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禧一代消費者將主導未來10年中國乃至全球消費格局,這是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聯合全球藍聯(Global Blue)在《千禧一代,重塑旅行與購物習慣》報告中提出的觀點。這代人的崛起促使消費激增,以及消費模式的轉型。
2020年發布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指出,千禧一代的年輕藏家購買力強勁。報告包括了《瑞銀投資者觀察》(UBS Investor Watch)和 Arts Economics在2019年對七個地區市場的調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結果涉及1300位高淨值藏家。調查發現千禧世代的藏家不僅是藝術市場中最爲活躍的群體,也是在收藏上開銷最高的買家,2018-2019年,他們在藝術品購買上的平均年支出總額爲300萬美元,是他們父母一輩(嬰兒潮一代)支出的六倍以上。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圖片來源:UBS
在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家拍賣巨頭的2020年度報告中,也能夠窺見年輕藏家的崛起。蘇富比亞洲2020年報告顯示,逾30%競投者及買家爲40歲以下的年輕藏家;佳士得報告中也披露,20%買家爲千禧新世代。同時,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還在年報中表示,有大量的新客戶尤其是千禧藏家參與競投是他對2021年藝術市場前景抱持樂觀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十/二十一世紀藝術拍賣成果報告,圖片來源:佳士得
千禧一代介入收藏:家庭傳承和開放市場
千禧一代藏家大致分爲兩類人群:一邊是財富的繼承者們,另一邊是迅速成長起來的新貴,包括企業主、投資人,或是科技、金融、法律等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消費追求和前瞻的眼界。他們中的一些人與藝術有著密切聯系——或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或有學習藝術的相關經曆。
出生于1989年的元中堂CEO王天翔便是生長于收藏世家,從曾祖父輩便開始收藏藝術品。其太爺爺是英式有軌電車總監,對傳統藝術非常喜愛,當時家裏便收藏了很多藝術品。他的父親就是在這樣的熏陶中長大,以至于後來每次外出經商也都會拿出一部分收入去購買藝術品。
元中堂CEO王天翔,圖片來源:藏家王天翔
王天翔正是浸潤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長大,他說,“我們(家)有個習慣,去所有城市都會去逛當地的博物館、拍賣行或古董商店。”在他15歲那年,王天翔收獲了人生中第一件自己花錢購買的藝術品——是一次波士頓旅遊途中,在一家古董商店購買的青花瓷印泥盒,當時還是問父母借的錢購買。而觸及當代藝術則是在2018年。此前他購買過一些潮流藝術,包括Bearbrick、村上隆的DOB玩偶,以及草間彌生的版畫作品等。“從非TOP的畫廊到頂尖畫廊、拍賣行,這對于藏家而言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王天翔的這一說法道出了許多千禧藏家的心路曆程。
王天翔的收藏:Bearbrick,圖片來源:元中堂
王天翔的收藏:草間彌生版畫作品,圖片來源:元中堂
另一層面,中國千禧藏家的誕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國內藝博會的崛起。出生于1985年的Mr. T便是其中一位。Mr. T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他第一次購買藝術品是在ART021上,“那時候也沒有特別了解藝術市場,只是隨便逛逛。在經過一張畫的時候,突然感覺人融入于畫面中,時間凝固了,但因後面有飯局,便沒太多與畫廊交談就轉場了。然而,回去之後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看那件作品,等到第二年藝博會的時候直沖畫廊,收藏了該藝術家的一件作品。”
Mr. T談道,“2012年、2013年的時候,中國,或者說上海的本土畫廊不是很多,好的畫廊更是沒有幾家。確實要感謝ART021,他們在上海最早辦起了藝博會,然後不斷有各地的,特別是國外的優秀畫廊來參加ART021的展覽,使我們可以更好的去了解不同的畫廊,以及更多的藝術家。”
Mr. T收藏的首位藝術家的作品:張天軍《青春之泉》,圖片來源:那特畫廊(2011-2017)
千禧一代走進收藏:多元渠道和透明信息
“千禧一代”不同于“嬰兒潮一代”,他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增長的紅利,成長中大多沒有經曆嚴重的物質短缺,因而他們更具備消費升級的主觀需求,同時,千禧一代的成長與互聯網的形成及高速發展時期相吻合。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使他們的對收藏的理解和對市場的觀察與上一代人迥然不同。
