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
今天(8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上,一項中國科學研究成果成爲絕對主角。
本期《自然》封面圖(清華新聞網)
這顆畫著大腦、充滿科技感的芯片,叫“天機芯”,是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既可支持脈沖神經網絡又可支持人工神經網路的人工智能芯片。
研發出“天機芯”的,是清華大學施路平團隊。
該團隊在本期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更實現了中國在芯片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自然》論文零的突破……
中國“天機芯”驚豔亮相,中外網友“不明覺厲”
登上《自然》雜志的這篇論文,名爲《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芯片架構》。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頂級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也許很難理解。但是“天機芯”研究團隊開發的一款無人自行車系統,卻讓人們一眼就看出了這塊芯片的厲害之處。
自動行駛自行車演示平台(清華新聞網)
演示視頻中,搭載了“天機芯”的自行車不僅可以自平衡,還能實現目標探測跟蹤、自動避障、語音理解控制、自主決策等諸多功能。
根據清華新聞網8月1日的報道,研究團隊通過這輛“類腦自動行駛自行車”,建立了一個“異構可擴展人工通用智能開發演示平台”,爲學界提供了一個發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平台和思路,將能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研究,從而賦能各行各業。
這也許才是“天機芯”真正的價值和突破所在,在《自然》雜志網站上登載的論文簡介顯示,發展人工通用智能的路徑目前主要有兩條:一種是以神經科學爲基礎,盡量模擬人腦;另一種則是基于計算機科學,讓計算機運行機器學習算法。
二者各有優缺點,但將兩者融合被公認爲是最佳解決方案之一,“天機芯”就是這樣一款支持融合計算的芯片——這是當前人工智能芯片做不到的。
它有多先進呢?數字說明一切。
相比于當前世界先進的IBM的TrueNorth芯片,“天機芯”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帶寬提高至少100倍。
一時間,“天機芯”優異的表現,讓“不明覺厲”的中國網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而在海外社交媒體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也忍不住爲中國的這一新突破鼓掌叫好:
研發人工智能芯片,中國企業“全面開花”
今年6月20日,寒武紀宣布推出新一代雲端人工智能芯片“思元270”;
6月21日,華爲發布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810”;
7月3日,百度推出遠場語音交互芯片“鴻鹄”;
7月25日,阿裏巴巴發布人工智能芯片“玄鐵910”……
香港《南華早報》7月26日報道稱,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正尋求在半導體行業自給自足,提高核心競爭力。
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華爲和阿裏巴巴等中國企業巨頭的這些努力,意在“打造可以替代外國軟件和硬件的産品”。
報道稱,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遙遙領先,歐洲、日本都望塵莫及,但進入21世紀後,中國異軍突起,從學術與産業上迅速攀升至世界第二。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在報道援引的今年6月發布的《人工智能全面報告》中,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狀況首次被單獨列出一章討論,以凸顯其重要性。
天機芯片單片(左)和5×5陣列擴展板(清華新聞網)
“對于人工智能,中國做的可比說的多得多”
“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成爲世界領導者的最新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7月15日稱贊道。
上述評價不可謂不中肯——在道出中國芯片現有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在這一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此之前,中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更成爲國內科學界的重點話題——2017年,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亦曾對媒體表示,國外公司主導核心芯片、操作系統和底層框架,導致中國的很多重要創新都受制于國外公司,也爲産學研聯動增添了新的障礙。
“長此以往,中國企業將在全球人工智能競賽中處于劣勢。”施路平當時憂心忡忡地說。
正是嚴峻形勢帶來的壓力,形成著改變現實的動力——
7月9日,國家知識産權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上半年,共收到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2904件,同比增長45.7%;發證2487件,同比增長52.0%……
其實今年1月31日時,埃菲社就援引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當天發布的報告報道稱,中國和美國已成爲全球人工智能開發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而歐洲已經在這場競賽中處于落後地位。
報道指出,中國科學院是世界上獲得人工智能專利最多的學術機構。在所有學術機構中,專利申請量排名前20位的有17家來自中國。
“對于人工智能,中國做的可比說的多得多。”美國市場觀察網站如是表示。
(編輯/唐立辛)
硬漢男星被曝出軌後又拒降8750萬片酬?來“中國網”(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