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燕明 北京報道
近期,由于境外市場恐慌情緒堆積,中資美元債受到沖擊,抛售行情加劇。作爲中資美元債的發行主力,地産企業美元債首當其沖,價格大幅跳水。
在價格跳水大幅推漲中資美元債券的收益率後,不少境內地産商加速回購美元債券,以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債券價格與收益率呈反方向。
截至目前,已有當代置業(01107.HK)、融創中國(01918.HK)先後回購了將于2020年到期的美元債券,這些美元債券均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
其中,融創中國回購了兩筆本金合計爲7860萬美元的美元債券,這兩筆美元債券將分別于2020年7月、8月陸續到期,票面利率分別爲8.625%、6.875%。
而當代置業在日前完成回購的美元債券的票面利率則高達15.5%,最初于2019年初開始發行,將在2020年7月份到期,合並成單一系列債券的本金總額達到了3.5億美元。
此次當代置業回購了逾1億美元本金的債券,使得該筆高息債券的存續本金減少至2.5億美元以下,這將節省大筆利息開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中資美元債券在境外市場的價格下跌,這次當代置業得以平價外加當期利息回購美元債券,債券本金部分並無産生回購溢價。
之前,一些發行人在二級市場提前贖回美元債券的代價裏,除了回購債券本金及當期利息外,通常還要加計債券本金部分的溢價。
當代置業一位核心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由于公司新發行債券成本較2019年明顯降低,進行回購能夠拉長公司整體債務期限,降低資金成本,優化資本結構。
記者注意到,2020年初,當代置業相繼發行了兩筆分別于2022年、2024年到期、合計本金總額3.5億美元的債券,票面利率已分別降低至11.8%、11.95%。
一位長期跟蹤中資美元債券的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中資美元債券的收益率大幅增長以後,一些現金相對充裕的地産商發行人,迎來了美元債券贖回的窗口期。“我們注意到類似的回購動作已經出現。”
根據光大證券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3月中旬,中資美元債券發行數量共計1927只,存續規模合計8918億美元。
其中,房地産板塊共有93個發行主體,存續美元債券余額共計2107.5億元,占比23.6%。
據海通證券的監測統計,2020年3月份以來,亞洲中資美元非主權高收益債券指數跌幅爲12%,其中非主權投資級別跌幅僅有4%,而房地産高收益級別債券跌幅則爲15%,投資級別房地産債券跌幅也有6.4%。
據了解,由標普、穆迪或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給予這些美元債券以投資級別或高收益級別等債券評級。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中資美元債券裏,那些被評定爲高收益級別的美元債券,在過去近一個月來價格整體下跌了15%。而地産板塊的美元債券以高收益級別爲主,其在近一個月時間內則整體下跌了17%。
與之對應的是,中資美元債券收益率大幅增長。相比今年2月底,目前中資美元債券收益率已經上行了約200個基點(即2個百分點)。
近期申萬宏源的研究顯示,截至目前,地産板塊的高收益中資美元債券,其當前收益率的中間價與債券票息平均偏離了954個基點。
尤其是短久期美元債券受沖擊最大,以恒大地産、融創中國、泰禾集團、花樣年控股、鑫苑置業等地産商爲代表。
據記者查詢,中資美元債券收益率大增,而境內債券市場相對更爲平穩的情況下,近期部分地産商在境內、外的債券估值收益率出現嚴重偏離。
例如,恒大地産目前在中國境內市場的1~3年期債券估值收益率爲6.4%左右,而同期1~3年期美元債券估值收益率則達到了29.2%,境內、外債券收益率價差高達22.8個百分點。
對比之下,萬達商業、華夏幸福、融創中國、富力地産、世茂房地産、碧桂園等地産商,它們發行的1~3年期境內、外債券估值收益率價差也分別達到了8.9、8.6、8.0、7.9、7.4、5.2個百分點。
而目前,萬科企業、中國金茂等地産商發行的中資美元債券的估值收益率,甚至低于其票面利率,表現也更爲穩定。
上述機構人士介紹,中資美元債券在二級市場的下跌行情,與之對應收益率大增,以及境、內外債券估值收益率的偏離,並不會影響地産商發行人的實際償債能力與公司基本面,但從債務優化的角度而言,將出現一些回購的窗口期,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之後債券利率定價等。
尤其2019年境內房地産行業受到嚴厲的融資監管後,在境外發行美元債券是地産商融資受限後的重要融資補充渠道,中資美元債券在此期間大量發行。
但是發改委在2019年中下發的文件規定,房地産發行外債僅限于用作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境外舊債。此後,房地産中資美元債券發行規模有所回落。
據光大證券的監測統計,2020年以來,約有50家地産商在海外發行了260.5億美元債券,相比2019年同期,發行規模有所下降。
而目前中資美元債券存續規模排名前列的地産商,分別是恒大地産(290億美元)、佳兆業(154億美元)、碧桂園(115億美元)、融創中國(70億美元)、世茂房地産(64億美元)、綠地控股(64億美元)、禹洲地産(57億美元)、富力地産(54億美元)、萬科(50億美元)等。
(編輯:盧志坤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