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祖籍澄海的新加坡華僑李偉南先生的後人回到家鄉,爲家鄉人民帶來一份厚禮——將李偉南先生在汕頭遺下的23處房産悉數捐給澄海人民醫院,專門用于發展家鄉醫療事業。這是汕頭市澄海區近十年來單筆最大的華僑資産捐贈。
李偉南(1880~1964),字英豪,澄海縣澄城鎮外埔人。民國21年(1932),任新加坡四海通銀行總經理及董事長。又曾先後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第十七屆會長、潮州八邑會館總理、廣東會館首屆會長等職。李偉南先生一向熱愛祖國,積極參與祖國在南洋所發動的救國、‘救災運動。民國30年,在日軍進占新加坡時,曾兩次被拘,他忠貞不屈,大義凜然,均安然被釋放。
這次捐贈,無疑爲澄海特別是醫療事業的發展注入動力——當前,澄海區正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創建“衛生強區”,全力構建多層次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記者了解到,捐贈資産將由區政府拍賣後將所得資金劃歸澄海區人民醫院,部分用于未來新建大樓的啓動資金,部分用于購置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所需的大型醫療設備及設備所置樓層修繕,並設立醫療救助基金,專項用于救治貧困患者。
李氏家族一行莅澄期間,還先後參觀了澄海區的陳慈黉故居、樟林古港、華僑醫院、宜華木業城和外埔社區,在外埔社區與社區幹部座談,詳細了解家鄉的曆史人文環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情況。李氏成員對于澄海區充分發掘和弘揚優秀的潮僑文化紛紛表示贊賞,並感歎于澄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希望家鄉經濟文化發展越來越好。
李氏家族熱心家鄉公益
據介紹,新加坡李氏家族奠基人李偉南先生是澄海區鳳翔街道外埔社區人,出生于1880年。16歲時就隨父親闖蕩南洋。憑著勤奮和毅力以及獨到的投資眼光和經營策略,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網絡。
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李偉南先生熱心教育、愛護僑校,曾任端蒙學校正總理兼該校信托人,又擔任樹人學校籌校董事,籌措經費,改革校務。他又倡辦義安女校,接收華僑女子入學,擔任董事長。
舊中國百廢待興,社會事業千瘡百孔,李偉南先生心系祖國,全身心投入救災救亡,1929年主持豫、湘、甘等省的救災募捐工作。1939年救國籌賬時,他任潮幫籌賬分會主任及推銷自由公債主席,並率先認購巨額公債。
民國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寫給李偉南先生的原迹手稿
忙于商海、愛國救亡的李偉南先生時時不忘家鄉。1913年至1940年間,他委托族親李彙(時任外埔“養義善社”第一屆理事),多次通過外埔“養義善社”爲家鄉興辦福利。在物資緊張的年代,他多次以寄批和物資關心照顧本鄉族親,熱心幫助遠到新加坡落腳謀生的外埔鄉親。上世紀50年代,李偉南先生捐贈外埔學校銅鼓隊設備。1958年,外埔鄉始建電力廠,也得到李偉南先生的資助。
李偉南先生的後人不忘祖訓,大力傳承弘揚李先生熱愛家鄉、樂善好施的精神,多次捐資支持家鄉公益事業。1988年重建外埔小學校舍時,李毓記公司贈建“偉南教室”一間;李毓鋆、李毓方、李毓铿先生贈建“秋茶教室”一間;李毓堂先生贈建“美琴教室”兩間。外埔鄉曆史上多次遭受水旱之災,曾多次受到僑胞的資助,其中李偉南、李偉卿先生曾捐資于北堤之上建造雨亭,取名“含彩亭”。
時至今日,李偉南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熱心公益的善舉仍在外埔廣爲流傳。
捐贈儀式上,李偉南先生遺産執行人李秀麟先生與澄海區人民醫院簽訂捐贈協議書。
將23處房産全部捐贈家鄉
此次新加坡李氏家族將位于汕頭市金平區的23處房産全部捐贈給家鄉澄海,正是將李偉南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公益的精神發揚光大之舉。
李偉南先生的孫子、新加坡澄海會館會長李秀炎先生告訴記者,李氏家族約相隔三四年就會組織回鄉訪問,2016年初回鄉時,就與接待方澄海區僑聯提起捐贈房産之事。
李秀炎先生說,李氏家族已在新加坡定居多年,這23處房産留在族人手中,並無法發揮其價值,“但如果將其捐給家鄉人民,這些房産的價值將被放大。”
