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由清華大學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爲國際支持機構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圓滿落下帷幕。
本次論壇以“如何構建一個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爲主題,彙集世界各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思想領袖和實踐者,共同探討構建適合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治理體系,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治理經驗,提出元宇宙未來治理的前瞻議題,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12月4日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主持的開幕式上,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汪永清在開幕辭中表示:“面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國際社會必須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推動開放包容、協商互鑒、共治共享,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水平。”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歡迎辭中表示:“大學作爲科技文明的重要策源地,不僅要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前沿突破與創新,也要積極傳承人文關懷,塑造良善的人工智能價值與倫理,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機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在歡迎辭中表示:“爲跟上科技前沿飛速的創新步伐,政策制定者需要具備前瞻性思維。我們不能僅解決當下的問題,還必須預見未來的挑戰。否則,我們將永遠落後一步。”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致辭表示:“未來,人工智能治理要倡導敏捷治理、包容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實現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的平衡、不同群體共享智能紅利的平衡、智能化與綠色化的平衡、差異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平衡。”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致辭表示:“未來,工信部將攜手相關各方,在共促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共建包容共享的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共創國際合作新局面等方面大力合作。”
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馬升琨致辭表示:“未來,圍繞如何進一步規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問題,建議從國際法、道德、技術、治理層面,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秉持‘智能向善’理念、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評估和監管、積極倡導全球共同治理。”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秘書長技術事務特使辦公室主管官員瑪麗亞-弗朗切斯卡·斯帕托利薩諾(Maria-Francesca Spatolisano)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作爲一項能夠帶來真正變革的技術,人工智能的應用也伴隨著嚴峻挑戰,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更好的引導與合作。”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姚期智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建構,將進一步釋放人工智能的潛能,更大程度的保證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共設有三大主論壇,涉及如何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治理,元宇宙未來治理前瞻等主題。
在“如何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主論壇上,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薛瀾在”如何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主論壇發言中指出,未來人工智能治理需建構多主體參與,以“底線思維、人本思維、發展思維、全球思維”爲價值導向,以“算法、數據、算力、外部環境、場景”爲治理對象,應用多維治理工具的人工智能綜合治理框架體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龔克認爲,人工智能治理應該促進其創新以造福人類和地球,而不是通過將其限制在現有體系中來遏制其發展。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政策與方案支助局局長徐浩良,卡內基理事會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溫德爾·瓦拉赫(Wendell Wallach),清華大學智庫中心主任、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蘇竣,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總裁羅欣頓·麥德拉(Rohinton Medhora)等專家出席論壇並作主旨發言。主論壇I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主持。
在“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與治理”主論壇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約翰·貝茨·克拉克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技術經濟學教授、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副所長蘇珊·阿西(Susan Athey)認爲,大學在指導人工智能創新方面可以發揮優先引導的關鍵作用,開發出具有可解釋性的算法框架,在人工智能治理的問題識別、建立開發實踐框架、提供指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際人工智能協會前主席、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約蘭達·吉爾(Yolanda Gil)認爲,理解人工智能機理需要構架”感知-思考-行動”的智能模型,並需要建立在人類經驗、社會習俗、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公衆參與,推動知識在全球層面共享。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張钹,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鵬城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高文,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張亞勤等專家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主論壇II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主持。
