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社黨人 崎峻戰史
放眼當代全球海軍,堅甲重炮的戰列艦、巡洋艦早已淡出視野,如今在水面戰艦艇中扛把子的是昔日被視爲大型戰艦跟班小弟的驅逐艦。這種誕生于19世紀末的戰艦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從最初僅有數百噸、裝備魚雷和輕型火炮的小型戰艦演變爲體量直逼萬噸、武備齊全強悍的主力戰艦,是除航空母艦之外最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沒有之一。
■ 1894年服役的英國海軍“哈沃克”號被認爲是現代驅逐艦的鼻祖,這艘戰艦僅有280噸,裝備4門小口徑火炮和3具魚雷發射管。
■ 美國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是驅逐艦這一艦種最爲現代化的形態,排水量14800噸,裝備80單元導彈垂發和2門155毫米艦炮。
驅逐艦最初産生是爲了對抗魚雷艇,後來取代魚雷艇成爲最主要的魚雷攻擊艦艇,到二戰時已發展爲一款配備艦炮、魚雷、深彈、水雷等多種武器,可以執行各類作戰任務的多用途水面戰艦。二戰時期,各主要海軍強國都大量建造驅逐艦,少則數十艘,多則數百艘,廣泛活躍于各大洋的戰場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二戰時期驅逐艦執行的作戰任務,無論種類還是數量,都遠多于其他任何作戰艦艇。在二戰中,絕大多數驅逐艦都默默無聞地履行著職責,也有不少驅逐艦在驚心動魄的海上搏殺中留下了光彩的航迹,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從而青史留名。本文就爲各位盤點二戰時期最爲知名的10艘驅逐艦(排名不分先後)。
不死鳥“雪風”
如果讓軍迷朋友們評選二戰最出名的驅逐艦,十有八九會首先想到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這艘有著“奇迹の幸運艦”之稱的驅逐艦在軍迷圈裏已經成爲一個象征,一個圖騰,一個難以名狀的祥瑞神物。
■ 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試航照,該艦標准排水量2000噸,航速35節,裝備127毫米炮6門,61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
“雪風”號屬于陽炎級,于1940年1月服役,艦籍歸屬吳港,編入精銳的第2水雷戰隊第16驅逐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雪風”號除了加入南進作戰,缺席了珍珠港奇襲外,其他曆次重大海戰幾乎無役不至,從中途島到瓜島,從所羅門到馬裏亞納,從萊特灣到沖繩,開戰時日本海軍82艘一線驅逐艦中打滿全場,幸存到戰後的唯有“雪風”。
■ “雪風”號爲“大和”號戰列艦護航的彩繪,凡是由“雪風”護航的大型戰艦都沒有好下場。
除了戰曆豐富,更讓“雪風”出名的是它難以置信的幸運。雖然屢經苦戰惡戰,“雪風”號從未遭遇過嚴重損傷,至多被機槍打穿幾個洞,中過炸彈是啞彈,碰過水雷是啞雷,戰爭期間全艦戰死人數僅爲7人!受傷不足50人!曆任艦長皆善終!在旁人眼中,“雪風”既是幸運艦,也是掃把星,由它護航的大艦多沒有好下場,“比睿”、“武藏”、“金剛”、“信濃”,直到最後的“大和”,它們葬身大海時總有“雪風”送行,可是你又不能把這份黴運都歸到“雪風”頭上,人家還忙著搭救幸存者呢。無論怎樣,“雪風”見證了日本海軍由盛而衰、走向覆滅的全程。如果軍艦也有主角光環,那“雪風”的光環一定是最耀眼、最無敵的。
強運艦“時雨”
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本海軍中流傳著“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的說法,意指“時雨”號是與“雪風”號齊名的幸運艦。這兩艘驅逐艦都久經戰陣,常常無損歸航,運氣非凡,甚至有人設出賭局,賭兩艦誰更命長。“時雨”號最終還是略遜一籌,輸掉了賭局。
