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早已進入電商的白熱化階段,傳統的商場已經不像十幾年前那樣吸引著我們大家了。回想讀書時候,每年的聖誕元旦雙節,新世界百貨,百盛購物中心,伊勢丹商場,還有上海最著名的八佰伴商場的促銷活動。時至今日,每年原來來臨之時,八佰伴的生意依然火爆如初。當年的日本八佰伴可是在零售江湖的“霸主”,時至今日也早已英雄遲暮了。今天我們來回看一下當年的零售業巨頭是如何隕落的 】
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曾風靡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阿信的坎坷經曆
曾使千千萬萬的觀衆落淚;阿信的奮鬥精神,又激勵著無數的阿信迷。八佰伴集團的前身,正是“阿信”開創的家庭小菜店。幾十年後傳言中的“阿信”的長子和田一夫,成了聞名亞洲的百貨業驕子;八佰伴的成功震驚了全世界,在80年代時八佰伴先後在巴西、新加坡、香港、洛杉矶、紐約、馬來西亞、文萊、泰國、台灣、哥斯達黎加等地開設了連鎖店。八佰伴成了名符其實的國際流通集團。然而在1997年9月18日和田一夫領導的八佰伴再一次震驚世界——日本的八佰伴集團破産了。香港的百貨公司被清盤,整個八佰伴集團瀕臨全線崩潰。
創業初期—-艱難險阻
日本在1927年就開始了經濟危機。銀行倒閉,企業破産。到了1929年,工業生産從危機前的最高點降到危機後的最低點,降低了30%—70%,出口貿易一蹶不振,物價綜合指數從174.5%降至120.4%……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外出逃荒、凍死餓死、賣兒賣女的事情屢見不鮮,每日耳聞目睹都是悲慘的消息。不景氣至1929年仍未見絲毫曙光,和田一夫正是這一年來到人間。和田一夫的出生地在靜岡縣熱海市郊野。和田一夫曾多次聽母親講述他生下來的情景。
加津身懷六甲,仍在缫絲廠缫絲。1979年“新日本映畫”拍了一部反映日本早期缫絲業的電影《啊!野麥嶺》,現在的人們可透過電影了解缫絲女工的艱辛。加津在缫絲廠勞累一班後,回家還要做家務,臨産在即,她也沒片刻休息。
這一天,加津孕腹發生陣陣悸痛,她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計,艱難地挪步至門口,請鄰居大嫂去叫丈夫。好一會兒,良平才慌慌張張帶助産士趕到,嬰兒呱呱落地,哭聲分外嘹亮。
助産士把嬰兒抱在手裏,向主人家報喜道:“是個男嬰!”
這時,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哇哇大哭、眯著眼的嬰兒,突然睜開眼睛,停止哭聲,咧嘴展開一絲微笑。滿屋的人全驚呆了!
助産士見多識廣,依照中國人的說法說道:“了不起哇!別的嬰兒出世哇哇大哭是個討債鬼,這個嬰兒一落地就懂得笑,是來送財的,長大了定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和田家重酬了助産士,接下來便爲這個男嬰取名。
“他是長子,就叫一夫吧。”老和田說道。“一夫”、“太郎”在日本是最常見、最通俗的名字,類似中國人的“一生”、“大貴”等。
1929年,日本經濟雪上加霜。兩年前的金融風暴尚未恢複元氣,此年,由紐約大股災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又席卷全球。銀行倒閉,企業破産,商品滯銷,市景蕭條。失業的工人和職員如黑色的蛆蟲湧動,或在倒閉的公司和工廠大門外徘徊;或站在米店飯鋪前一籌莫展;或沿街挨戶乞討;或背井離鄉踏上渺茫的謀生道路。
加津生育後,在家裏坐月子。良平的五金廠大量裁員,良平雖未被辭退,但廠裏貨品積壓,工廠主已拖欠了兩個月工資未發。
物價綜合指數從174.5%降至120.4%。物價下降了3成,但國民的收入卻下降了6—7成!物賤無人買,這是大蕭條時期常見的怪狀。老和田的上市菜常常賣不動,不得不一次較一次減少上市的數量。
和田家一天才吃一頓白米飯,其余兩頓改吃粗菜煮稀粥。和田家還算過得去的,那年頭,熱海郊野的野菜都給挖個一幹二淨。
加津生育後,身體複元很快。“七朝之慶”時,已經可以下床做一些輕活計;又過了一個星期,加津就獨自一個操勞家務了。
哺育期間的加津在考慮開辟一條獨立謀生之路。
這一天,一夫的祖父黑著臉回到家中。他挑上市的菜只賣出一半,在回程的路上,他賭氣似地把剩余的菜全部送給買不起菜的人!老和田氣呼呼地講述這件事,加津和良平都籠罩在不祥且壓抑的氣氛中,父親這樣做等于自斷生路,滯銷貨品送人,若同行知道,必然會對始作俑者猛烈攻擊。除非你不想再做生意,或許你有萬貫家財可以做慈善家。
加津說:“做慈善和營商,都是利民的一種。如果我們能向人們提供價廉物美的蔬菜,也算是爲大衆做了有益的事情,又能爲家庭增加收人。我有一個想法,我想跟你一道去賣菜。”
“你瘋了?現在大批工人失業,入行賣菜的人比吃菜的還多!”老和田瞠目結舌。
加津心平氣和地說:“買菜的都是家庭主婦,我現在是生了孩子的當家媳婦,賣菜容易跟這些主婦們溝通。你讓我試試吧。”
加津在父親賣菜不利的情況下,仍想入行賣菜,自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她曾多次看過父親賣菜,父親賣菜除了吆喝聲中氣十足,實在不便恭維,他開出價碼,願打願挨,請君自便。此外,不再有招徕顧客的手法。因父親是長輩,不便挑明進谏,加津只有身體力行,來證實自己。和田家底子薄,最適宜做的,大概也只有賣菜。
剛入行的加津,沒多久就顯示出與父親不同的禀賦。她突破老和田單一的貨品的俗套,她的手推車放滿了各種時鮮蔬菜。爲了保障蔬菜新鮮而價格低廉,加津聯系了好多位菜農,確定他們做她的供應商,因能長期供貨,雖然每次要的數量不大,卻能獲得較優惠的價格。加津把所獲的優惠又讓予顧客,得到顧客的贊譽,說加津的蔬菜新鮮又便宜。
加津賣菜得心應手,卻有一點美中不足。雖說賣菜能兼顧孩子,可一夫隨母親四處奔波,日曬雨淋,又黑又瘦,連旁人看了也心疼不已。一天,幾個老顧客買過菜後,仍圍著手推車與加津拉家常。受到冷落的一夫哇哇大哭起來,加津就把一夫抱在懷裏哺乳。這些老顧客看了便說:你這樣帶著孩子四處奔波好辛苦,你幹脆就把蔬果擺在你家門口,我們上你那裏買。”
一語點醒夢中人,加津激動得連連道謝。在回家的路上,加津的構想進一步完善,在門口擺個菜攤,就不如臨街開一個店。原先總是恨手推車太小,裝不下更多的品種。現在不僅可以賣蔬果、賣調味品,還可以兼營與烹饪相配套的用具等雜貨。和田家雖然不在鬧市,但有固定的顧客幫襯,至少不會太冷落。良平覺得這主意不錯。加津便向父親提出這個建議。老和田說:“現在你們有了孩子,該你們當家,你們自拿主張吧。”
良平與加津就把臨街的一間房騰出,作爲鋪位。才個多星期,和田家的蔬果雜貨店就開張了,店名叫“八百半”。開張的前兩天,加津分別拜訪了過去的老顧客,一是感謝她們對自己生意的一貫關照;一是深表歉意,以後不能親自送菜上門,給顧客帶來諸多不便。絕大部分老顧客表示,她們會上加津的八百半買。她們都對加津做生意的良好信譽贊不絕口。
在日語中,“八百屋”即“菜店”的意思。取名“八百”,表示該菜店是老和田與女兒加津靠一杆秤行街叫賣、白手起家。“八百半”的“半”字,取自和田加津父親和田半一郎中的“半”。另一種說法是加津父親叫田島半一郎,同樣有個“半”字。據現存于八佰伴總部的、60年前的員工工作圍裙,店名的日本原文是“八百半”。這個店名會使中國人理解成數字,在有些地方的俗語中還作“不聰明”解,于是,中文譯名改爲“八佰伴”。
1950年4月13日。對和田家,對熱海市,都是個災難性的日子。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幢存有化學物品的倉庫發生爆炸,火光沖天而起。和田一夫急忙跑到門口張望,東邊已是一片火海。疾風卷著熱浪滾滾而來,緊接著,逃命人驚慌失措四處奔跑,帶著恐懼的叫喊喧囂聲。熱海市這場空前的大火,燒掉了該街區1000多幢店鋪和民宅,死傷100多人,4000多人無家可歸。家的格局是前店後宅,三代人辛勤操勞的財産化爲一片焦土。老祖父與父親母親在1930年創建的,合力慘淡經營了20年的蔬菜水果雜貨店八佰伴,這一天從熱海市徹底消失,成了一片廢墟。
和田家已破産了,八佰伴雖然重新開張,生意也漸漸興旺,卻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大客戶的賒帳無法收回!
