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潘敏求。
紅網時刻9月30日訊(通訊員 夏愛民 蘇芳)9月29日,根據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關于表彰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的決定”,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潘敏求榮獲此次殊榮。
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爲表彰在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在全國産生重大影響、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模範人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對于載畿等75人、追授鄧鐵濤等5人授予“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
潘敏求教授主要成就及事迹
潘敏求,男,1941年10月生,湖南浏陽人,中共黨員,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第一批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全國名中醫,我國中醫腫瘤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名中醫,湖南省核心保健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和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曾曆任中國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等副主任委員;現任世界中醫聯合會腫瘤分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腫瘤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國家區域中醫腫瘤診療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
潘敏求擅治腫瘤和肝病,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著稱。在中醫藥防治腫瘤、減低放化療毒副反應、抗術後複發轉移等方面卓有成效。他崇尚“醫乃仁術,德者居之”,踐行辨病與辯證結合,從瘀毒虛三方面辨證處方,配伍嚴密,求診者不論貧富親疏均精心診治,藥廉效宏,在業內外享有盛譽,數十年來一號難求。
潘敏求的學術特色突出體現在一個理論和一個法則:在國內外率先提出肝癌“瘀、毒、虛”的病因病機理論;首創“健脾理氣、化瘀軟堅、清熱解毒”治療肝癌法則。潘敏求的研究成果被錄入第六版《中醫內科學》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被譽爲中醫治療肝癌領域的金科玉律,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潘敏求主持或參與4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以第一負責人獲成果獎15項,編寫出版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他主編了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中醫藥治療腫瘤的專著–《中華腫瘤治療大成》,對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研究進行了高度總結,是一部在醫學界具有旗幟意義的鴻篇巨制;研發了我國第一個治療肝癌中藥新藥肝複樂,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廣的十大科研項目之一,廣受患者好評,榮獲多項大獎,其中,肝複方系列研究于1992年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
他勤于傳道授業,形成了學術傳承譜系,先後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不乏國務院津貼專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省級名中醫、學科(術)帶頭人等。創建了我省第一批中醫腫瘤專科,培養了一支集醫療、科研、教學等多方面人才的中醫腫瘤團隊。
潘敏求在中醫藥治療腫瘤領域有著巨大影響力,他的醫名遠播海外,吸引了來自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四面八方的問診者。其致力于傳播中醫藥文化,對外廣泛開展醫療學術交流,擴大中醫藥國際影響,先後多次在英國、德國、意大利、美國、韓國、澳大利亞、非洲等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或應邀講學,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真正做到了讓中醫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潘敏求從醫50余年,始終以“大學科”的眼光、“大師級”的手筆屢屢開創中醫藥臨床和科研事業的先河,塑造了“一代中醫腫瘤大師”的形象。先後被評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最美中醫”“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郭春園式的好醫生”“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湖南省雷鋒式健康衛士”等。2017年,爲表彰潘敏求在臨床、科研、教學、交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評授其爲“全國名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