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面積不大的新加坡,在交通規劃方面卻相當先進,根據WHO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擁有亞洲國家名列前茅的超低交通意外死亡率(3.6/每10萬人),值得同樣地狹人稠的台灣借鏡。7Car受到台灣意美汽車之邀前往新加坡參加Subaru堅手到底總決賽、新加坡車展、 EyeSight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體驗及Subaru Forester e-BOXER試駕等活動,在工作之余考察當地交通,向讀著們分享。
本站在新加坡采訪期間,除搭乘接駁巴士外,以步行爲主要交通方式,因此首先介紹對當地行人環境的所見所聞。新加坡屬于先進國家,交通規劃以人爲本,廣設平整、連續而寬廣的人行道,並提供無障礙空間。
新加坡是大英國協會員國,因此車輛靠左通行,在行人穿越道的配置上,也參考英國設計,享有行人庇護島(refuge island)、 Z字兩段式穿越道(staggered crossing)、加高式穿越道(raised crossing)、折線標線(zig-zag marking)及黃色燈球(refuge beacon)等設施,加上長期宣導車輛必須讓行人優先通行搭配嚴格的執法,步行相當安全。
▲無號志路口的行人穿越道不緊貼路口,讓支道車輛可以安心觀察幹道來車,幹道車欲轉入支道時也有空間可讓行人先行而不致于阻礙後方來車,受惠于車身拉直,行人也較不會被A 柱死角遮蔽而發生意外。
▲爲了讓車輛提早注意前方有無號志行人穿越道,新加坡政府在車道畫上折線式標線讓駕駛産生車道縮窄的視覺效果,並在穿越道兩段設置閃爍黃色燈球搭配標志。
▲在部分車速較高、車流量大或視野較差處,導入加高式穿越道(raised crossing) 與路面提醒字樣,使來車必須確實減速。
▲在非行人動線處設置植栽與標志,將行人導引至安全處過馬路
▲在斜交路口處,新加坡政府將行人穿越道設置于最短路徑,至于國內常用的斑馬線位置則劃設讓道標線,讓支道車輛安全觀察幹道來車,行人也能放心過馬路。
▲在多車道數單行道的路口,中央設置行人庇護島來分隔行車方向,也讓行人無需跑步過馬路,行動較慢者可稍作停歇。值得注意的是,爲了防堵汽車駛入行人庇護島及人行道,新加坡也設置許多金屬柱(bollard) 來阻擋。
▲在雙向通行的重要幹道路口,設置Z字兩段式穿越道(staggered crossing) ,行人一次只需通過一側,讓對向車輛繼續行駛。行人到達庇護島後,運用欄杆讓行人面向來車,兼具安全與效率。
一個城市要進步,方便而涵蓋率的大衆運輸可說是基本配備,新加坡擁有5條捷運共119個車站,公車也十分常見,礙于行程有限未能詳細體驗,不過仍觀察出許多設計的用心。
新加坡公車街道不會像國內留下路肩,使當地公車無需頻繁切換車道,緊貼外側行駛,公車專用道也僅會設置于最外側車道,保障乘客與騎士的安全。在空間足夠的路段,公車停靠區享有專屬的空間,出入口動線也經過計算,讓公車依序進站停靠
▲腳踏車停放區設置在公車站牌旁,方面民衆轉乘,提高搭乘意願。
▲公車系統在新加坡相當發達,提升載客效率的雙層巴士在都會區行駛也不成問題
▲路幅足夠處不會設置路肩或機慢車優先道,反而是讓公車行駛于最外側,避免頻繁切換車道帶來的風險。圖中公車停靠區擁有內縮空間,讓公車靠站不會影響後方來車,進出站動線也經過計算,司機可平順彙入主線。
、
▲公車停靠區運用植栽讓行人僅能在安全處候車及上下車。
爲了維持交通順暢,抑制私人運具也是必要手段,新加坡政府對車輛總數實施管制(Vehicle Quota System, VQS),車主購買新車後還須向陸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LTA)申請效期10年的擁車證(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 。
機車約爲S$3,789 (約合新台幣86,135元)、商用車約爲S$27,001 (約合新台幣613,814元)、排氣量不足1.6升或最大馬力小于130匹之客車S$25,501、排氣量超過1.6升或最大馬力超過130匹之客車S$31,001 (約合新台幣704,977元),若總額有釋出空間方可順利取得,成本可謂相當高昂。