1991年出生的李安琪是一位新生代藏家,同時也是ArtSquare畫廊的合夥人。她談到,在互聯網時代年輕藏家有更多的渠道去追蹤藝術家的動態。“年輕藏家會從網絡等各個方面去尋求與藝術家建立更多的共鳴。不僅限于某件藝術品,他們會去網上搜這個藝術家更多的信息,去了解這個藝術家更多的觀念。”
ArtSquare畫廊的合夥人李安琪
王天翔則從兩個時代的收藏環境變化角度探討這個話題。在他看來,如今的藝術市場比過去要更透明。“我覺得最大區別是現在學習的渠道非常多。在20年前、30年前,整個社會不論哪都是信息非常閉塞的,但是現在的學習的渠道很多,老師也很多。”他繼續補充說,“20年、30年前(藝術市場中)懂的人其實也有,但是其中不法分子也非常多。但是現在來說的話,因爲有一些很大的藏家群體的溝通和信息的流通,一般人不敢隨便造次,這個時候的信息你會覺得更可靠。”
王天翔還提到旅遊的便捷使藝術愛好者能夠觸碰到更廣闊的藝術世界,“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很多機會,給了我們很多渠道,給了我們很多身邊朋友,給了很多非常靠譜的老師……(在收藏時)就會有一個綜合性的判斷,再入手可能會更理性一點,同時收藏會更系統一點。”
王天翔的收藏:萬雨塵《末世之森》,圖片來源:元中堂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在單件作品花費超過100萬美金的藏家群中,69%的人爲千禧一代藏家,這個數據從2018年的41%顯著提升。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千禧藏家在藝術品上的消費水平也會隨之提升。Mr.T就表示,自己會將年收入的75-80%用于購買藝術品,他在購買時並不太在意價格,關鍵還是要看作品好壞與否。
千禧一代並不排斥收藏的投資性。甚至有調研顯示,和嬰兒潮那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出售藏品的機率要高出三倍。王天翔就毫不避諱說自己會出售藝術品。他認爲,藝術品除了文化、藝術屬性外,流通性也是相當重要的。在他看來,藝術品不是一項沉沒資本,需要流通起來,“我可能一分錢不賺把它賣了,但是我多了一個關注這個藝術家的人,這個價值其實也是非常高的。雖然說我不是藝術家的代理,但是我無形中幫藝術家做了推手,我相信我這個朋友也會跟他的朋友去分享。”
元中堂藝術展:經典和潮流的碰撞,圖片來源:元中堂
作爲商人的王天翔將藝術收藏和投資相結合,把自己的藝術愛好融于事業,因爲喜歡潮玩、喜歡藝術,他投資了潮玩公司Mighty Jaxx,該公司與多位藝術家均有合作關系。因此對王天翔而言,這既是一場商業投資,也是一次全盤考量下的藝術投資。在千禧藏家隊伍中,將藝術與事業相結合者不在少數,耳熟能詳的千禧藏家,如周大爲、黃予、陸尋、林瀚、周艟等均在以自己的方式締造藝術的多維價值。
千禧一代的購買決策:個人情感和持續互動
“在藝術品面前我始終比較感性,相較于一些美好的過渡粉飾的畫面我更傾向于感情真摯的作品,哪怕畫面看似非常簡單也沒關系,作品傳達的思想與情感是我考慮(是否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李安琪告訴我們。她舉了藝術家南山金皮皮的例子,“新年剛開始的時候我在度假,那時候剛剛感受到了疫情所帶來的一些限制性影響,其中就包括不可以遊泳這回事,帶著對遊泳和假期相關的輕松愉悅的幻想,收藏了藝術家南山金皮皮的一系列野泳主題的作品《翡翠》、《野塘》、《水花》、《柳蔭》,它們在當時糟糕的疫情氛圍下安撫了我的焦慮情緒,滿足了我對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幻想。另外從藝術語言的角度看,這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也是我一直以來所欣賞的,因此直到現在我依然非常喜愛這個系列的作品。”
李安琪的收藏:南山金皮皮系列作品《翡翠》、《野塘》、《水花》、《柳蔭》,圖片來源:藏家李安琪
在作出購買決策前,這些年輕的藏家們往往會通過與藝術家的深入接觸和交流去了解藝術家的想法和創作理念。李安琪表示,自己會因爲與藝術家有頻繁的交流,從而對其作品産生新的看法。她舉了王雲飛《大工業NO.3》的例子。“說實話我第一眼看上去沒有太多感覺,然後是因爲與這位藝術家有比較多的接觸,了解到他對藝術創作的一些想法,後面他又講到了這幅畫具體的一些內容,讓我感受到了其中的難得之處。”
李安琪的收藏:王雲飛《大工業NO.3》,圖片來源:藏家李安琪
Mr.T表示自己會在不斷與年輕藝術家溝通中鎖定並持續購買那些不斷在進步、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藝術家。Mr.T在介紹自己首位收藏的藝術家張天軍時提到,“當初購買張天軍的作品是被它的‘意態’美所撼動,但認識之後卻被藝術家的觀念和對文化的實踐所感動。藝術家事先根本沒有任何布局與圖像借鑒,從繪畫的第一秒開始,就按照自己的感受在畫布上行動,用畫筆浮現出一個點、一塊石、一條溪,逐漸延伸至如真在此山中的景象。所以張天軍的作品非常耐看,它挂在我床頭,睡前、醒來時都會去“臥遊”,興致好時還會拿《林泉高致》去對照它閱讀,尋找與聖賢相逢。最近剛得知張天軍三月會在上海震旦博物館有個展,很少有年輕藝術家能在博物館進行個展的,非常期待。”
