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形式的升級,各區域商業體的崛起,老城區商圈客群逐漸被稀釋,原本抱著一線生機的“百貨老將”早已潰不成軍。在商業消費場所從商鋪吸引到深度運營的整體運作之下,門庭若市的南北大街商圈日漸沒落,從前市民購物必逛的街道退步成門可羅雀的蕭條景象。
其實不管在任何城市,老城區舊商圈的“老齡化”,一直都是城市發展面臨的難題。那麽,老城區裏的舊商業,又該如何在改造中自我突破,活化傳統商圈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案例 ——
#上海廣場
SHANGHAI PLAZA
始建于1900年的淮海中路,是上海淮海中路東面標志性建築之一。中國的城市街巷中,似乎沒有哪一條街,如淮海路(舊稱霞飛路)一般將東西方人類最前沿的文明內容兼收並蓄,生出世間獨有的「摩登上海氣質」。
九十年代的上海廣場是一個以零售跟餐飲爲主的商業項目,傳統而單一,設計老舊,體驗感不強。它更多的是滿足周邊居民和普通辦公人群的需求,提供傳統片面化的商品及服務。
重新出發的上海廣場,以商辦同圈,多元社交的理念爲基調,著眼于社交·眼界·玩味。聚焦多元化的客群與需求,發掘時間軸上的多點客群分布,在全天候及多族群方向上進行深度研發。
更新後,項目的一至二層仍設爲商業功能,三至五層則引入了創新活力辦公空間Wework。這一全新的跨層功能混合配置爲辦公和商業的共生共贏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未來,在這裏,工作、生活、休閑等融爲一體,形成一個成熟的商務循環系統和自有生態圈,體現的是上海廣場獨創的“商辦同圈”生態自循環模式。
在上海廣場淮海中路沿龍門路的外立面沿用了原建築弧形立面,采用全玻璃幕牆配以漸變的絲網印刷釉點圖案,虛實合一,不僅爲辦公提供了最大化采光和通透視線,同時兼具商業物業的標志動感。
引領“商辦同圈”的同時,社群的打造也是上海廣場尤爲關注的問題,它希望租戶自身可以具備社群平台的打造能力和運營能力,最後通過整個社群的打造把上海廣場變成一個更大的社區。
120年的曆史沉澱,淮海中路不僅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也需要更多時代精神。所以在改造中如何體現建築和時代的關系,也引發了創新者的不斷思考。
最終,上海廣場的建築在三個街角開敞,以一種歡迎的姿態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消費者。建築的外部改造延續了原有結構,搭配漸變彩釉圖案的律動,強化了上海廣場作爲“城市延伸“的基調——開放,多元及靈動。
對于上海廣場而言,這一次的改造不僅體現了“社交·眼界·玩味”的全新品牌定位,更是承載了上海淮海中路的商業新生力。
#常州新世紀
CHANGZHOU NEWCENTURY
常州新世紀商城的前身,是一棟6層樓高的以百貨爲核心的商業體,總面積約爲3萬方。自深耕于常州的普靈仕集團接手後,得益于特殊城市發展時期的紅利與政策,從原本的6層樓一路改造發展至16層,逐步成爲常州市內全功能型家庭式潮流購物中心。
16層的商業綜合體在國內屈指可數,在這樣的情況之中,新世紀商城將其內部1-8層爲零售百貨區,8樓以上爲體驗式業態樓層。例如:9-11爲以生鮮市集爲核心的風尚美食綜合體,12-13層爲中影國際影城,14-16層則是常州人的精神文化地標之一“半山書局”。
在“盒子式”的商場消費場景中,影院普遍位于各大商圈頂層位置,與餐飲業態相臨近。從消費動線出發,電影院往往是最有目的消費的一站,而新世紀商城將“半山書局”覆蓋其之上,其所處的位置,恰巧與傳遞給消費者的“半山生活”理念不謀而合。
由此可見,新世紀商城擴建後的清晰商業運營邏輯:1-8層爲核心租金與收益擔當的高坪效零售區域,9層以上則是一個吸引全城客群的全體驗式“引流神器”。
一條優秀商業街的吸引人之處肯定還應該包括精美的櫥窗與行人互動,而這也是現在南北大街非常欠缺的體驗。
所在設計師明確了在項目的建築整體中,要帶有一定的Artdeco元素,上中下分段的比例均有弧度。選取了拱形立面單元的元素,呼應整體的建築風格。通過這種軟化加建後的龐大建築形體,減少了整體壓迫感,使其空間尺度更加宜人。
低區立面最後呈現出來的是連續拱形雙層通高櫥窗展面,櫥窗通體爲白色窗框,以黑色黑晶沙石材爲底並突出于牆面。同時,大面積的櫥窗雙層通高櫥窗單元給了品牌LOGO與美陳元素發揮的空間。
在最關鍵的建築主入口處,由于整體建築對街角呈45°,可視性極佳的入口,成爲奠定商業整體氣質調性的絕佳機會。
因此也就有了這個顯著的地標入口:三層弧面入口。入口整體爲玻璃幕牆,從底部到頂部層層往外挑出,最終形成一個壯觀的主入口形式,與櫥窗單元構成整體,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引導其進入商場。
不斷叠代的新世紀商城,又一次完成了形象與品牌的全面升級。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一處單體建築面的提升,人們能夠感受到老商圈久違的商圈活力被激發,提升顧客對于整個商圈的認知。
