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雖然遭遇種種沖擊,但近期出爐的中國經濟年中“成績單”展現出不少積極信號:生産供給逐步回升,居民消費持續升溫,物價總體穩定在合理區間,外貿進出口增速提升,吸收外資延續兩位數增長……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表現對全球經濟複蘇至關重要。衆多國際媒體紛紛聚焦中國經濟在逆境中展現出的韌性,認爲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可靠的經濟增長引擎之一。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報道說,在經濟奮力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際,中國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1%,在前一個月下跌之後實現複蘇,並超出了同比零增長的預期。今年中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也超出預期,同比增長6.1%,高于預期的6%。
報道援引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話稱,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是“來之不易”的成績,同時報道援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晖的話說,中國二季度經濟指標止住了下滑態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付淩晖還強調,中國的通脹遠低于美國和歐洲。
西班牙《經濟學家》網站的報道認爲,中國經濟複蘇強于預期。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嚴峻背景下,中國已成爲投資者的“避風港”。報道指出,自5月以來,中國股市上漲了約15%,而美國的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了約8%。與此同時,盡管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路徑不同(美聯儲在收緊政策,中國正在尋求一些平衡),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彙率仍較爲穩定。這種情況表明,至少在目前,在世界其他地區正在經曆劇烈動蕩的時候,中國已成爲金融“避風港”。
報道指出,因爲近幾個月的疫情,中國經濟遭受了損失。然而,政府的刺激信貸發放、加強金融服務等措施已經見效,與此同時,防疫措施也開始逐步放寬。目前,一切都表明這個“亞洲巨人”的複蘇強于預期。最近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服務業經營活動超出預期,並躍升至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近日表示,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爲50.2%,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報道援引日本野村證券日前發布的預測稱,“中國是全球經濟中的稀有案例”,因爲隨著其經濟擺脫疫情影響並得到擴張性政策的支持,中國正在複蘇,而很多國家正在實施緊縮政策並出現經濟放緩。
野村證券表示,“中國以強于預期的刺激和增長來拯救全球經濟”,因爲和日本經濟學家預計的歐元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將在 2022年至2023年之間出現經濟衰退不同,中國今年設定的5.5%GDP增長目標使其成爲目前野村證券預測樣本中增速最快的經濟體。
報道還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對西方經濟來說,中國將越來越重要,因爲中國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生産和消費中心。在西方消費被通貨膨脹扼殺之際,中國能夠提供仍願意消費的消費者。由此,中國或將在全球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中成爲一片綠洲,其市場也可以作爲投資者的穩定“避風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稱,包括建築業和服務業在內的中國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5月的47.8%躍升至6月的54.7%。這是該指數4個月來首次回到擴張區域,也是自2021年5月以來的最強讀數,這些調查提供了中國經濟複蘇的最新迹象,表明“中國服務業活動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快速複蘇”。
彭博社報道說,最新的官方數據表明中國作爲貿易強國的地位並未減弱。報道指出,6月份,中國的出口貿易繼續逆勢而上,以1月份以來的最快速度增長,將中國的貿易順差擴大到創紀錄的近980億美元。
在全球通脹壓力下,中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也引發外媒點贊。英國《金融時報》刊發新加坡銀行首席投資官謝佩華的文章指出,“與其他大國不同,通脹在中國不是人們最擔心的問題”。文章指出,中國今年6月2.5%的CPI顯示出中國在食品和能源方面的韌性,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爲實現國內生産總值目標提供了充足空間。中國央行是唯一一家沒有加息抑制通脹壓力的央行。人民幣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保持穩定,中國有能力通過降低利率來放松信貸環境。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由于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中國6月的通脹率略高于預期,但與歐洲和美國的高通脹相比,成本壓力仍然較小。報道指出,在亞洲,中國的表現也是不同尋常的。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物價漲幅更大,各國央行紛紛給經濟踩刹車進行應對。(楊楠、魏郁、朱宛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