■ “時雨”號驅逐艦在戰爭後期的側視圖,此時裝備4門127毫米艦炮,61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同時大量加裝防空火炮。
“時雨”號屬于白露級,1936年9月服役,開戰時艦籍歸屬佐世保,編入第1水雷戰隊第27驅逐隊。論作戰曆程,“時雨”號絲毫不遜色于“雪風”,該艦于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初次上陣,此後曆經中途島、瓜島、所羅門、馬裏亞納等曆次作戰,參加大小海戰十余次,幾乎每次都毫發無傷,傷亡記錄爲零!博得了“幸運艦”、“不滅艦”的名號。然而,“時雨”號在海戰中很少搭救友艦落水艦員,頗受诟病。
■ 戰後模型廠商還特意將“時雨”和“雪風”搭配,作爲幸運艦組合出售。
“時雨”號最驚險的經曆莫過于1944年10月作爲西村艦隊的一員參加蘇裏高海峽夜戰,包括“山城”、“扶桑”、“最上”號在內的西村艦隊近乎全軍覆沒,唯有“時雨”號高速撤退,得以幸存。此戰中,“時雨”號遭到美艦的魚雷和艦炮攻擊,一枚魚雷從艦底穿過,未能命中,還有一枚203毫米炮彈打穿了後部燃料艙,卻是啞彈!全艦僅2人戰死,18人受傷。從蘇裏高海峽死裏逃生是“時雨”號最後一次金身護體,它的運氣在1945年1月24日耗盡了,在新加坡以北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沉,但依然與“雪風”並稱日本海軍的兩大祥瑞。
補槍王“野分”
在中國軍迷當中,“野分”號的名聲不亞于“雪風”,因爲在戰時多次雷擊處理己方受傷戰艦,獲得了不甚光彩的“補槍王”稱號。然而,扒一扒“野分”的征戰生涯,這個鍋實在背得冤。
■ 日本海軍“野分”號驅逐艦的試航照,該艦爲陽炎級的15號艦。
“野分”號是“雪風”的姊妹艦,同屬陽炎級,1941年4月服役,艦籍歸屬橫須賀,開戰時編入第4水雷戰隊第4驅逐隊。“野分”號參加了南進作戰和印度洋作戰,在中途島海戰中參與擊沉了重創的“赤城”號(據說魚雷啞火),“補槍王”之名由此開始。在網友爲“野分”開列的“擊沉戰績”上還包括在馬裏亞納海戰中擊沉“大鳳”號,在萊特灣海戰中擊沉“鳥海”、“鈴谷”和“築摩”號。但是,依照日軍記錄,“大鳳”、“鳥海”和“鈴谷”沉沒時,“野分”並不在場,它只擊沉了“築摩”,而且這次補槍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所謂“補槍王”不過是網絡流傳時以訛傳訛罷了。
■ 這幅彩繪展現了“野分”號在戰爭後期的狀態,拆除一座主炮塔,加裝防空武器。
“野分”號真正應該被記住的是它曾兩次正面遭遇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是日軍艦船中絕無僅有的經曆。第一次是在1944年2月17日,“野分”護送其他艦艇逃離遭到空襲的特魯克,與“衣阿華”、“新澤西”號、2艘重巡和4艘驅逐艦不期而遇,僅有“野分”僥幸逃脫,406毫米炮彈的落點最近時距離該艦僅300米。第二次是在1944年10月25日夜,“野分”奉命救助重創的“築摩”號(這項任務本來是派給“雪風”的),再度碰上了“衣阿華”、“新澤西”號,外加3艘輕巡和8艘驅逐艦,遭到集火射擊,當場沉沒,無人生還。
皇家海盜“哥薩克人”
接舷肉搏是一種古老的海戰方式,自從進入鋼鐵蒸汽戰艦時代就基本絕迹于戰場。然而,在1940年2月,“哥薩克人”號驅逐艦進行了英國皇家海軍曆史上最後一次接舷戰,成功占領敵艦,從而聲名大噪。
■ 英國海軍“哥薩克人”號驅逐艦,標准排水量1920噸,航速36節,裝備120毫米炮8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
“哥薩克人”號屬于部族級,1938年6月服役,二戰爆發後編入第4驅逐艦分隊,在北海作戰。1940年2月,英國海軍獲悉德軍補給艦“阿爾特馬克”號設法取道挪威近海返回德國,艦上有裝甲艦“斯佩伯爵”號俘獲的英國船員。包括“哥薩克人”號在內的英軍艦隊展開攔截,于2月16日成功捕獲目標,但由于德艦處于挪威的中立水域,無法直接截停,“阿爾特馬克”號借機逃入約星峽灣。
