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編制的2018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Singapore’s 50 Richest)中,魏成輝以21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第14。
魏成輝的財富來源是冷凍食品,其起步,便是福建人最爲熟知的春卷——又叫做薄皮卷。如今,第一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薄皮卷餅皮生産商,其遍布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分工廠每天大約生産3500萬張餅皮,90%的産品出口到全球49個國家。
從生産薄皮卷的餅皮開始,第一家將産品線拓展到一系列亞洲特色方便食品,包括印度飛餅、印尼蝦卷、港式點心、拉面以及湯圓等。
2017年,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2016海歸中國夢年度人物課題調查,將魏成輝與龍永圖、曹德旺共同列爲年度特別致敬人物。
魏成輝1948年生于福清三山鎮,6歲隨母親前往新加坡投靠下南洋謀生的父親。
中學時,他便對各種電器著迷,利用課余時間去夜校學習電器機械維修知識,畢業後又專門進修了兩年電器機械課程。在經曆了一次失敗的創業後,他東山再起,開辦了一間電器修配工廠。
1977年,他的一個客戶,一個名爲“第一家機制薄餅皮私人有限公司”的小廠,因股東矛盾陷入困境。魏成輝爲了幫助朋友,將其他股東手裏的股份買了下來,由此他將公司重新命名爲“第一家食品廠有限公司”。
創業初期的魏成輝(右)
善于擺弄電器的魏成輝,接手工廠後,便開始投入自動化生産。在那個年代,沒有人覺得,生産一張春卷皮需要機器,手工制皮産量低而人工成本高,很多人都認爲他不可能賺錢。但魏成輝沒有放棄探索,而是親身投入設計,最終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全自動薄餅皮制造機。
機械改良後,魏成輝將“第一家”改造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家全自動化的薄餅皮生産工廠。到1982年,第一家幾乎所有生産過程都已經自動化。
産量大了,新加坡有限的市場自然容不下。魏成輝將澳大利亞作爲拓展海外市場的首站,盡管一開始四處碰壁,但在他的堅持之下,最終取得突破。由此,第一家的薄餅皮開始走向世界市場。從1980年開始,“第一家”幾乎參加所有的大型國際食品展銷會,並建立起一個個海外網絡和渠道。
在薄餅皮取得成功後,第一家又開始推進産品多元化,通過自動化生産,將印度煎餅、蔥油薄餅、雲吞皮、湯圓等東方傳統小食品推向世界。如今,第一家集團已經將事業版圖擴展到食品之外,進入地産,並深入高科技和再生能源等産業。
魏成輝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技術創新。通過自動化生産,他大膽地將傳統上圓形的薄餅皮變爲方形,將薄餅皮的産量提升到手工生産難以想象的日産80萬張。在看到印度煎餅領域缺少大型廠家的商機後,他又大膽進入,在煎餅火了之後,又賣起了制作煎餅的煎鍋。在冷凍食品潮流尚未興起時,他又迅速進入這個領域,占領了先機。
“不怕小,只怕好,好到第一”的理念,是第一家成功的第一秘訣。
而第二個秘訣,就是他善于開拓國際市場。通過並購、在國外設立工廠等形式,第一家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洲、美洲、歐洲三大洲的産銷網絡,並將營銷網絡鋪到非洲。通過在11個國家設立的工廠,僅春卷皮一種産品,就達到每天生産3000多萬張,年産約80億張的産量。也由此,産品暢銷世界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