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未來領導人接班問題再次走向台前。4日,16名第四代領導班子成員罕見聯署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將在適當時候從團隊中推選一人出任領導人。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上周在社交網絡刊文,希望現有領導班子能在六到九個月內選出下一任總理人選。此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身體狀況一度引發外界猜測。2016年8月,李顯龍在國慶群衆大會發表演講時突感身體不適,隨後被攙扶下台。休息一個多小時後返回台上繼續演講時,李顯龍也直言,交棒問題刻不容緩。
聯合早報5日引述受訪政治觀察家的話指出,這份聯合聲明的重要性在于首次完整列出第四代領導團隊成員名單。
對此,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及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呂元禮5日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從時機來說,確定下一任領導人本身確實已經迫在眉睫。李顯龍此前就表示,新加坡不應該有一位超過70歲的總理,目前他已經接近這個年齡了。吳作棟的表態則是更爲直接的原因,第四代領導班子發布這份聲明,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他的期待。
吳作棟爲選定下任總理設時間限制
《聯合早報》5日報道稱,發表聲明的16人中包括10名部長、5名高級政務部長和國會議長,“16人名單被普遍視爲第四代領導團隊成員的確立,也形同一支‘總理遴選委員會’,掌握決定新加坡未來總理人選的話語權。”
對于這份16人的名單,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對《聯合早報》分析稱,人選看起來像是由李顯龍總理和第三代領導團隊內的資深部長決定的,他們手中將握有決定總理接班人選的一票。
《海峽時報》引述一名內幕人士的話報道,這16人代表著下一代政治領袖,他們將爲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接棒。
該人士還表示,16人的聯署聲明是對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早前表態的清晰回應。
吳作棟上月31日在社交媒體平台臉書發文稱,“當務之急是,我希望看到第四代領導班子能夠盡快確定……我希望現有領導班子能在六到九個月內選出下一任總理人選。(李顯龍)總理才能在2018年結束之前確定這一人選爲他的接班人。”
政治觀察家穆斯塔法·伊茲丁(Mustafa Izzuddin)說,遴選下一任總理傳統上是內部事務、極少對外公開。但他也認爲,下一任領導層的相關事務對新加坡民衆公布的時機已經成熟。
前人民行動黨國會議員辛格(Inderjit Singh)在接受《海峽時報》采訪時表示,作爲更年長的政治家,吳作棟曾對領導層變更表示關切,“如果他感覺到事情並非正在朝著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他是提出警醒的最佳人選”。辛格認爲,設置時間期限可能是吳作棟對第四代領導班子施壓的方式。
下任總理人選範圍縮小
去年10月訪美前夕,李顯龍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透露,下任總理人選已在現在的內閣中。不過,並未透露具體的人選。
誰將最終成爲下任總理也是外界聚焦的中心。日前第四代領導班子發布聲明後,分析人士也紛紛聚焦聯署聲明背後的16人大名單。
《聯合早報》稱,聲明由這些人聚首起草,16人都是內閣會議成員。觀察家普遍指出,具有潛能成爲第四代總理的人選範圍已縮小到三人,即56歲的財政部長王瑞傑、48歲的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以及48歲的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
《日經亞洲評論》5日報道稱,最終總理人選從三人中産生的可能性較大。
對此,呂元禮認爲,上述說法有迹可循。例如,王瑞傑曾擔任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書,突出的能力也被李光耀認可。陳振聲多次參與中國相關事務的會議和活動,並展現出卓越能力。王乙康曾擔任李顯龍首席私人秘書,能力也受到認可。在三人之中,王瑞傑一度處于領跑地位,但他中風入院後健康引人擔憂。在治療康複後,還多次出訪中國。目前,可以說王瑞傑仍處于領先地位。
不過,《日經亞洲評論》指出,無論是誰被選爲下任總理,與曾出任總理的吳作棟和現總理李顯龍相比,相關治國理政經驗均較爲薄弱。
報道稱,49歲的吳作棟從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手中接過總理職位時,已經有超過10年的部長經驗,曾擔任貿工部長和國防部長以及第一副總理。李顯龍52歲接棒總理時,已經在副總理一職上曆練14年有余,還曾擔任財政部長以及貿工部長。
與上述兩位總理相比,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王瑞傑2011年方步入政壇。他在2015年接任財政部長前,曾任教育部長。前陸軍總長陳振聲同在2011年初入政壇。2015年4月被委派爲總理公署部長,同年10月當選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王乙康2015年大選後進入內閣,2016年被任命爲教育部代部長。
《聯合早報》5日報道稱,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和現任總理李顯龍皆由同僚推選産生。以李顯龍爲例,部長們在前副總理黃根成主持的聚餐中討論後,同意由李顯龍負起領導責任。他們隨後與人民行動黨議員開會討論,尋求支持。李顯龍和人民行動黨主席許文遠近年來多次指出,下一任總理也會在新領導團隊取得共識情況下産生,總理和資深部長不會參與遴選過程。
第四代領導班子的16人形同一個下任“總理遴選委員會”。4日他們表示,“將在適當時候從我們當中推選出一名領導人”。
對此,呂元禮認爲,到底是李顯龍委任誰爲副總理在先,還是第四代領導班子推薦出人選在前,是接下來值得關注的看點。
新加坡穩定性料不變
在政變和經濟崩潰事件並不少見的東南亞,新加坡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其可預測性。對于投資者、經商者等各界人士而言,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民富庶之地。路透社此前曾如此形容這個熱帶城邦國家,並指出政治穩定性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贏得投資者信任的關鍵所在。
《聯合早報》5日報道,發布聯署聲明的16名第四代領導班子成員也指出,政治穩定向來是新加坡的特點,政府領導層順利交接將“加強國人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對新加坡的信心”。
2017年,新加坡第一家庭的紛爭被認爲對新加坡形象造成了嚴重損害。此後,新加坡外交界又掀起圍繞“小國外交”的論戰。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此前刊文稱,“小國的行爲就該像小國”。他此言遭到新加坡巡回大使比拉哈裏和新加坡前外長尚穆根等人批駁。
香港《亞洲哨兵報》刊文稱,新加坡近日出現的圍繞“小國外交”的爭論似乎進一步證實裂痕增大。可以預見,在經濟和社會政策領域新加坡今後可能出現更激烈的爭論,從而使人民行動黨的凝聚力受到影響。
就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交接事宜,呂元禮表示,無論誰最終被選爲下任總理,在大的方面,新加坡內政外交總體上還是不會變,穩定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