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思想、賦能行業、聯結世界。今天,爲期三天的2020世界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落下帷幕。
三天來,全球數百位AI學術界領軍人、産業界領袖首次齊聚雲端,共議人工智能未來之路;“3D虛擬AI家園”內來自13個國家、150多家重量級企業帶來的AI奇妙體驗,令人回味無窮;新一批上海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需求重磅發布,再度向全球AI企業發出英雄帖;百度飛槳AI産業賦能中心、紫光芯雲中心、國家級特種機器人科創中心等一大批大項目紛紛簽約落“滬”,爲站在人工智能高地新起點的上海再燃一把火……
這場盛會是今年以來國內規模最大的“雲上”峰會之一。盛會亦是“盛宴”,對上海、中國乃至全球整個人工智能行業都産生極大影響。
對上海而言,這又是一個全新征程的開始。正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大會開幕式上所言,“上海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學術交流、數據共享、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建好平台,促進共同參與、協同合作,力爭在前沿理論、核心算法、關鍵技術等領域創造更多引領性原創成果,共建人工智能發展的創新策源高地。”
7月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拍攝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
智慧之聲,從雲端傳遍世界
這是一場極爲特殊的相聚,馬雲、馬化騰、馬斯克、李彥宏等行業大咖以“雲上見”的方式,跨越大洲、彙聚雲端。大會統計,今年共有超過550位重磅嘉賓相聚雲端,其中7位圖靈獎得主、1位諾貝爾獎得主、62位中外頂級院士。星光熠熠背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這一平台的影響力。三年來,大會已成爲聯結學界業界的專業化、國際化的高端舞台,在這裏,大咖們可以激情碰撞,探究智能革命的演進大勢、人工智能的治理課題,發出人工智能的世界最強音。
疫情之下大會踏雲而來,與會者看到的是上海堅定的決心。
作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最高獎項,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Super AI Leader,簡稱SAIL獎)在開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儀式。IC photo
如百度李彥宏所說,特殊時期大會能用這樣的方式召開,既彰顯了上海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超,也說明上海對于人工智能是“真愛”。“上海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爲優先選擇,正在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發展高地,這樣的雄心和格局值得稱道。”
馬雲與馬斯克去年的“雙馬對話”引爆大會,這次兩人雖不能親臨現場,“隔空喊話”雖然少了那麽點“火藥味”,但卻憑添了一份理性。
“相隔一年世界已經巨變,技術變革提前並且加速,與其擔憂不如擔當。”馬雲在演講中,似乎不忘去年與馬斯克移民火星的對話,他再次強調,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地球的問題。馬斯克似乎也變得更“務實”,推銷當前特斯拉最受矚目的一張王牌自動駕駛。對于上海的熱愛,馬斯克依然不吝言辭,“我不知如何表達,總是給我驚喜,充滿了正能量。明年希望能現場參會。”
馬雲通過全息影像的形式遠程參會,直言“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人類必須成長”。IC photo
馬斯克在遠程參會中推介特斯拉自動駕駛,並對上海交口稱贊。新華社
前沿算法、AI芯片、疫情防控……各大主題和行業論壇上,大咖們圍繞這些涉及AI未來的議題唇槍舌劍。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認爲Alpha Zero、人臉識別雖然很牛,但是只適用于特定領域,通用人工智能何時到來還是未知。他也提醒,如何設計有益的超級智能還不威脅人類,依舊是一個重要課題。而在芯片領域,面對華爲事件,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則直言,中國的發展取決于中國自己,不取決于任何人,創新永遠不會太晚。
對于疫情中的AI表現,見仁見智。抗疫“紅人”張文宏直言,疫情控制初期,基本靠傳統智慧和城市管理。不過,在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看來,疫情讓人工智能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只要把數據打通,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做到秒級畫像、分鍾預警、小時診斷。
AI算力真正超過人腦了嗎?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清晰答案;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要用好它,但千萬別傷了自己……大會上這些理智冷靜的聲音,啓示我們探索AI的道路已然漫長。世界人工智能醫療産業發展白皮書、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藍皮書等27份報告和倡議在大會期間發布,凝聚起未來的發展共識。大會期間特別設置的AI女性、AI青少年、AI向善等議題,引發熱議,凸顯出AI的人文關懷。
服務全人類,AI就是愛
上海已經連續三年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從第一屆的首開先河,到雲上辦會,見證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奔湧大潮。今年的雲端峰會,雖然沒了線下展覽,但特設的超級應用場景“3D AI家園”,讓AI技術在雲辦會、雲體驗中魅力盡顯,讓AI的力量@到了每一個人。
九大板塊,超150家國內外龍頭企業在雲端打起擂台……“3D虛擬AI家園”讓人目不暇接。全球網友在這裏切實感受到智慧的AI場景,惬意地在雲上自由洽談,更有衆多科技大咖齊聚于此,分享關于AI發展的真知灼見,讓觀衆足不出戶就能獲取行業知識,了解AI前沿應用。截至7月11日19時30分,該平台浏覽量已突破236萬。
“3D虛擬AI家園”讓觀衆足不出戶感受AI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開幕當天,數十萬觀衆通過AI家園直播,聆聽到了全球首支人工智能作曲並由虛擬形象合唱的歌曲《智聯家園》。“我想我可以用愛的信念,和你們一起溫暖人間。我想我可以改變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園……”歌詞中傳遞出的,正是當下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智聯世界、共同家園。