同時,他提到與藝術家保持密切溝通能避開一些收藏“風險”——藝術家創作的可持續性是最無法控制的。“你會發現中國很多的藝術家學校畢業之後,辦了一、兩次展覽就再也沒有繼續了。我認識的藝術家也有開酒吧、賣玩具、做餐廳。”所以如今在收藏前,Mr.T都會與代理畫廊先聊一聊,最好是能與藝術家交流。
Mr. T收藏:托克瓦斯•戴森(Torkwase Dyson)《Space as Form: Movement (Bird and Lava)》,圖片來源:佩斯畫廊
王天翔也提到,希望未來藝術市場中能夠多一些藝術家本人參與的藝術沙龍,能夠幫助藏家更好的去理解作品。“可能你有自己的想法,當想法多的時候,肯定也想問問看作者的想法,並且能給你一些你在上面看不到的點,會使你更好地欣賞自己的藏品。我覺得這個很好玩,因爲它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王天翔收藏了多件萬雨塵的作品,據介紹這位藝術家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同時還在心理學上研究頗深。“藝術家對于文化的理解,對于社會的理解,對于人性的理解,當然還有對于藝術的理解,這些都非常重要。”他還提到另外一位藝術家秦一峰,在作品形式和展陳形式上的創新,以及對于解構和重塑的理解都讓他尤爲欣賞。
藝術家秦一峰,圖片來源:白立方
千禧藏家:新一年,新期待
談及新年願景,與很多人一樣,受訪的千禧藏家們最迫切的願望是疫情早日結束,生活重回正軌。Mr. T表示自己以往至少會去兩場藝博會——香港和瑞士巴塞爾,有時間還會去東京。如果疫情變好,今年非常希望能夠去到弗裏茲洛杉矶藝博會(Frieze Los Angeles)和德國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Cologne)看一看。李安琪談到由于疫情的影響,已有許多機構實現線下向線上的轉型。“今年我會在線上關注更多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信息,哪怕是從前我不認識的這些藝術家。”王天翔則計劃在新的一年裏將元中堂的二樓改建爲當代藝術展廳,配合畫廊、藝術家做一些展覽。
元中堂的二樓“當代藝術展廳”設計圖,圖片來源:元中堂
除了個人的藝術規劃之外,三位千禧藏家也和我們分享了他們對于改善藝術生態大環境的宏觀建議與願景。
李安琪談到,目前國內的美術館、藝術空間大多都將展覽機會給到那些已出名的藝術家。總體而言,新興藝術家在國內被關注到的比例和機會仍然太少,她希望年輕的藝術家可以獲得更多展示機會。Mr. T則希望國內的美術館理事會可以定期邀請專家舉辦研討會,對展覽、機構收藏做討論,不要使理事會的交流變成簡單的社交活動。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此在”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現場。該展覽曾引起MoMA理事會討論,理事們認爲行爲藝術不受歡迎,將會以財務危機告終,但最終這場展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大約有70萬人前來參觀。圖片來源:Photo by Marco Anelli. © 2010 Marco Anelli. Courtesy Sean Kelly Gallery
關于畫廊的售後服務,Mr. T認爲專業的畫廊服務應該有更長遠和細致的安排,“從包裝、運輸,到安裝完後的燈光調試,甚至是作品的擺放意見等。”
關于國內藝術生態的意見,筆者還特別采訪了一位預備投入當代藝術收藏的85年的藏二代李硯。由于父親是拍賣行書畫顧問的緣故,自幼學習藝術,對傳統和當代藝術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平時會非常關注那些將東方哲學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到當代藝術裏面,又具有國際性的藝術家,如尹朝陽、王天德、薛松、汪一舟等。而她也告訴我們,市場中的不確定性以及藝術品流通性的問題是她還未開始真正涉足當代藝術收藏的原因。
王天德的創作過程,圖片來源:墨齋
王天德個展“遣興”展覽空間圖,圖片來源:墨齋
李硯說,希望國內能有這樣的會員制服務組織——每年會員會在顧問團的指導下買1-2件當代藝術品,包括講座展覽這種配套的形式,給初步涉獵藝術收藏的人更好的學術及市場幫助。據她了解目前國內已經有人開始做了,但還停留在相對概念化的階段。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免責申明:藝術市場通訊發布的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之用,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工具或者達成任何交易的推薦,亦不構成財務、法律、稅務、投資建議、投資咨詢意見,觀點只來源于受訪者的看法,不代表藝術市場通訊的立場。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內容進行投資等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