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比油貴”到“負油價時代”,今年國際油價的史詩級暴跌,讓國內外不少石油企業正在面臨極大的生存挑戰,而且已經有油企撐不住倒下了。
4月17日,新加坡石油交易商興隆集團及旗下油輪公司都向法院申請了破産保護。不僅如此,其公司的創始人林恩強還被被指隱瞞公司財務報表中出現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億元)損失。目前因涉嫌隱匿虧損,新加坡警方已正式對興隆集團展開調查。
據新加坡商業時報報道,林恩強已決定辭去其在興隆貿易董事會的職位和管理職位,以幫助這家據傳負債近40億美元的企業進行債務重組。
興隆集團是新加坡本土最大的石油貿易企業,也是國際石油貿易領域主要的石油交易商之一。其創始人林恩強的發迹故事,也具有濃郁的傳奇色彩。
“油耗子”起家成“新加坡油王”
林恩強1943年出生在福建莆田,12歲隨母親移居新加坡。當時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石油貿易中心,但那時的石油市場十分混亂。中學辍學的林恩強在跟著父親跑船賣魚時,每天都能看見不計其數的大小郵輪從這個海運發達的國家經過,同時也目睹了“油耗子”駕著漁船海上盜油的整個過程。
18歲的林恩強懷著對財富的渴望加入了這個需要膽量的隊伍,他開始帶著簡陋的煤油桶夜間出海,在黎明來臨之前,再將盛滿原油的煤油桶帶至附近的地下煉油廠,換取微薄的收益。
林恩強一直就明白當“油耗子”並非長久之計,1963年,20歲的他依靠手裏積攢的資金,創立了興隆貿易私人有限公司,這就是興隆集團的前身。他購買了油罐車,從偷油改爲收油,改頭換面成了油販子,倒騰起了燃料油,給當地的運輸公司、建築工地等需要柴油的企業送貨,足迹遍布新加坡。
1968年,興隆集團購入了第一艘100噸油輪——海獅號,這艘油輪也成了興隆集團走向財富之旅的轉折點,而林恩強的人生軌迹也由此轉型。
上世紀80年代,興隆開始進口原油在新加坡進行提煉。1985年,興隆第一次自行定制了遠洋油輪“海洋公主號”。上世紀80年代末期,興隆成爲新加坡本地僅有的兩家持有“核准石油貿易商資格”的本地公司。十年過後,林恩強大手筆購入5艘超級油輪,並定制了19艘特殊油輪,林恩強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海洋油輪私營有限公司逐步成爲當時新加坡最大的私營船王,僅次于新加坡政府的海皇油輪公司。
1998年,興隆通過一艘價值1.2億美元的“EllenMasek”號中東油輪一次性購入46萬噸柴油,一舉奠定了興隆在新加坡柴油貿易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提到林恩強,就不得不提到他流傳已久的外號,“OK林”。亞洲燃料油商圈流傳著一個說法:在新加坡買賣燃料油,如果林恩強不點頭示意“OK”,你有再多的錢都無濟于事。
被稱福建油幫“教父”,但如今面臨破産危機
“OK林”這個外號不僅體現在對亞洲燃油市場的巨大影響力上,還體現在對待林恩強對待福建同鄉後輩的態度上。
據能源雜志此前報道,一位福建油商表示,“OK林做生意是這樣的,好也好,差也好,他看得起的同鄉後輩,都會給你些點撥。傳、幫、帶(同鄉後輩),對他來說是一些舉手之勞。”
迄今爲止,福建從事油氣的民營企業有幾千家,加入這個行業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在外界看來,緊密捆綁的福建油企,是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們中的佼佼者有著同樣的標識:擁有南洋背景、很少置身在聚光燈下、擁有幾十億身家。業內稱呼他們爲“福建油幫”。
而將福建石油商人比成一個依附在石油資源上的龐大幫派的話,那麽林恩強的名字便是教父的化身。他的地位就如同美國電影《教父》中的維托唐柯裏昂,話語權威,受人敬仰。鑒于福建與南洋之間的親族血緣關系和幾乎從未間斷的完整民間貿易鏈,今日福建油商的集體崛起,究其淵薮,實肇始自林恩強。
但與多數福建油商將其捧爲“教父”不同的是,很多廣東燃料油進口商對林恩強非常不滿。
據悉,新加坡興隆公司是新加坡燃料油市場最大的幾個做市商之一,以興隆的資金和運輸實力以及市場影響力,足以低價買入最近幾個月市場上全部燃料油,囤積居奇後再高價賣出。中國燃料油進口是按照裝船前後分別計價,往往中國油輪在新加坡裝船之前,普氏價格指數迅速上漲,裝船之後,即刻下跌。
雖然林恩強被稱爲“福建油幫教父”,但他在中國的發展卻並非一帆風順。
1995年,興隆集團在福州興建了一座可以停靠3萬噸級油輪的現代化碼頭,儲油庫總儲量爲8.5萬立方米。但是該項目遭遇了滑鐵盧,林恩強曾接受采訪表示,“1000多萬美元的投資幾乎打了水漂。”
過去16年,林恩強再次卷土重來。興隆集團在湄洲灣先期投資了50億人民幣,用于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石油倉儲基地,以及福建子公司福興潤滑油公司。
如今,已是77歲的林恩強,表面上是一代創始掌舵人,也挂著集團主席之職務,但多數日常管理事務已交由子女來打理。
但因興隆集團目前所遇上的危機,林恩強的退休生活已被迫停止。
據路透社報道,林恩強在一份文件中表示,雖然截止2019年10月的興隆財報顯示淨利爲7820萬美元,但“過去幾年興隆一直沒有盈利。”
林恩強也承認會爲個人爲隱匿虧損行爲負責。在文件中林恩強表示,“(興隆集團)過去幾年期貨交易虧損約8億美元,但財務報告中並未反映這些內容。在這件事上,我曾經指示財務部門在財報中隱匿虧損,告訴他們如果出問題我來負責。”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我們尊重作者版權,若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