賒帳制是和田一夫力圖革除的弊端之一。由于火災從天而降,不僅構想胎死腹中,八佰伴也由此被拖累,難以複原。
以熱海爲中心的伊豆以溫泉聞名全國,熱海交通便利,成爲日本的旅遊都市。每逢周末及假日,東京、橫濱,以及靜岡,甚至名古屋的遊客,便從國鐵、國道的東西兩側湧向熱海。若是春和日麗、櫻花盛開的季節,踏青賞花者更是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熱海由此創造了一個日本之最,旅館的密集度全日本最高,城區與城郊到處都是旅館。遊客數常年處在10倍于本地人口的高水平,遊客的消費水平也普遍高于本地居民。
爲烹任提供服務的八佰伴一般做不了遊客的生意,遊客的飲食依靠旅館酒館。旅館酒館是消耗蔬菜、水果、調味品的大戶,其中又以旅館的消耗量最大。做蔬菜水果雜貨生意的店鋪,若能拉到一兩家旅館做固定的客戶,就可以保障不虧。另外再做家庭主婦的生意,就能盈利。
給旅館酒館定期配貨,就得遵循老祖宗的規矩,先送貨,記帳,到時候再付清賒帳。
因爲是買方市場,雜貨店是不敢得罪旅館的。結帳的期限由旅館定,或按月,或年關結總帳,或等到櫻花節後旅館收到了大量現金。旅館可以任意變動償帳日期,雜貨店有求于旅館,那時旅館的一個小廚師,都可對雜貨店的老板頤指氣使。
由于日幣貶值很快,而相當部分旅館老拖著賒帳不結清,雜貨商就采取一致行動,以超出預期物價上升指數的幅度,提高配貨的價格。旅館賒帳進貨,蔬菜水果所付出的高價,最終是要派到遊客的頭上。遊客以富裕人家爲多,窮困人家出不起旅費,通常在本地的公園或郊野踏青賞花,所以來熱海的遊客才不在乎餐飲的費用。
旅館接受雜貨店的高價雜貨,自然心安理得。
這樣一來,不單把旅館配貨的價格擡高了,雜貨店也以同樣的高價向家庭客戶出售商品,當然,家庭客戶也可以享受賒帳服務。水漲船高,整個熱海市商品的價格都跟著提高。
熱海市又創下一項日本之最,物價水平全日本最高。
旅遊勝地的物價高于一般的地區,是個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和田一夫認爲高得離譜。熱海旅遊業一枝獨秀,不像京都那樣,工商業與旅遊業並重發展。熱海的物價太高,不適宜居家,也不適宜開辦與旅遊業無關的行業,除非你是土生土長的老住戶。有不少商家和工廠主因不堪物價重負,而撤離熱海。
和田一夫認爲,賒帳制與標高價,這一對孿生怪胎像兩條繩索,束縛著熱海的商業發展,最終窒息了整個熱海的經濟。和田一夫立志改革賒帳制與標高價
1952年春,日本財經界著名理論權威倉本長治、新保民八、和岡田徹等三人聯袂到熱海市附近的箱根鎮舉辦一個經營研討會。這幾位大學者有個共同之處,他們強調經商要有商業道德,商人的價值不在于賺錢多少,而是由顧客的愉快與否作爲判定。若能達到和睦,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同時也能夠給商人帶來相應的利益。參加研討會的還有各地的商家,加津在會上得到一條信息:有一位住在郡山市的商人,在他開設的名叫“紅丸”的商店,實行現金交易的經營方式。店主不做配貨生意,不賒帳,由于所有的商品都廉價出售,結果生意興隆。八佰伴開始局部試行現款交易,逐步降低售價。
1955年11月1日。
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八佰伴重新開幕,新店比舊店的面積大了5倍。八佰伴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爲八佰伴食品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
八佰伴正式實行現款交易和低價出售的新舉措,事先已作了宣傳。還沒開門,八佰伴門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開門,顧客蜂擁而進,一邊啧啧驚歎售價便宜,一邊不亦樂乎搶購商品。店員忙得滿頭大汗,也應接不暇,兩部收銀機叮當作響,沒有一刻停歇。
八佰伴的改革沒有遭到同行的反對,他們知道八佰伴是在流血經營。但八佰伴比預期的要早一年半消除赤字,這時,熱海的同行已有數家跟著效仿,與八佰伴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和田一夫尋思:八佰伴該如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958年,八佰伴的取消賒帳和廉價銷售的經營方法在市場完全站住腳了,盈利情況良好。和田一夫逐步擔當起主要責任,裏外的不少大事,均由和田一夫出頭。二弟、三弟也先後加入八佰伴的經營。這是日本經濟全面恢複的第三個年頭,八佰伴經營進入佳境。
1961年,32歲的和田一夫,參加了一個名爲“美國西部百貨業視察團”的商業界組織,赴美考察。考察的項目主要是當時在美國零售業十分流行的超級市場,向他們學習管理技術和經營策略。
和田一夫看到,超級市場對買賣雙方有兩大好處。對顧客來說,自由挑選貨品,一次性付款,獲得很大的便利;對店主來說,可節省大筆人事開支。和田一夫把未實施自選的百貨商店,與超級市場的店員數作比較,二者大約是1:5的懸殊。這就是說,營業員的開支可節省五分之一。其他管理人員及倉儲人員的人數大體相等,整個人事費用大約可節省六成左右,甚至更高。
超級市場在日本無疑是最具潛力的零售形式,它將代表日本百貨業的主流。
和田一夫決定把超級市場作爲八佰伴今後的主營方向。
視察團馬不停蹄在美國西海岸的幾個主要城市參觀考察,兩個星期的日程匆匆而過。和田一夫覺得,走馬觀花式的考察,還不足以應付日後開辦超級市場。他等視察團解散後,便留了下來。
和田一夫通過一位朋友的幫忙,在洛杉矶的一戶美國人家裏住下。在超級市場做了兩個多月的雜工。
商品的存庫、分類、包裝、上架、標價等,和田一夫仔細揣摩,收工後把原始數據和心得,—一記在筆記本中。赴美3個月,他記下的筆記有四大本。
現在是1962年的新春,卻要年僅33歲的一夫,擔當家庭事業的掌門人。父親是作出禅讓,可父親才57歲,年富力強,在日本正是擔當重要責任的年紀。和田良平認爲:兒子比他強。在八佰伴未來的發展中,一夫更能勝任八佰伴集團公司的重任。
1962年,八佰伴進入和田一夫時代。作爲一船之長,他將把這艘航船駛向何方?。
宏圖大業—和田一展拳腳
“美國西部百貨業視察團”訪美歸來,掀起了理論界探討日本發展超級市場的小熱潮。這批訪美歸日的商業界精英,有的一馬當先開辦了超級市場;有的正在積極籌備;有的則認爲傳統的百貨業在日本仍有頑強的生命力,這便是百貨業的高檔化。
超級市場無疑是零售業的一次偉大革命。由于其性質,決定了超級市場只能走大衆化道路。這就像自助式快餐店,面對的是大衆消費者。
八佰伴是一家面向家庭主婦的大衆化商店。超級市場應定的檔次與八佰伴相吻合。和田一夫初次走進美國超級市場,就馬上意識到這種經營方式很適應八佰伴的發展方向。在芝加哥的希爾頓酒店,他進一步明確“環太平洋連鎖店”的公司遠景。
那麽,第一步該邁向何方?