在“元宇宙未來治理前瞻”主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教授認爲未來對元宇宙的監管和治理可能面臨的不是單一維度的技術體系,而是一個多維整合的技術體系。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認爲未來元宇宙治理需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多元主體的社會大討論,實現發展與治理的平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認爲元宇宙的發展是技術和社會專家共同面對的挑戰,從技術角度來看,當我們許諾給全球公衆政治系統概念的時候,要考慮技術可行性和社會應用合理性。微軟(中國)CTO韋青認爲元宇宙應該以人爲本,應該用來強化現實世界,而非替代物理世界,不能讓人們沉迷于虛擬世界。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元宇宙通證》作者余晨、英偉達中國區Omniverse負責人何展、Bilibili up主籽岷、NFT藝術家宋婷等專家也出席了圓桌論壇。主論壇III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薇、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共同主持。
除主論壇外,大會還設有七大專題論壇。
分別探討了全球數字時代如何彌合數字鴻溝,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中的跨文化信任,人工智能與氣候行動,人工智能與國際安全,人工智能與算法公平,國際數字治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等熱點話題。
專題論壇1 “在相互依存的全球數字時代彌合數字鴻溝”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維奧蘭特·迪卡諾薩(Violante di Canossa)主持,分論壇主題聚焦在人工智能治理與南南合作、幫助弱勢國家及實現全球數字公平。巴西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兼聯合國大會和平與安全、人道主義和法律事務高級顧問尤金尼奧·巴爾加斯·加西亞(Eugenio Vargas Garcia),LIRNEasia智庫主席(斯裏蘭卡)羅漢·薩馬拉吉瓦(Rohan Samarajiva)、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研究員瓦蘇基·沙斯特裏(Vasuki Shastry)、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技術與國際事務項目研究員南吉拉·桑布利(Nanjira Sambuli)、瑞典駐華使館科學創新參贊南南·倫丁(Nannan Lundin)等嘉賓出席論壇,就幫助較貧窮國家提高其規範和治理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並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機制展開討論,對通過制定標准、知識交流、能力建設和加強數字合作支持南半球國家獲得公平待遇、推動消除數字鴻溝等提出意見。
專題論壇2 “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中的跨文化合作”由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中英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中心主任曾毅主持。分論壇主題聚焦在建立跨文化合作的重要性和構建全球人工智能倫理治理體系的迫切需要。劍橋大學生存風險研究中心(CSER)聯合主任、劍橋大學未來智能研究中心項目主任肖恩·歐·海格缇(Seán S. ÓhÉigeartaigh),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倫理特設專家組主席艾瑪·魯特坎普-布洛姆(Emma Ruttkamp-Bloem),埃因霍芬理工大學教授、英國艾倫·圖靈研究所研究員文森特·穆勒(Vincent C. Müller),聯合國秘書長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秘書處前執行主任阿曼迪普·辛格·吉爾(Amandeep Singh Gill),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人工智能與數據治理中心主任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前AI主任、劍橋大學未來智能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丹妮特·加爾(Danit Gal)等嘉賓出席論壇。與會專家認爲,實現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需要找到可以平衡不同文化間差異的方式,體現跨文化、跨國家、跨信仰的價值標准,建設相互尊重的全球性人工智能文化合作機制。論壇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曾毅代表研究院介紹了擬發布《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報告進展並邀請國內外各界參與和貢獻力量。
專題論壇3 “人工智能與氣候行動”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薇主持,分論壇主題聚焦在人工智能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及治理策略。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複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力波,墨卡托全球公域和氣候變化研究所教授費利克斯·克魯齊格(Felix Creutzig),BCG Gamma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西爾文·杜蘭頓(Sylvain Duranton),商湯智能産業研究院院長田豐等嘉賓出席論壇,就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和創新以改善從提高能源效率到減災救災等應對氣候變化技術解決方案展開討論,爲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跨學科解決方案貢獻多方意見,並呼籲更多的全球性努力、創新與合作。
專題論壇4 “人工智能與國際安全”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肖茜和人道主義對話中心東北亞項目主任呂晶華參與並致辭。分論壇第一節主題聚焦在人工智能對全球穩定的影響。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教授陳琪,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馳江,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李睿深,俄羅斯政策研究中心(PIR Center)、新興技術和全球安全項目主任瓦季姆·科久林(Vadim Kozyulin),日本拓殖大學國際學部教授、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長佐藤丙午(Heigo Sato),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全球和新興風險部主管讓-馬可·瑞克利(Jean-Marc Rickli) 等嘉賓出席論壇,對大國關系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全球主要國家戰略穩定性及地區內其他國家提出看法。分論壇第二節主題聚焦在探索緩解人工智能相關安全風險的方法。人道主義對話中心資深顧問埃裏克·裏查德森(Eric Richardson),未來戰爭(Future Warfare)分析師R.S.潘瓦爾(R.S. Panwar),科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巴裏·奧沙利文(Barry O’Sullivan)等嘉賓出席論壇,認爲需要建立信任措施(CBMs)來預防和控制人工智能開發和部署帶來的風險,以及將人工智能合理且正面地應用在國際安全領域。
專題論壇5 “人工智能與算法公平”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主持。分論壇聚焦在認識與消除人工智能偏見。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玲發表主旨演講,亨氏信息系統與公共政策學院機器學習系數據科學與公共政策中心主任伊德·加尼(Rayid Ghani),科幻作家陳楸帆,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運營管理助理教授丹尼爾·弗洛伊德(Daniel Freud),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和夥伴關系專家畢文韬(Birat Lekhak)等嘉賓出席論壇,探討推動計算機科學家、社會科學家之間的多學科研究,爲消除人工智能中的偏見提出監管和治理的專家意見。
