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和海外市場雙向開放進程加速,全球投資者買入中國已成爲大勢所趨。同時,中國投資人已站上在國際舞台,和衆多頂尖機構同台競技。
頂尖機構投資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布局中國的思路和戰略是什麽?互聯互通持續深化,A股和港股市場正在扮演著何種角色?全球投資者又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
中國基金報重磅打造《對話》欄目2022全新系列——《巅峰對話 · 全球頂尖機構看中國》精彩來襲!
6月13日19:00,《巅峰對話 · 全球頂尖機構看中國》第二期重磅上線!
中國基金報邀請到英國百年資管巨頭——施羅德投資首席投資總監Johanna Kyrklund與國內老牌百億私募——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他們將共同探討全球通脹背景下的資産配置思路,解析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的多元化投資,闡釋新範式下中國資産投資機遇。
訪談金句
Johanna Kyrklund:
由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個人生活而導致政府開支增加,與此同時,由于新冠疫情,薪資開始上漲,在某種意義上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勞動力爲適應不同的條件而要求更高的薪資,最終鍾擺從企業利潤轉向勞動力支出。
如果你認爲通脹對你的財富來講是一個長期的威脅,股票仍然將是你跑贏通脹的最好選擇,只是你需要對所持有的標的更加挑剔。
耐心是一種美德,你需要等待更好的進場時間點,這與前幾年的狀況是不同的。我把現金看作是等待更好進場節點的耐心。
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持續存在,而大宗商品是對沖這種風險的良好工具。如果通脹見頂回落,你可能會在大宗商品上賠錢,但你投資組合的其余部分會看起來健康得多。
張智威:
至暗時刻已經過去,複蘇的道路注定是漫長且曲折的,仍將會有起伏。因此,政策今後會變得更加寬松或者更具靈活性,二者需要取得平衡,一方面應對奧密克戎的爆發,另一方面以最小化對經濟的傷害,維持一些經濟活動。
爲應對這幾年全球範圍的疫情,很多規則已經被打破了,導致中央銀行的公信力正面臨挑戰,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通脹預期才變得不那麽穩定。說到公信力,有趣的是,它需要大量的付出才能夠建立,但卻很容易被毀壞,一旦被毀壞,重建它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將成爲我們需要考慮的威脅。
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供應鏈遷移,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它將重啓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許多行業的格局。
許多科技互聯網公司可能會繼續報告相當糟糕的收益,但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結束了,下行階段是非常有限的。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比如一年的時間維度看,香港市場的上漲空間可能大于下跌空間。
文字實錄
主持人:對話全球頂尖機構,換一種思路看中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基金報獨家打造的高端對話節目《巅峰對話》,我是娟娟。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推進,外資已經成了我國市場一支不能被忽略的力量,他們通過設立合資公司、設立獨資公司和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參與A股投資。與此同時,中資機構也在積極的揚帆出海,參與全球市場布局。
那麽外資投資A股的思路是什麽?在當下這個時點,A股在他們的全球資産配置版圖中占據什麽樣的位置?而中資機構出海,又能爲我們的投資者帶來哪些機會?
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特別來賓,他們會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一位是來自英國施羅德集團的首席投資官Johanna Kyrklund,另外一位是國內的老牌百億私募保銀投資總裁和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博士。那接下來我們會先和張博聊一會,之後我們再來連線Johanna。
張博,你好,可以和我們基金報的粉絲朋友們打個招呼嗎?
張智威:中國基金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張智威。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做一個交流,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最新的觀點,謝謝。
主持人:在和張博聊天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保銀投資。保銀投資成立于1999年,是國內老牌的百億私募之一,最新的管理規模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保銀投資有幾大特色:第一,它是國內最早探索海外布局的私募投資機構之一;第二,它也是國內最早探索多基金經理的平台式管理模式的私募投資機構之一。那這種多基金經理的平台式管理模式,更有助于私募投資機構規避掉單個基金經理的風格對基金淨值的影響,有助于獲得長期穩健收益。
張博,你好,今年以來A股的調整特別多,有很多行業和個股都遭遇了比較大的回撤,那現在,我想所有A股的小夥伴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市場見底了嗎?市場什麽時候見底?你能不能爲大家分析一下?
張智威:我們現在對市場這邊的觀點,逐漸是變得更樂觀一些,我們覺得市場可能是已經見底了,或者是非常接近底部了。
那麽首先要說一下,對于市場的底部和宏觀經濟的觀點,這兩個是不同的問題。實際上宏觀經濟這邊,還是有挺多挑戰的,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
那麽股票市場這邊,我們爲什麽變得樂觀一些?一個是因爲有很多的負面的消息,宏觀上面的負面消息都已經在市場裏面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反應。
4月份的數據都出來了,經濟最差的時間可能已經過去。所以,往前走的話,我們覺得政策方面的好消息會逐漸釋放出來。比如我們看到了央行的降息,那麽我們覺得,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有更多的政策會逐漸釋放出來,所以經濟可能會在邊際上逐漸地轉好。
但這是一個挺漫長的過程,中間可能也會有反複。但是我們覺得可能,從預期的角度來說投資者的預期可能會逐漸地變好,所以我們覺得A股可能已經見底或者離底部非常近了。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了近期的降息,那我覺得疫情對我們的生産和生活的確造成了一些影響,所以大家就非常關注接下來還有哪些支持性的政策。我們A股的小夥伴應該關注哪些?比如說經濟指標、經濟信號,能夠爲A股的投資來提供一些指引?
張智威:我覺得這次的政策可能會是全方位的。全方位就是說財政、貨幣、房地産,還有一些行業方面的政策。比如說像前一段時間開會,比如說平台經濟,像新能源方面,像車這些行業,就是宏觀經濟裏占的比重比較大的這些行業,我覺得都是有可能會有一些政策出台的。
那麽,因爲現在我覺得政府正在處于一個制定計劃的時間段,在一兩個星期之前,政治局的會議已經把方向指明了,那麽現在可能就是在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
前階段國務院常務會議比如說就提到了說要盡快出台幫助平台經濟的政策。那麽一般來說,政策的制定確實是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但是我覺得,可能是在未來的幾個星期裏邊,這些政策就會逐漸出台。
那麽央行降息,LPR的降息應該是第一步,因爲央行的降息比較快,這個比較容易做,其他的一些政策可能就是需要把細節一個一個捋清楚。這些政策我覺得只是時間問題,應該是有一定的急迫感的,我覺得政府是有這種決心,一定要實現經濟在未來幾個月企穩。所以我們對政策對這個市場現在都變得樂觀一些。
主持人:那您談到的LPR的降息,怎麽去理解這麽一個動作呢?它是信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還是說實際上也能釋放一定的流動性?