一套是全國路線,即到全國的中心市鎮開設八佰伴,讓八佰伴撒遍日本每個角落;一套方案是區域路線,即以熱海市爲中心,在附近的沼津、小田原、清水、伊東及整個伊豆半島開設八佰伴。
1965年,這是和田一夫接掌八佰伴的第3個年頭。
當時兼並之風吹遍日本的商業界。八佰伴超級市場在熱海站穩腳跟,償還了銀行本息,還積累了相當的利潤。銀行樂于向信用良好、經營正常、有發展前景的商家發放貸款。在銀行的大力支持下,和田一夫從這年起開始了一系列大行動。
他在熱海市建起新的八佰伴超級市場。趁熱打鐵,和田一夫又在熱海市以外的鄉鎮開了兩間小型分店。
同一年,和田一夫在熱海市開設了面包、糖果和調味食品廠,可爲八佰伴提供相當數量的貨品,從而降低了進貨成本。
這一年,八佰伴公司的營業額首次突破10億日元。公司資産由3年前的1000萬增加到300O萬日元。
1966年至1974年8年間,和田一夫在熱海以外的市鎮又開設了8間八佰伴分店,平均一年一間,獲得較穩健的發展。
但是和田一夫並不滿足,經過反複的權衡,決定提前走海外發展的路子。
1969年10月,日本國營廣播電台(NHK)在國際節目中,播發了八佰伴將在巴西開設分店的消息。日本同行各界感到震驚,頃刻間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
海外業務組立即投入前期准備工作:辦理各種開業手續;尋找租用鋪位;市場調查;組織貨源;招聘員工。
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間百貨公司開幕。
剪彩儀式開始,歡聲雷動,人潮似湧,成千上萬的巴西民衆前來觀看開幕典禮。嘉賓之中,有日本駐巴西大使夫婦、聖保羅市市長夫婦,以及當地政界商界的要人。開幕儀式後,顧客如潮水湧進商場。不到一小時,已有超過一萬人進人店鋪,店堂擠得水泄不通,收銀機前排起長隊。這種情景,和田一夫在國內從未遇到過。
和田一夫最初的願望實現了,他把日本先進的經營方式和八佰伴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巴西,大獲成功。
開張的10天後,IO月3日的《聖保羅日報》辟出專版,專門介紹評價八佰伴的經營。文章驚呼八佰伴把全新的經營觀念引進了巴西,造成了百貨業的一個空前緊張的局面。文章不無憂慮地指出,原有的百貨超市行業,如果不作改變,恐怕會在日本式的服務狂潮中倒閉!
開業時預期的年營業額是10.7億日元。由于生意超常興旺,預計營業額可達20億日元。
趁成功之勢,馬上投入擴建。1972年擴建部分投入營業,店面比原來擴大3倍,一舉成爲聖保羅市最大的百貨商場。
1973年8月,八佰伴在索洛加巴地區,開設了第2間分店。兩年後,第3間分店又開幕。
1976年10月,第4間八佰伴分店在巴西國際中心開幕。這個商業中心,是當時拉美最大的購物市場。
巴西的經驗,爲八佰伴在海外其他地區開設分店提供了基礎。這一時期,八佰伴在新加坡的業務,也風風火火開展起來了。
日本政府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亞洲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總是在掩蓋、抵賴、推卸、狡辯,實在是違背了日本人民愛好和平的善良願望。正值東南亞反日浪潮風起雲湧之際,和田一夫到獅城戰爭紀念碑前忏悔默哀給獅城人留下良好印象,八佰伴的業務也順利展開。
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隆重開幕。
八佰伴開張兩星期後,當地報紙進行了一項社會調查,征詢普通民衆對百貨公司的喜愛程度。
結果,八佰伴獨占鳌頭,成爲最受消費者喜愛的首選商店。約40%的市民選擇上八佰伴選購僅常生活必須品,去其他百貨市場的人數,明顯地比八佰伴要少。
田一夫在總結新加坡投資的經驗時,認爲正確的市場定位,是成功的首要因素。
當時,獅城已有一家日本百貨公司——伊勢丹,伊勢丹走的是高檔路線,而八佰伴是面向大衆消費者。在貨品上,八佰伴從新鮮蔬菜水果肉類魚類及日用物品一應俱有,八佰伴成爲獅城居家度日的好夥伴。
其次,八佰伴有最長的服務時間。
當時獅城的大型店鋪,大都在傍晚6點打烊,星期天一般不營業,這使得節假日和晚間購物很不方便。而八佰伴的營業時間,平時直到晚上9點半,星期天和節日照常營業,既方便了顧客,又增加了公司的業務量。
再次,八佰伴面向大衆消費者,拒絕使用信用卡。
若站在今天的角度,這種做法再愚蠢不過。可當時信用卡在新加坡問世不久,只有富裕階層才持有,用卡購物成爲時尚追求,代表富有、面子和虛榮。新加坡銀行界和商界鼓勵市民持卡並用卡消費,八佰伴這樣做,受到“不合時宜”、“保守”之類的指責。
對此,和田一夫有他的一套理由。他認爲,只有少部分顧客使用信用卡,會使占絕大多數的用現金支付的“無卡族”産生自卑心理,他們或許就不會來八佰伴購物。這樣,與八佰伴面向大衆消費者的原則不符。
事實證明,在信用卡遠未普及時期,采用這一做法是對的,使得八佰伴保持了大衆特色。當信用卡漸漸普及後,八佰伴馬上迎合潮流,鼓勵顧客使用信用卡。
和田一夫正確的經營方針和善良的願望,結出善果。
新加坡第一間八佰伴分店,在開幕後的11個月就收回投資,進入正常盈利
1977年8月,八佰伴在新加坡的加東地區開設了第2間分店。
1979年5月,八佰伴在郊外的湯遜區開設了第3間分店。
此時,八佰伴一躍成爲新加坡最大的百貨公司。
1981年8月,八佰伴在武吉知瑪開設的新加坡第4間分店開幕。
盲目擴張—初嘗苦果
香港是世界上最好賺錢的地方。和田一夫相信,由于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寬松自由的政策,今後也會是世界最好賺錢的地方。香港的超級市場發育較日本要晚10年,這是因爲香港的勞務工資水平相當于日本10年前的水平。
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號分店在沙田商場隆重開幕。
八佰伴越來越把海外投資的重點壓在香港。香港是中國的門戶,用和田一夫的話說:“立足于香港,等于另一只腳踏進了中國(內地)。”中國是世界最廣闊的,未有國際百貨財團經營的處女地,市場前景無比光明。
1988年,沙田分店營業額高達9.35億港元(約合170億日元),純利爲3128萬港元。在薄利的百貨業中,這個盈利水平十分理想。
1988年9月,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以每股1港元(注:面額爲0.25港元),發行7500萬股新股,由于證監處嚴厲監察暗盤,籌得資金6730萬港元,股票于9月22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挂牌。資金用于八佰伴在港的第3號分店——九龍黃埔花園超級市場的開設,該店面積13900平方米,于當年12月9日開張。
第2號分店、位于新市鎮的屯門店于1987年12月9日開幕,兩店正好相隔1年。屯門八佰伴面積更大,22200平方米,爲香港所有日資百貨規模之最。
到1989年,八佰伴在香港擁有一間上市公司、3間百貨超級市場。這只是和田一夫“中國戰略”冰山之一角。
7月的一天,和田一夫宣布辭去八佰伴百貨公司總經理(社長)職務,僅保留會長(董事長)名譽職務;總經理一職由原副總經理和田晃昌接任。和田一夫另組的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在迎賓館白石山莊臨時辦公,他出任八佰伴國際的總裁。晃昌主持的日本八佰伴百貨改名爲日本八佰伴,它在行政上隸屬八佰伴國際。八佰伴國際又是所有海外分公司的總公司。
和田一夫覺得,應該把八佰伴的總部遷往香港,他的理由是:
首先,香港是進軍中國內地的橋頭堡。中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經濟發展迅速。
其次,香港本身,也大有潛力可挖。新市鎮以及港九的大型屋村,可容納幾十間八佰伴分店。
再次、香港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國際化大都市,將八佰伴總部設在香港,遠比在熱海這個小城市優越。
香港是著名的國際信息中心、金融中心、海運空運中心、貿易中心。企業經營自由,資金進出自由,沒有外彙管制,融資便利。香港有國際銀行城之稱,全球100家最大銀行,就有80家在香港設立分行和辦事處。單純日資銀行,1988年就有28家;日資控制的本地注冊銀行有2家;與當地華資聯營的有2家;日資接受存款公司有36家;另有20家日本銀行設立了辦事處。
1990年,和田一夫遷港,英資彙豐銀行大班浦偉士以8500萬港元的售價,轉給和田一夫。和田一夫立即大動幹戈,將“天比高”裝修成迎賓館。
香港很多資産在八佰伴之上的集團,其總部多是寫字樓大廈的一般層面的一層或一兩套。會展中心辦公大廈是香港一流的寫字樓物業,和田一夫購買了最頂兩層。他爲了擺排場,同時也爲了方便來公司洽談的嘉賓,決定設立日式宴會廳和日式客房。八佰伴的采購人員從意大利運來雲石,從泰國買來按圖案編織的地毯,從加拿大買來牆面木板,榻榻米、花瓶、特殊木料等則從日本買來……總之,所有的材料均是極品。傳統木匠和裝飾師則從日本請來。
和田一夫住在“天比高”,結交一些“天比高”般的頂尖級巨富,收聽收視香港輿論“天比高”似的溢美之辭,他的雄心自然也會“天比高”,事業的藍圖更是要“天比高”!
