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本報記者 倪 浩
“中國養老金在2035年將耗盡結余,‘80’後將無養老金可領”,這樣一則消息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引起不少人對自己退休後生活的擔憂。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回應稱,這則原本出現在今年4月的消息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理解不到位,我國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
對養老保險制度理解不到位
據《環球時報》記者調查,傳言中“養老金將在2035年耗盡”的預測來自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該報告稱,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在勉強維持幾年的正數後便會開始加速跳水,赤字規模將越來越大,在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余。如果按照60歲退休來算,最早一批“80後”到2035年也只有55歲,沒有到達退休年齡。也就是說,“80後”很有可能成爲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
該報告此前就曾引起輿論關注。4月23日舉行的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隽就明確表示,中國已經制定一系列積極的、綜合的、科學的應對措施,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
對于這一預測被再次炒作,人社部有關司室負責人9日表示,這種觀點是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理解不到位,中國已對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未雨綢缪,完全能夠保證制度的健康平穩運行。
養老研究專家、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內一些機構的養老保險預警模型,是基于不變的前提假設,比如預期期間死亡率、現有繳費率、現有保險制度不變,依據這種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假設,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類似的養老預警在西方已司空見慣,不能過度解讀。
還沒有發不出養老金的案例
盡管這則舊聞的推斷過于聳人聽聞,但步入老齡化的中國在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上確實面臨壓力。
人社部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人口爲2.49億,占總人口比例的17.9%,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爲1.67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的11.9%。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對養老保險最主要的影響是撫養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換言之,也就是繳錢的人更少了,領錢的人卻更多了。
那麽國家如何保證養老金長期足額發放?聶明隽此前表示,要通過實施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政策,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通過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險負擔,幫助困難地區確保發放;此外,還有不斷增加戰略儲備基金等方式。聶明隽透露,全國社保基金已有2萬億左右的戰略儲備。
董登新表示,各國養老保險都是國家信用擔保,即國家兜底,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出現發不出養老金的案例。
是全球共同問題
不僅在中國,養老金在全球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各國也在尋求各種方式“開源節流”。
日本是世界上少子化、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養老金也面臨巨大壓力。爲此,日本政府設立機構專門負責用養老保險金去投資,類似機構在新加坡、挪威等國也存在。2018年,日本政府養老保險金的投資收益爲2兆3795億日元,收益率爲1.52%。不過,從2001年開始用養老保險金投資以來,日本也曾出現3次虧損的狀況。
因此,日本還試圖通過延長退休年齡解決養老金問題。在60歲到70歲之間,日本人可以決定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領取的時間越接近60歲,領取的額度也越少,反之則越多。類似政策也在多個國家實施,以美國爲例,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養老金也就越高,反之養老金則較少,這也逼迫大量美國人不得不以高齡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