通物流、航空産業、信息通信四大領域,有效推動融資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升,加強了重慶與西部、西部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金融爲實體經濟“輸血”
以較低成本幫助企業跨境融資40億美元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瞄准了海外融資市場。而中新金融合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探索完善金融開放創新政策體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幫助重慶及西部地區企業引入低成本海外資金。
去年以來,隆鑫控股、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等大企業通過中新跨境融資通道獲取了海外低成本、長周期的資金;同時,重慶誠潤機械有限公司、重慶博騰制藥等一批中小民營企業也享受到了實惠。2016年底,誠潤機械成功獲得新加坡銀行機構2年期、340萬美元的跨境融資,融資綜合成本(含鎖彙成本)僅爲4.8%。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以來,中新雙方建立起了高效的項目實施機制及多類型金融服務平台。在此基礎上,謀劃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型的重點業務合作項目——建設多樣化跨境融資通道,搭建中新雙方金融機構合作平台,組建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及中外合資、外商獨資金融機構等。
其中,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于去年4月成立,總規模約1000億元。截至目前,該基金已在信息科技、基建、教育、交通等領域儲備項目51個,實現投資57億元。中新雙方金融機構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已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新加坡三大銀行機構與重慶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雙邊授信總額達400億元。
在跨境融資通道建設方面,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跨境貸款、內保外貸和境外發債等支持重慶範圍內企業的多樣化跨境融資通道,幫助企業跨境融資累計超過40億美元,已落地項目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約爲4.86%,較本地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低0.7個百分點。
重慶機場與樟宜機場聯手
爲重慶培育航空産業集群制造“好時機”
近日,昆明飛往重慶的西部航空PN6394航班緩緩降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乘客們一起抵達的,還有一大批鮮花。
當天18時30分,這批鮮花再次“啓程”,轉乘西部航空PN6357航班飛往花園城市——新加坡,並于當晚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
鮮花保存期短,過去,貨主們都選擇沿海城市中轉。現在爲何會選擇距新加坡幾千公裏的重慶中轉?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地後,重慶直飛新加坡的航班不斷加密,重慶已由此成爲中國西部往來新加坡最便捷的城市。”西部航空市場銷售部副總經理滕洋說。
除了增加航班,乘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東風,重慶航空領域一系列大動作已悄然進行。
爲更好推進重慶機場與新加坡樟宜機場合作,2016年9月,“出嫁”首都機場集團12年後,重慶機場集團重新回到“娘家”。
回歸後的重慶機場,加快了東航站區建設。今年8月29日,重慶機場成爲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擁有3座航站樓、實現3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
重慶機場與樟宜機場的合作,也得以緊鑼密鼓推進。今年1月12日,重慶機場集團與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簽署了共同設立機場商業管理公司的合資合同,共同管理和運營重慶機場的零售、餐飲、廣告、嘉賓、休閑服務及停車場等非航業務資源。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借助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先進經驗,可提升重慶機場商業運營管理品質。
除此之外,《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航空産業園建設總體方案》也已出爐,圍繞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強輻射力,集航空維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訓、航空金融等于一體的重慶航空産業集群將呼之欲出。
開通南向鐵海聯運通道 發展多式聯運
加速推動西部地區融入“一帶一路”
重慶不靠邊、不沿海,要融入全球産業體系,打通出海通道,發展多式聯運甚爲關鍵。
今年以來,在商務部等國家部委的統籌協調和指導下,重慶與廣西、貴州、甘肅等省份緊密協作,共同開展了南向通道探索工作。
8月31日,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在重慶簽署協議——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沿線兄弟省份積極加入通道建設。中國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也對通道班列的通關保障、鐵路運價下浮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共同助力新通道建設。
該通道旨在探索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中國西部相關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通過區域聯動、國際合作等,共同打造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9月25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行班列首發儀式在重慶鐵路口岸舉行,並定下每周五雙向固定發運。通過這條通道,貨物從重慶至東盟主要港口運輸時間需7-10天,相比傳統江海聯運方式,全程將縮短10-15天。
除此之外,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下,重慶的多式聯運體系正逐步形成——8月31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1+1”多式聯運示範項目運營平台公司在重慶揭牌。這個項目分爲輕、重資産兩個公司,輕資産公司側重于交通物流領域項目咨詢策劃、國際物流通道建設、腹地及周邊貨源組織、物流資源整合,以提升重慶物流發展軟環境;重資産公司則偏重國際多式聯運相關的物流裝備、倉儲作業、信息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管理。項目將圍繞果園港,打造長江上遊最大的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貿易集散中心。
“對于一座試圖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有更大作爲的城市而言,出海通道是繞不開的話題。目前全球90%的貨物貿易運輸是由海運完成。”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說,有了出海通道和多式聯運這兩件“法寶”,就可以加速融入“一帶一路”,這不僅僅是重慶,也是西部地區城市的共同夢想。
構建互聯互通信息網絡
讓咨詢、人才、技術都流動起來
今年年底前,1萬頭榮昌生豬,將戴上一款造型類似瓶蓋的智能“耳環”。這並非時尚裝飾品,而是一款智能耳標,能爲每一頭豬進行身份鑒別和存檔,如同給豬一張“身份證”。
開發智能“耳環”的是一家名叫SmartAHC的新加坡企業,SmartAHC公司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進入重慶發展,並在今年“渝洽會”期間與重慶榮昌區畜牧獸醫局、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榮昌支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開展智能耳標在榮昌區畜牧場的試點應用。
這項合作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新試點項目。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曾表示,與蘇州工業園和天津生態城不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不是打造有固定區域範圍的工業園區,而是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與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構建一個價值網絡,讓中新雙方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技術流都流動起來,實現互聯互通。
如今,這種局面正在重慶加速形成。
如通過智能“耳環”項目,重慶與新加坡不僅僅實現了技術上的合作,也實現了人才的交流。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SmartAHC公司創始人蘭嵩博士是中國人,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繼而在新加坡創業。他表示,此次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參與到榮昌區中新智慧城市項目建設中,實現了他本人和技術的“雙回歸”。
新加坡信息通信基礎、智慧城市建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借助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和人才,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了雙方進行首批中新智慧城市建設合作,除榮昌外,還選出兩江新區、渝中區等4個試點區,圍繞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樓宇、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項目建設。
不僅僅是將新加坡的企業、人才、技術“引進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還推動本地企業“走出去”。
9月8日,豬八戒網對外宣布上線旗下首個國際服務網站——新加坡豬八戒網Zomwork中英雙語人才服務交易平台。
據豬八戒網資料顯示,該平台上線試運營一個月,入駐服務商超過200家,涵蓋設計、開發、營銷、文案翻譯、品牌咨詢、影視制作、企業服務、印刷8大類目,爲新加坡雇主和服務商成功匹配訂單40個。
“豬八戒網進駐新加坡是我們2017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讓豬八戒網從服務中國開始逐漸服務全世界。”豬八戒網CEO朱明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