張智威:因爲它這個步伐,實際上不是特別大。所以,我覺得是第一步。因爲在前一段時間大家也可以看到,就是央行在降息方面還是比較謹慎的。
因爲外有美聯儲加息,可能會擔心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有一些這方面的考慮。所以對降息一直是比較謹慎,我覺得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LPR的降息應該是個比較明確的信號。
央行權衡利弊之後,可能覺得降息的利大于弊。從這個角度來說,因爲經濟確實壓力比較大,最近我們也看到很多經濟數據。那麽往下走的話,我覺得這不是最後一次降息。我覺得央行可能是比較謹慎,他是希望小步走一步先看一看,比如說對彙率的影響會怎麽樣,對資本外流的情況會怎麽樣,然後再去做後面的政策的執行。但是大的方向來看,我覺得降息應該還是有空間的。
主持人:明白,就是說加息的這個動作,只是試探性的第一步,後面可能還有更多的降息可以期待。那其實另外一個問題我想今年不管是我們A股的投資者,還是全球市場都非常難做,美股的很多的股票投資經理也跌得很慘。
所以想跟張博請教一下,在現在這樣一個險象環生的環境當中,如果A股投資有哪些板塊,或者說哪些行業是相對安全的?是可以爲大家避風的?
張智威:首先我應該說一下,就是對比不同的市場,我們覺得現在美國市場的風險是比較大的。
那麽A股這邊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小,或者說有很多的風險已經釋放了,而且我們的政策是在逐漸轉變得更加支持經濟、支持市場的。
而美國那邊的政策是比較明顯的,他後邊肯定是要進一步地加息,而且加息的幅度挺大,所以美國的市場風險比A股要大,這是確定性是比較高的。
那麽港股可能是夾在了中間,因爲港股是受到兩邊的影響,所以港股可能是比A股差一些,比美股好一些,可能是這麽一個格局。
那麽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覺得在國內要找一些相對比較確定或者中長期的確定性比較強的,就是像新能源、像光伏、風能這些。不管在中國,其實在西方也是一樣的,他屬于這種經濟的基本面支持,同時政府又是大力推動風口上的行業。所以中長期來說,我們是比較看好的。還有就是一些有增長的行業,比如說像電動車相關的一些行業,屬于增長性看得比較清晰的。
還有一些就是受益于地緣政治的一些變化,比如說像軍工板塊。這個時候中長期來說,也不僅我們中國,包括其他的一些國家,像歐洲,像其他的一些國家現在都是要在軍備上要花更多的資金。所以這些行業,我們覺得是有這個中長期的背景。當然這裏邊還要提到一個,就是咱們國內的自主的,安全性比較高的,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這種替代的行業,也是一個比較看得清且中長期是有增長潛力的一些行業。
主持人:中長期就還是有一些比較確定的機會,咱們可以去把握好。那麽怎麽去看短期的這個買點或者賣點呢?
張智威:短期的話,其實我們覺得實際上可能跟我們的政策是直接相關的。比如說,下面政策的發力點在哪?現在看起來政策的發力點跟基建比較相關。
當然我們得看政策的力度跟 09年相比如何。我現在的感覺是,可能比09年的力度弱一些,但是比其他的幾次,從09年到現在的其他幾次政策可能要強一些。這些政策的執行我覺得都是會有些行業受益的。比如說平台經濟,現在我覺得這個信號比較明顯。往下走,會有一些具體的政策能出來,那麽會幫助平台經濟的這些公司。
當然,另外房地産這方面也可以看到,政策也是轉向比較明確的。LPR降了之後會直接影響按揭利率。後面我覺得房地産的位置非常重要,它在整個經濟裏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想要穩住經濟的話,一定要穩住房地産。
所以我覺得一些政策也會出來,也會有一些的幫助。同時如果房地産能夠穩住,基建能夠發力的話,那麽對于一些基建相關的,比如建材,還有一些大宗商品,這也是有一定的支持的。
所以,這些行業應該說是跟短期的周期相關、短期的政策相關,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的。
主持人:所以短期還是有一些機會可以觀察,那麽最後還想跟張博請教一下,保銀是比較早布局海外市場的私募投資機構之一,您最近有沒有跟海外的客戶交流,目前他們在布局A股市場的時候,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哪些?
張智威:是,我覺得海外的機構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的擔心,在前一段時間有一定的擔心。那麽尤其是我們4月份的數據剛剛公布出來,海外的投資者,尤其是歐美那邊投資者離我們比較遠。所以他們能夠看到的數據,實際上有一點滯後的。現在我們感覺到的情況,實際上在上海是略有好轉,到了5月份之後逐漸是在放松了。但是他們看到的呢,更多的是說,我們4月份的數據報出來,所以他們現在的擔心是基于過去的一些數據。那麽我覺得這是一方面,這是就說在經濟的基本面上面的一個擔心。
另外就是一些地緣政治相關的,俄烏沖突相關的這些方面的一些擔心。這些擔心,我覺得現在正在逐漸地轉少,那麽兩個月之前可能比較多一些,我覺得現在比那個時候至少要好一些。
那麽在這個時間點上,在過去這幾天可能您也注意到了,美股掉的比較厲害,因爲美國那邊有一些公司的業績,比如說像沃爾瑪、像Target這些零售商,他們報出來的業績很差,大家開始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開始更擔心了。
如果在這個時間點又突然發現說,中國這邊的經濟也在放緩,那他們的擔心就會更多一些。所以他們對中國這邊什麽時候能夠出台刺激政策,什麽時候經濟能夠企穩,他們對這方面的議題是非常關心的。所以最近我覺得就這幾個星期,全球對于中國的關心的程度是提高了一些。
主持人:實際上,我了解的情況是比3月底4月的時候已經有所改善。您剛才提到的地緣政治、包括疫情這些方面的因素,中國這方面都在改善,所以可能消息靈通的海外投資者可能態度也有一定的轉變。
張智威:對,我覺得對于他們來說,對于海外投資者來說,因爲他們離得比較遠,他們能夠看到一些新聞,比如說咱們這邊開會,就是釋放了一些正面的信息,他們是需要看到更多的比較具體的一些政策,或者說這些政策是不是在實體經濟裏邊已經出現了一些具體的影響。他們一般會等數據,所以會稍微慢一點。
但是我覺得在短期來說,就是我們這邊開會釋放的一些正面的信號,他們可能都已經看到,但是他們可能需要一些確認的數據點,或者是有一些什麽具體的政策。比如說平台經濟,這些有什麽具體的政策,那他們可能會更具有信心一些。
主持人:好的,謝謝張博分享的,非常誠懇。那我們先和張博聊到這。接下來我們會連線施羅德投資的Johanna Kyrklund。
在連線她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施羅德投資。可能我們A股的小夥伴對施羅德這個名字也不陌生,因爲我們有交銀施羅德基金和施羅德交銀理財,那施羅德投資就是這兩家機構背後的股東之一,是一家妥妥的百年老店,擁有超過200年的曆史。現在集團約40%的股權是由施羅德家族持有的,施羅德投資是曆經了200年的風雨之後,它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是一家非常有前瞻性的投資機構。
現在可持續投資在全球資産管理行業是非常熱門的趨勢,幾乎所有的全球機構都言必稱可持續。但是施羅德它在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可持續投資,那在當前這樣一個各種不確定性疊加的全球環境下,多元投資也越來越爲客戶所重視。施羅德投資在這方面也擁有了超過70年的曆史。
和我們連線的嘉賓Johanna Kyrklund,她目前任施羅德投資首席投資官,她在投資管理行業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她的背景也非常有意思,她出生于意大利的羅馬,她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了文學碩士的學位,專業是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
好,等一下我們來連線Johanna Kyrklund。
Johanna,很高興你能參與此次訪談,跟觀衆們打個招呼吧。
Johanna Kyrklund: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裏。
主持人:我們也很高興你能參與其中,張智威博士也與我們一道參與,張博士是中國頂級對沖基金保銀投資的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在加入保銀投資之前,他曾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和股票策略主管,獲得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
我很高興在這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刻訪問二位,希望我們能爲觀衆們提供一些信息。
我第一個問題是給你的, Johanna,你有著非常有趣的成長背景,你在羅馬長大,在牛津大學學習PPE專業(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我曾申請該項目但沒被錄取,所以我非常尊重這個項目,我認爲PPE專業提供了相對宏觀的分析視角,當下這種視角于投資而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這和我要問的問題有關。
你一直稱當下是一種“制度或範式更叠”,你曾說這種更叠仍然在加強,可以具體解釋一下嗎?
