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她是“披肩長發,窈窕淑女”。自2005年後,她剪成了短發。那是藍帆醫療創辦的第3年,公司男高管都比她年齡大。“如果我再長發飄飄,肯定壓不住陣”。
到現在,她的短發造型幾乎沒有變過。“我只要認上一個模式,基本就不會再變了。”她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人,在創業方面也如此。
2018年,她帶領藍帆花了616天的時間,用一個約60億元市值的中國上市公司,收購了一個約60億元估值的新加坡私有化退市公司——柏盛國際,它是全球排名第四、主營心髒支架業務的公司。這創造了迄今爲止,中國A股史上最大、最複雜、最經典的跨國醫療器械並購案。
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她毅然帶領公司扛起保障防疫物資需求的大旗,當疫情蔓延至全球,她又沖鋒在前,成爲亮眼的中國力量。而這個人就是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
唯有“死磕”
1993年7月,大學畢業後的劉文靜分配到國企齊魯石化旗下齊魯增塑劑公司,從車間工人幹起。近10年間,她在該公司很多部門幹過。
劉文靜很早就下定了創業的決心。“如果一輩子幹一個事,完全不用腦子,一點沒有創新、創造和進步,我還不如死。”她說。2002年底,劉文靜抓住機遇,參與創辦了民營企業藍帆醫療(原名藍帆塑膠)。
“第一次創業,我們並沒有做好准備。我們原本是做石油化學産業的國企職工,而創業做的是PVC手套,做終端産品,不僅需要面向海外市場,而且跨度大,資源少又不懂行。這種情況下唯有‘死磕’,跟市場‘死磕’,跟技術‘死磕’。” 劉文靜說道,“而等到産品投入生産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行業的市場在海外。我們都跟國際化不沾邊。”
然而,對于創業企業來說,如果市場打不開,就要面臨現金流斷裂問題。
爲了公司産品找到市場,瘦小的劉文靜拖著裝有公司産品資料的巨大旅行箱出國去跑市場。“當時確實是無知無畏,我大學學的是機械,畢業後一直在齊魯石化工作,所以英語水平很有限。”劉文靜回憶,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全球地毯式地跑客戶,英文說不明白,就跟人家連比劃帶寫,公司和産品沒有任何知名度,被人家冷眼和拒絕更是常事。
劉文靜就這樣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與此同時,公司同事們也在克服困難,認真做好産品和質量。正是憑著這種勤奮、認真與執著,藍帆慢慢引起了客戶的注意,開始有客戶來公司參觀。
“他們過來公司參觀,發現我們雖然是創業企業,但不是草台班子,公司現場管理很好,産品質量也非常好。慢慢地,就有客戶開始下訂單了。”劉文靜說,“2003年,我們拿到了96萬美金的訂單;2004年,拿下了1500萬美金的訂單;2005年拿下3000萬美金的訂單。”公司從此渡過了生存難關,走上向好發展的道路。
2013年對我們是一個節點,我們開始考慮轉型發展。”劉文靜說道,“我們用了10年時間,做到了行業第一。如果說,過去的10年,我們清楚了我們是誰。那麽未來的10年、20年、30年,我們將要往哪裏去?我們的發展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標?”
