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對于核心品種承壓的藥企,我是不會看的…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自從去年被調賬調出事的四環醫藥(460.HK)那不講道理的回購(60次,累計16.92億)花式打臉之後,我覺得,可以有態度,但不能有偏見啊。
因此,在人群中,因爲回購,多看了一眼麻煩不斷,新低不止的:綠葉制藥(2186.HK)。
? 一、綠葉沽空爆表
綠葉制藥是三大PE(新天域、鼎晖、中信産投)加持下在2012年新加坡私有化再在港股上市的藥企(新加坡私有化的,你懂的~),2014年在港股IPO,5.92元/股,共募集68億,賣了部分老股,募集淨額45億,三大PE中新天域、鼎晖都撤了,剩下中信産投還持有5.92%(求中信的心理陰影面積…),大股東持股45.68%,公司的核心品種都是收購回來:
2006年公司收購抗癌藥物希美納及其市場銷售網絡。
2007年公司成功收購南京思科藥業有限公司(現稱南京綠葉)的全部股權,該公司主營抗腫瘤藥物,主要産品包括力撲素及天地欣。目前力撲素是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通過收購南京思科藥業及希美納,公司成功立足于抗腫瘤藥市場。
2007年和2009年共計收購北京北大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9.55%的股權,爲公司的心血管藥業務奠基,其主要産品血脂康目前已是公司的核心産品之一。
2011年收購四川寶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現稱四川綠葉寶光)的全部股權,該公司主營業務爲糖尿病産品。此項收購使公司進入糖尿病領域,其主要産品貝希目前已成爲公司的核心産品之一。
2014年IPO之後,一度計劃用36.84億人民幣收購嘉林藥業57.98%,隨後繼續計劃用24.16億人民幣收購剩下的42.02%股權到全資收購(合計61億),核心品種包括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可用于降低及治療高膽固醇)及鹽酸曲美他嗪膠囊(可治療包括心絞痛在內的心血管症狀)。這個大手筆的收購最終架不住A股的高估值,2015年綠葉制藥終止收購嘉林藥業,嘉林藥業轉身就以83.69億元去A股借殼天山紡織(000813.SZ)…
2016年2.45億歐元並購瑞士Acino AG,其爲全球領先的透皮釋藥系統(TDS)公司,並且是歐洲最大的獨立TDS生産商之一,總部位于瑞士。其産品主要爲中樞神經系統(CNS)、疼痛及激素等較複雜且利潤較高的專科貼劑産品,其中多個高制造難度的産品已成功上市或即將上市,包括卡巴拉汀、丁丙諾啡、芬太尼及避孕貼劑。同時,該公司于皮下植入體劑型方面亦已開發大量專有技術及制造能力。
由此可見,綠葉身上最核心的基因是並購整合,目前在售的核心品種都是並購而來,IPO的資本運作方向也是對外並購,而並購驅動的藥企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時間整合,容易後勁不足:
2017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24.3%至18.51億人民幣,主要受益于Acino的收入並表。去除Acino收入並表影響,公司收入增長同比8.9%。經營利潤率下降3.1個百分點至29.1%,淨利潤同比下滑9.2%,核心淨利潤(剔除股權激勵開支、一次性存貨攤銷、收購事項導致的開支)同比增長8%至4.54億人民幣;
腫瘤産品(主要爲力樸素)收入9.36億,增長5.4%;
心血管産品收入2.84億(主要爲血脂康、麥通納),7.2%的負增長;
消化與代謝産品收入3.52億,錄得40.6%的高增速(主要受益于貝希的強勁增長);
中樞神經系統産品收入2.29億,主要由于收購Acino並表影響;
其他品種收入0.47億,主要由于其他産品的收入增長。
如果僅僅是業績增長乏力倒還好,關鍵是核心品種(收入占比近50%)力撲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在國家談判目錄談判過程中談崩了,國家醫保談崩後,8個談崩的品種據說被人社部放出風聲說,不單省級醫保新增補一律沒戲,連以前進入的這次也要退出。
邏輯上講,人社部是有動力維護住帶頭大哥談判的威懾力的,要不以後還怎麽砍價。沒有談成的覺悟,就不要去談嘛,談了又談不攏,大哥的臉往哪放…後面力撲素能守住多少個省還是看公關能力,更不用說石藥、恒瑞的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正在優先評審,這種核心品種顯著的負面情緒壓制下,想翻身太難了,管理層對力撲素18年的展望也下調到高個位數。
加上上半年並購的公司的卡巴拉丁在美國收入下降28%,連並購整合也不及預期…
核心品種承壓+並購項目失速,這不是完美的做空標的,誰是?
? 二、綠葉的反攻?
