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東南亞發展最早、最快的國家之一,名聲響徹全球!你可知道,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一個縣的面積大(724平方公裏),人口只有區區七百萬人,相當于中國一個普通地級市的人口數!而當你打開世界地圖,你會驚奇地發現,新加坡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圓圈!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你一定會好奇它是如何成爲“亞洲四小龍”,並成爲中國富豪們爭相入籍的國家?
一、時代更叠,新加坡最終脫離馬來西亞建立新共和
時代變遷,政權更叠,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殖民地。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還稱新加坡爲“東方的直布羅陀”。可惜的是,這個海軍基地並沒有任何戰艦。
1941年12月,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英軍在新加坡之戰中不敵日軍,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逾13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爲階下囚。但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部隊迅速撤出新加坡,英國人重新接管新加坡。與之前不同,通過當地華人的不懈努力,新加坡擁有更大的自治權,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3年9月,通過公投的方式,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但隨著馬來西亞政府與新加坡政府的利益糾葛導致矛盾不斷加深,以巫統爲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爲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
二、華人李光耀時代到來,新加坡成爲“亞洲四小龍”
1、將英語確定爲教學語,馬來文確定爲國語
新加坡有4種常用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很多華人還會說粵語、客家話等等。新加坡采用英語,作爲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言。基于和馬來西亞的曆史淵源,規定馬來語作爲國語。把英語作爲主要通行語言,爲以後新加坡轉口貿易提供了語言上的便利基礎
2、居者有其屋,戮力同心共建新加坡
建國之初,新加坡破敗的房屋導致公共衛生狀況惡化及一系列社會問題,成爲社會不穩定極大因素。新加坡政府極盡所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刀闊斧迅速改善居住環境,大大提升了社會環境。讓居者有其屋的“組屋政策”,達到了“有恒産才能有恒心”的效果,社會新面貌讓新加坡人看到了希望,穩定了國民情緒。新加坡樟宜機場更是成爲八九十年代亞洲建築的代表之作,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新加坡的發展實力!
3、“大國平衡”的外交政策,爭創政治穩定的社會環境
在外交上,新加坡奉行 “大國平衡”的外交策略,李光耀發揮其縱橫捭阖的外交才華,李光耀說:“把新加坡建成一個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的“有毒素的小蝦。與鄰邦搞好關系,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成爲好朋友,避免外交糾紛;倚重美、日,並與中、印積極發展經濟合作,靈活周旋于大國之中又不被大國傷害,以至于新加坡能夠全心發展國民經濟,招攬世界人才。
4、實用主義和富有遠見的執政方針
李光耀與鄧公有非常相近的執政理念,兩人也是遠隔千裏的神交朋友,惺惺相惜。“管理剛獨立的新加坡,照顧200萬新加坡人的生計”,他既不拘泥于某一種理論或者思想,對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也不感興趣。因爲有了這樣的終極目標,才使他能在建國後專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像很多其他的新近獨立國家一樣,陷入民主的亂局。
5、善于學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
爲了保衛國家,虛心學習以色列,實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聘請以色列教官協助組建國家軍隊;爲了發展經濟,擺脫對東南亞國家的依賴,向中東國家學習,跨海與美國、歐洲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80年代,李光耀還親自到日本、瑞士等工業強國參觀學習,著重提高新加坡工人的生産效率和工匠精神,積極推動生産力運動。
新加坡獨立時,只是一個貧困的小島國家,自然資源匮乏!但它卻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發展成爲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花園城市和亞洲四小龍之一,這其中固然有天時、地利的原因,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人”的因素!希望新加坡在波詭雲谲的當下世界環境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