■ 1940年2月16日深夜,“哥薩克人”號強行靠幫“阿爾特馬克”號,以接舷戰方式制服對手。
當天深夜,在得到海軍部的准許後,“哥薩克人”號在第4驅逐艦分隊指揮官維安上校率領下直闖峽灣,不顧德艦的阻撓強行靠幫,臨時組建的登船隊手持輕武器呼嘯著登上甲板,通過近身肉搏制服了德軍艦員,占領全艦,成功解救了被俘船員,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阿爾特馬克”號事件。當時水兵們回應戰俘們呼救時喊出的“海軍來了!”事後成爲振奮人心的戰鬥口號傳遍英倫。德國人事後指責英艦的行徑猶如“狂暴海盜”,其實英國海軍本來就是從英王的禦用海盜起家的,也算本色出鏡。“哥薩克人”號後來參加了納爾維克海戰和圍殲“俾斯麥”號之戰,不幸于1941年10月被德軍潛艇擊沉。
冰海亮劍“螢火蟲”
亮劍精神是指即使敵強我弱也要勇于戰鬥,在1940年4月挪威戰役期間,英國海軍“螢火蟲”號驅逐艦以最爲勇猛悲壯的方式诠釋這種戰鬥精神。
■ 英國海軍“螢火蟲”號驅逐艦,標准排水量1370噸,航速36節,裝備120毫米炮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
“螢火蟲”號屬于G級,1936年1月服役,編入第1驅逐艦分隊。1940年4月5日,“螢火蟲”號和其他3艘驅逐艦護衛“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前往挪威海域執行任務。4月7日,因爲有艦員落水,“螢火蟲”號脫離編隊搜救。4月8日晨,正試圖與主力會合的“螢火蟲”與2艘德軍驅逐艦Z11、Z18號遭遇,後者屬于由“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領銜的德軍入侵艦隊,正駛向特隆赫姆。即使以一敵二,“螢火蟲”依然發起進攻,迫使德艦退卻求援。
■ 1940年4月8日,“螢火蟲”號在最後戰鬥中的留影,該艦正橫穿“希佩爾”號重巡洋艦的艦首,並釋放煙幕試圖掩護自己。
當“希佩爾”的龐大艦影從濃霧中現身時,這場海戰的結局就失去了懸念。“螢火蟲”號被203毫米炮彈擊中,被迫釋放煙幕掩護,並尋找機會發起魚雷攻擊。“希佩爾”號非常謹慎,規避了所有魚雷。隨著距離縮短,德艦的105毫米高射炮也投入了射擊,“螢火蟲”號遍體鱗傷,全艦火炮被毀,但艦長魯普少校並未放棄戰鬥,在最後時刻“螢火蟲”號突然急轉,猛然撞擊了“希佩爾”號,造成後者艦體破損,進水達500噸。在撞擊後,“螢火蟲”號因鍋爐爆炸沉沒,魯普艦長以下100余名官兵陣亡,但他們的英勇贏得了對手的尊敬。“希佩爾”號艦長海耶上校通過紅十會向英方通報了海戰情況並盛贊了“螢火蟲”號的無畏精神,魯普艦長因此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是二戰時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變裝死士“坎貝爾敦”
曆史上曾有勇士喬裝打扮,深入敵營,取敵首級的故事,在海戰史上也有類似的戰例。1942年3月,英軍“坎貝爾敦”號驅逐艦僞裝成德軍戰艦,參加了對法國聖納澤爾港的突襲行動,成功摧毀了目標。
■ 美國海軍“布坎南”號驅逐艦,標准排水量1150噸,航速35節,裝備102毫米艦炮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2具,1940年移交英國海軍,更名爲“坎貝爾敦”號。
“坎貝爾敦”號原爲美國海軍“布坎南”號驅逐艦,屬于威克斯級,1919年1月服役,1940年9月根據“驅逐艦換基地”協議移交英國海軍,執行護航反潛任務。1942年春季,英軍策劃襲擊聖納澤爾港,當地的諾曼底船塢是法國大西洋沿岸唯一能夠容納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船塢。“坎貝爾敦”號被賦予最重要的任務,在艦首裝載4噸高爆炸藥,直接撞擊船塢閘門,將其炸毀。爲了盡可能接近目標,“坎貝爾敦”號進行了易容改裝,使其外觀接近于德軍猛禽級雷擊艦。