按照目前在售的管線,短期內看不到特別強勢的反彈的可能,但是綠葉就真的從此原地爆炸了?覆巢之下還是有點變量的:
1、崛起的小品種
現在管線中,希美納進入獨家醫保目錄,可能會快速增長(這是個獨家1.1類新藥,多年增長緩慢,主要原因是在醫保工傷限制目錄)。貝希和血脂康也將受益于醫保目錄調整,前者由乙類升爲甲類,後者去除了住院報銷限制,將大幅度增長。還是有品種扛得住,不至于全軍覆沒…
2、潛在的新並購
中報短期負債31.85億,現金及等價物29.25億,同比大幅增長,除了去年收購透皮劑業務的影響,去年到今年一直有2個潛在收購項目跟進,在投標,需要現金在賬上,但還沒有完成。年底年初的時候,如果收購不成,那麽會還掉部分貸款。
可預見的兩個催化劑可以穩住基本盤,但是小品種的業績還需要年報的確認,並購的推進又有不確定性,在這段時間消息的真空期,綠葉還真的就是任空頭玩弄的小女孩…
在這種時候,最理想的劇本,必然任由股價繼續下跌,最後大股東來一發私有化,然後愉快的割把韭菜再換個地方上市,但是這個最優解的劇本目前的信息來看是不現實的…
1、A股發行規則難以預測,更重要的是今年很多醫藥公司因爲費用的問題卡住過不了會,現在貿然退港股回A股就是挖坑給自己跳,至于遠走美股,那估值就更不用看了…所以,當下無路可退…
2、更重要的是,在集團層面,制藥板塊已經上軌道了,2013年成立的醫療産業事業部還嗷嗷待哺,醫療板塊也沿襲了綠葉向來的套路,開啓了複制制藥板塊的令人眼花缭亂的全球化並購之路:
2015年6月,綠葉醫療成爲新加坡體檢和診斷服務品牌Asia Medic的第一大股東;
2015年8月,綠葉醫療的母公司綠葉集團並購新加坡基因檢測公司Vela Diagnostics,進軍基因技術和精准醫療領域;
2015年10月,綠葉醫療完成與了韓國JC健康株式會社的正式簽約,投資並控股JC健康株式會社;同時持有韓國知名婦兒專科品牌愛麗美(Ellium);
2015年12月,綠葉醫療以約6.88億美元(約合44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的私立醫院運營商Healthe Care,在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和地區擁有17家醫療機構,現有近2000張床位、50多間手術室和4500名員工,年銷售額約30億人民幣;
2016年12月2日,綠葉醫療旗下的Healthe Care以1.55億澳元(約合7.7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醫院運營商Pulse Health,在澳洲和新西蘭擁有8家私立醫院和5家日間手術中心,爲澳新當地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外科手術、康複治療和心理健康治療服務。
這幾年集團的醫療板塊少說了花了50多億,你說錢從哪裏來呢?在醫療板塊還未證券化之前,集團不會這麽傻把唯一的上市平台也給廢了,要不分分鍾就跟萬達私有化之後一樣進退維谷,更別說集團手裏的綠葉制藥(2186.HK)36%的股權還有質押(2016Q4數據):
在這樣的背景下,集團是有很強的維護上市公司股價的動力,要不真的被空頭打廢了,後續想有點啥資産運作都不好整了,萬一打穿了就不是好玩的囖,這樣中報前是靜默期,中報後的回購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嘴炮式回購見多了,這種沒有明確指引,咬手指寫血書的回購一般都當開玩笑好了,但是後續幾天,上市公司還真的實打實的回購了好幾大筆,9月4日起,已經回購了四筆,累計6500萬。
那問題來了,未來綠葉的回購究竟能有多凶猛呢,由于行業的趨同,回購的動力,綠葉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四環,但是,一對比之後,你就知道究竟誰才是強勁而穩健的經營活動現金流…
綠葉的淨利潤現金流含量不如港股其他幾個藥企大哥般強勁,還要爲後續幾個潛在的收購留彈藥,必然做不出四環那樣喪心病狂的回購行情,綠葉這波回購退是穩住中報不及預期後的恐慌盤,進一步可能就是配合著南下資金給洶湧的做空盤來一下。
南下資金一直在持續的流入綠葉,特別是在中報出來跳空低開之後,南下資金加速流入,持股比例大幅提高到10.68%…
那劇情發展到現在就有意思了:
沽空者:核心品種承壓+並購項目失速,搞他,9月1日證監會數據未平倉空倉占流通股6.4%,平均成本4.02元/股,這幾天沽空比例維持在15%左右。
南下者:股價創新低的有名有姓的醫藥股,搞他,抄底小能手(南下資金)在中報後持股比例大幅提高到10.69%。
大股東:體系外的醫療還燒著錢呢,上市公司股權還質押著,股價再跌估計中信就穩不住了,各種因素交加股價必須抗住,上回購。
有大股東回購+南下資金加持,股價向上的動力短期內還是比較強的,但是,從現在到下個財報季的消息真空期內,站穩邏輯未確認之前,如果後續中報披露的數據中,大股東持股的質押比例進一步提高了,那未來沽空繼續放大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如果有人要搞事情,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的…
so,三個戲子一台戲,接下來就持續關注,究竟誰的錢多誰話事了~
? 結語
並購驅動的公司,除了業務整合是坑,商譽也是坑,後續綠葉的路,不容易~
假如今年真的站得住,跟去年持平,那靜態15倍的PE也確實不過分~
不看基本面,就純博弈,現在6.4%的沽空vs10.69%的南下。
南下資金說爭奪定價權說了這麽久,綠葉的質地如果對比A股的同行,即使是不增長甚至略有倒退,也是有顯著的估值優勢的~
就看最後這個奪權,是做空的猛,還是南下的猛了~
更別說上市公司尾盤回購的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