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4日文章,原題:制造業快速崛起 越南成爲下一個世界工廠?
“越南出口超越深圳”等話題近幾個月引發關注,點燃部分輿論對越南制造業可能撼動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焦慮。西方媒體則聚焦中國抗疫政策導致出口訂單轉移,讓越南獲益甚大。受訪的越南外資企業老板和高管均表示,早在疫情暴發前,美中貿易戰已讓越南坐收漁利。越南與中國相連,加上方便海運物流,人口年輕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等,都讓越南成了企業落實“中國加一”策略的首選。
電子業廠商可快速從中國東南沿海企業獲得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但疫情暴露了跨境産業鏈的脆弱性。“越南制造”很大部分是“中國制造”的組裝和包裝,打上“越南制造”的成品最終出口到歐美市場。問題是,一旦零部件從中國至越南的運輸受阻,越南作爲中下遊供應鏈的出貨能力將大受制約。在越南的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簡智明說,廠商“接訂單也痛,不接也痛”。
如果在越南的廠商尋求原材料本地化,越南能否崛起爲下一個世界工廠?受訪企業老板和高管異口同聲說:“不可能。”在胡志明市的新加坡商會會長林明傑說,産業從中國轉移,並非只轉向越南,還有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老撾等。“誰能取代中國?很多國家加起來才能取代中國。”
中國的産業鏈非常完整,組織力完勝越南。越南早期只拿下傳統産業供應鏈中被中國抛棄的汙染段,最近電子業轉移到越南,仍以低端爲主。而且,即便中國勞動力成本比越南高,中國工人的手工和技術遠在越南之上。越南人跟中國人一樣勤奮,但程度不同。中國還是制造業巨人,不會輕易被遏制或取代。
人才不足也掣肘越南往高端進階。林明傑說,越南極度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有一家外資廠要招聘100名工程師,收到2000封求職信,竟“一個工程師都找不到”,因爲都不達標。有關專家認爲,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不叫産業轉移,而叫訂單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