和田一夫來港之後,開始了腳踏浮雲、“天比高”式的擴張大行動!
1991年8月14日八佰伴面積12700平方米的第4號店在基灣建的悅來酒店開幕
1992年7月14日面積3000平方米的第5號店在位于元朗泰利街開業。
1992年9月3日面積10500平方米的第6號店在藍田彙景商場4層5層開幕。
1993年9月15日面積4200平方米的第7號店在天水圍的嘉湖商場開業。
至此時,八佰伴一家公司就占了分店總數的近1/3,和田一夫的計劃是占領香港日資百貨的半壁江山。
1994—1995財政年度,八佰伴百貨已出現4686萬港元的虧損,仍影響不了和田一夫大肆擴張的步伐。1994年第8號店在將軍澳的厚德商場開幕,1995年又在馬鞍山開設規模巨大的第9號店。
八佰伴澳門分店早在1993年開幕。至1995年八佰伴(香港)百貨公司擁有港澳10間超級市場,該公司隸屬于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爲八佰伴香港的全資子公司。1993年也是日資百貨的全盛時期,香港傳媒紛紛予以報道,特別突出八佰伴的業績。
八佰伴在飲食業方面的表現:1990年1月,收購香港飲食公司GlennChan&Partners的股份。 1991年6月,八佰伴飲食公司收購聖安娜公司80%股份,該公司當時擁有西餅連鎖直銷店18家,在香港同類餅屋市場的占有率達37%。八佰伴飲食的股份,母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52.3%,擁有絕對控股權。
八佰伴飲食跻身于香港大型飲食公司之列。1996年底,集團擁有四大系列:
一、中國酒樓共18間,它們是九龍灣德福酒樓、樂富天福酒樓、藍田百福酒樓、將軍澳厚福酒樓、銅鑼灣彩虹館、灣仔十八溪、康山蘭苑、旺角蘭苑、軒尼詩道運通閣、仿膳飯莊4間(銅鑼灣、藍田、樂富、九龍灣)、銅鑼灣綠楊村、銅鑼灣巨龜莊、黃埔漢陽樓、樂富榕江潮州酒樓、旺角雅蘭閣。酒樓中以德福、十八溪最大,德福擁有22O0個座位,餐時座無虛席。
二、餐廳及快餐店,在九龍灣、將軍澳、藍田、樂富各有“大滿貫”1間。
三、聖安娜西餅屋43間,是香港有數的西式餅屋連鎖公司。
四、面包廊13間。另外集團在九龍灣擁有西餐廊1間。
以1996年計,香港最大的兩家快餐集團,大快活的市值是3.89億港元、大家樂是10.8億港元,著名酒樓上市公司潮州城是0.68億港元。八佰伴飲食的市值爲6.O8億港元。以此可估算該集團在香港同業中的地位。
食品加工業:
爲保障八佰伴系超級市場、餐館酒樓的火腿、香腸的供應,獲得更大盈利,1991年3月,八佰伴國際集團收購香港馳名的“金妹”火腿香腸企業,資産注入八佰伴食品有限公司。據和田一夫稱,八佰伴食品的火腿香腸市場占有率達67%。這間公司的冷藏生豬肉在市場也很有名,在內地擁有養豬場。另外還經銷魚産品,其中帶魚年銷量當時爲800O噸,計劃最終達到3萬噸。
八佰伴食品于1992年12月上市。控股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68%股權。
家電銷售:
1990年5月,和田一夫對集團在港一攬子發展計劃作設想時談到,集團要開辦“八佰伴最好”(英文名CrberWorld)家電産品公司,使其下屬專門店的市場占有率達35%,一舉成爲該領域香港之冠,屆時公司股票可上市。
娛樂業:
1991年12月,八佰伴國際收購1982年成立的“歡樂天地”。該公司主要經營娛樂中心、家庭遊戲、兒童玩具等。歡樂天地于1995年上市,在香港擁有22間室內家庭遊樂中心。
母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歡樂天地35%股權。
八佰伴還擁有妙麗公司。
和田一夫說:“妙麗鞋包公司在香港、台灣擁有零售店34家,是直接進口意大利的皮鞋及手提包來銷售的。我們已買下該公司的90%股份,剩余的10%股份由賺錢之神邱永漢先生擁有。我正在考慮,將來不僅直接從意大利進口成品,還要建立一個新制度:由意大利工匠師傅指導管理,在中國工廠進行式樣設計和制作,這樣就能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廣大亞洲提供價廉物美的皮鞋和手提包。”
妙麗公司隸屬八佰伴香港。
1993年,八佰伴國際集團分拆八佰伴國際有限公司上市,作爲全系在港上市公司旗艦。八佰伴國際控有4間上市公司,它們分別是:l、八佰伴香港的42%股權,該公司全資擁有八佰伴(香港)百貨,擁有妙麗的90%股權;2、八佰伴飲食的52.3%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中國酒樓和聖安娜西餅;3、八佰伴食品68%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金妹火腿、香腸;4、歡樂天地35%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室內家庭遊樂連鎖店。
和田家族持有八佰伴國際集團88%的股權,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國際40%股權(1996年底的數據)。
和田一夫1990年5月正式遷港,至此時才3年多時間。上市公司由原來的一間增加到5間,市值由2億擴充到20億以上,是香港發展速度最快的日資百貨集團。八佰伴風頭一時無兩,有市場人士宣稱:八佰伴不僅要以百貨巨頭形象稱雄香江,還要以地産巨子的面目馳騁香港。
和田一夫熱衷于地産,既受東京的影響,還受香港的激勵。
和田一夫來港經營,地産是他的主攻方向之一。
1990年起,和田一夫一反租店開店的傳統做法,兼定買店開店的新路。他先後斥資13億港元,購入彙景商場、嘉湖商場、澳門新口岸商場,總樓面62萬平方英尺。
彙景商場、嘉湖商場爲長實系發展的物業,和田一夫十分看好李嘉誠開發的藍田、天水圍地産的前景,很爽快就買下彙景商場和嘉湖商場。據和田一夫自己介紹,彙景商場的4層5層留以八佰伴開設超級市場,1一3層向銀行、麥當勞、專門店、酒樓、娛樂場出租。彙景商場的招租結果及租價水平,沒有預期的那麽好,和田一夫沒過多久便出售了部分的單位,套現1.36億港元,獲利3000多萬港元。
而天水圍嘉湖商場招租更顯冷冷清清。1993年4月,和田一夫還不等超級市場開張,就將整幢嘉湖商場賣掉,由新北江公司接盤,改名爲新北江商場。八佰伴天水圍分店則向新北江公司承租。
據和田一夫自己介紹,八佰伴澳門分店的鋪面爲八佰伴集團自購擁有。所處的商場,爲澳門最大的商場建築,樓層4層,附有大型停車場。
1989年,和田一夫向惠泰置業商議購入會展中心49—50層的寫字樓,價錢才2.2億港元。和田一夫將此作爲集團總部,還附設招待貴賓的“萬有樓”。1994年5月,財政窘迫的和田一夫決定把這項“象征香港信心”的物業賣掉。接盤買家是印尼財團高鼎公司,售價爲5.6億港元,八佰伴可獲利3億,轟動香港(注:最後交易未完成)。
和田一夫頻頻買進賣出,並且是低進高出,人們無不相信他做地産也是個高手,不亞于他經營百貨的智慧。
其實,和田一夫出賣物業資産,實在是有幾分無奈。不過,這確實是緩解眼前財政危機的好辦法,和田一夫雖未像那些地産朋友那樣牟巨利,盈利還算不菲。
和田一夫在海外投資地産最引人矚目。八佰伴集團在紐約、芝加哥、溫哥華、吉隆坡、新加坡、倫敦共擁有樓面積279萬平方英尺。香港中環的22層的華人行大廈,樓面積爲24萬平方英尺。八佰伴在海外六城市擁有的物業面積,相當于11幢華人行大廈。
