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官方消息,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將于8月22日訪問新加坡,24日訪問越南。
屆時,哈裏斯將成爲越南統一後首個訪問該國的美國副總統,並將與新越兩國政府、商界和社會組織等領域的多位領導人會面。
該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輿論的普遍關注。
哈裏斯此行的目的是什麽?對地區局勢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01背景
拜登上台半年多來,似乎忽視了東南亞這個曾經被多屆美國政府所倚重的戰略區域,以至于有輿論批評拜登對東南亞的重視程度不夠。
直到上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才開啓了拜登內閣成員對東南亞的首次訪問。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8月2-6日,通過線上的方式與東盟各國的同行們舉行會談。
△ 7月30日,美防長奧斯汀與菲律賓防長舉行會談(圖/人民視覺、視覺中國)如果將近期美國高層與東南亞多國的密集互動結合起來,不免讓外界産生美國在這一地區“牛仔很忙”的直接觀感。
原因是什麽?
當然要從東南亞的重要戰略地位說起。
東南亞是印太概念的核心地理區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點區域,自冷戰以來就一直是大國戰略競爭的前沿和熱點地區。尤其是近年來,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日漸常態化,作爲與中美兩大國都保持著密切關系的東盟,開始面臨著日益複雜且多重疊加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此前對該地區的戰略框架和政策傾向一直不明朗,加上特朗普時期政策搖擺的後遺症還在,以至于部分東南亞國家開始懷疑美國政府的東南亞政策。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壓力讓東盟各國面臨經濟前景不明的困境,東盟的戰略焦慮日益凸顯。
此外,美國認爲東盟各國在緬甸危機、南海問題等多個熱點議題領域,也未能與美國保持一致。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地區的關注提上了日程,高層之間的互動開始不斷強化。
正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的,哈裏斯此次訪問“非常有價值,而且表明美國在該地區擁有大量的利益和關切需要保護和推進”,他還認爲,這也證明了美國與新加坡之間的關系是牢固的。
而此前奧斯汀的到訪以及布林肯與東盟各國外長的互動,也得到了相關國家的積極回應,新加坡甚至將拜登政府對東南亞這一系列密集的外交活動,稱作是美國回歸“全球盟友和合作夥伴網絡”的重要信號。
02目的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記者會上明確指出,哈裏斯此訪旨在“加強美國與印太地區兩個重要夥伴的關系並拓展經濟合作”,雙方會就地區安全、共同應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以及共同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等話題進行會談和接觸,同時還會推動彼此之間在人文交流與民間互動等領域的發展。
當然,桑德斯還指出,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哈裏斯的此次訪問“重建美國的全球夥伴關系,深化美國對東南亞事務的參與”,並以此來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和安全。
△ 資料圖: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圖/人民視覺、視覺中國)
從桑德斯的表述來看,美國官方已經毫不掩飾哈裏斯此行的戰略目的。
到目前爲止,雖然拜登政府並沒有對東南亞事務給出清晰的政策路線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忽視了這一樞紐地區的戰略價值。
而美國高官近期開始與東南亞各國頻頻互動,一方面與美國自身戰略取向有關——拜登上台後,將印太戰略的重心放在了美日印澳四方機制上,並希望能夠借助這一機制來應對“美國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然而,事實證明,這一機制難以實現美國“遏制中國”的直接目標。所以,美國開始打起了東盟的主意。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沖擊,也讓美國的內政外交遭逢巨大挑戰,而東南亞區域從來都沒有成爲其外交事務的首要選項。所以,即使美國認爲東盟是“平衡中國”的重要角色,但是在中國與東盟關系持續升溫的時刻,也選擇了“漸進”的保守政策。
對東盟而言,目前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並不輕松。
東盟組織爲此做了諸多積極的努力,但因爲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差異性以及部分國家社會治理能力的低效,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爲此,美國通過向該地區提供疫苗的形式,試圖拉近與東盟各國的距離。
上周,美國向越南提供了300萬支疫苗,以緩解該國的疫苗供應困境;但這一數量對于東盟地區巨大的疫苗需求缺口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從這個角度來看,哈裏斯此訪必然還會借助共同應對新冠疫情這一課題,作爲強化美國與相關國家合作的切入點。
△ 7月25日,越南接收來自美國的150多萬劑Moderna疫苗。
而此前奧斯汀的訪問,已經承諾到訪國家在有爭議地區和熱點問題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部分國家的積極回應。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系處在較爲良性發展的水平;然而,現實存在的領土爭議仍然是周邊國家不得不顧慮的方面。尤其是越南、菲律賓等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必然成爲美國在該地區“平衡中國”的重要抓手。
奧斯汀、布林肯前期在東南亞地區的外交活動,與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國都産生了交集,這也爲哈裏斯向更深入方向的外交拓展奠定了明確的基調。
當然,由于東盟各國與美國之間存在價值層面的歧異,所以對長于價值觀外交的拜登政府而言,也是一大考驗。
03影響
哈裏斯是否會石破天驚地提出對東盟地區現狀構成根本性沖擊的全新政策,尚不得而知;但是本次出訪必然是對拜登政府東南亞政策的一次展示,也是對下半年拜登可能將要出席東盟系列峰會的一次鋪墊和預演。
毫無疑問的是,通過密切與東盟部分國家的雙邊關系,在中國與東盟之間制造隔閡,仍將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政策取向。
不過,雖然哈裏斯的到來可能會爲東盟各國提供一個更爲多元化的選擇,但是促使東盟各國在對華政策上發生根本轉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中國與東盟的相互依賴程度,早已不是靠一場訪問就可以撼動的了。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年來,雙方在政治安全、經貿投資、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單是貿易規模就擴大了85倍,而中國已經連續12年成爲東盟對外貿易的最大貿易夥伴。
△ 2020年11月27日,南甯國際會展中心盛裝迎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圖/視覺中國)
但是,話雖如此,美國的一系列動作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過近一個月的頻繁互動,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得以重新強化,並且得到了相關國家的認可與回應。
這一套外交組合拳,再次明確了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意圖;而域內相關國家的表態,也爲接下來中國的對東盟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盟國家會作何反應?
一方面,它們會繼續強調長期以來形成的包容舒適、協商合作和注重多邊等東盟價值;另一方面會繼續在大國間堅持平衡戰略,甚至兩邊下注,尋求利益最大化的功能性合作。
而面對拜登政府在東南亞的進取性外交活動,以及接下來可能會咄咄逼人的新政策,中國又該作何准備?
一方面,中國必須要有自信的大國心態和成熟的戰略應對,在合作共贏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在外交戰略上的危機預防和管控能力。
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東盟國家真正需要的是什麽,不能因爲美國在東盟的戰略存在和影響力的提升而影響中國與東盟合作共贏的良性關系和健康心態。
要明確的是,東盟及成員國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組織發展和提升合作關系,都不應成爲中國與東盟保持並強化合作共贏關系的障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展好雙邊關系,在價值和功能兩大領域,實現與東盟合作的無縫對接。
撰文 | 範磊(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
大/家/都/在/看
從原住民寄宿學校到“被遺忘”,美國印第安人的人權夢魇
“踹門查補課”?安徽當地通報!
測一測,你和哪支中國奧運天團氣質最相符?戳→
(來源:百通社)
主編:劉倩
本期責編:陳冰然
本期校對:牛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