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錯失成爲海洋大國的國家。
2008年,國際法庭以12:4的投票,決定將白礁島判給了新加坡,在這場新、馬島礁爭端的判決中,新加坡笑到了最後。
白礁島對于新加坡意義非凡,擁有白礁島,意味著新加坡還有一塊土地可以自由地通向外海,而一旦失去則將會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徹底包圍。
新加坡是一個東南亞的袖珍島國,1965年獨立時的面積僅有581平方公裏,苦心填海50年,才達到今天728平方公裏的面積,盡管每年以2.5平方公裏的速度增加面積,但早晚有一天會達到上限,因爲新加坡的領海面積也是有限的,並不比陸地面積大。
對比之下,太平洋島國基裏巴斯,盡管也只有811平方公裏的陸地面積,但是卻是個“海洋大國”,擁有大約350萬平方公裏的海上經濟專屬區,比中國還多50萬平方公裏。
其實新加坡本有機會成爲一個擁有近百萬平方公裏海上經濟專屬區的“海洋大國”,奈何自己不是英女王的親兒子,就算澳大利亞是英國囚犯後裔,但怎麽著也算自己的不肖子孫,血濃于水啊。1955年,英國將屬于自己管轄位于印度洋14.2平方公裏的科科斯群島劃給了澳大利亞。1958年,又將135平方公裏的聖誕島強行以290萬英鎊的價格賤賣給了澳大利亞。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個遠洋島嶼可以擁有12海裏的領海,200海裏的專屬經濟區,也就是說擁有約43萬平方公裏的專屬經濟區。
今天擁有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主權的澳大利亞,靠著這兩座島就擁有了74.4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專屬經濟區。
既然土地對于新加坡來說十分重要,那麽爲什麽這兩個島嶼會被劃給澳大利亞呢?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英國人發現,新加坡管理:
1498年5月20日,利用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達伽馬船隊橫跨印度洋,來到印度次大陸的卡利卡特,終于開通了歐洲直通印度航線。
對于東方世界,英國人也很騷動,盡管大名鼎鼎的海盜頭子德雷克在1580年已經途經南洋群島完成了環球航行,但是對于亞洲的資料還是十分缺乏,直到1588年,英國、西班牙格拉沃利讷海戰,也就是“無敵艦隊”之戰之後,英國人才從俘虜的口中弄到了關于亞洲的更爲詳細資料。
三年後的1591年4月10日,英國三艘帆船從普利茅斯駛向東方,開啓了英國第一次印度航海探險之旅。1594年當船隊平安返回的時候,英國終于沸騰了,仿佛亞洲遍地的黃金已經等待英國人去撿取。
1600年,127個英國人,湊了7.2萬英鎊,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拿著英王的許可狀,英國殖民亞洲的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印度洋探險活動中,東印度公司職員威廉·基林在1609年發現了科科斯群島,所以科科斯群島也被稱爲基林群島。
科科斯群島,東印度公司並沒有在意,其他殖民國家也不屑一顧,畢竟這裏除了經常發生的地震和定時前來的旋風,就只有幾棵椰子樹,根本沒有什麽殖民開發價值,等到英國人下次返回的時候已經是200年後的1826年。
1826年英國探險家黑爾,帶著妻妾奴隸們來到科科斯群島,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不過黑爾的幸福生活在第二年被英國人克盧尼斯·羅斯打破,他也拖家帶口來此定居,並成了島主,甚至自封爲“國王”。羅斯對科科斯群島的最大貢獻就是改造了天然椰樹林,在島上進行種植椰樹生産椰仁幹。
事實上直到此時,科科斯群島都不是英國領土,直到1857年才被英國納入殖民版圖,1878年,置于英國錫蘭殖民政府管轄之下。不過爲了表示對開發科科斯群島的克盧尼斯·羅斯的尊重,將群島賞賜給克盧尼斯·羅斯家族,並且世襲罔替。
1886年,科科斯群島被劃入了海峽殖民地版圖,畢竟錫蘭太遠。爲了便于管理,1903年,英國政府又將群島劃入了新加坡,由新加坡殖民政府管轄。
而在3年前,科科斯群島東南方向的聖誕島就已經納入了新加坡的管轄之內。
1643年的聖誕夜,英國在爪哇島以南發現了一個島嶼,于是以“聖誕島”命名。
盡管聖誕島的面積是科科斯群島的近10倍,但是命運還是一樣的,因爲此時的英國在印度洋殖民重心在印度,那裏有英國人急需的棉花和紡織品銷售市場,而聖誕島除了滿地爬的紅蟹什麽也沒有。