八佰伴集團遷港後,獲得如此驚人的發展,取得如此顯赫的業績,是建立在負債發展的基礎上的。1993年,八佰伴國際負債總額爲22.58億港元,八佰伴香港爲8.78億港元,歡樂天地負債爲8600萬港元。
負債發展是現代公司的常規之道。一般認爲,資産負債率3成爲安全,達到5成就危險,而八佰伴在未走下坡路時,負債率可能已接近10成。
八佰伴哪來的這多資金?
據和田一夫稱,他將他家族及集團的11.5億港元資産全部帶來香港。這對和田一夫的浩大計劃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八佰伴集團的借款,主要靠以彙豐銀行爲首的銀團。另外,日本的關連銀行也給了一定的支持。
但是,日本的銀行,對和田一夫的大舉擴張持批評態度。銀行家們或當面、或在電話中對和田一夫嚴厲訓斥。日資銀行的大部分對八佰伴關閉水喉(停止放款),到1992年,八佰伴的主要日本關連銀行如東海銀行、日本長期信貸銀行、住友信托銀行,宣布放棄原先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客戶八佰伴。
和田一夫說:“沒有銀行,我們也能夠發展。”
于是,八佰伴在日本股市大量發行可換股債券,結果到期的債券變成了一觸即爆的定時炸彈。
1993年,八佰伴國際負債爲22.58億港元,八佰伴香港爲8.78億,八佰伴在香港的這兩間上市公司的負債已達31億港元,還未計其他公司的負債。八佰伴在中國內地的浩大投資,基本依賴銀行,負債額估計接近10億港元。
但由于八佰伴要在中國內地開設1000家超級市場的宏偉計劃,使得品牌的估值過高,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還繼續貸款給八佰伴。
八佰伴全盛時,海外業務除中國內地外,共有分店34間。其中:香港9間、澳門1間、台灣2間、新加坡5間、馬來西亞4間、泰國2間、文萊1間、印尼1間、智利1間、哥斯達黎加1間、美國7間(分別在洛杉矶、紐約、芝加哥、三藩市)、加拿大1間、英國l間。
1991年4月11日,和田一夫率領15人的上海訪問團,到上海進行爲期半個月的考察訪問。抵達上海的第一天,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滬的馬洪先生等,與上海市政府主要官員,爲八佰伴訪問團舉行了熱情的招待宴會。
和田一夫一行遊覽了上海市容,覺得人口膨脹、房屋擁擠問題已相當嚴重。據官方數據,上海人口已達13000萬,嚴重飽和。正是這個主要原因,政府下決心,在浦東地區,再造一個新上海。
1991年4月14日,和田一夫一行抵滬的第4天,便與上海第一百貨公司簽訂了協議書。該建築正式名稱爲“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擬定1992年春破土動工,1995年竣工。
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于1995年12月20日開幕, 第一天的客流量竟超過100萬人次!
和田一夫掀起中國旋風,領導了日資投資中國的熱潮。
日本企業的一貫戰術,是先占領市場,市場占穩了,再慢慢進入盈利階段。因此,盡管它們都知道中國內地大城市的消費水平仍比較低,仍然提前入市搶占市場。從投資到盈利,有一段較漫長的時期,這就要求有雄厚的財力支撐下來。
此話沒錯。但是,總是設想美好、心想事成的和田一夫,他所設想的風險結果是獲得巨大利益。他不去設想風險還有另一種結果,就是滅頂之災。
盛極及衰—–八佰伴無力回天
1993年,八佰伴在沙田的10年租約即將屆滿,八佰伴與新地重新談判續約。新地堅持要大幅提高租金,于是,到1994年9月10年租期屆滿前,八佰伴不得不削減一半面積,關閉了一半店面。
直接原因是租金上漲,這同時說明,沙田八佰伴的盈利已相當差勁。如果單論八佰伴在港的所有百貨業務,已經沒有盈利。
沙田八佰伴關閉一半店面,是八佰伴集團在港由盛轉衰的明顯標志。
1994年5月,八佰伴將集團總部的寫字樓和“萬有樓”賣盤。會展中心49—50層,是和田一夫于1990年從惠泰置業手中買下的,價錢2.2億港元。4年後出售,售價達5.6億港元,買主爲印尼財團高鼎公司。但由于買家事後卻撻訂近1.69億港元,八佰伴將其沒收,于1995年再次出售,獲款3.5億港元。
在1994年之前,八佰伴將天水圍的嘉湖商場售予新北江集團,還出售了藍田彙景商場的部分樓層。
對于八佰伴幾年來頻密出售資産,市場議論紛紛,最具代表性的推測是:八佰伴要把發展重心放在中國內地,因爲香港可供發展的空間有限,市場嚴重飽和。而很少有人認爲,八佰伴的內部出現嚴重的問題。
1996年4月,八佰伴要向內地轉移的傳言得到非常明確的證實。我們還是先看4月25日《香港商報》的社論:
八佰伴集團宣布于6月下旬將總部由香港移至上海,主席和田一夫並將留駐上海坐鎮,該項決定在日資以及本港投資者中引起一定震動。八佰伴是頗具影響的跨國企業,和田一夫更被視爲眼光獨到的成功人士。6年前在香港經濟被看淡的情況下,八佰伴將總部由日本遷來香港,短短幾年迅速建立了市場地位,旗下5間公司一年多時間相繼上市。八佰伴在香港的業務雖然未變,集團總部卻破天荒地移去中國,自然引起投資者側目。
八佰伴總部由港遷滬的原因,和田一夫及集團公關公司均日作出今人信服的解釋。和田一夫坦言在可見的將來,香港經濟難以我望有大幅增長。他的看法未必是對香港前景抱有悲觀情緒,而是就香港的發展空間與中國內地作出的比較。
不可否認,香港去年以來經濟放緩,消費瘦弱,對百貨零售業形成較大沖擊,有的公司被迫裁員或結業,八佰伴的業績亦不如前並出現虧蝕。在暫時的經濟調整面前,經營者需要尋求對策,不過將總部遷移顯然不僅僅緣于這種短期因素,而是集團發展戰略作出的轉移。
如果說八佰伴于1994年在上海設立首間超市是進軍中國市場論證的開始,那麽,現在,八佰伴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已經完成了全部論證。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論證完成時間是在中國制定並通過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之後。
中國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展示了既廣闊又縱深的投資發展環境。隨著經濟高速持續增長,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潛力相當大。目前中國個人儲蓄存款余額已達3.32萬億,居民的購買力與日俱增,消費檔次越來越高,作爲生産、配銷、零售一條龍的八佰伴以中國市場爲發展重點,自然是明智的選擇。上海是中國購買力最旺盛的大城市之一,又是發展中的金融中心,以上海爲基地輻射全國,也是順理成章的安排。
這之後,八佰伴頻頻作出出售資産和調整架構的舉動,不利八佰伴的傳言也漸漸多了起來。
1996年8月,八佰伴集團推出一項私有化計劃。
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42%股份的大股東八佰伴國際,提出將八佰伴香港私有化的建議,建議內容:一、以每100O股八佰伴香港換取451股八佰伴國際之股票;二、以每股O.381港元的價格現金收購八佰伴香港。
八佰伴香港全資擁有港澳10間百貨店業務和9成的妙麗連鎖店。按照現金收購價的市值爲1.3億港元,其主要資産是店鋪裝修,八佰伴平均每間超市裝修費就得花0.5億港元。但實際上,附在物業上的裝修套現不值分文。最重要的是八佰伴香港的欠帳和負債已達4.7億港元!
