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研究報告
李超執業證書編號:S0570516060002
作者:華泰證券宏觀研究
全文約4000字,閱讀需要10分鍾左右
內容摘要
>> 核心觀點:如期降息LPR,1年期降幅更大
2月20日LPR最新報價發布,1年期LPR報價4.05%,較上個月回落10BP,5年期LPR報價4.75%,較上個月回落5BP,LPR如期降息,1年期LPR降幅更大。2月3日央行降低7、14天逆回購利率,2月17日降低1年期MLF利率,LPR報價與MLF利率直接挂鈎,我們此前即預期本月LPR報價也將回落,目前報價如期下行,我們認爲央行通過下調政策利率尤其是MLF利率引導LPR下行進而傳導到實體經濟,有助于爲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本月5年期LPR報價環比下降5BP,預計也將有助于增加居民按揭貸款需求,但下降幅度低于1年期,仍是與地産調控整體基調相一致。
>> 年內LPR應還有20BP以上降息空間
12月我國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5.12%,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0.2個百分點,說明LPR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利率。目前政策明確要求確保小微企業整體信貸增長不受疫情沖擊,力爭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在去年基礎上繼續下降。因此我們預計,年內央行將繼續通過調降政策利率的方式引導LPR下行,LPR報價仍有20BP以上降息空間,爲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沖擊。但同時我們也提示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的可獲得性更重要,央行當前貨幣政策重心仍在擴信用。
>> 5年期LPR也會隨之下調,幅度可能略小于1年期
預計年內5年期LPR也會隨之下調,但從本次調整幅度來看,預計後續5年期降幅可能略小于1年期。銀行對LPR的報價在政策利率基礎上加點形成,加點幅度主要取決于各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實施降准等操作均有利于銀行降低資金成本,因此5年期LPR也將隨之下行,但5年期LPR主要爲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貸款的利率定價提供參考,在當前地産監管仍未明確放松的情況下,預計其下行幅度可能略小于1年期。
>> 存款基准利率短期不具備下調基礎
近期市場對存款基准利率是否將調整有較多討論,我們認爲存款基准利率短期不具備下調基礎。下調存款基准利率能夠爲銀行降低負債端成本,爲資産端貸款利率下降提供空間,增加信貸供需意願。但反觀居民端,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爲1.5%,目前通脹高企,1月份CPI同比增速5.4%,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減CPI爲-3.9%,已經爲負值,即居民實際利率爲負,降低存款利率將導致居民實際利率的負值更大,不利于居民儲戶利益。
>> 三月中旬宏觀數據公布時點有定向降准窗口
我們認爲逆周期調節是當前貨幣政策主基調,應對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的政策首要發力點可能是貨幣政策,未來貨幣政策將采取寬貨幣與寬信用的組合,通過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PSL放量等多項工具擴大信貸、社融增速。央行實施定向降准的時間窗口預計在3月中旬宏觀數據發布的時點,一般情況下央行每年初將在1-2月份開展上一年度差別准備金動態考核,我們認爲在考核期內、考核結果尚未發布之前實施降准的概率不大,而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的負面影響將在3月中旬發布的1-2月宏觀數據中有鮮明體現,預計屆時央行可能采取定向降准操作。
風險提示
肺炎疫情持續時間超預期,貨幣政策力度可能繼續加強。
“新供給價值重估理論”的提出
“新供給價值重估理論”是指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疏通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展科技周期,通過改革開放克服中美貿易摩擦的外部壓力,有效的使得勞動力、資本、科技、組織形式等生産要素變革,提高經濟潛在增速或緩解其下行,全球資本有望給中國的人民幣核心風險資産進行重估的理論。詳見我們的系列報告。
免責聲明
本公衆平台不是華泰證券研究所官方訂閱平台。相關觀點或信息請以華泰證券官方公衆平台爲准。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本公衆號內容僅面向華泰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公衆號內容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華泰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取消關注本公衆號,不再訂閱、接收或使用本公衆號中的內容。因本公衆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本公衆號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華泰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衆號的行爲而將訂閱者視爲華泰證券的客戶。
本公衆號研究報告有關內容摘編自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的,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産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准。如需了解詳細內容,請具體參見華泰證券所發布的完整版報告。
本公衆號內容基于作者認爲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作者對該等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對證券價格的漲跌或市場走勢作確定性判斷。本公衆號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不同時期,華泰證券可能會發出與本公衆號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公衆號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訂閱人不應單獨依靠本訂閱號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的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內容産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衆號內容所造成的一切後果,華泰證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公衆號版權僅爲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衆號發布的所有內容的版權。如因侵權行爲給華泰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華泰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核准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爲:913200007040410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