■ 1942年3月28日晨,撞上諾曼底船塢閘門的“坎貝爾敦”號,注意其標志性的四煙囪已經修改爲雙煙囪,以模擬德軍戰艦的特征。
1942年3月28日淩晨,由“坎貝爾敦”號帶領的突襲艦隊駛入盧瓦爾河河口,該艦懸挂德軍軍旗,通過虛假電訊迷惑德軍,直到接近船塢時才被識破。隨後,“坎貝爾敦”號升起英國海軍旗,開足馬力冒著密集的炮火發起最後沖刺,准確地撞在船塢閘門上。艦上搭載的突擊隊員迅速登岸,對港口設施進行破壞。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圍攻下,英軍突擊隊損失慘重,大多陣亡或被俘,但德軍並未發覺“坎貝爾敦”號上的定時炸彈。天亮後,當大群德國人圍觀該艦時,炸彈引爆,徹底炸毀了船塢。“坎貝爾敦”號以這種絢爛的方式迎來生命終點,有超過250名德國人陪葬。
兩代英豪“拉菲”
玩過《戰艦世界》的朋友大概都有開著小驅貼臉放雷洗甲板的經曆,在真實的曆史上確有驅逐艦完成了這種操作,那就是美國海軍“拉菲”號驅逐艦。該艦屬本森級,1942年3月服役。1942年11月13日夜間,日美艦隊在瓜島鐵底灣相遇,在混戰中“拉菲”號逼近日軍旗艦“比睿”號戰列艦,兩艦最近時相距僅10米。“拉菲”號釋放魚雷並以全部炮火掃射艦橋,由于距離過近,魚雷保險未能解除而沒有爆炸,但猛烈的炮火摧毀了日艦的指揮機構。“拉菲”號隨即遭到重炮轟擊,後中雷沉沒,艦長以下59人陣亡,而“比睿”號遭到重創,于11月14日棄艦沉沒。鑒于“拉菲”號的英勇表現,該艦被授予總統集體嘉獎。
■ 表現老“拉菲”在1942年11月13日瓜島夜戰中與日軍“比睿”號戰列艦近身肉搏的畫面。
“拉菲”號的艦名由1944年2月服役的一艘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繼承。新“拉菲”號參加了諾曼底登陸,1945年4月開赴沖繩前線。4月16日,“拉菲”號在沖繩外海擔任雷達哨艦,遭遇大群日軍飛機輪番攻擊,其中包括“神風”特攻機。“拉菲”號以敏捷的機動和熾烈的炮火沉重應戰,在數分鍾內就擊落8架敵機。無奈敵機衆多,該艦還是被多架特攻機撞中,燃起大火,操縱失靈。盡管如此,“拉菲”號頑強堅持,直到戰鬥結束。在80分鍾內“拉菲”號遭到22架敵機的攻擊,被6架特攻機撞擊,身中4枚炸彈,全艦陣亡31人,但擊落10余架敵機,並奇迹般地幸存。這場惡戰爲新“拉菲”號贏得了總統集體嘉獎,並在退役後作爲博物館艦永久保存。
■ 表現1945年4月16日新“拉菲”號在沖繩外海遭“神風”特攻機撞擊的畫作。
絕境反擊“約翰斯頓”
1944年10月25日的薩馬海戰是曆史上力量對比最懸殊的海戰,一方是擁有4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的日軍艦隊,另一方是由6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和4艘護航驅逐艦組成的美軍艦隊。爲了掩護航母撤退,美軍驅逐艦發起決死反擊,沖在最前面的就是“約翰斯頓”號。
■ 美國海軍“約翰斯頓”號驅逐艦,標准排水量2050噸,航速36.5節,裝備127毫米艦炮5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
“約翰斯頓”號屬于弗萊徹級,1942年10月服役,參加了馬紹爾群島戰役和關島戰役。在薩馬海戰中,“約翰斯頓”號和其他護航艦釋放煙幕,掩護航母。爲了遲滯敵軍的進攻,艦長埃文斯中校率先下令脫離陣列,向日軍發起正面沖鋒。該艦頂著炮火接近到127毫米艦炮的極限射程,瞄准“熊野”號重巡洋艦猛烈開火,在5分鍾內發射炮彈200余發,多有命中。在進入魚雷射程後,“約翰斯頓”號又射出全部10枚魚雷,擊中“熊野”號艦首。
■ 1944年10月25日薩馬島外海,“約翰斯頓”號頂著炮火向強大的日軍艦隊發起沖鋒。