Johanna Kyrklund:顯然我們總是能夠解決上一場危機,正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默認采取了這樣一種政策方針,即聚焦于量化寬松和利率歸零,並實行相當緊縮的財政政策。這種政策帶來的問題在于,它最終導致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劇以及相當多的政治不穩定。與此同時,實際的經濟增長卻相當疲軟,因爲全球範圍來講需求是不足的。
現在新冠疫情已經使該政策變得不可持續,就是因爲收入不平等已經産生,而疫情本質上只是加速了這一轉變,因爲在疫情期間我們經曆了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由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個人生活而導致政府開支增加,我認爲現在已經很難回到以前的財政緊縮狀態。
與此同時,由于新冠疫情,你可以看到薪資開始上漲,在某種意義上有點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勞動力爲適應不同的條件而要求更高的薪資,最終鍾擺從企業利潤轉向勞動力支出。這些事情從本質上講就是通貨膨脹,他們扭轉了過去十年左右的通貨緊縮制度。
最終我認爲它將導致更高的利率,現在這些因素很多實際上已經被市場反映了,市場顯然已經反映了對美聯儲今年走鷹的預期,但我認爲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我認爲人們仍寄希望于2023年美聯儲將不得不停止加息,但我認爲屆時通貨膨脹的風險或將仍然存在,當然它可能會低于我們目前看到的高點,但我認爲對美聯儲和其他主要西方央行來說,屆時的通脹率仍將是過高的,這就是爲什麽我認爲市場已經進入了新的範式。
主持人:由于央行持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從而推高了資産價格,因此大部分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持有太多股票類資産,並且這種狀態的改變將很緩慢。
Johanna Kyrklund:是的,特別是在利率趨近于零的情況下,我們已經習慣了逢低買入,尤其是債券。這種操作將會受到挑戰,我認爲今年債券價格將會大幅度調整,但最終我們將會看到更劇烈的波動,意味著需要更高的收益率來補償投資者。對債券市場來說整體環境已今非昔比,它將對投資組合的構建産生影響,並對股票估值也會産生影響。
主持人:是的,現在我們在建立投資組合時都不得不考慮一些以前認爲不可能發生的事,因此我認爲2022年很可能成爲幾十年來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我們看到許多市場都有加劇的通脹,不僅僅是美國,美聯儲也已經開啓了緊縮周期,地緣政治風險也在不斷升級,不管在商品或其他資産中,我們都面臨著諸多波動。
女士們、先生們,我有一個重要卻有點難以回答的問題想抛給你們,你認爲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嗎?
張博士,這次你先開始可以嗎?
張智威:好的,我只想點評一下中國股票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我認爲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複蘇的道路注定是漫長且曲折的,仍將會有起伏。因此,我認爲今後會變得更加寬松或者更具靈活性,二者需要取得平衡,一方面應對奧密克戎的爆發,另一方面以最小化(對經濟)的傷害,維持一些經濟活動。
但我認爲就經濟數據而言,我們在4月份大概率已經看到了最糟糕的情況,然後我還想強調一件很重要的事即政策正在經曆悄然的變化,這個轉變事實上已經發生了,我們看到中國人民銀行將LPR下調了15個基點,這是一個驚喜。
我相信這是接下來更多刺激措施出台的開端,可能不僅僅局限于貨幣政策,我認爲會有實體政策,比如房地産、電商平台監管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以及你能想到的各個維度。我認爲在未來幾周內一些政策可能陸續推出。如果你著眼于A股市場,很有趣的一點是,A股市場在過去幾周內非常有韌性,盡管美國市場大幅波動,但A股市場卻非常穩定。
我認爲對于接下來數月,可能會出台比較明顯的刺激政策,(市場)已經産生了預期,所以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正在變得更加樂觀。我不是說宏觀形勢會在短期內發生很大變化,我們可能仍將看到許多不那麽好看的宏觀經濟數據,但這些都已經反映在當前的股價中了,我認爲市場現在越來越關注刺激政策。
主持人:好吧,有希望是件好事,Johanna,你覺得呢?
Johanna Kyrklund:我同意。中國市場至暗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了,因爲很明顯2021年中國(市場)已經困難重重,估值已經大幅下跌,所以當我們面向2023年時中國的優勢在于沒有通脹問題,央行仍具備進一步寬松的靈活性。
但西方的情況就更加複雜了,今年以來我們已經經曆了非常劇烈的動蕩,盡管市場在當前(估值)水平可能會趨穩,但西方市場仍處于一個略顯艱難的環境中。因爲央行仍然必須加息,他們(加息動作)都太晚了,人們會擔心經濟增長風險。
我們已經談了一些美國的情況,但顯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歐洲的情況更糟。因爲美國的通脹可以部分歸因于經濟過熱,但就歐洲而言,通脹幾乎主要源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導致的成本上浮,我們對此無能爲力。所以在歐洲我們正面臨著生活成本擡升的危機,這就是我說的“西方的情況仍然有點糟糕”,但中國市場的情況可能在2023年將會出現改善。
主持人:在疫情方面,因爲我就在上海工作,我見證著這個改善情況的確明顯好于兩個月前,所以我認爲都會慢慢變好的。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們當下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即美國和歐洲的通貨膨脹。我想請教二位,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見頂了嗎?