2010年公司上市時,年産能達到33億只PVC手套,“那個時候,我們就是專注在手套行業,一心要做全球手套行業的老大,我們的目標是産能達到100億只,當時覺得這已經是很大的挑戰了。”劉文靜說,2010年公司拿到募集資金後,開始擴張規模。2012年,公司年産能達到了120億只,全球市場占有率約22%,産能和市場占有率均爲全球第一,上下遊也構建了完整的産業鏈,在行業內有了較強的下遊定價權和上遊的議價能力。
2013年,公司決定從低值醫療耗材,向高值醫療耗材發展,從而進入醫療大健康領域。2014年,公司開始在醫療大健康領域探索和嘗試,在收獲了經驗和教訓的同時也對中國的醫改政策和醫療行業未來的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不可能”的奇迹
藍帆醫療並購柏盛國際,被認爲是資本市場的經典案例。
在心髒支架行業裏,柏盛國際全球排名第四。藉由對柏盛國際的並購,藍帆醫療進入高附加值醫療器械領域。
“看似所有的門都關上了,但當你不忘初心直面一切,努力到無能爲力的時候,上帝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劉文靜表示這是她關于並購最深的感受。
從2017年2月獲得交易機會,到2018年10月交易收關,藍帆創造了很多個“不可能”的奇迹:國內外19個專業機構、100多名專業人員、24小時高效協作,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次一次竭盡全力,一次一次山窮水複又柳暗花明。
“這背後到底是什麽力量?我想是信念的力量,是意志的力量,是相信的力量,是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未來、相信戰略,相信我們做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業。”
並購發生前,藍帆醫療的市值約60億元,並購柏盛國際93.37%股份的交易額,也近60億元(19.09億現金對價+39.86億股份對價)。那時,柏盛國際已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中信産業基金完成了對它的私有化。
2017年初,中信産業基金向外釋放出將出售高端醫療器械資産的消息後,處于並購熱潮中的醫療器械企業趨之若鹜,其中不乏在心腦血管領域有著幾百億上千億市值的大公司。
藍帆醫療獲悉這一消息後,在2017年2月9日與中信産業基金取得了聯系。“作爲一家地處山東、從事低值耗材手套業務、只有6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我們最初並未進入中信的法眼。”劉文靜坦誠地說。
2017年5月5日23:05分,劉文靜在朋友圈用中英文雙語寫下這樣一句話“Do your best and leave the rest to Gods will。盡人事,聽天命”。這一天,中信産業基金高層帶隊到藍帆醫療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雙方又進行了深入交流,“中信非常認可我們的精益制造和精細化管理水平,這讓他們能夠放心地把柏盛國際交給我們”。
柏盛國際CEO李炳容和副總裁楊帆感覺,藍帆醫療團隊“和接觸過的其他上市公司不太一樣”,並希望進一步推進。
“與很多民營企業不同的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沒走家長制或者家族制的模式”,從創辦之日起,就聘請了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律師設計了法人治理結構,規範運作。“這也是公司在此次並購中爲並購標的及交易對手方所看重的。”劉文靜表示。
2017年7月24日,藍帆醫療股票停牌開展此次交易。龐大的交易體量和投資標的處于境外的特點,給交易帶來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外直接投資(ODI)申請難題。
由于交易標的體量大,爲避免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藍帆醫療對柏盛國際的收購交易采取了兩步走方案。第一步由藍帆醫療大股東藍帆投資先入股柏盛國際,第二步再由上市公司對柏盛國際股東的股權進行收購。