“約翰斯頓”號同樣遭到重創,被3枚356毫米炮彈命中,舵機失靈,艦橋被毀,但並未退出戰鬥,一面在煙幕掩護下搶修損傷,一面以炮火支援友艦進攻。當埃文斯看到日艦正逼近“岡比亞灣”號航母時,他指示轉移炮火支援,將日軍火力吸引過來,並阻礙日軍驅逐艦發射魚雷。位置突出的“約翰斯頓”號成爲日軍集火的目標,機艙被毀,被迫棄艦。一艘日軍驅逐艦經過時,該艦艦長禁止部下射擊“約翰斯頓”號的落水艦員,並向埃文斯艦長敬禮。“約翰斯頓”號包括艦長在內有186人陣亡,因爲舍死忘生的反擊而獲得總統集體嘉獎,埃文斯艦長也被追授榮譽勳章。
連環獵手“英格蘭”
驅逐艦是潛艇的克星,而在反潛戰曆史上沒有一艘戰艦可以和美國海軍“英格蘭”號護航驅逐艦相比,該艦在12天內擊沉6艘潛艇的戰績已經成爲無與倫比的記錄。
■ 美國海軍“英格蘭”號護航驅逐艦,標准排水量1400噸,航速23節,裝備76毫米艦炮3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刺猬彈1座,深彈抛射器8座,深彈滑軌2條。
“英格蘭”號屬于巴格利級,1943年12月服役,開赴南太平洋前線作戰。1944年5月18日,“英格蘭”號與友艦在布因島近海捕獲潛航的伊-16,在一小時內實施五次刺猬彈攻擊,摧毀目標,首開紀錄。5月22日,“英格蘭”號所在的反潛編隊在海軍上將群島以北海域設伏,該艦梅開二度,擊沉了呂-106。5月23日清晨,“英格蘭”號又發現了呂-104,在兩小時的追殺後將其格殺,完成帽子戲法。5月24日淩晨,呂-116又撞上美軍槍口,“英格蘭”號首輪攻擊即告命中,大量油迹表明目標被毀。
■ 表現“英格蘭”號實施反潛攻擊的模型作品。
5月26日深夜,“英格蘭”號向馬努斯島返航期間,使用雷達和聲呐鎖定了呂-108,並發射刺猬彈將其擊沉,取得了第五個戰績。5月27日,在緊急補充了燃料和彈藥後,“英格蘭”號重返反潛一線。5月30日淩晨,呂-105被美軍發現,該艇艇長是個老手,與美艦反複周旋,規避了對手16次攻擊。戰鬥僵持到5月31日淩晨,編隊指揮官召喚作爲預備隊的“英格蘭”號接手,該艦耐心地等待機會,終于在黎明時分痛下殺手,完成了六連殺的驚人戰績,並贏得了總統集體嘉獎。1945年5月9日,“英格蘭”號在沖繩外海警戒時遭特攻機撞擊重創,37人陣亡,因損傷過大而報廢,其艦名戰後被一艘導彈巡洋艦繼承。
最黴戰艦“威廉·D·波特”
戰場上除了叛變投敵、臨陣脫逃外,最不齒的行爲就是從背後打戰友的黑槍,而美國海軍“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的“黑槍”行爲可謂登峰造極,竟向總統座艦發射魚雷,雖屬無意之舉,卻落下永遠無法洗脫的汙名。
■ 美國海軍“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該艦在短短兩年的服役生涯中醜聞不斷。
“波特”號屬于弗萊徹級,1943年7月服役,同年11月奉命護送羅斯福總統橫渡大西洋參加國際會議。該艦從起航就黴運纏身,離港時與友艦發生擦刮,途中又連發鍋爐管道爆裂和深彈意外落水爆炸的狀況。11月14日,艦隊進行演習,各驅逐艦以總統乘坐的“衣阿華”號爲目標進行模擬攻擊。“波特”號魚雷長一時疏忽,忘記解除底火,結果向旗艦發射了一枚實戰魚雷。由于無線電靜默,“波特”號發燈光信號報警,卻連續兩次發錯,只好打破靜默,呼叫“衣阿華”號規避。幸運的是,魚雷從艦尾穿過,未能命中。“波特”號被懷疑謀害總統,奉命返航接受調查,犯錯的魚雷長被判處勞役,好在總統說情才免于牢獄之災。
■ 1945年6月10日,“波特”號在未被特攻機直接撞中的情況下遭受重創,正在接受友艦的救助,但最終未能挽回,傾覆沉沒。
1944年初,“波特”號被調往太平洋,倒也兢兢業業,不料在8月間又幹蠢事,在駐泊時一門主炮意外擊發,炮彈恰好落在基地司令家的花園裏,所幸無人傷亡,但其倒黴名聲更上一層。1945年3月,“波特”號參加沖繩戰役,在防空作戰中再度誤傷友艦。1945年6月10日,“波特”號遭遇日軍單機偷襲,盡管將其當場擊落,但敵機墜落在軍艦附近,攜帶的炸彈在水中爆炸,重創“波特”號,最終無可挽救,傾覆沉沒。可能因爲過于晦氣,其艦名至今沒有軍艦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