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老節日,與天象曆法、農事節氣依伴而生。傳統佳節萌芽于農耕文明的深處,在世代相傳中不斷豐富內涵。今天,無論社會、文化、經濟,節日的驅動力比以往任何年代都來得迅猛。這其中,一段長達15天的歡聚時光最值得期待。人們放下一年的忙碌,共享天倫,慶祝團圓。
中國經濟的騰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城市建設和工業科技的投入巨大,國家面貌的改變顯而易見。伴隨現代社會的腳步,傳統文化的複興同樣生機勃勃。每到節日,風俗與文化的出演就格外隆重。即便最年輕的一代也能樂在其中。
首都北京,春節將到。中國農曆新年的慶祝,從上古時期就已經開始。不過,這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才有了春節的叫法。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爲重要的節日。要說過節,禮品是最無法拒絕的消費。今年的這個春節,網絡購物足足産生了16億件包裹。
趙晶是地道的北京人,男朋友阿奇來自英國。正用好奇的眼光,熟悉陌生的東方傳統。但無論東西方,親手制作一件禮物是最有誠意的表現。紅色中國結象征祝福,但是它還不能作爲最後送出的禮物。身爲設計師的阿奇決定貢獻自己的智慧。
設計不能閉門造車,他們走出家園,尋找靈感。故宮,北京的文化地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今年首次提出明清皇室新年主題的展覽。無論天潢貴胄還是平民百姓,對農曆新年的看重都是一樣的。立萬壽燈,曾經是清朝皇帝們最盛大的活動之一。現在這架10米的萬壽燈在179年後得以再現。而現代AR技術,更是讓古畫裏描述的過年場景栩栩如生。
從小在北京長大,趙晶對書法並不陌生。不過一張特別陳列的福字吸引了她的注意。
在北京的工作室裏,趙晶和阿奇正在緊張地趕制送給趙晶父母的春節禮物。從宋代開始,中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貼福字,這一傳統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阿奇喜歡木工,他打算把趙晶寫的福字複刻出來作爲禮物。不過剛剛定居北京不久的阿奇還沒有機會見識中國傳統木工的榫卯結構,他習慣使用膠水和射釘。
團圓飯桌上的熱鬧歡聚也就要開始,趙晶的母親仍然在廚房裏忙活。女兒的外國男朋友第一次回家過年,豐盛的菜肴必不可少,春節的餃子也一定要放在正中間。趙晶和阿奇精心制作的春節禮物,終于要出場了。對于阿奇而言,要理解中國文化,新春佳節僅僅是一個開始。
距離北京300多公裏,河北桃林坪村。這是一個與現代都市完全不同的世界。村子裏的人們,一邊固守傳統,同時也在努力適應時代的變化。
許海龍所說的節目,在中國民俗文化研究裏相當有名——花臉社火。不可否認,伴隨智能手機的電子遊戲長大的年輕一代,正逐漸遠離年年春節裏都少不了的社火遊行。
許海龍是村幹部,他把兒子廣智送到老許師傅這裏,要求他參加今年的社火表演。爲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老許師傅決定讓廣智和夥伴們擔當社火遊行中的武生表演。男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武術感興趣。所謂社火,原是對土地之神和火神的崇拜,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即便一個眼神,對沒有基礎的廣智來說都是難題。雖然被當做花臉社火的未來,但廣智和夥伴們仍然需要刻苦的訓練才能第一次登場亮相。社火從最初的神仙祭祀崇拜後來演化成流行于民間的民俗活動,成爲附近鄉社過年期間的集體娛樂。即便現在,民間社火的凝聚力也一直長盛不衰。
立春之後的夜晚依然寒冷,淩晨5點,桃林坪村的社火表演開始准備。和訓練時的嚴格強硬判若兩人,老許師傅親自給小演員勾畫臉譜。桃林坪村的社火以精致的臉譜聞名,所以才有“花臉社火”的名氣。第一次從觀衆變成主角,孩子們都很興奮。
在中國農村,春節鬧社火的傳統已近有2500年的曆史,從南方到北方,不同地區的社火樣式和劇目都各有不同,但總是能讓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度春節的氣氛中。廣智化身曆史英雄走進社火的表演,父親許海龍一直在旁守護。或許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至少現在,如釋重負。
跨越太平洋,農曆新年同樣是海外華人最爲看重的佳節。紐約,美國最大的博物館裏,麥錦泓正在向年輕一代講述自己的傳統記憶。
麥錦泓還有一個主要任務,爲美國郵政局設計中國新年的紀念郵票,這對他的藝術創作是極大的認可。1971年,10歲的麥錦泓跟家人從香港移居到美國,然後在曼哈頓的唐人街長大。
關于春節的珍貴記憶,是麥錦泓的創作靈感,他沒有用慣例的生肖動物,而是把吉祥符號放進了作品。在小時候生活的香港,三個富貴竹寓意福祿壽。麥錦泓不厭其煩,用複雜耗時的傳統油彩技法爲作品一層一層添加細膩的機理。
麥錦泓的設計收到美國郵政局的熱情稱贊,在中國農曆新年帶來的這一天,正式對外發行。一枚小小的郵票,打開了認識中國文化的又一扇窗口。
