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利明)
潮汕華僑都有戀國懷鄉之情。一些僑胞回鄉省親時,總不忘把僑居地一些物種帶回來,讓異國他邦的特産在故國家園落地生根,也讓家鄉人記住在異國他鄉闖蕩奔命的親人。其中最多要算樹種,這些樹往往被當地人稱爲“番樹”或“番仔樹”。百幾十年過去,除了一些樹因故消亡外,衆多“番仔樹”已長成參天大樹,大樹身上的故事還在流傳。
下陳菠蘿蜜已逾百歲
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下陳村有一棵10多米高的菠蘿蜜樹,樹葉蒼翠茂盛,粗大的樹幹年年都密密麻麻生長著表皮粗糙、呈球狀的菠蘿蜜果。據樹的主人陳先裕老人介紹,該樹是旅泰僑商陳潮偉于清末(約1892年)從泰國帶樹苗回鄉栽種的,迄今已逾百年。菠蘿蜜每年結一次果,夏季前後開花結果,立冬成熟可采摘。波羅蜜,桑科植物,別名有:樹菠蘿、木菠蘿、牛肚子果、麻朗,也寫作“菠蘿蜜”。果實大,果肉質細嫩,有濃郁香氣,香甜可口,是一種熱帶水果。
在陳先裕老人記憶中,該樹一次挂果最多達400多個,每個10至15公斤。今年挂果20多個,果肉白嫩,甜美如蜜。有趣的是,果樹附近的路段被村民稱爲“菠蘿蜜路”。
東郊蓮霧“種”遍潮州
潮州市意溪鎮東郊村有兩株老蓮霧,高約20米,樹幹胸圍3米左右,樹冠120平方米。據業主蔡旭權老人介紹,樹種是僑居新加坡的祖父蔡承嵩1929年回鄉探親時專門從新加坡帶回的。當年他回鄉建祠堂,專門帶回這樹種,未建祠堂先種樹,所以如今茂密的樹幹緊挨著祠堂圍牆。蓮霧下地後,五六年就開花結果,果實鮮紅,果汁清甜,十分可口,所以很快引起人們的注意,紛紛求種。爲人熱情的蔡旭權于是認真繁育,慷慨送人。上世紀50年代,意溪黨委會和人民公社設在東郊村祠堂,不少外來的同志調走前都取種回家種植。目前移植古巷、文祠、鐵鋪等地的蓮霧樹也都成了參天大樹。
據“意溪通”盧錦標《民生鄉音》記載,兩棵蓮霧最高年份産量2000公斤,小年也有1000公斤以上。
西都酸枝樹成了“愛鄉樹”
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西都村頭有兩棵酸枝樹,被村裏尊爲“愛鄉樹”。
盧錦標《民生鄉音》記載了“愛鄉樹”的來曆:這兩棵樹是旅居越南僑胞盧竈盛,1946年回鄉省親時帶來種子培育而成的。60年過去了,兩棵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酸枝樹四季常青,木質堅實,開黃花,葉和子都可食用,屬珍稀樹種。
幾十年來,每當盛夏酷暑季節,兩株酸枝樹宛如兩把巨大的遮陽傘,成了農夫的歇腳乘涼處。兩棵樹寄托著華僑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懷,西都村委會根據民意,定名爲 “愛鄉樹”,列入保護範圍。如今,經常可見一些老者手攜兒孫,駐足樹下,動容講起兩樹的來曆。嘉木長青,鄉情永駐。
澄海神山移植柚木成林
澄海區神山景區有34棵柚木樹。據《澄海之最》記,這些柚木是旅泰華僑謝易初夫婦從泰國帶回樹苗種植的。如今樹高七丈有余,胸徑八尺圍,高聳挺拔,亭亭如蓋。其中最大的高15米,樹幹胸圍1.6米,樹冠36平方米左右。柚木是一種質地堅實、紋理美觀,永不變形的珍貴木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這種珍貴木材,以泰國最爲有名。1951年秋,原澄海(冠山)示範農場副場長、歸僑謝易初的夫人,趁從泰國探親之便,引進100株熱帶珍貴木材柚木苗,經當地精心假植培育後,分別移植于神山山麓、澄海人民公園、埔美車站附近等3處。截至1989年底,種植于神山山麓的柚木成活長大時實存的有34株,蔚然成林。其中最大應該是生長于神山古庵內的那株,樹高15米,樹幹胸圍1.6米,冠幅39平方米。這些枝幹筆直、葉幅寬大的柚木後代種籽,已在當地傳播。
隆都蓮霧每年上绶帶“加冠”
澄海區隆都鎮仙地頭村裏有兩株老蓮霧,高近20米,樹幹胸圍2米左右,樹冠100多平方米。據許姓業主介紹,這兩棵蓮霧連同附近的“紅毛梨”等若幹果樹,都是上世紀30年代種的,是當地華僑從暹羅移植過來。30年代前後,他們的祖先許若明、許若德昆仲在暹羅開辦“許福成”批館,發了財,成爲潮汕有名的批館。1931年,若明、若德兄弟聯袂在仙地頭村建了一座豪宅,名叫“明德家塾”,豪宅附帶建了一個花園,內設書齋。豪宅建設期間,他們專門從暹羅帶回這些水果樹種栽種,目的是讓子孫後代吃了清甜的水果,不忘遠在番畔艱辛奮鬥的親人。果樹種下後,暹羅的華僑每次回家,都會帶來彩色的綢帶,系在蓮霧的樹幹上。70多年過去了,蓮霧樹幹不斷增粗,樹冠擴張,樹葉茂盛,果實鮮紅似火,果汁清甜可口。改革開放國門打開後,旅居泰國的“許福成”子孫每年都回鄉,每次回來照常帶來彩綢系在樹幹上,據說這種做法叫做绶帶“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