Johanna,這個問題從你開始好嗎?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如果基于逐年的影響,它有可能會從當前的極端水平下降,因爲去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所以可能會有一定程度見頂。隨著我們進入秋季,通貨膨脹率仍將高于美聯儲所期望看到的水平。具有挑戰性的是薪資仍將上漲,通脹的誘因將進一步拓寬,我們正在走出最極端的情況。但我認爲美聯儲暫時難以高枕無憂。
主持人:所以短期可能已經見頂,但這遠遠不夠。美聯儲肯定需要采取比市場預期更多的行動,那麽張博,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嗎?
張智威:好的,我的職業生涯始于在中央銀行9年的工作經曆,所以我想分享一些基于央行視角的看法。正如Johanna方才提到的,當下在新冠疫情之後是一個新的機制,中央銀行界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我看來當中一個重要改變即央行的公信力。
在過去,中央銀行通過設置通脹目標建立了央行的公信力,大約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西蘭和加拿大開始,各國中央銀行花費了長時間運轉,美聯儲這項工作是由沃克爾來完成的,正是這些艱苦的工作建立了央行的公信力,並致力于穩定通脹預期。
我認爲這(狀況)已經改變了,爲應對這幾年全球範圍的疫情,很多規則已經被打破了,導致中央銀行的公信力正面臨挑戰,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通脹預期才變得不那麽穩定。說到公信力,有趣的是它需要大量的付出才能夠建立,但卻很容易被毀壞,一旦被毀壞,重建它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我認爲這就是當下的現實情況,所以才有50個基點,甚至潛在75個基點的利率增長。控制住通脹水平需要很長時間,不會是幾個月的事。我這麽說吧,我不能確定通脹是否已經見頂,但我不認爲通脹能夠在短期內降低到一個合適的或者符合美聯儲設定範圍的水平。這意味著(通脹)的走高周期很可能在年內都無法結束,並可能延續到明年。
主持人:我認爲美聯儲已經多次提醒此次軟著陸存在困難,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美聯儲主席)約翰·鮑威爾使用了“有點軟的著陸 ”這個詞來代替“軟著陸”,這可能是某種信號。你認爲美聯儲在控制好通脹之前會不會觸發經濟衰退?張博 ,這個可能性有多大?
張智威:好的,我來開始吧,我認爲經濟衰退的確正在到來。
20年前當我在加拿大銀行開啓我的職業生涯時,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前置指標來預測經濟周期,預測經濟衰退,許多在當時很好用的指標,比如長短期利差、信用利差等在當前都顯示出非常糟糕的預警水位,這些指標在過去預測經濟衰退都很有效,盡管它們沒辦法准確預估經濟衰退具體何時會發生。但放在約一年的維度來看,這些指標確實很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將成爲我們需要考慮的威脅。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天裏,當看到沃爾瑪和塔吉特(零售巨頭)的財報時,我們的擔憂變得更加嚴重,但這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盡管它們沒辦法准確預估經濟衰退具體何時會發生,所以我挺擔心全球經濟的增長前景。也許不是現在,但我認爲6個月後,特別是在市場波動、貨幣收緊的情況下,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
主持人:你認爲多大概率上會出現經濟衰退威脅的情況,是大于50%還是60%?
張智威:是的。我認爲明年某個時間點,美國會陷入衰退的幾率可能是50%甚至更高,這也可能不會很快發生,但每天的新聞傳遞似乎將我們逐步推向經濟衰退的狀況。我認爲今年的風險不大,但市場是向前看的。
主持人:好吧,那Johanna你怎麽看,你是否贊同張博的看法?
Johanna Kyrklund:我很贊同張博的看法。尤其對于美國來說,我認爲這將是2023年需要應對的一個危機,而且不幸的是,由于通脹率已經被過分擡高了美聯儲已經沒有止步的余地了。
因此我們將看到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而且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歐洲也同樣存在這一風險。我同意張博士的觀點,但認定美國今年就會遭遇此危機可能爲時過早,因爲此時美國經濟的基調仍然是非常強勁,美聯儲仍然可以提高利率,問題是世界其他國家能否承受美聯儲這樣的加息。
主持人:Johanna,這個跟接下來的問題有關,你在之前的采訪中說現在還不是過于悲觀的時候,你能具體闡釋一下嗎,你這個說法是什麽意思?是否意味著投資者仍然應該在投資組合中持有一些股票資産,你能解釋一下嗎?
Johanna Kyrklund:相比起股票,此時我們增持現金,並保持謹慎。在我看來當前仍可以繼續進行一些股票投資,實際上部分市場今年表現得挺好的。如果你更傾向于追求價值投資,較少受利率上行的波動影響,事實上這種投資方式在今年會表現不錯,這是隱藏在當前市場表面下的機會點。
如果你認爲通脹對你的財富來講是一個長期的威脅,股票仍然將是你跑贏通脹的最好選擇,只是你需要對所持有的標的更加挑剔。我們現在變得謹慎,特別是對美國來講,對今年經濟衰退的擔憂還爲時過早,機會點仍然是存在的。
主持人:所以在當前通脹背景下,持有現金的邏輯是什麽?
Johanna Kyrklund:過去幾年我們都處于一種“錯失恐懼症”的市場心態,在零利率時這種心態已經成爲推高整體風險曲線的機制,跟1999年和2000年的情況非常相似,現在利率正在上升。耐心是一種美德,你需要等待更好的進場時間點,這與前幾年的狀況是不同的。所以我把現金看作是等待更好進場節點的耐心。
主持人:那很棒,我喜歡這個說法,“現金就是耐心”,這對我來說是今天這場對話的第一條重要信息。
人們正在將我們現在所經曆的與20世紀70年代進行類比,但二者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其中一個便是全球供應鏈的中斷以及重組。請教二位,全球供應鏈重組帶來的影響是什麽?Johanna,從你這裏開始好嗎?
Johanna Kyrklund:這個影響是多方面的。疫情暴露了許多公司缺乏協同合作方面的彈性,(這些公司)存在簡化供應鏈的需求,這導致了一種反全球化的趨勢,這便是供應鏈的簡化。
與此同時,由于烏克蘭的沖突,我們看到大宗商品價格存在上漲壓力,所以現在在歐洲我們可以看到食物供應的不足,食物價格方面的通脹尤爲明顯,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意味著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供應鏈瓶頸,全球化初衷裏對效率的極致追求正在轉向更多對彈性空間的考量。這個轉向同樣也是通脹的一部分,並且這種趨勢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另外大宗商品短缺也是一個風險,但放到當前歐美增長顯著放緩的環境中,商品短缺可能會自行解決,這或將是一個隨著時間推移能緩解的供應鏈瓶頸。但我認爲全球供應鏈重組是相當持久的趨勢。
在西方我們能夠對抗通脹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生産)自動化程度,這是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有許多趨勢正在同時交叉發生,在過去兩年裏,我從未見過這麽多不同的事情同時發生。
主持人:我相信這可以成爲你研究筆記的更新內容,變成早餐前你需要了解的五件不可能的事
Johanna Kyrklund:對,做與你在過去十年所做的相反的事情。
主持人:是的。張博,你可以分享下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嗎?
