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財經早餐 作者:文字裁縫鐵馬馬
十多天前的一場發布會,宣告著香港”四大家族“的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
5月28日,91歲的李兆基正式退休,兩個兒子李家傑、李家誠接棒。長子李家傑負責內地,幼子李家誠負責香港。
在《祝福》爲背景樂的記者會現場,李家傑、李家誠坐在父親兩側,陪這位91歲的老人正式卸任恒基兆業主席。
四大家族結束了,屬于香港創一代的故事講完了,但是粵商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說個冷知識,這香港的四大家族,還分屬著不同的廣東商幫呢。
我們先給四大家族所屬的廣東商幫分分類:
李兆基和鄭裕彤出生于廣東順德,和碧桂園的楊國強是同鄉,他們屬于廣府商人,即順德、佛山、廣州等白話地帶。
郭得勝祖籍是中山,但實際上在澳門出生,早年又移居香港,基本上哪派都不是,可以勉強算是廣府商人。
第二派就是潮汕商人,潮汕商人則出生于廣東潮汕地區,最大的代表我不用說你們也知道是誰:
廣東商幫還有一派是客家商人。出自廣東山區梅州、河源一帶,曾憲梓、田家炳等都是廣東客家商人的代表。
不過目前,潮汕商幫的名氣已經大過了廣東商幫,在香港,它的群體十分壯大,除李嘉誠之外,還有羅英石、劉銮雄、林百欣等大佬,所以很多人都以爲香港的四大家族都是潮商。
潮商有著自己准確的定義:是指從明清以來到當代,以潮汕地緣爲基礎,在潮汕大文化背景下成長,形成一致的有重利性、冒險性、內部信任性、排外性等獨特潮汕文化心裏和價值觀的商人群體。
人多力量大的潮商
爲什麽現在潮商有錢又有名呢?
首先是因爲:人多。
拿目前廣義的潮汕四市人口數量來說,潮州277.45萬人,汕頭560.82萬人,汕尾299.36萬人,揭陽608.6萬人(均爲2017年常住人口)。整個潮汕地區的人數加起來就有1700余萬人,真可謂是人多力量大。
目前,國內的潮汕商人除了本土外,還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廈門、漳州、泉州、上海、桂林甚至北京。
但如果說到海外的潮商,那數量可不能簡單的盤點清楚,因爲目前海外潮人遍布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地也有部分潮商,據說也能達到1000萬人之多。
所以也所以有人說,全球有三個潮汕,本土一個潮汕,國內除本土外一個潮汕,海外還有一個潮汕。
杜松年的《潮汕大文化》有這麽一組數據形容海外潮商:
在泰國約有500萬人,馬來西亞和印尼各約有80萬人,新加波約有50萬人,越南約有30萬人,柬埔寨約20萬人,老撾約10萬人,美國約30萬人,加拿大約10萬人,法國約15萬人,澳大利亞約10萬人。
海外的潮汕商人不乏巨商大賈。
如泰國首富謝國民是就是廣東汕頭澄海人,另外,2016年的泰國富豪第七、八、九名:分別爲正大集團三兄弟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
謝國民四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而把他們的名字分別取中間一個字,可以組合成“正大中國”四個字。
另外,經常在泰國富豪榜前十名出現的蘇旭明、李智正和謝家四兄弟是老鄉,都是廣東汕頭澄海人;執掌泰國本土最大的保險王國“帥印”逾70年的侯業順也是汕頭人。
在東南亞旅遊時,當地導遊說,柬埔寨約80%的經濟掌握在華人的手裏,而80%的華人是潮汕人,柬埔寨首富陳豐明祖籍也是廣東潮州,加拿大首富還是潮汕人(李嘉誠)。
出海的潮商
隨著明代海上貿易的悄然興起,潮州沿海居民開始從事私人海上貿易活動,並逐步形成崇尚工商的習俗。