若八佰伴中小股東們售股套現或換取八佰伴國際股,實在是能受益。而作爲八佰伴集團,進行私有化並無經濟上的好處,只是將子公司的債務讓母公司全盤承擔。不過,八佰伴香港私有化後,可不再受街頭小股東們的制約。也許便于總部把精力財力轉向上海吧。
由于當時外界不明確八佰伴香港的實際負債及欠帳(指短期應付給供應商和物業主的流動債務),中小股東對是否接受收購建議,意見不一。其中鄧普頓基金當時持有八佰伴香港16%的股份,鄧普頓反對私有化建議,認爲對小股東不公平。
9月,八佰伴國際調整收購條件,每1000股八佰伴香港可換取505股八佰伴國際,而現金收購價維持不變。由于鄧普頓再次反對,私有化計劃未獲通過,擱置了下來。
1996年11月,和田一夫將“天比高”豪宅出售,由明珠興業集團主人黃坤以3.75億港元買下,成爲轟動香港及海外的新聞,明珠興業也名聲鵲起。
和田一夫賣掉“榮辱與共”的豪宅,可見這團的財政狀況到了何等艱難的地步!市場人士甚爲震驚的卻是“他的捉拿地産行情的卓越眼水(眼力)”,說他在當年地産低潮時買進,現在高價出手。
不過黃坤在地産的捉拿功夫,比和田一夫更高一籌。1997年3月,黃坤在重建“天比高”建築圖則尚未批出時,已透露他即將在現有“天比高”建築的基礎上,把它改成5幢洋樓,每幢以1.8億左右的價錢出售,5幢共可收益約9億港元!
進入1997年,八佰伴更是頻密地出售資産。
新年元月,八佰伴國際將26.67%八佰伴飲食股權售予陳偉彰家族等,陳偉彰是八佰伴飲食的創始人,現任八佰伴飲食董事總經理。八佰伴套現1.6億港元,以解燃眉之急。
同月,和田家族將所持的9.2%八佰伴食品出售,套現1600萬港元。
元月,最大一項變賣資産行動,是出售澳門新口岸購物中心商場物業。該物業産權屬八佰伴國際,租予八佰伴香港做百貨商場。期限至1992年12月9日起計,爲期10年。今次,八佰伴國際向日本八佰伴出售商場5成權益,套現4.52億港元,盈利2.56億港元。撇開買主身分不談,就論盈利額度,再次證明和田一夫地産眼水不壞。如不是先前買下作長期打算的物業,和田一夫如今急等錢解救,那真不知該變賣什麽才好?
據1月3日的《澳門日報》解釋出售物業的原因:“目的是降低負債及提供額外營運資金。一般估計八佰伴此舉是因爲近年大規模拓展中國內地市場,加上系內公司業績普遍倒退,資金需求殷切。預料澳門的業權的出售,對八佰伴目前的經營運作不會構成影響。”
1997年3月,八佰伴集團上市公司旗艦八佰伴國際再次減磅,將31%的八佰伴食品售予四洲集團,套現0.55億港元。八佰伴國際持有的八佰伴食品的股權降到28%,痛失半壁江山,四洲獲得控制性股權。因“八佰伴”名氣仍如雷貫耳,八佰伴食品與八佰伴飲食,都保留原名不變,仍屬八佰伴系。
3月,八佰伴國際出售藍田彙景商場5樓予滿年集團,套現約6億港元。至此,八佰伴國際在香港已沒有一項商場物業,光一年商場租金支出就達4.6億港元,相當于總營業額的11%,令集團背上沉重負擔。和田一夫殺雞取卵,可見資金是何等的窘迫!
這6億港元的分期進項,只能是杯水車薪。才十幾天後的4月,和田一夫不得不對上市公司旗艦八佰伴國際大割其肉,將19.87%的八佰伴國際股權售予太平協和集團,套現1.34億港元。而和田家族所持的股權也是19.87%,僅比太平協和多出1股(應是一手)。在香港,股大權大,和田家族稍有動搖,八佰伴江山就要徹底易幟他人!