柏盛國際由于是海外注冊公司,根據相關規定,這一收購需要獲得發改委和商務部的批准。2017年8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對海外投資嚴格限制,一時間海外投資審批周期、通過概率都具有了很高不確定性。
這意味著交易在第一個技術環節上就遇到了實質性障礙,這一關通不過,交易很可能直接宣告失敗。
藍帆方面主動承擔了辦理ODI的責任,“我們以前也沒有辦理ODI的經驗,對相關政策、審批部門也不熟悉,但我們有強大的執行力,我親自跑,和省裏、國家有關部門直接溝通,讓一級一級的主管領導了解到我們是一家好企業,標的是一個好資産,我們這是一件實實在在的實體産業的並購,是一個好交易,不屬于政府限制的領域。”劉文靜說。
經過不懈努力,從2018年8月14日交易方案確定,到9月21日、9月29日,交易陸續取得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對外投資的批准,“時間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個大的挑戰出現在募資環節。2018年5月10日,藍帆醫療拿到證監會並購及配套募資批文。那時恰逢資管新規公布,非公開發行市場幾乎冰凍,作爲交易對價現金支付的重要來源——19個億的配套募資成爲新的難題。
最終,藍帆醫療在2018年8月27日成功募資18.4億元,發行價格18.58元/股,相當于發行底價的101.7%,成爲2018年8月A股市場唯一一單由非大股東現金認購的定增。
最終,曆時616天,在境內外19家機構合計100多人的協同努力下,交易完成。
“連軸轉”的日子
2020年,新冠疫情悄然襲來,這讓曾經曆過藍帆醫療上市、60億跨國並購這樣的人生重大曆史節點的劉文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
疫情緊急,劉文靜連日奔波,還有全國直接、間接認識她的領導和醫療機構合作夥伴、同學、朋友,每天都有上百人發來消息,等著她的回應……
2020年1月22日,劉文靜在緊急研究後決定,全面恢複生産,春節期間防護事業部幹部、黨員不放假,在生産工人不足時,幹部和黨員上,以全力以赴應對疫情。
第2天,藍帆醫療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指揮部成立,劉文靜擔任總指揮,同時設立了生産組、質量組、物流組、客戶組,後勤組等專業小組,二十多個人的團隊開始24小時在線響應各方訴求;同時,藍帆醫療安排出一條生産專線用于疫情專用手套,確保生産防護能力最強、針孔率最低(AQL 1.5以上)的醫療級防護手套;國際貿易團隊緊急從全球渠道組織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更多品類的貨源,進口馳援一線;在藍帆醫療公衆號發出計劃捐贈100萬支手套到武漢、並號召全國醫療防護企業一起行動起來的倡議書。
從2020年1月23日成立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指揮部起,劉文靜每晚最早也要淩晨一點半才能入睡,不到七點就得起,中間屢屢驚醒。
也是從2020年1月23日媒體在報道中強調洗手帶手套的重要性後,手套的需求猛增,藍帆醫療成爲戰“疫”的主力軍。
連軸轉的日子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發出的倡議書迅速轉化爲鋪天蓋地的捐贈求援。2020年1月29號,藍帆醫療又聯手光大信托發起設立了中國第一支實物慈善信托,宣布再捐贈100萬支醫用手套到災區,這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愛心機構與人士紛至沓來,紛紛緊急采購醫用手套馳援災區。
大量計劃外非流程作業的訂單考驗著藍帆醫療應對變化的響應能力、柔性作業能力、多環節協同能力與內部溝通能力。這次疫情的相關訂單屬于臨時性的緊急插單,是不能錄入到往常使用的ERP系統的,因爲一旦錄入到系統,就會通過自動排産、自動生産、自動包裝、自動物流進入智能倉庫等待出貨期……