到了明代中後期,大批潮汕人湧向海外進行商業冒險,他們的活動已遍及世界各個角落,以至形成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的局面。
據考證,潮商之所以形成目前這種遍地“開枝散葉”的情況,是因爲經曆過清代的“移民潮”。
清代由于有紅頭船“來往東西洋,經營南北行”,大批潮汕人向南販運貨物到東南亞各地以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地,向北販運貨物到江浙、日本沿海一代。
在乾隆的時候,潮汕人的貿易範圍已經擴展到陶瓷、大豆、棉花、紙張等。
同時,隨著人口壓力的增長,爲了解決糧食問題,潮汕商人不僅搞出口生意,也開始做進口生意。出海到暹羅(今泰國)進行稻米的轉運貿易,獲利頗豐,這是最早的“進口泰國香米”啊。
當年做生意不像現在這麽方便,人在家中坐,貨從天上來。當時爲了出海做生意大量潮汕商民移居暹羅,形成18世紀七八十年代潮州人向東南的移民高潮。
1860年,汕頭開埠,據文獻資料中的數據統計,從1861年汕頭辟爲通商口岸至1912年的50年裏,約有200多萬人移居東南亞。
汕頭開埠後,貿易活動有政府管理,但清政府尚未建立管治商業活動的機構。
潮汕商人們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行業組織隨著産生各種行業公會在維護會員利益、解決爭端、規範市場行爲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1911開始,潮商在東南亞各國,包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興建許多潮商會館,商幫組織的規模不斷擴大。
比如新加坡的八邑會館、泰國潮州會館、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等等。
行業公會促進了潮商之間的互動,增加交流和共識的達成,行業組織的出現意味著潮商組織場域的形成。
不熟不做
潮商的文化特質體現在精、拼、信、義、親五個方面:
前四個字是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得,例如“精”,潮汕有方言稱“百賒不如五十現”,也就是說,很早很早以前潮汕人就更注重現金流。潮商們也在這種熏陶下養成了嚴密的利潤核算方式和靈活的銷售技巧,成爲潮商立足商海的一大利器。
而親這個字,就更有的說道了,前文提到了潮商具有“排外性”的特點,並不是貶義詞,而是說明潮汕人做生意有個特點,那就是“不熟不做”。
很多人都知道,廣東地區的批發渠道、零售渠道,多半來自潮汕。
因爲在這個銷售網絡裏,他們互相幫襯,互通有無,共同發財,很多新的市場信息和盈利模式總是在這個圈子最先傳播。所以有些人發現潮汕人經商賺錢的效率似乎總要比其他商人更高一些。
究其原因,在于潮汕群體的團結和相互認同的人際關系。
“自己人”的經商理念在潮商幫裏應用的淋漓盡致,所謂自己人,主要指家族中的人,或者朋友推薦的人,老一輩的潮汕企業對于貿然闖入的外來人的接受程度不高。
其實比較一下李嘉誠和內地的企業就知道,雖然內地的創一代企業也有接班一說,但並沒有從孩子生下來就開始有意引導他們接班,例如我們的國民老公就一直在放飛自我,另外內地創一代企業的高層中仍有許多職業經理人的存在。
但李嘉誠那可是從孩子剛生下來就開始要把他按既定的路線培養成“接班人”,李澤钜在老爸的關注下被培訓了50多年才正式接班,另外許多香港企業高層中,家族、親信也占大多數。一位潮汕的財友自己都說,一直到今天,潮商們的家族觀念有增無減。
梳理潮商發展軌迹,第一、二代潮商抓住曆史機遇用汗水和拼搏換來巨大成就。傳統的潮商精神一直激勵著海內外潮人和商界人士前赴後繼,屢創輝煌。
如果潮商能結合時代進步發揚一些當代優秀精神如博大包容的胸懷,超前的戰略眼光,共贏合作的意識等。那麽潮商將真正在當代再一次掀起商海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