1997年9月,八佰伴國際再次將18%八佰伴飲食的股權售予陳偉彰家族,套現1.1億港元。至此,陳偉彰家族今年新增的股權就接近45%,而原來的首席大股東八佰伴國際持有的股份才7.3%。
八佰伴急不可待拍賣資産,加上不利的市場傳言,當然賣不出好價錢,賤賣減磅,剜肉補瘡,八佰伴集團已經成爲一具殘軀。
事到如今,八佰伴如此頻密出售資産,是爲向中國內地轉移已經說不過去。不斷有各方人士指出八佰伴的深重危機。如果不是八佰伴集團的全線崩潰,人們還沒有這麽快觸及更深層的問題。
東瀛基業——債台高築大崩潰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集團在它的發源發迹地靜岡縣,向法院提出申請“會社(公司)更生法”,理由是負債總額達1613億日元(約折美元13.4億元,港幣103億元)。
在日本,申請公司更生,即變相申請破産。日本八佰伴破産,是日本戰後零售業最大的破産事件。日本八佰伴遭此厄運,既是日本經濟大環境所致,又是自身大肆擴張所招惹。
我們先看外部原因。
日本是戰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最先使世界市場感到畏懼的是,日本産品如潮水般地湧來;接著,日本資本如排山倒海之勢向各國滲透。
80年代後期,日本産業受到高工資、高租金、高成本的困擾、一部分産業繼續向海外轉移,另一部分湧入非生産領域——房地産和股市。地價股價齊齊飛漲,造成了經濟的虛假繁榮,這便是“泡沫經濟”。
東京地價炒到最高峰時,大東京地區的地皮市值,竟超過全美國商業地皮的價值。大東京地區能容納多大的經濟規模?這個價值高得太離譜,簡直是天方夜譚。而股市毫不相讓,1989年12月,東京證券交易所225家日經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價,每股高達46O美元。
日本資本大張旗鼓向海外擴張。1989年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的巨款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制片公司;1990年松下電器斥資61億美元,收購擁有環球制片等一系列大公司的MCA集團。“日本要買去美國人的靈魂!”美國人感到憤怒又無奈,人心惶惶。
爲了讓日本龐大的剩余資本尋找出路,日本大藏省、通産省制定出更寬松的政策,爲銀行放貸投資海外業務提供方便。八佰伴集團正是這個時候,以更大的氣派進行跨國投資。
1990年“泡沫泄氣”,導致地産股市下降。日本經濟界人士認爲這是暫時的,表面的市景繁榮依然。到1992年股市淒雲慘霧籠罩,地産商愁眉苦臉,人們才相信大蕭條的來到。
1990—1994年,東京銀座的地價平均下降了5成。日本地陷樓塌,地産商身價大減。曾爲世界首富的堤義明,從此告退首富寶座,由美國微軟大王蓋茨取而代之。
日本的國內生産總值連續5年停滯不前,相比之下,北美歐洲倒獲得可觀的增長。1995年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集團,45年來首次裁員,在日本産業界引起極大的恐慌,日本大企業的終身制動搖了。
日本大藏省于這年6月公開金融業呆帳4710億美元,但東京的金融分析家認爲不止這個數,認爲大概有12100億美元,相當日本經濟總産值的1。”4。實際上,日本的金融體系已瀕臨全面崩潰。
1996年英國《銀行家》雜志評選全球100家大銀行,日本有5家進入前10名。而到1997年,日本只有2家進入前10名。呆帳拖垮了整個日本金融業,據不完全統計,自1995年至1997年11月,日本倒閉的金融機構有13家。其中11月份最頻繁,3日,三洋證券破産,負債31億美元;17日,日本10大商業銀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銀行倒閉;24日,負債高達290億美元的山一證券破産;26日,德陽城市銀行因588億日元的壞帳而宣告倒閉。
這些金融機構的倒閉,引起一系列關連企業破産。而整個金融業因呆帳所困,一律緊縮銀根。日本的企業都是建立在貸款基礎上求得生存和發展的,致使整個日本産業界都不景氣。
據日本民間信用調查機構“帝國資料庫”11月17日發表的統計數,10月份日本負債額超過1000萬日元(約折68萬港元)的破産企業161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0%。l—10月份,全日破産企業負債總額9.2575萬億日元。
可想而知,日本零售業無可避免遭遇巨大困難,消費水平下降直接影響零售業。因此,日本八佰伴的破産。不是偶然事件。但是,衆多的百貨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雖陷困境,仍可獨善其身,有的尚有余力進行擴張。
如是,人們自然還會從八佰伴集團的自身去尋找原因。
1997年元月時,日本八佰伴在國內擁有58間店,主要在靜岡縣及附近的市鎮,以中小型店爲主。該集團在東南亞及歐美擁有26間店,均是大中型店,另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19%股權、澳門新口岸購物中心50%業權。日本八佰伴的資本金236億日元,國內從業人員(包括臨時工)35O0人。
日本八佰伴破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擴張過速。
八佰伴的海外投資及國內拓展,均在80年代後期加快步伐,這與整個日本資本大擴張相吻合。但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八佰伴仍未刹車,還越戰越勇,結果債台高築。
然而,站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立場上看,日本的企業都是債台高築。在日本經濟上升時期,銀行不怕放債,企業不怕借債。現在銀行界自身難保,債務問題顯得異常突出。日本的呆帳,一部分是銀行間的拆借,一部分是銀行與企業間的借貸。日本八佰伴欠銀行437億日元,另有爲關連企業所作的49O億日元的銀行貸款擔保(據說相當部分用于香港八佰伴各公司的投資)。
第二大原因,是投資回報不利。
日本八佰伴在國內最失敗的投資,一是在愛知縣斥資200億日元,興建了大型的綜合性商城“新世紀半田”,而集團的國內總收益才11億日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資,在日本同業引以爲笑談;二是犯了“不熟不做”的商界大忌,開辦既無品牌優勢,又毫無經驗的家電販賣店、鳗魚食品店等等,虧得一塌糊塗。
在日本八佰伴的海外投資中,虧損最嚴重的數持有19%股權的上海新世紀商廈。用和田一夫的話說:這是“新世紀半田”在上海開花結下的果實。如果說,“新世紀半田”是一顆苦果的話,那麽規模更大的上海新世紀商廈是一顆更大的苦果。如期收回投資,日營業額須500萬元人民幣,但據1996年7月號的《資本家》雜志透露:近期日營業額只有100萬元人民幣。
還有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與銀行的關系破裂。
日本駐港記者權並臣之助在1997年11月份刊文指出:“和田一夫本人很不喜歡和銀行打交道,他相信憑八佰伴的實力發行債券,可直接從市場獲得資本。他不與銀行家們應酬,日本銀行一再強調說,八佰伴投資發展不透明。4年前,由于八佰伴激進的投資策略,日本銀行警告八佰伴,可是八佰伴指責銀行幹預內政,使八佰伴與銀行之間本來不信任的關系更加深刻。在整個八佰伴集團的背後,竟然沒有一間主體銀行(Mainbank)支撐!這使得八佰伴在現代商業經營中如履薄冰。與日本金融機構關系不善,在海外發展亦不適應外國銀行運作。”
八佰伴國際集團總部遷來香港,得到香港彙豐銀行大班浦偉士的鼎力支持。這實際上獲得一張世界十大銀行之一彙豐銀行簽發的LC(銀行信用狀),很容易獲得世界金融城市香港銀團的融資貸款。但和田一夫卻覺得香港的外國銀行“態度生硬”,貸與不貸都是“板著面孔”,不像日本銀行,即使要將你拒之門外,也會笑容可掬、點頭哈腰。
日本八佰伴早在1992年之前,轉向了債券市場,發行無抵押可換股債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這條融資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與銀行破裂。
可換股債券,是一種較新的債券品種,只適宜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公司透過證券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即借款;投資者購買債券,債券是留以兌現的憑證。因這種特殊債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兌換公司股票之權利,一般利率較低。債券到期,如果該只股票升值,投資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現金;反之,投資者則甯可兌回本、息現金。
企業發行債券,都是衡量了日後的經營情況和償還能力而進行的。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發行可換股債券,雖有低息之利,卻有攤薄股權的風險。日本的上市公司無此之虞,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都是法人股東(主要是金融機構),經營者不會因爲股份過少而喪失經營權。八佰伴借債不厭其多,從1990—1994年間,多次發行巨額無抵押可換股債券。
那麽,八佰伴債券的持有人,到期會換取該公司的股票嗎?
市道不利于八佰伴,日本股市連續多年也未走出谷底,爲戰後最大最長的熊市。如前文所說,1989底年東京日經指數平均股價最高達460美元;1992年6月跌破200美元;1995年7月,全年最低爲170美元;1997年稍有回升,7月最低183美元。
1990年日本八佰伴全年平均股價爲2580日元(按1美元兌14o日元計,每股約折18美元);1996年12月聖誕節前跌至363日元(按1:120的兌率,每股約折3美元),跌幅達86%,股價懸殊6倍!
每一單位債券所兌換的股數,都是發行時所規定的:加上日本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率極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當然要現金,而不要行將貶爲廢紙的八佰伴股票。
爲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遏制股價下跌的趨勢,同時也爲了減輕港澳方面的債務負擔,1997年元月,日本八佰伴竭盡全力,斥資4.5億港元收購澳門購物中心5成的權益。可惜的是並沒出現股價反彈的奇迹。
然而,一批債券借款行將到期,和田家族不得不再一次剜肉補瘡,于2月份,將靜岡縣的16家優質超市,出售給八佰伴的死對頭大榮集團,套現331億日元(以1:0.068兌率計,約折22.sl億港元),大榮輕而易舉實現了在靜岡建立網絡的計劃。八佰伴國內的分店數減爲42間,這其中有好些間是老虧損戶或虧損大戶。
經記者野村次郎說:“金融界一些觀察家認爲,八佰伴公司接二連三地出售,顯示財政狀況窘迫,……到八佰伴(債務)償還期接近,資金周轉不靈,日本八佰伴急忙出售店鋪,結果價格被殺,16間經營良好的超級市場,只售得331億日元。據零售業的行家們估算,在正常情況下,這些資産,售價應在400億日元左右。”
種種市場傳言,竟把八佰伴股價逼跌了30%,到6月底,股價只有200多日元。此際八佰伴已是焦頭爛額,剛剛償還了一批到期債務,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又一個源于內部的壞消息傳播開來時間已是7月8日,而八佰伴不僅沒有付給食品供應商6月份的貨款,連5月份的還拖欠著!