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後,隨著現代農業興起,種地再也不是施農家肥靠天收,而是施撒各種氮、磷、鉀等化肥。歐洲人滿世界地尋找各種礦石,這也是爲什麽英、德兩國在瑙魯産生糾紛的原因。1887年,英國人將聖誕島的岩石帶回去化驗一下,結果發現這是高純度的石灰磷酸鹽,這讓英國人興奮不已,于是第二年聖誕島就正式被英國兼並。
1900年,聖誕島並入新加坡殖民地。
英國爲什麽將這兩個島並入新加坡呢?一是距離,畢竟相對于澳大利亞來說,這裏距離新加坡更近;二是民族構成,爲了開發聖誕島的磷酸鹽,英國人引入了大批華人勞工,這讓聖誕島成爲以華人爲主體的島嶼;三是兩島的戰略價值還沒凸顯。
總之,聖誕島和科科斯群島都納入了新加坡的管轄範圍。
英國跌倒,澳大利亞撿寶: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埠新加坡,並在1824年通過《克勞福德條約》割占了新加坡島及其附近10海裏範圍內的島嶼。
靠著馬六甲海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很快就成了英國在遠東最重要的貿易中轉基地和軍事基地,1826年,英國將新加坡、馬六甲以及槟城合並成爲海峽殖民地,1832年將首府從槟城遷到了新加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昔日的大英帝國徹底被打殘了,不得不靠美國發救濟糧度日,對于美蘇兩國推動世界各殖民地獨立的心思,英國一清二楚。
戰爭結束的第二年,英國解散了海峽殖民地,槟城和馬六甲成了馬來亞的一部分,而新加坡則升級爲直屬英國的“英國皇家殖民地”,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仍然歸新加坡殖民地管轄。
按照這個程序走下去,新加坡獨立後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理應歸其管理,但是並沒有。
戰後的新加坡也在追求獨立,爲了穩定新加坡人,1948年英國同意新加坡選舉,出讓了一部分權力。1955年,律師出身的大衛·馬紹爾當選新加坡立法議會首位首席部長。也正是在這一年,英國將科科斯群島劃歸了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澳大利亞的野心不止于此,聖誕島盛産石灰磷酸鹽,早在1948年澳大利亞夥同新西蘭就已經獲得了聖誕島磷酸鹽礦公司的全部股份,畢竟澳大利亞才流著盎克魯撒克遜人的血,新加坡的華人們,只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壟斷了聖誕島磷酸鹽礦開采權的澳大利亞,想要徹底霸占島上的磷酸鹽礦,但新加坡獨立運動日益高漲。
1956年,馬紹爾率領新加坡代表團前往倫敦與英國就新加坡全面自治進行談判,但英國人以馬紹爾治國能力有問題以及未能打擊境內的共産主義勢力爲由,同馬紹爾沒有達成自治協議,返回新加坡的馬紹爾引咎辭職,隨後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長。
林有福一改馬紹爾“軟弱”態度,對境內左派勢力強硬打壓,大規模鎮壓華校左派師生活動,最終贏得了英國的信任,並于1957年3月前往倫敦重新同英國進行自治談判,並在4月11日簽署了新的憲制協議。
這讓澳大利亞慌了,一旦聖誕島隨著新加坡一起獨立,那麽島上的磷酸鹽礦自然不能被自己所掌握,因此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在新加坡徹底獨立之前將聖誕島改姓“白澳”。自己雖然是因爲在英國犯了事而被流放到澳大利亞大陸的不肖子孫,但是好歹大家都是一個祖宗的,留給新加坡,不如劃給自己。
澳大利亞向英國積極遊說,英國一聽也是這麽回事,畢竟血濃于水嘛,再不孝那也是自己的子孫,于是英國出台了《1958年聖誕島法令》,將聖誕島劃給了澳大利亞。爲了補償新加坡的損失,澳大利亞象征性地支付290萬英鎊的補償金。
但對于遍地的磷酸鹽而言,290萬英鎊不過是毛毛雨而已,島上的磷酸鹽一直開采至今,1998年磷酸鹽公司還同澳大利亞政府簽署了一份21年的礦産租約,可見聖誕島磷酸鹽資源的豐富。
沉默的新加坡:
既然聖誕島磷酸鹽這麽豐富,相對于580平方公裏的新加坡來說135平方公裏已經相當大了,畢竟新加坡填海50年也不過獲得147平方公裏的土地。對于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劃歸澳大利亞,爲何新加坡在事關自身利益的問題上選擇了默認態度,收下了澳大利亞支付的290萬英鎊呢?難道新加坡真的窮得揭不開鍋了,淪落到賣地爲生的日子?