提出這一想法後,李秀炎先生就開始對這23處房産進行清算。在2016年初,這些房産初步評估價值約1400萬元人民幣。由于其中有部分房産在李偉南名下,而李偉南先生已過世,無法作爲捐贈人,必須將房産過名。爲了辦理這些手續,李氏家族足足花了近兩年時間。而手續一辦理完成,李氏家族便踏上了回鄉之路。
幫家鄉辦好“最要緊的事”
3月16日,澄海區舉行李氏家族房産捐贈儀式。捐贈儀式上,李偉南先生遺産執行人李秀麟先生與區人民醫院簽訂捐贈協議書,李氏家族代表與區政府和區人民醫院相互贈送紀念牌匾和紀念品。
儀式上,澄海區委書記劉永銘也向李氏家族鄉親介紹了澄海區發展特別是醫療事業的基本情況。近兩年來,澄海區醫療衛生等民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去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8200萬元,改擴建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推進蓮華、鹽鴻、蓮上3個鄉鎮衛生院建設,接受愛心企業捐資5000萬元重建蓮下中心衛生院,不斷爲全區人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據了解,今年,澄海區還計劃融資8億多元,在新區規劃建設占地面積52.6畝、床位800—1000張的三級綜合醫院,並爭取與廣東醫科大學合作,打造全區醫療衛生服務主陣地,不斷爲全區人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捐出房産用于發展民生事業,正是我們的心願。”李偉南先生的第六個兒子李毓方先生已經86歲了,此次也回到家鄉見證這次有意義的捐贈。
李先生說,父親李偉南先生在世時始終心系家鄉,對家鄉民生事業尤爲關注。而醫療事業發展是人民群衆最要緊的民生大事,李氏家族希望,能夠幫助家鄉把這一“最要緊的事”辦實辦好。李先生說,李氏家族將持續關注家鄉發展,希望家鄉越變越好。
對此,劉永銘也表示,在衆多愛國僑胞和熱心鄉賢的鼎力支持下,澄海各級黨政將爲老百姓辦更多更好的民生實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最大的圖書館-李偉南圖書館
新加坡仍有一處批局保存完好
新加坡在舊時潮語中稱“石叻”,也有稱之爲“叻”,是華僑下南洋的幾處首要選擇地之一。在潮汕俗語中,有“一上二香三叻四暹五汕六棉”的說法,這是舊時潮汕人謀生、居住最舒適的地方排名,新加坡位于第三,僅次于上海與香港。時至今日,新加坡的華人族群中,人數第二多的是潮籍華僑。
因爲坐擁馬六甲海峽這一天然地利,新加坡在曆史上也成爲了僑批在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集散地。據1946年的數據顯示,僅在新加坡便有80家潮汕人開設僑批局。僑批局是收送僑批的機構,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銀行業的發展以及國內海外彙兌功能收歸郵政系統後,僑批漸漸式微直至消失,僑批局也大量被改建,能留下的往往只有影像與記憶。
再和成偉記信局
不過在新加坡,仍有一處保存較爲完好的批局——再和成偉記信局。在汕頭僑批文化館二樓展廳,介紹批局的展板上大幅圖像便是印著由前泰國中華會館理事長許茂春提供的再和成偉記信局外部圖片。
再和成偉記信局的創始人名叫李偉南,是汕頭澄海人、潮籍著名僑領。1890年,16歲的李偉南隨父往新加坡,先後在多家批信局任職。幾年後,與黃松亭、廖正英、藍金升等人組建四海通銀行,1909年-1910年被推薦爲四海通銀行經紀,1911年被董事會任命爲新加坡總行副司理,1913年提升爲正經理。李偉南于1910年又開辦再和成偉記批信局及萬益成彙兌信局。
由于再和成偉記信局堅持快捷、准確,很受僑民青睐。再和成偉記信局還承接馬來西亞、印尼、北婆羅、荷屬東印度等地批信的經轉業務。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接收的批信幾乎占新加坡批信總量的1/3,且持續時間最長,一直至國內全部于1979年結束私辦批局之後,再和成偉記至今仍照常營業,接收少量批信,服務性地經銀行替轉到國內僑眷家中。目的是使受雇用的員工善始善終,也由此而成爲唯一一家開業超百年的批信局。
在新加坡再和成偉記信局中,仍可見到當初部分裝飾,這在潮邦批局中絕無僅有。
這處位于新加坡大坡二馬路的“百年老店”參觀。不僅其門面保存完好,招牌猶存,內部的牆面還保存著批局原始的裝飾,有“三秋芳信托郵心,千裏春風勞驿使”的對聯,還有一個木制的信箱,上面寫著不同姓氏,用以整理批件。此外還有一個德國産的紅木保險櫃,用以存放銀錢。據悉,這是目前僅存不多的潮幫批局中所能看到最原汁原味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