八佰伴已沒有了流動資金。消息傳出,10天之內,八佰伴股價從200日元左右狂跌了5成。《産經新聞》引用東京證券分析家的話:“每股100日元的股份公司,恐怕已到破産邊緣。”
日本八佰伴發言人匆忙發表聲明,聲稱本集團有能力渡過危機。7月24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八佰伴集團正尋求出售15%的股份予上海第一百貨公司,從而使八佰伴成爲持股40%的小股東,即放棄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的控股權和經營權。這15%股份,爲日本八佰伴所持有。
協商股權轉讓暫時擱置,八佰伴出售資産自救的方案短期內難以奏效。
無獨有偶,與八佰伴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債權銀行,也“見死不救”。
八佰伴走投無路,山窮水盡,唯有申請破産保護。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向靜岡縣沼津市法院正式申請“會社更生法”。理由是集團負債總額達1613億日元(約折103億港元),其中,銀行借貸437億日元,可換股債券374億日元,以及爲關連公司債務擔保490億日元。
日本的各種媒體作了即時報道,稱八佰伴破産,是日本戰後零售業最大的破産負債事件;八佰伴在本國發行的374億日元無擔保可兌換債券到期不履行還本、息債務,也是日本戰後首宗。說一家地方性的中型食品百貨公司,欠債達1600多億日元,駭人聽聞。
八佰伴股價應聲而倒,狂瀉不止。東京證券交易所證實消息後,宣布八佰伴股票于19日停牌。隨後又宣布,擬定年底取消其挂牌。
日本八佰伴總裁和田光正召開緊急記者招待會,承認公司申請破産保護。和田光正在會上神色黯然,鞠躬宣布公司申請“會社更生法”,眼含淚光。
日本八佰伴集團發表聲明稱:“國家‘泡沫經濟’破裂,公司股價大跌影響我們的信貸危機加劇。公司無法應付本地及海外集團公司的債項及投資,結果我們陷入了財政困難。”
聲明指出:“公司已盡力自行重組業務,但現時財政情況難快速扭轉,故惟有選擇在法庭保護下尋求業務重組。”
日本八佰伴破産,首先在日本引起強烈反應。人們分析八佰伴破産的最大原因是擴張過速過大,尤其不該去中國投資,“陷入泥害”,說“中國人無視有法律約束的協議,和田一夫在北京賽特教訓夠慘重,卻再去上海重蹈舊轍”,說八佰伴在上海“無謀過剩投資”,收獲卻是破産的“絞索”。
日本八佰伴的破産,在海外引起連鎖反應,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停止日本八佰伴第二上市挂牌,債權銀行凍結了兩家八佰伴分店的資産。八佰伴的海外業務,最集中在香港,産生的震蕩也最強烈,最終導致港澳百貨業務的全線崩潰。
案例的分析與啓示
我們該如何評價八佰伴及和田一夫?
和田一夫是個具有理想色彩的企業家。他以往的許多項改革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礎上,而非單純追求利潤,他甚至不惜犧牲利潤。但是在這個商場上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八佰伴的失敗,令人扼腕惋惜。
關于八佰伴日本公司破産的原因, 一般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擴張過快,攤子鋪得太大 八佰伴日本公司總經理和田光正在接受《經濟界》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破産的原因是先行投資過多。 和田光正說:“當時我認爲投資計劃是絕對沒有錯誤的。從結果來看,我想是因爲公司對日本和海外的經濟 形勢及對自己企業的能力過于樂觀了。”然而,事實上,八佰伴在海外並沒有詳細周密的投資計劃。80年 代後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爲了快速擴展國際事業,趁著日本泡沫經濟的時機,在債券市場上大量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籌資方法,雖然擺脫了從銀行取得資金的限制,卻也失去有效的財務監督,極易 陷入債務膨脹的危機。事實上,自1996年11月以來,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已經開始惡化。此外, 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潤以及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這種“煉金術”聚集的大量資金投到了海外市場。然而 這些資金的回收情況卻不盡人意。加之在此期間又出現了泡沫經濟,業績欠佳導致股價下跌。曾通過可轉換 公司合同券籌資600億日元的八佰伴,從1997年12月起到2001年,每年要償還100億日元。假如籌措不到償還 資金,公司的信譽自然要面臨危機。
二、缺乏銀行支持 “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場發行沒有銀行擔保的公司債券,直接在市場吸收資金,這一舉動,雖然反映 了日本企業從依賴銀行貸款的間接資金來源,轉變爲直接從市場吸收資金的直接資金來源的時代潮流,但也 得罪了長期交往的主力銀行,因此,當“八佰伴日本”資金流通不暢,而發行的公司債券卻到了必須償還的 時候,曾經擔當“八佰伴日本”主力銀行角色的往來銀行——東海銀行、住友信托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卻 采取了袖手旁觀的姿態。總經理和田光正承認,銀行不支持也是造成公司破産的一個因素。董事長和田一夫 曾向身邊的親信說過,“公司是被銀行擠垮台的”。八佰伴破産的事實從一個側面表明了過于追求浪漫的壟 斷經營者專橫的經營方式的失敗。
三、沒有明確定位 有人說,八佰伴“沒有一個把什麽貨賣給什麽人的明確的經營戰略”。八佰伴原本是一個地方超市集團,但 在向海外進軍的進程中,一會兒以日僑爲對象,一會兒又轉向當地人。八佰伴不僅不斷改變銷售對象,而且還 不斷改變經營手法。雖然在海外經營的初期得到了僑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一個好的開端,但由于在 日本國內的積蓄不足,經營能力有限,因而被後發展起來的超市和百貨商店搶走了客源。80年代以後,八佰伴 在海外開設了四十多家超市,但目前只剩下27家。有人批評說,八佰伴在經營上沒有考慮消費者。在超市行業 中,必須通過對細小事務的逐步積累,才能真正取得成果。八佰伴日本公司忽視服務對象而帶來的教訓是沉痛 的。 四、管理人才培育落後于需要 在國際化和多元化過程,“八佰伴日本”仍然維持著家族企業的經營形態。在一個每一環節都必須以專業化 參與競爭的環境裏,個人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和田一夫也察覺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在80年代所著的《八 佰伴的世界戰略》一書中,對此就有專門的論述,並已就培養國際企業人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人才 的培育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業的發展卻是一日千裏,正如八佰伴集團內的一位老職員說:“和田一 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前鋒,只是無人能替他把守住後方。” 評點: 1、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破産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其經營戰略的失敗。零售業之所以能站住腳, 是因爲它有明確的服務對象。綜合性超市之所以經營不好,其原因在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對向哪些顧客銷售 什麽商品心中無數。超市盛行的經營方式是以顧客資料爲依據,銷售適合于各個顧客嗜好和喜歡的商品,而 無法實施這種經營方式的超級市場將難以生存。 2、制定合理的籌資和投資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對其籌資結構的設計,實質上是對資金籌集 中財務杠杆利益、籌資成本、籌資風險和籌資權益的平衡。企業應有一個合理的負債經營政策,確定合理的 負債經營規模,選擇適當的負債經營方式和期限,決定合適的利率水平以及利息支付方式和清償方式,使企 業形成合理的負債結構。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杆,是企業經營成功的保證。 3、企業跨國經營、海外擴張,將涉及到許多國內經營中難以遇到的問題,如當地政府政策,商業習慣、文化 差異、彙兌風險等。企業在制定其海外經營方針時應有充分的戰略准備。
注:本文終稿于2005年4月,文章收錄于《世界十大投資經典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