這也是現在國內存量商業面臨困境的大背景下,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新加坡FUNAN
Funan DigitaLife MALL
從1985年開始營業的新加坡Funan大廈,曆時三年、耗資28億進行閉店改造。成爲一個嶄新的集購物中心、辦公樓、服務公寓于一體,將科技體驗融入商業綜合體。
作爲國際商業地産存量改造的一範本,新加坡福南數碼生活廣場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地緣優勢聯通整座城市。打破傳統數碼城死板的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定位成爲新加坡人心中是最值得信賴的數碼産品地標級購買地和亞洲領先的IT商場,升級改造,重獲新生,成爲新加坡首個“O2O購物中心”。
不管是購物中心、商場、還是商業街,存量商業的發展既面臨著挑戰,又充滿著機遇,有的固守傳統,在掙紮中消亡,有的積極轉變,在拐點中重生。
#上海TX淮海
SHANGHAI TX
魔都老牌地標TX淮海,曾是上海新潮時髦的一大象征。作爲中國首個創新體驗零售與沉浸藝術融合的智能空間,TX淮海由司徒文聰操刀,共占地27000㎡,整整6層樓,每層樓都擁有著獨特的社群文化,是一個聚集了當代藝術、潮流、美食、社交的巨大空間。
TX淮海不是一個傳統的商場,它是一個策展型的商場,爲大衆構建一個嶄新的潮流地標,同時它也是一個植入式的藝術空間,彙集起全球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用科技手段傳遞全球的創意文化力量,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在這獲取到最新的潮流藝術文化資訊,也能用年輕而獨特的方式表達自我。
商場總體分爲三種展覽空間,分別是公共空間、商業零售空間和主題空間,以“DIGITAL數字化、OASIS可持續、URBAN都市、X(COLLABORATION)跨界”爲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理念,這也是TX淮海倡導的生活方式。
年輕的消費方式正在影響著各個階層和各年齡層的消費群體,“社群標簽賦能”也跨越了國籍、性別和距離,也正在影響著商業空間的發展,以策展思維進行的商業空間設計是否會成爲未來的主流,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上海新天地
SHANGHAI XINTIANDI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的“城市客廳”、“城市名片”,曾經多次獲得國際國內榮譽獎項。22年前,在“Lifestyle”在國內還很新鮮的時候,它首次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創造性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價值,成爲國內街區商業的標杆之作,也是最早擁有社交功能的商業空間。
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體量,決定了項目定位不可以過于貪心,需要更加“精准”,最後它的定位是瞄准女性客群,從商場格調、色彩,到甄選品牌,各個方面都非常精准到位。
建築結構層面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改變,改造完成後的整棟建築給人一種原本封閉的盒子逐漸被打開的感覺,只是在商場前的廣場上新增加了通往B1層的下沉廣場、直通3層的跨層自動扶梯。改造的著重點放在了如何基于“運營理念”來做規劃設計。
打造“文化及社交目的地”是上海新天地項目一直秉承的目標,而事實也證明它做到了。新天地廣場的重啓開業,也成爲了淮海路商圈近年來比較大型的存量改造項目的代表之一。
寫在最後
對于城市的未來,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總監徐岱雄則指出:“城市更新”肩負著新時代下城市空間盤活、人文記憶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的曆史使命,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引擎。
如何讓老商圈的存量進行升級,興許才是城市更新實踐的難題。在消費者更加注重場所認同感而非滿足于解決購物需求的當下,一個商業中心應該從更多的維度去滿足這種高階的消費需求 ···
– END –
本文由空間印象撰寫整理,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
僅供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