張智威:對,我來說長期的維度。觀察供應鏈的問題很有趣,比如經濟學家們所討論的供應鏈的遷移問題,你也可以說是跟印度和越南的“去全球化”有關,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在疫情開始之前我就一直在追蹤這個。(這是)我們在印度設立辦公室的一個原因。
順便說一下,我們仍然是唯一一家在印度當地設立辦事處的中國資産管理公司,雇傭了印度同事來管理當地的投資組合,很幸運我們是在3年前在疫情還未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相信供應鏈遷移將令印度和越南在5至10年內成爲經濟強國。
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是很多年前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第一份工作是幫助一位日本投資者在中國建立一家大型水泥廠,我參與了這種供應鏈遷移和外國直接投資過程。現在發生在印度的事,就像我20世紀90年代中期所經曆的一樣。比如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力短缺等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在越南和印度觀察到完全相同的問題。所以很多人都懷疑,我承認那裏有很多問題,但我的確目睹了在中國發生過什麽,在印度正在發生什麽。
我每天都和當地的同事交流。舉個例子,現在的iPhone是在印度制造的,是中國以外的第一家工廠。我還可以給你列舉很多。接下來的五到十年 (變化)會讓你十分興奮,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故事,它改變了很多事情,比如改變了很多行業,也改變了宏觀形勢、彙率、經常賬戶、移民。
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故事,但它也發生得非常非常快。我要說的是這個(變化)太少被報道了。這很有趣,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卻不能輕易了解越南和印度正在發生什麽。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供應鏈遷移),但我認爲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它將重啓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許多行業的格局。這非常令人興奮。
主持人:說到印度,我只知道很少的對沖基金經理有投資這個市場,正如你剛才講的被過分低估了。
張博,我有另外一個問題,除了全球範圍的供應鏈遷移,你是否認爲地域上的多元化對投資也很重要?因爲當你擁有全球化公司時,你同時也需要全球化的供應鏈。
張智威:是的,我認爲這個趨勢已經發生好幾年了。我記得5年前當我還在德意志銀行的時候,我參觀了一家大型的日本集團,叫铠俠株式會社(Kioxia),他們在中國有數百個合資投資項目。我去了他們的總部和他們的代表會談,詢問了他們的長期戰略規劃,他們說得很清楚現在是“中國+1”,他們很早就將重心放在中國,過去的大部分投資都在中國。
早在5年前他們就開始進行(地域)多元化嘗試,主要是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但印度正在增長。據他們描述,最大誘因是中國薪資成本的上升,中國的成本上升是第一誘因,在那之後還疊加美中貿易摩擦、新冠疫情,跨國公司正在嘗試將供應鏈管理將地緣政治風險分散多元化,這種趨勢正在加強。
主持人:抱歉,那在投資組合管理方面呢?你認爲他們也應該在地域上采取多元化嗎
張智威:我認爲從我們的角度看,過去5年裏公司的首要戰略就是向日本、印度、新加坡等東南亞多元化發展,因爲每個國家都提供了不同的投資機會。這些跨國辦公室之間也有巨大的協同效應。
在中國,我們可以和我們的日本同事交流學習。中國也正在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而印度比中國大概落後了15至20年,但一些老的産業比如水泥、鋼鐵、房地産、銀行等在印度卻做得很好。因爲他們發展得很快,他們需要這樣的基礎設施。所以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從供應鏈的角度了解到,現在很多操作實際上是跨國的。因此地域上的多元化真的是有所裨益。
主持人:好的,這很有見地。Johanna,我知道你對地域多元化有不同的觀點,你想和我們分享嗎?
Johanna Kyrklund:基于資産管理的角度我完全同意張博的觀點。我們一直在世界各地都設有辦事處,包括亞洲。我們在雅加達、新加坡、中國香港、上海、北京、中國台北都有辦事處,因此我完全同意(地域多元化投資策略),因爲你需要了解你的客戶,接近你的客戶。如果你試圖在三個市場進行資産管理,你實際上容易忽略每個市場的細微差別和需求。所以我完全同意這一點。
但從投資角度來看,地域多元化多年來有趣的一點是,投資組合中的地域多元化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美國在回報率上長期處于主導地位,任何將美國市場投資分散(到其他地方)的嘗試都是在浪費時間。
另一件事是,我們有一個非常同頻的利率環境,我甚至在自己的投資中也看到了這一點。每當我試圖在不同地區間調配投資時,我都沒有賺到錢。原因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各地)利率都非常同頻地處于很低水位,差別很小。
(當前)我想我們需要進入到不同的環境中去。很顯然新冠疫情對不同地區産生了不同的影響,供應鏈瓶頸問題也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各地區,(各地區)通脹的動因也不盡相同,利率周期也是不同的了。對于資産管理人和投資經理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趨勢,因爲需要處理這些波動性。
這就是爲什麽我認爲2023年,中國是很好的(投資)地區,仍可適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因爲沒有通貨膨脹的問題。而美國面臨的挑戰實際上更傾向于應對通脹,這是一個有趣的情況,也創造了很多機會。當你擁有不同地區的同事,便可以更快了解(各地)的事,它正好說明了我們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差異化。
主持人:對于2022年來說,過早從美國市場分散出去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對嗎?
Johanna Kyrklund:正如我所說,我認爲中國乃至所有新興市場的機會在于,其他國家食物價格的通脹使他們的央行面臨更複雜的局面,在歐洲我們面臨著生活成本提高的危機。當前美國的調整方向是正確的,因爲我們確實需要從美國市場擠掉一些泡沫。但我仍然認爲今年它是很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好的,這很有幫助。
接下來我想具體談談,科技股在今年大幅下挫,你想對那些想賭(納指)反彈的人說些什麽?你認爲是仍需等待,還是說現在就已經有很好的反彈機會了?