這時考驗的就是藍帆的人工作業能力,大量信息包括貨物、賬單、賬戶、運輸時間、收發貨地址與人員等一系列信息以及後續的確認收貨、捐贈證明等內容都需要員工手動輸入到Excel表來統計管理。到2020年2月3日晚,藍帆醫療響應了上萬個訴求。並已支持976家機構與個人的1.5億支醫用手套用于捐贈。與此同時,正常的商業訂單也開始大量出現,都在搶貨了……
藍帆醫療也將5條專用生産線調整到9條,並協調全球海外客戶,跟他們做工作,一一說服他們推遲交貨期限,到最後,藍帆醫療合計推遲了2億只海外手套訂單來保證國內供應。
保障國內供應,還有一個難點在物流環節。當時,很多地方交通中斷,藍帆醫療遭遇了種種挑戰。
起初,負責發貨的順豐速遞去武漢能比較順利的往返,但後來,順豐的司機一回來就得隔離,車有時也會被扣留下,這時,貨物運輸的時效性沒辦法保證了。
當藍帆醫療跟EMS商量春節假期運送貨物時,EMS選擇在特殊時期仍維持原價,不漲價,于是,藍帆醫療往武漢那邊的運送貨物便大量使用了EMS。
即便如此,從武漢回來的運貨車,一回來司機還是會被要求隔離。這導致司機也只能輪班來,連軸轉起來。或者司機直接不下高速,將貨車交給他人後,重新再找一輛車上路去武漢。
但是由于司機嚴重缺乏,貨物運送難度不斷提升。後來,藍帆想到的辦法是聯系火車,通過火車車廂搭載集裝箱,到目的地後直接由當地聯系人進行分發。
讓劉文靜感到暖心的是來自山東臨淄當地志願者的愛心,兩個開貨車的年輕男子主動過來公司幫忙拉上一車貨,一路奔波幾十個小時運送到目的地,運完回來說隔離後,還可以再運一次,當藍帆公司說要付給他們運費時,被他們拒絕了,他們說,只是想借機爲社會出力,貢獻一份心意。
藍帆醫療一直推行精益生産,所有的包裝材料都必須和訂單相匹配,當時現存的包裝物庫存是供藥店零售渠道的,存量有限,不足以支撐大量捐助物資的需要,所以公司還得動員更多包裝材料生産工廠也開工,而這樣的工廠通常規模有限,多數是小企業,春節期間召集工人上班難,而且紙張、運輸和資金來源都存在挑戰。
對此,劉文靜采取的措施是,“我們提前給他們預付款,讓他們給員工漲工資或者緊急求援上遊企業,上遊的紙廠都是大企業,給紙廠加點錢買原料,這樣就能夠讓紙廠保證生産,供應我們的包裝。我們幫助包裝材料工廠解決困難也是在幫助我們,支援整個産業鏈運轉起來。”另外,山東省工信廳特事特辦,給藍帆醫療批准了新的包裝材料供應商,這對恢複生産也是很關鍵的因素。
劉文靜回想這段時間,“幸虧我們反應快,早行動早布局”,再晚些時間,資源更緊缺。
劉文靜感歎,“我們真是竭盡全力了。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商業采購,能緩一緩則緩一緩,先讓我們有限的能力支援到最需要的醫院、重災區那些最需要的地方去”。
尾聲
新的一年,風口上的藍帆醫療,絲毫沒有停歇之意。
過去整整一年始終站在風口上的藍帆醫療,仍舊保持著滿負荷生産的狀態。事實上,不僅僅是已經投産的廠區全部生産線開足馬力加班加點運轉,其尚在建設中的多個新廠區亦沒有停下緊張施工建設的腳步。
大年初一,農曆牛年第一天。淄博藍帆防護用品有限公司75億支丁腈手套項目施工現場,不時傳來鋼構式廠房建設的敲擊聲——多支來自河南、河北、江蘇等省份施工隊的700余名留淄過年的工人,依然奮戰在施工一線。
而這一天,也是藍帆醫療劉文靜行程最爲密集的一天——短暫3個小時的時間,她要分別慰問堅守在三個項目生産建設崗位的勞動者們。
“一年的時間,藍帆從兩個事業部發展到今天擁有四個事業部七條賽道,而且在全球擁有八大研發中心;一年的時間,藍帆新增了接近200名博士研究生;一年的時間,藍帆投資78億元建設了9個項目;一年的時間,藍帆實現了30多億的淨利潤……”
劉文靜用一系列數據告訴在場的員工,藍帆醫療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名藍帆人的付出。“是雄鷹,藍帆一定給你藍天;是駿馬,藍帆一定給你草原。”她說。
“藍帆的文化和價值觀一直是開放、包容、規範。正是在這樣的價值觀引領下,我們的機制、體制才是開放的,是真正凝聚人、成就人的,是通過成就人才、來成就事業的。”
劉文靜坦言,過去自己性格比較強勢,因爲企業在過去的發展中,需要這樣的領導風格。但面向未來更大的事業目標及更廣闊的平台,她則要像水、像泥土一樣更具包容及厚重性,才能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化精英人才到藍帆來,共同成就藍帆的“二次發展”,共同實現夢想。
(來源:中國網、證券時報、中國企業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