如此精彩的線上展,三天時間怎麽夠?大會組委會決定將AI家園開放期限延長至7月31日,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到這場AI盛宴中。
大會的“全球性”色彩,不僅因爲專家高端,更體現一系列特色活動上。“國際日”“開發者日”等主題日活動,彰顯出大會全球參與的廣度。今年“國際日”上,全球數十位市長分別登陸上海主會場,以及德國、韓國、新加坡分會場,分享各自城市利用AI提升治理能力、創造美好生活的經驗與實踐。
上海,也正以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國際化的視野和全方位的綜合實力,彙聚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力量,服務人類生活。國際抗疫戰場上,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持續輸出。在韓國,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遠程測溫方案幫助LG複工複産;在瑞典,西井科技智能無人駕駛跨運車在碼頭作業;在美國、烏克蘭和泰國,聯影醫療的智能CT機幫助減少交叉感染……誠如大會上嘉賓們所說,“AI就是愛”。
商湯科技SensePass系列智慧通行産品入駐韓國LG CNS總部。
其實,從攜手戰“疫”到城市治理,人類正共同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世界各國越來越清晰看到,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好的共同路徑,科技之疆與人文之海的交彙將創造新曆史、新家園。大會期間,公布的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機器智能》發表的關于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全景論文,是集結中國最強AI力量的重磅發聲。“人工智能是要服務于全人類的。”論文牽頭方、AI青年科學家聯盟執行理事盧策吾說,從國際“朋友圈”看,基礎研究和學術交流將有更大的合作空間,更加開放地去解決人類遇到的共同問題。
在當下落地,爲未來蓄能
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爲契機,AI正成爲上海的一張新名片。
伴隨AI全面賦能,上海這一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再次煥發新蓬勃生機。自首屆大會舉辦以來,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20余個創新平台揭牌啓動,亞馬遜、百度、商湯、達闼等近百個項目簽約落戶,徐彙AI Tower、張江人工智能島、闵行馬橋、臨港新片區、楊浦長陽創谷等平台載體建設推進,AI法治、AI安全、AI治理等前瞻討論形成氛圍,有力助推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設。
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微軟-儀電人工智能創新院入駐徐彙濱江AI TOWER。
對上海來說,不僅僅看人工智能産業本身的産值有多高,更看重“賦能百業”的效應。如今,憑借科教資源、海量數據、基礎設施、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已經形成一批應用標杆,蹚出了一條新路子。今年大會閉幕式上,上海再次重磅發布11個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需求,繼續面向全球AI企業“揭榜招帥”。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作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的先行區,上海的AI應用的領域正從單點走向系統,在城市級應用中嶄露頭角。與此前不同,今年大會上發布的新應用場景,都是綜合性強、複雜度高的系統場景,包括機場、商業街、高端制造等領域。
上海,正在成爲全球AI應用的最佳試驗田。好應用不缺場景,好項目不缺土地。上海對人工智能這份偏愛,也“惹”得全球AI企業紛至沓來,集聚起強大的産業動能。徐彙西岸AI Tower“一房難求”、張江人工智能島“一樓難求”,集聚了一批國際人工智能領軍企業。
6月27日,上海啓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示範應用,安全員在上海市嘉定區路上進行駕駛。主駕駛座上的安全員在車輛行駛時兩手放在方向盤旁,前排座椅背後的屏幕上實時顯示行人、車輛等周邊路況。
踏著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東風,上海再度迎來百度飛槳賦能中心、華爲“鲲鵬+昇騰”創新中心、中智行車路協同應用項目等36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落滬;上海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張江人工智能賦能中心等又一批創新平台揭牌。
既在當下落地,更爲未來蓄能。上海也會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選擇不會錯。繼去年發布構建人工智能一流創新生態行動方案後,上海還將持續爲AI企業創造條件。既應需求、也謀未來,前不久發布的上海版“新基建”方案中,將人工智能作爲新型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來建設。同時,圍繞人工智能發展三大要素“數據、算法、算力”,搭建全球數據港、開源算法平台、超算中心等賦能AI的全球性平台。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張江人工智能賦能中心等創新平台在閉幕式上揭牌。
回望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其已具備“鏈接”全球資源的重要影響力。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說,上海將一如既往把人工智能作爲優先戰略選擇,強化大會磁場效應,吸引集聚更多創新資源要素,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打造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爲人類共同家園貢獻“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相約2021,期待浦江之畔再度響起人工智能“未來之聲”。
欄目主編:劉锟 文字編輯:劉锟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 圖片編輯:邵競
內文圖片來源:新華社、IC photo、主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