新加坡駕照也不像台灣一般容易取得,根據網路查詢資料顯示,除了需花費4~6個月外,費用也高達新台幣3~5萬元。
▲新加坡考照與擁車成本高昂,換來順暢的交通與高水准的用路人。
國土面積不大的新加坡,設有環繞與穿越各地區的多條高速公路,開放各式汽車與排氣量超過50cc的機車通行,小客車與機車速限70~90km/h ,公車與巴士速限60km/h ,小貨車與小巴士速限60~70km/h 。新加坡高速公路以英文簡稱識別,如PIE (Pan Island Expressway)泛島高速公路、 MCE (Marina Coastal Expressway)濱海高速公路及SLE (Seletar Expressway)實裏達高速公路等。
▲新加坡無車種分流政策,機車排氣量達50cc 以上即可行駛高速公路。
▲新加坡騎士在高速公路進行俗稱鑽車縫的「車道分割」(lane filtering),于車流量大時直線騎在車道分隔線上超車,汽車駕駛也有默契的前後對齊讓機車順利向前,加快纾解擁塞。
▲新加坡高速公路隧道內並未禁止變換車道,當然機車也可合法行駛,雖天氣炎熱卻無國內缺氧窒息疑慮。
▲陸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LTA)派員騎機車巡察高速公路。
新加坡的市區平面道路也充滿規劃巧思,首先是貫徹車向分流與車速分流,沒有禁行機車也沒有兩段式右轉,而遍布全國的ERP (Electronic Road Pricing)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建立起上路就需繳費的「使用者付費」模式,規定所有車輛都在前擋風玻璃駕駛座側安裝感應器,讓駕駛人上路前爲了減少費用就得規劃路線,減少無謂的繞路。
新加坡大多數街道都是單行道,車道寬度不大,也沒有設置路肩,路邊停車格亦十分少見。容易造成回堵的紅綠燈在新加坡非大型路口處,都被停止標志(stop sign)或讓路標志(give way sign)取代,形成順暢的都會區車流。
▲新加坡實施ERP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只要上路就必須繳交通行費。
▲安裝于前擋風玻璃駕駛座側的ERP 感應器
▲雙向多車道路口設置不影響直行車的右轉專用車道,讓轉彎車安心待轉,右轉車道往前對齊分隔島則杜絕國內常見的插隊情形,也不會讓直行車誤入右轉車道而需在路口緊急變換車道,制造危險。
▲幹道設置的獨立無號志右轉專用車道,路樹高度也隨之遞減,讓欲右轉的車輛有安全空間等待並觀察對向直行車。
▲新加坡多數非大路口使用停止標志與標線取代紅綠燈,停止線劃設在車道邊緣讓支道車能有最佳視線觀察幹道來車,安全彙入。值得注意的是,在需要停等的路段,車道寬度不會過寬,避免國內常見的插隊情形發生。
▲圖爲新加坡街頭一處共享電動車站。
▲設于路邊的停車格之間設置外推人行道或植栽(built out kerb) ,增加車輛與行人間的視線,也避免違規停車。
▲圖中室外平面停車場汽車每小時收費S$1.2~2.4 (約合新台幣27~54 元) ,機車每小時收費S$0.2 (約合新台幣4.5 元) ,相當便宜。
▲圖中鬧區的路邊停車格汽車每小時收費S$2.4 (約合新台幣54 元),機車每小時收費S$1.2 (約合新台幣27 元),不過需申請有效證件(coupon) 才可停放。
▲在新加坡劃設雙黃線(等同國內紅線禁止臨時停車)或折線標線等路段違規停車,不僅會收到罰單,也會導致車輛輪胎被上鎖,圖中路段解鎖費用爲S$200 (約合新台幣4,539元)。
短暫的新加坡出差行程,在工作之余進行的考察不只是「妖受贊」而已,更讓人感受雖然當地與國內同樣地狹人稠,卻透過用心的規劃讓土地發揮最大作用,加上嚴格的考照與執法,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非常值得相關單位借鏡,讓台灣朝更高度的文明邁進。
▲熱帶國家常見午後雷陣雨,一名腳踏車騎士行駛在車道中,對後方來車比手勢示意換車道,後方汽車駕駛放慢速度禮讓,展現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