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中心功能是香港作爲國家重要的戰略通道、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的重要體現。回歸以來,香港在船舶注冊、融資及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方面的航運專業服務能力領先全球。在新發展格局中,香港航運發展迎來新的曆史機遇與空間,應搶抓新機遇,持續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文|楊秋榮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管理學碩士
一、香港發展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
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亞太區內重要的樞紐港。根據《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1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香港排名第四,僅次于新加坡、倫敦、上海。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球前十。1997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爲1456.7萬標准箱,並在2004年之前一直保持全球排名第一的地位,2005年被新加坡港口超越。2008年達到最高值2449.4萬標准箱,隨後小幅震蕩下跌,2021年爲1779.8萬標准箱,排名全球第十。在港口腹地産業轉型升級以及周邊港口的激烈競爭下,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來仍然跻身全球前十,在推動港口物流業發展及保障國際供應鏈産業鏈穩定暢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1 香港港集裝箱吞吐量(1997-2021)//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處。單位,千標准箱
(二)香港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冊地。1990年,香港開啓了獨立自主的“香港船舶注冊”制度。截至2020年12月,已向香港船舶注冊處注冊的船舶約2600艘,目前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冊地,僅次于巴拿馬、利比裏亞及馬紹爾群島。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在倫敦、上海、新加坡、悉尼、舊金山、東京和多倫多等地成立香港船舶注冊處區域支持團隊,爲船東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支持,拓展香港船舶注冊處服務。
(三)香港是亞洲國際船舶融資中心。香港提供船舶融資的金融機構數量多,境內外聯動性強,機構類型多樣化、資金成本低,資金充裕,航運企業流動性壓力較小。香港特區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以稅務措施推動香港的船舶租賃業務發展,並于同年在海運港口局下成立船舶租賃專責小組,推動香港船舶租賃業發展。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數字,截至2020年底,香港船務貸款總額約爲1290億港元,占香港銀行貸款總額近2%。目前,世界10大船舶融資銀團貸款的簿記行中有8家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四)香港海事保險發達。香港航運業發達,對海事保險需求大,2016年,國際海上保險聯盟在香港設立亞洲區中心,作爲聯盟在德國總部以外的首個分支組織。截至2021年底,中國香港共有84家獲授權的海事保險公司,其中外資海事保險公司有32家。在國際保賠協會集團(IG)的13家成員協會中,有12家在中國香港設有辦事處,再加上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香港分支,使中國香港成爲倫敦之外全球第二大的保賠保險中心。
2019年,國際航運公會在中國香港成立首個海外辦事處,是屬于首個在倫敦以外設立的海外辦公室,有利于中國香港推廣高增值海運服務。2020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宣布將中國香港列爲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與倫敦、紐約及新加坡並列,表明中國香港已成功跻身世界頂級海事仲裁中心。2021年,第一屆世界航商大會在中國香港舉行,彰顯中國香港在國際航運界的地位。
二、香港航運業迎來新機遇
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2005年、2013年、2018年分別被新加坡、深圳、廣州港口所超越,面臨著國內外的激烈競爭與疫情沖擊、中美博弈等嚴峻挑戰,內部也存在港口設施亟待升級、航運人才不足等掣肘,但是在新的形勢下,香港航運業同時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空間。
(一)RCEP爲香港航運業帶來新機遇。RCEP降低了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提高了商品、貨物的流通性,助推了貿易量的增加。東盟是RCEP成員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中國是東盟和日韓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香港與東盟也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2020年,中國香港是東盟第六大商品貿易夥伴,東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香港是東盟與內地商品貿易的重要轉口港,2020年,兩地經中國香港的轉口貿易高達5051億港元。RCEP將對中國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提供了中長期支持與重要保障,同時對航運物流服務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爲香港的航運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二)科技賦能推動香港航運業轉型升級。新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對航運業産生深刻影響,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規則日新月異,在新技術推動下,航運物流業數字經濟快速增長,倒逼航運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新技術與航運業深度融合,推動航運數字化轉型,爲香港提升港口運作效率、激發航運發展新動能、完善航運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新空間。
(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貿易組合港。貿易組合港建設是“十四五”期間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發展規劃。從集裝箱業務差異看,香港港集裝箱業務主要是國際中轉箱,深圳港主要爲外貿箱量爲主,廣州港集裝箱主要以內貿、東南亞和非洲航線爲主,三個港口各有特色、優勢互補,需要發揮各港口自身優勢、明確分工定位,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推動港口協同,統籌規劃區域內各港口,合理劃分港口航線、差異化服務,實現以深圳港、廣州港以及香港港等國際樞紐港爲核心的組合港布局。在組合港建設中,大灣區航運市場一體化協同發展,將爲香港航運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三、持續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現階段,世界貿易貨量近80%仍然是通過海運方式完成,應充分結合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獨特優勢,發揮香港航運服務業的“超級聯系人”作用,搶抓新機遇,持續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一)打造全球領先的高增值海運服務中心。結合香港船舶融資、船舶保險、海事保險和海事仲裁等優勢,借助RCEP實施的東風,重點與東盟國家加強合作,積極推動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在東盟國家布局設立更多航運服務企業分支機構,促進海事服務延伸業務,深度發展船舶注冊、船舶融資、海事保險等高增值航運服務,拓展海事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提升香港航運服務産業鏈競爭力。
(二)提升港口運營效率,推進智慧港口建設。推動香港港口自動化升級,推動海運業務采用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打造自動化碼頭。借鑒新加坡智慧港口建設經驗,優化港口運作流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過港口數碼化、自動化、智能化應用,賦能港口物流業轉型升級,形成全面感知、港車協同、泛在互聯的智能化系統,提升港口服務效率,降低物流關聯成本,鞏固香港港口長期競爭力。
(三)支持香港參與大灣區組合港建設。用足用好香港的航運優勢,推動大灣區港口物流要素快速流通,促進大灣區樞紐港和支線港運行協同一體化,完善大灣區港口資源要素合理分配,加強香港與內地港口的航線資源優勢和堆場、貨源地優勢互補,將通關、查驗的監管環節延伸到沿江港口,提升港口運營效率。推動鹽田港、南沙港等大灣區內地航運服務業深化對外開放,加強與香港的航運服務業開展規則銜接,探索統一運行機制,提升大灣區港口群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