遠在海外,農曆新年是海外華人重要的情感紐帶。麥錦泓的母親仍然住在唐人街。母親的公寓,在春節時最熱鬧,這是一家三代的團圓。在紐約,中國新年慶祝遊行從唐人街出發,這是東西方共同的歡聚時光。麥錦泓帶著自己的作品,第一次興奮的加入了遊行隊伍。
阖家團圓是春節的主題詞,快速發展的現代經濟吸引大量人口來到城市,而現在,他們都要回家團聚。每一年中國的春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遷徙潮。今年的客運量超過30億人次。
在這返鄉大潮中就有丁勇的身影,生活在老家鹹陽的父親已經95歲了,正在等著他回家過年。雖然已是高齡,但丁家的老爺子丁生堂對過年這件事一點也不馬虎,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目。身爲長子,丁勇一回到家,就在老父親的指揮下忙碌起來。
燈籠要挂的高,才能照的亮,來年的生活才能更紅火,最重要的還是全家人團聚的新年飯。每年的這頓飯,老爺子都要去菜市場親自采買。中國人的春節總是物質極大豐富,過年可不像其他節日那樣短暫,從大年三十的餃子上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下肚,新年慶祝才算緩緩落下帷幕。向青一直是受寵愛的孫輩,祖孫兩人滿載而歸,他們要趕緊回到家中,一場廚藝大比拼即將上演。
丁家的團圓飯全家人齊動手,正熱鬧一片。老爺子丁生堂還是總指揮,新春佳節看著兒孫們就在身邊忙碌,這是最大的安慰。餃子當年是過年必須的准備,接受過鑒定的餃子已經出鍋,填螃蟹肉餡的黃瓜盅是今年的新菜,老爺子並不看好。紅蘿蔔切出的蘿蔔花是團圓飯桌上的顔值擔當。
在國外留學的孫子從加拿大打來了視頻電話,科技縮短了世界的距離,讓最遠方的親人也能加入到節日的團聚中來。年夜飯就要開始,孫輩擺放碗筷,老爺子身邊會留一個特殊的位置。中國人相信,生死之間亦有斬不斷的紐帶,即便去世的外婆也一定能夠感受到這歡聚的團圓與幸福。
在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春節裝藝大遊行也即將來開帷幕,這將是一場流光溢彩的盛會。爲了慶祝華人農曆新年,新加坡幾乎所有不同文化的表演者都要粉墨登場。
陳妍錂和她的舞蹈隊員已經進行了1個多月的訓練,妝藝是服飾和裝扮的藝術。今年的妝藝大遊行會有多達6500名表演者。遊行隊伍裏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最熱烈的喝彩。從五歲開始,陳妍錂每年都要參加妝藝遊行。不過,現在他已經從表演者變成了編舞指導,和母親一起組織自己的舞蹈團。他們是今年遊行最年輕的代表隊,最小的隊員年齡不過7歲。陳妍錂今年的編舞很有難度。對小隊員來說,無論是體能還是技巧都是考驗。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水袖,舞動起來如行雲流水,不過,妍錂卻想用它來代表花瓣。
新加坡的妝藝大遊行開始于1973年,中國人過年有遊園、逛廟會的習俗。新加坡的華人便用街頭表演來增添喜慶氣氛,並逐漸成爲年度盛事。現在,它已經成爲亞洲最盛大的街頭表演和花車巡遊。妍錂和她的姑娘們進入等候區,裝扮和道具絕不能出現纰漏。頭飾不牢固,會增加女孩的緊張,妝藝遊行一邊表演一邊行進,不會因爲任何一個人停留。時間緊迫,妍錂的母親只好再多別幾個發卡,確保萬無一失。深呼吸,列隊等候,遊行即將開始。
今年的遊行隊伍長達1.5公裏,是新加坡妝藝遊行曆史上最盛大的表演,陳妍錂帶領著最年輕的舞蹈隊即將登場。在衆多的表演隊中,妍錂的姑娘們一直俘獲著觀衆的目光。
1500公裏以外,台灣南部鹽水區一點感受不到寒冷,但卻需要年輕人充沛的精力。辰嫣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作爲畢業紀念旅行,她選擇參加以危險聞名世界的鹽水蜂炮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人慶祝農曆新年最後的高潮,蜂炮慶典就在這天舉行。鹽水武廟建于清代,供奉著關羽大神,現在各種各樣的關羽像都在趕往會場。這位古代名將,是常出現在民間社火的戰神,也是鹽水蜂炮節的源起。
據說,當時擡著關羽像的神轎繞區祈福,煙火鞭炮齊放,當地的瘟疫就此平息。祈福儀式流傳至今,鳴放煙火的規模已是超乎想象。屆時,萬炮齊發,如同蜂群出動,所以得名“蜂炮”。辰嫣全副武裝,蜂炮節鼓勵所有的觀衆都進入火線。
夜幕降臨,鹽水區即將進入一場驚險刺激的狂歡。辰嫣和她的朋友們正在爲沖鋒陷陣做最後的准備。
鹽水區的蜂炮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擡著關羽像的勇士們同樣全副武裝,他們的身邊就是狂歡的人群。被炸到越多,就越有福氣。今年的蜂炮節將有近百座炮台,有超過100萬只煙花爆竹被點燃,他們像蜂群一樣從炮台湧出,嗡鳴不斷。還可以靠的更近,他們走入戰場的中心,腎上腺素在奔湧。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就在這樣的爆發中落幕,定格了15天的歡聚和喜悅。
每一個夜空都有燦爛的煙火,每一個人心中的春節都異彩紛呈。無論在哪裏,這些歡聚和慶祝都宣告著又一個嶄新的開始,這些特殊的日子,已經浸染上時代的色彩,但依然是時光深處的箴言。銘記先輩的傳統,祝福美好的生活,在年節的煙火中阖家團圓。佳節因四季而生,因農時而立,傳承不滅,堅守不歇,更不斷增添著新的內涵。正是這一切,讓華人世界精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