Johanna Kyrklund:這麽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價值投資者在聚焦科技股的機會點。當然大家都還沒嘗到甜頭。在我看來你真的需要針對個股分析,一些擁有大量現金流的大盤股,我們認爲在股價方面是存在一些機會點的。總而言之美國科技股正變得越來越有趣。
主持人:好的。那麽張博我們也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張智威:那我更多談談關于中概股ADR方面的吧。中概科技股的股價調整已超過美國同類公司,所以如果你只看估值方面,它是有吸引力的,比以前更加合理。我認爲從政策風險的角度來看,它們肯定也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我指的是,在過去的大概一個月裏,政策立場的改變已經很清楚了。我認爲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左右,將會有更多的政策出台,來支持所謂的平台經濟,尤其是中國的科技股。因此我對這些公司的看法變得更加積極。現在一個不利因素是經濟基本面形勢,所以我們正在經曆增長的“放緩”階段。
現在許多科技互聯網公司他們確實從廣告、遊戲或與經濟周期相關的事物中獲利。這意味著他們的收入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麽好,至少暫時是這樣。所以即便有更好的政策,但基本面可能目前看起來並不那麽有吸引力。邊際上來看會比2到3個月前好一點,但如果我從一年、兩年的角度來看,我是相當樂觀的。但如果你從3個月的角度來看,它可能仍然有點不穩定。因爲這些公司可能會繼續報告相當糟糕的收益,所以這是長短期造成的差異。但我認爲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結束了,下行階段是非常有限的。
主持人:好的。所以估值真的很有吸引力,並且實際上可以爲這些科技股提供足夠的安全邊際。很高興知道這個。
下一個問題我想了解下大宗商品。因爲大宗商品是2022年真正上漲的資産類別之一,你認爲我們還應該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爲大宗商品保留一個位置嗎?張博,請你先分享一下。
張智威:提起大宗商品我的心情很複雜。如果我在中國投資,以人民幣投資的話,我的看法會更積極。因爲其他刺激政策即將出台,其中很大一部分將用于基礎設施投資。所以我認爲最近幾天,大宗商品相關的股票表現相當好,可能是因爲對刺激政策的預期。
現在如果你從以美元計價的角度進行全球投資,那我就不太確定了。因爲強勢美元通常對大宗商品價格不利。美元最近相當強勁,並且可能有進一步升值的潛力。所以我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沒有很明確的看法。並且我認爲人民幣對美元可能會進一步貶值,到今年的年底可能仍有一些貶值空間。所以對中國投資者,那些投資回報以人民幣計算的人來說,我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多樣化投資,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領域。但從全球角度投資的角度來說我不太確定。
主持人:Johanna,你怎麽想?
Johanna Kyrklund:我們去年組合中擁有一些大宗商品,關于是否應該削減我們的商品配置,我們一直存在分歧。我們做了一些獲利了結。但我仍然認爲你的投資組合中需要大宗商品,因爲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持續存在,而大宗商品是對沖這種風險的良好工具。如果通脹見頂回落,你可能會在大宗商品上賠錢,但你投資組合的其余部分會看起來健康得多。所以我認爲大宗商品能在投資組合中做到非常有用的風險分散。
我發現有趣的是,他們仍被過低持有。因此你還沒有看到投資者向大宗商品注入大量資金。我認爲人們擔心他們已經錯過了行動的時機,但通常這意味著交易者可能會比較痛苦,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繼續走高。
主持人:那很有趣。所以爲什麽它還是被過低持有呢?比如可能因爲基准太低了?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有兩重因素:第一,顯然它在去年上升了很多,然後由于俄烏沖突,突然之間有了加速,所以人們覺得他們錯過了這個機會,因爲事情是突然之間發生的。
我認爲另一原因是對ESG的關注,阻礙了資金對大宗商品的參與。主要是在歐洲關于是否應該持有大宗商品有一些爭議。
我認爲最後的因素是在美國,很多機構過去對商品進行了大量的配置,他們剛剛經曆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十年。市場表現不佳,這意味著投資大宗商品的收益爲負。同時由于缺乏增長,他們在金融危機之後表現得如此糟糕,因此需要投資者花點時間來適應重新分配。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想想你在過去十年裏做了什麽,現在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我覺得我們在過去十年避免投資的大宗商品,就現在來看可能會是優勢項。但人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忘記,他們在過去十年裏在大宗商品上損失的錢。
主持人:這非常有趣。稍後我們將深入討論ESG因素,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所以接下來的幾個問題我想聚焦中國。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現在亞洲市場的估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很多人會認爲持有中國A股需要一個較高的風險溢價。所以你認爲從這個角度上,我們是需要減持還是增持中國A股?Johanna,你能給我們分析下這個問題麽?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由于去年夏天監管方面的變化逐步生效,投資者的確期待較高的風險溢價,這已經體現出來了,這正是全球投資者擔心的。因爲他們不完全了解政策。雖然我會說,作爲一個母親,我完全贊成禁止兒童玩電子遊戲,我會希望這是英國的政策。但回到股票上,機會就在那裏。對于主動管理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因爲實際上,如果你有能力在基本面的基礎上分析每一家公司,你就能夠了解它所處的環境。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會有機會。英國有一個奇怪的說法,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但我認爲有時當你獲悉這樣的消息時,人們就會抛棄整個市場。事實上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期待的。
主持人:我認爲在對二季度的展望中,你對中國的A股持中立態度,對嗎?
Johanna Kyrklund:在當下保持中立。我認爲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中國是一個高速成長市場,這是一個具有非常有趣的增長特征的市場。我們現在更關注價值,風格的成長仍然需要重新校准一點點。的確如此,不僅是在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在這方面的期望,正如我所說,成長型公司逐漸開始看起來更有趣。結果就是中國已經開始變得有趣(有吸引力)。正如我所說,我們還沒有大舉行動,但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中國市場。
主持人:所以被選中是件好事。因爲這些年來,中國一直有非常高的Alpha。
Johanna Kyrklund:因爲有許多增長機會是非常有趣的。
主持人:好的。張博,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對中國A股市場的看法嗎?
張智威:我認爲鑒于當下的情況,A股市場現在實際上表現得很好。在過去的時間裏,我們注意到一件事,全球金融市場相當不穩定,而A股則表現相對穩定。我認爲投資者都在期待刺激計劃的到來,包括降低LPR水平。我認爲在未來幾周內,我們將在財政和貨幣方面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並進行房地産調控。所有你能想到的,可能會又相當多來自政策端的利好消息。
在4月底召開了一個會議,我記得是4月30日,高層做出了決定,現在各部委和央行都有自己的任務,他們需要推出什麽樣的政策,他們需要時間來制定計劃並最終宣布。但這很快就會發生。我認爲這也反映了經濟的疲軟程度,以及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因此政府迫切需要采取行動以避免經濟衰退的風險。所以這種風險是非常真實的,因此我們得到的經濟數據越糟糕,政府就越迫切需要采取行動。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且可能還會繼續發生。
我認爲現在A股投資者在經曆了年初的波動之後,現在正著眼于刺激政策。所以從現在到年中,希望我們能先得到政策方面的驚喜,然後我們會看到宏觀數據逐漸變得更好。這是個很長的過程,我認爲經濟可能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穩定下來。市場是向前看的。
主持人:所以市場已經消化了足夠多的壞消息,所以我想我們可以說它很安全。安全似乎不是一個恰當的形容,從來都不安全。是的,並不安全。但這大概不是最糟糕的時刻。
張智威:是的,我猜現在的風險回報率更有利,至少對A股來說是這樣。香港有點不同,之後我們可以更多地談論這一點。但A股市場在後一周左右的時間裏,如果你觀察它與美股市場的相關性,很顯然它不受全球市場的影響。
主持人:好的。我記得我看到有人評論說,中國A股和標准普爾500指數之間的相關性就像標准普爾500指數和美國債券市場之間的相關性一樣。但你可以從股票方面獲利,所以這大概是一個很好的多樣化選擇。
接下來我要問的是香港市場,它的估值甚至更具吸引力,張博分享一下你的擔憂和你所說的香港市場的機會嗎?