專題論壇6 “國際數字治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由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智能産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馬維英共同主持。分論壇聚焦在全球數字治理形勢下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美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夏華夏,華爲公司人工智能戰略與産業發展副總裁秦堯,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陶大程,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發表主旨演講,從多方面介紹在國內外數據治理的各項制度規則逐步建立完善的背景下,重要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加強內部合規體系的建設舉措。達闼董事長兼CEO黃曉慶,地平線副總裁徐健,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長申衛星,清華大學中國電子數據治理工程研究院院長、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慶國參加了圓桌論壇環節討論,對加強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治理提出實踐經驗與專家意見。
專題論壇7 “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朱旭峰主持,分論壇聚焦在以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支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慕尼黑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主任克裏斯托夫·呂特格(Christoph Lütge),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公共治理系主任謝爾蓋·卡莫洛夫(Sergey Kamolov),原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德地立人(Tokuchi Tastsuhito),北京市大數據中心數據管理部負責人賈曉豐等嘉賓出席論壇。與會專家認爲人工智能技術在賦能千行百業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私、公平等問題和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全球協作,出台相關政策法規,推動構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促進人工智能可持續、負責任的發展以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
大會還舉辦了“青年聲音與人工智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單元,來自2021“U&AI Camp”AI促進可持續發展全球青年創造營的五支優勝隊伍展示了其獲獎提案,並獲得與會專家好評。論壇鼓勵全球青年了解、學習並運用AI相關知識、技能,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並掌握AI賦能准則,協力應對發展需求,爲世界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發展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薇出席閉幕式並致辭。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肖茜主持閉幕式。
閉幕式上,薛瀾表示,本次會議不僅僅是人工智能治理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後疫情時代國際科技交流的會議,成功達到了交流成果,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目的。第一,論壇顯示全球對人工智能治理議題具有高度敏感性,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與秩序構建産生重要影響。第二,論壇顯示了對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基本共識。第三,論壇顯示了民間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對推動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薛瀾建議,需要建立正式的常態化多方參與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對話平台,積極開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交流對話,推動共識性人工智能標准和治理規則建立,積極探索雙邊多邊合作機制。
張薇表示,21世紀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前沿科技將成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工具與創新路徑。應對貧困、公共健康、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人工智能都有可能發揮積極作用,成爲強有力的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前提是每一個都可以平等的被人工智能所惠及,而所有的國家都對AI的開發和使用享有話語權。在去年首屆論壇的基礎上,本次論壇對于建立一個包容、公開透明、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治理框架的迫切性達成了廣泛共識。
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爲國際支持機構,得到了慕尼黑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劍橋大學未來智能中心、人道主義對話中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SPARK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成都)、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的合作與支持。
大會期間共有海內外40余家媒體,60多位記者參與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大會期間涉及”2021人工智能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的網絡媒體報道及轉載300余篇,包括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中國網、搜狐、新浪、網易、騰訊等中央及主流網絡媒體。紙媒報道160余篇,包括《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等。論壇直播收看人次達300萬,微博相關話題傳播達200萬次。
In Case You Don t Know…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作爲聯合國最大的全球發展網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世界範圍內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致力于減少貧困、消除不平等,實現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我們協助各國優化政策制定、增強協作能力與制度建設能力,並提高各國的適應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四十年以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政府合作推動不同曆史階段的優先發展領域,始終走在發展工作的最前沿,與中國並肩攜手,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並通過與中國的全球合作在世界範圍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你可能還想看
U&AI Camp | 學界、企業、聯合國專家共話AI向善,産生了哪些火花?
青年創客丨回顧 | 以青年之力,助力氣候行動
年度報告丨從微觀到宏觀,在危機風暴中開辟未來
文章版權歸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