對于科科斯群島劃歸澳大利亞尚可理解,因爲科科斯群島不僅面積小,而且島上以西歐移民後裔和馬來人爲主,他們自然不想跟著新加坡一起混。
聖誕島跟科科斯群島有很大的不同,英國殖民者爲了開發島上的磷酸鹽,引進了大量勞工,相對于懶惰的印度人、馬來人,華人勞工幹活更積極,因而大量引進,到1905年,島上1061名居民,華人占952人,按照西方人一人一票的民族自決原則,聖誕島肯定不會選擇加入澳大利亞的。
但是1958年,連新加坡的獨立問題還需要英國同意,新加坡政府哪裏有精力顧及遠在幾百公裏以外的聖誕島呢?
新加坡作爲英國的殖民地,雖然在1948年英國就部分放權,但是鑒于新加坡的特殊戰略地位英國人甚至一度想永久殖民這裏,只不過在新加坡人的抗爭下才未能實現,但此時新加坡的防務和外交權力牢牢掌握在英國人手裏。
對于接任新加坡首席部長的林有福來說,獨立才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放棄。
當澳大利亞准備收購聖誕島的消息傳來時,林有福也曾考慮過島上都是華人,劃歸澳大利亞後華人權利會受損,更對失去磷酸鹽礦表示不滿。
不過作爲殖民地,林有福可以出的牌並不多,除了抗議就是抗議,並不起到什麽實質性作用,爲了盡快實現新加坡獨立,林有福只好向英國妥協,默認了澳大利亞的收購行爲。1958年10月1日,聖誕島正式劃歸澳大利亞。
林有福也許並沒有想到聖誕島竟然有這麽豐富的磷酸鹽礦,早在1949年的時候,聖誕島就出口了25萬噸磷酸鹽礦,直到1992年還生産了12萬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聖誕島的戰略價值,以及27.7萬平方公裏的海上專屬經濟區。
林有福所在的勞工陣線聯合政府的眼光甚至不如日本人,二戰期間,日軍占領了印度尼西亞後,看到了聖誕島的磷酸鹽礦經濟價值以及可以威脅澳大利亞的戰略價值,1942年3月31日登陸並占領了聖誕島。
林有福的對英國全面妥協,雖然換來了英國對新加坡的讓步,1958年8月,英國國會通過了《新加坡自治邦法令》,同意新加坡舉行普選,獲得除國防、外交以外所有的權利的自主。
但是林有福對內強硬,對英妥協的政策卻喪失了大部分新加坡民衆的支持,在1959年5月的新加坡自治邦立法議會選舉中,51個席位僅獲得4席,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一舉奪得43個席位,大獲全勝,新加坡從此也走上了李光耀時代。
1965年,當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聯邦以126:0的投票踢出聯邦後,新加坡徹底獨立。
當然,在李光耀一衆新加坡精英分子的帶領下,新加坡創造了一個“新加坡奇迹”,在728平方公裏的土地上,2020年新加坡創造了3400億美元的GDP,甚至超過了國土面積比自己大450倍的馬來西亞3370億美元的GDP。
而在同馬來西亞關于白礁島的爭端中,新加坡始終不放棄,最終在國際法庭中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