張智博:香港市場的估值實際上比A股市場更具吸引力,因爲有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在投資這個市場。同時也反映出今年早些時候的地緣政治風險,相較于A股市場,更多反映在H股市場。
現在,我看好港股市場,我認爲H股的估值當然是有吸引力的。但它受到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所以如果美國下跌3%,香港將會度過糟糕的一天。所以這是一種被夾在中間的情況,它與美股市場有一些正相關,與A股市場也有一些正相關。
如果從業績方面,我會說,A股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表現得比港股市場更好。但有一些類型的好公司,你只能在港股市場找到。所以在尋覓標的時候都有一些特定的場景。如果政策變得更加支持電商行業發展,那就是你可以投資的地方。我確實認爲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你從一年的角度來看,香港市場的上漲空間可能大于下跌空間。
主持人:很高興知道這個。從短期來看,這似乎是一個比A股市場更複雜的問題。Johanna我有個問題要問你,我認爲這與你剛才提到的有關。你提到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增長的市場,但我們的經濟正在轉型,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而不是增長的數量。你認爲全球投資者應該轉移注意力到價值而不是增長上嗎?
Johanna Kyrklund:在過去的8個月裏,已經有一個非常戲劇性的輪換,從增長到質量。我認爲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歐洲面臨和美國一樣的通脹方面的壓力,因爲我們認爲歐洲央行將不得不停止繼續行動。但我們認爲與增長相比,價值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它不太容易受到不斷上升的折現率的影響。不過正如已經說過的,我已經看到成長型股票出現了非常顯著的校正。所以目前這並不是一個強有力的觀點。因爲我們在年初談論的很多事情現在已經發生了。所以我想說我現在不會持有強烈的風格判斷的觀點。
主持人:但我想知道,如果你想更多地關注中國的價值股,它如何與你的全球投資組合相適應?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對我們來說中國更多的是一個增長的市場。我們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待中國市場的機會。
如果你以英國爲例,英國市場並沒有很大增長空間,這是一個價值市場。因此如果你正在尋找價值股,英國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因爲你能找到非常成熟且能支付高股息的公司。
我認爲如果你想要增長機會,美國和中國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我在國際背景下對中國的看法。因爲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地方都在進行技術創新,這是我們在歐洲看不到的。
主持人:看來中國未來幾年仍有大量增長空間有待挖掘。接下來的幾個問題我想集中在能源轉型上,因爲這是未來幾十年將改變全球資本市場的大趨勢。就歐洲而言,我認爲可能是因爲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我想知道,這種擔憂是如何與清潔能源運動互相作用的?似乎是一個淩駕于另一個之上。
Johanna Kyrklund:事實上這很有趣。因爲我剛才說美國和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領先,而歐洲有點落後。但在能源轉型領域,我認爲歐洲人在這一特定領域是領先的。
對能源轉型的承諾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哲學觀點,特別是在歐洲大陸。在歐洲國家之間達成這種程度的協議是不尋常的,但在能源轉型方面已經實現了。能源安全的挑戰實際上只會加速這一過程。因爲實際上,歐洲大陸沒有那麽多的化石燃料,除了挪威他們擁有石油。如果他們想制定自己獨立的能源政策,替代能源將是其中的關鍵部分。因爲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更加聚焦能源轉型。這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人們會認爲至少在短期內,能源安全將壓倒對能源轉型的承諾,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我想問的另一個問題是關于ESG,我知道你在提倡一種更複雜的方法去踐行ESG。這點我非常認同,因爲你無法擺脫化石能源,目前我們仍然需要這些公司。Johanna,你可以進一步解釋一下嗎?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脫碳面臨的挑戰是一個多年的路徑,而不是一個目標,它不會是線性的。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人們希望實現淨零目標,但這一領域缺乏投資機會。所以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果你太快地碳化你的投資組合,最終你只會破壞投資組合的投資完整性。因爲你最終迫使大量資金進入非常昂貴的領域,而那裏可能缺乏機會。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必須平衡它。
我認爲你必須設定一個多年的目標,確保你的投資組合也需要爲你的客戶保持一定回報率。因此我們主張不走簡單排除性的道路。我們相信,能源轉型也需要與正在轉型的能源公司合作,所以我們會避開一些能源公司,因爲我們不相信他們致力于轉型。但還有其他一大部分公司會是我們想要的答案,他們致力于研究和花費資本支出去支持能源替代。這就是我們所采取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排除法是太過于簡單粗暴的做法。你最終得到的是報告而不是官方的多元化。過去的6個月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如果你沒有能力購買能源股,實際上你的回報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具體執行的時候需要非常小心。
但我們絕對承諾,我們作爲一個組織已經承諾實現淨零。我推斷,我想從歐洲的立場強調,對此的承諾是不遺余力的。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承諾。我們必須明智地做到這一點。
主持人:是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我認爲投資界開始更多地意識到能源轉型的複雜性。
張博,我認爲能源轉型也是中國政府幾十年來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想知道投資者在短期內應該如何定位這種趨勢?或者投資者應該如何在長期和短期擔憂之間取得平衡?張博,你能爲我們解釋一下中國的情況嗎?
張智威:首先我要說的是,替代能源像太陽能電池板和風能已經成爲最好的能源之一。所以在中國股票市場,這可能是少數幾個領域之一,或者可能是唯一的領域。如果關注中美高層會談相關內容,這其實是兩國可以合作的一個領域。如果你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政治領導人交談,他們都同意,這是他們長期承諾非常堅定的一個領域,也具有商業意義。
因此如果你看看過去幾年,太陽能電池板案例,這是我們大力投資的一個領域。這個賽道已經變得比以前更擁擠了,但我們仍然對這個行業很有信心。比如說未來5年、10年,中國的碳中和計劃是非常雄心勃勃的,它將帶來更多對替代能源的投資。
與此相關的行業是電動汽車,所以看到如今中國電動汽車的增長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我在深圳,但如果你去中國任何一個城市,你會看到很多電動汽車。在過去兩年裏,電動汽車的增長令人印象深刻。這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可能是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這是ESG的一個應用,如果你將ESG框架作爲一個整體去審視,全球包括亞洲和中國都已經開始了相應的舉措,但他還沒有達到歐洲的水平。所以我們仍然在學習階段。我認爲仍然面臨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如何在公司層面上衡量ESG、如何評分。有很多方法可以量化ESG分數,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不重要的,但我確實認爲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正在改變投資格局。在中國它仍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但它也在推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這一領域。
在公司今天的晨會上,我們就這個問題在公司層面上討論了很多,特別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因爲它對公司的業績有非常直接的影響。而我們運用股票多空策略,因此公司治理會對策略的任何一個方向産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認爲它在當下已經得到了實踐,但它還沒有在市場層面上被制定和量化,例如尚且沒有被廣泛接受的ESG評分標准。所以盡管有一些數據,但現在還很難去定量評價。
我相信這仍然處于早期階段,但我認爲這是一個內部已經存在的概念。例如我們組織了很多學習、教學會議,並邀請來自歐洲、美國演講者向我們介紹他們在ESG方面所關心的事情。而且不同背景的投資者他們關注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我認爲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非常有趣且具有前景的投資。可能在未來幾年會有更高的占比,但現在可能仍在建設基礎設施的階段。
主持人:很高興知道這一點。看來對長期趨勢投入更多的關注是值得的。女士們,先生們,我的問題已經問完了,你們每個人有什麽問題要問對方嗎?張博,你有什麽問題問Johanna?
張智威:Johanna,近幾天在世界各地似乎都有壞消息。去全球化、新冠疫情、人口老齡化等等,很多投資似乎都在流失。有人認爲未來5年、10年全球股市的回報率可能會比以前更低。首先,你同意這些觀點嗎?其次,是否仍存在一線希望,有沒有什麽利好消息能給股票投資者帶來一些積極的信息?
Johanna Kyrklund:是的我同意,當你做10年的回報建模時,從這些初始的估值回報來思考未來十年的情況,你會發現與過去10年相比看起來並不那麽吸引人。我認爲在某種程度上,量化寬松導致我們向未來借錢。所以這種模型表明了一個較低的回報環境。
我認爲一個希望,也是我認爲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創新的步伐。這場大流行病所釋放出的壓力在目前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實際上認爲在股票層面上,隨著人們應對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看到了很多新出現的主題,能源轉型、可持續食品和水、數字基礎設施,所有這些都未體現在官方指數中,但實際上爲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我認爲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具有顛覆性和創新性的環境中,我們以一種不同于過往的方式工作,我們在倫敦和中國進行視頻連線。我認爲創新浪潮並不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東西,所以我認爲人類的聰明才智通常情況下對股票是有利的。正如我所說,我看到了很多戲劇性的機會。
主持人:那很棒,Johanna,你有問題要問張博嗎?
Johanna Kyrklund:我總是對當地的觀點感興趣。很明顯,最近中國受新冠疫情影響而遭受了損失。我只是對當地的觀點很感興趣,尤其是像你這樣有很強經濟學背景的人,你如何看待未來幾周和幾個月的發展?現在在中國情況是否已經觸底反彈了?
張智威:我想說在這個階段情況正在略有好轉,與2 、3個月前相比。我認爲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將如何平衡對奧密克戎危機的零容忍政策以及經濟活動。當奧密克戎病毒爆發時,要如何不對經濟造成太大影響。我認爲這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希望會有一些突破。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能發揮醫學層面的作用,我知道他們正在開發一些藥物,或者在整個國家政策層面上。我認爲這是關鍵。
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進入我最喜歡的對話部分——快問快答。我將提出幾個問題,你們每個人都作簡短回答而不用詳細解釋。我們現在開始好嗎?
在2022年剩下的時間裏最值得關注的風險是什麽?張博,請你先回答。
張智威:我猜是美國加息和通貨膨脹。
主持人:Johanna,你呢?
Johanna Kyrklund:持續的通貨膨脹,所以要特別關注工資。因爲這意味著另一輪的通脹。
主持人:對你來說2022年避風港是什麽?Johanna,請你先開始。
Johanna Kyrklund:仍然是現金與耐心
主持人:所以耐心是避風港,那很棒。張博?
張智威:我認爲現在A股實際上是一項很好的投資,這取決于你持有的時間長短,但我想現在的風險回報比率相當有吸引力。
主持人:現在黃金應該買還是賣?張博?
張智威:黃金對嗎?我認爲該買。
主持人:好的。Johanna?
Johanna Kyrklund:實際上我會買。
主持人:好的。告訴我們一個你希望能夠早點知道的一個教訓。Johanna?
Johanna Kyrklund:我認爲新冠疫情使我知曉了運用科技的好處,我希望在這件事發生之前能更加靈活運用、擁抱創新。我想這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令人興奮的地方。
主持人:張博,你呢?
張智威:你不能只專注于做一件事,那會讓你發瘋的。所以你最好學習如何做瑜伽和各種可以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
主持人:好的。這是對多樣化的非常實用的理解,我很受用。列出兩個你希望能和他們一起吃飯的人,不管在世與否。Johanna?
Johanna Kyrklund:在這件事上我可能會選擇愛國。我認爲我的第一個人選是伊麗莎白女王,第一個偉大的女性領導人。我認爲回顧過去的五百到六百年間,她真正爲女性領導定下了基調。第二個人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爲她慶祝成爲女王70周年。我很想了解她對過去70年政治史的看法,我想她有很多故事要講。她在那個時期見過世界上所有的領導人。一般來說我喜歡和比我年長的人一起吃飯。因爲他們可以教我一些有趣的東西。所以說這將是我的兩個選擇,首先是伊麗莎白女王,然後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主持人:我希望我能和你一起去。張博,你怎麽看,你選擇誰共進晚餐?
張智威:我選擇的第一個人也是一個政治領導人——鄧小平。他爲我們所有人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所以我們都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他的個人生活也很特別。然後第二個人我會選羅傑·費德勒。我會選擇一個體育明星,因爲我的兒子是個網球迷。所以如果我能從羅傑那裏得到一張照片或簽名,他會很高興的。
主持人:各位的選擇還是非常多樣化的。談談未來十年中國市場最值得關注的主題。張博?
張智威:我會說替代能源,碳中和這是一個大主題。然後另一件事是自主可控,有一些進口替代。中國試圖發展自己的與技術與軟件相關的供應鏈,所以這也是一個長期趨勢。
主持人:Johanna,你認爲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Johanna Kyrklund:我對中國的首要建議是聽從張博的建議,我認爲他說的很有道理。
主持人:好的。看來我們今天可以達成很多共識。所以那很好。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了,這太棒了。我很喜歡今天的對話,感謝你們兩位的時間,我希望你們也享受這次談話。謝謝大家。
市場波動加大,分散投資,理性投資可能才是今年投資的正確姿勢。更多精彩投資觀點盡在中國基金報《對話》節目,我們也將在中國基金報官方微信公衆號發布《對話》系列節目的完整文字實錄,更多精彩視頻也會發布在中國基金報APP。感謝持續關注,再見。
版權聲明:本次活動內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主辦方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主辦方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錄等)公開發布,中國基金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嘉賓言論系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意見。爲保護版權,文章中的嘉賓言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引用,也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刪節或修改。文章所述觀點均爲當時觀點,不代表對未來的預測,如因爲發布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准確或失效,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均不承擔更新義務。內容信息來源于公開資料,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投資行爲的風險與後果。
↓↓↓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