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頭題寫人
王忠書,齋號清心齋,福建省南安市人。公安部文聯會員、福建省書協會員、福建省美協會員、泉州市書協常務理事、南安市書協名譽主席。
書畫作品榮獲公安部文聯書法美術作品十年回顧展優秀作品獎、曆屆福建省“衛士之光”書法美術攝影展覽等級獎、泉州市政府“刺桐文藝獎”、南安市政府“武榮文藝獎”,入展福建省公安系統“十佳書法家”作品展等。
部隊服役期間,師從著名軍旅畫家師鋒光學習國畫。轉業後, 堅持研習二王、鍾繇、孫過庭等經典名家法帖,並求學于泉州書法界前輩同仁。先後二次赴金門進行書藝交流。多幅作品發表于《青少年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泉州書法》等專業雜志報刊。
李光前肖像
漂泊南洋艱苦創業,誠信經營成橡膠大王,事業有成後興學報國,對此,一代完人李光前稱——錢由我辛苦得來 亦當由我慷慨捐出
“今天,我們緬懷先生,既要表達對李光前先生的敬仰之情,更要弘揚他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他艱苦奮鬥、公毅立世的創業激情,銘記他捐資助學、造福桑梓的大愛情懷。”清明節來臨之際,南安組織開展了緬懷僑界楷模系列活動,在梅山鎮光前公園,來自南安統戰系統、各民主黨派、留聯會、梅山鎮黨委政府、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光前學村各學校等單位代表500多人齊聚李光前銅像前,聆聽這位僑界楷模的光輝事迹。
在光前公園後方,便是李光前故居。2000年,新加坡李氏基金捐資全面重修故居並建紀念館。館內用圖文及實物詳細記載了李光前的一生。近日,記者來到李光前故居紀念館,透過斑駁的老照片,了解李光前的光輝事迹。
勤儉節約 克己爲人
在梅山鎮競豐村石馬埔,從光前公園一旁柏油路往內,一棟古樸清雅的紅磚古厝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李光前故居。
推開大門,步入故居,大門一側擺放著李光前1954年重修故居時的石碑,仿佛訴說著古厝曾經的風采。邁過天井,故居的上廳堂供奉著李氏先祖的靈牌。正上方的橫梁上寫有四字:“光前裕後。”兩邊的梁柱上寫有一副對聯:“百余年綽綽風範,整世紀熠熠生輝。”這副對聯,寫出了李光前一生的精神和風範。
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記者來到了故居一側的一間小屋,屋內陳列著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櫃。1893年,李光前在這裏出生。
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漸來告訴記者,李光前8歲喪母,從小家境貧寒,但其父親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李光前也不辜負父親的一片苦心,讀私塾時刻苦認真,常常邊放牛邊讀書。正是這樣的逆境,磨煉了李光前的意志。1903年,李光前隨父親從梅山走出,到新加坡謀求生計,下南洋經商的傳奇一生就此開始。
從一文不名踏進南洋,最終打造起龐大的橡膠、黃梨王國,並一躍成爲金融巨子。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擁有多少資産,更沒有人會想到,他這樣成功的華僑,晚年卻會被檢查出“營養不良”。
“雖富甲一方,但李光前一生都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品質。然而,如此節儉的人,卻舍得將半生積蓄都捐獻給社會。”李漸來向記者講述道。
“李光前出門的時候,都只會乘坐公共電車三等座。”講解員說,李光前每次與員工通電話都會選擇在淩晨,因爲這個時候的電話費是最便宜的。
李光前不僅對自己“苛刻”,對待子女亦是如此。有一次,李成義昆仲向父親李光前討要零用錢,李光前只給了孩子一毛錢,並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錢別亂花,要勤儉節約。”他還時常教育子女,不能貪圖安逸。其子女也嚴格要求自己,上學不坐公司車,堅持踩自行車。
李光前的一生獻血達18次。在他70歲誕辰那天,家裏賓客滿堂,他卻爲了躲避熱鬧,自己一個人跑到醫院獻血。他說,“當需要救命時,光有錢是沒有用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爲社會作奉獻。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星馬淪陷,李光前家産被日軍抄沒。一想到家鄉國專學校的困難,李光前便把自己的衣服、手表及汽車變賣,寄給國專學校作經費。李光前個人生活儉樸、淡薄自奉,被星馬社會推崇爲“一代完人”。
先進管理 開創偉業
在李光前紀念館內,幾張新聞報紙圖片,詳細地講述了李光前對南益集團的管理模式。1928年,李光前在麻坡創辦了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李光前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而又深谙西方文化,他融貫東西方文明創立南益企業文化。“誠實、信用、嚴明、謹慎”這是被後人譽爲八字真言的“南益精神”。講解員說,正是得益于誠信,李光前成爲當時海外華人實業界中,知識層次最高、年紀最輕、致富最快的成功人士。
他常訓誡公司職員,不可欺騙顧客,如發現有欺騙行爲或秤貨物時做手腳,公司除賠償顧客損失外,將對有關職員警告或調離。誠實換來信賴,每遇到困難,李光前都能得到朋友的鼎力幫助。他得到銀行界的大力支持,使企業穩渡難關,化險爲夷,重振生機。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成功留人成爲每個老板必須思考的問題。而李光前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職員的努力。爲了激發員工積極性,李光前制定了各類優待員工政策,利用先進的管理制度管理員工。
據彼時的媒體報道,“早在1951年,南益就實施了職員公積金制度,比新加坡政府還早了三年。”據悉,南益實施了“居者有其屋”制,南益的每位員工,都擁有自己的房屋。公司將大約3年薪水總額無息借貸給職員購買房屋。
此外,南益集團還實行了年終花紅(獎金)制。公司規定,每年提取盈利中的20%作爲員工花紅。當地媒體曾報道,據說有人拿過近300萬元的花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職員不少人都成爲百萬富翁,自己出來打天下做老板,而李光前不但不禁止他們創業,反而是第一個舉手贊成。
爲了讓員工擁有歸屬感,李光前還制定了一個大膽的制度——終生雇傭制。公司保證雇傭熟練工,使每個員工有一種穩定感。同時還設有退休“保養金制”。年邁者退休後,每月可領到在職時的一半月薪,稱爲“保養金”。
爲感激衆多老員工對南益的貢獻,李光前還在距馬來西亞吉隆坡5英裏的鵝麥區建了一個占地30英畝的光前村,全村297戶。以超低廉價租給員工,同時南益公司把收取租金的50%用于發展福利事業,如建禮堂、道路、水電、村民協會救火室等。村民協會每年舉行中秋晚會,並頒贈禮物給村裏70歲以上老人。村裏現有100多位老人,均是終身服務南益的退休老前輩。
由于以誠信經營,制度勵人,李光前創辦的南益集團迅猛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他的樹膠園總面積達1.85萬畝,南益樹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樹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鋸廠、木材廠等,共23家有限公司。李光前先生成爲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富翁。
熱心公益 大愛無疆
比實業家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作爲著名慈善家與教育家的身份。李光前曾說“錢由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他先後捐資興建了星馬等地的華僑中學、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道南學校、光華學校、華僑女中以及馬來文、英文和印度文學校等。
1952年,李光前決定並實行提取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作爲公益事業專用經費,設立了“李氏基金”。該基金約有2億元(新加坡幣),占其財産大半。其宗旨是資助擴建學校、醫院、文化機構,救災恤難,敬老撫孤,扶助學業優良之清貧學生等社會福利,受助對象不分種族、籍貫、宗教或地域。新加坡的許多安老院、孤兒院、殘障人士福利收容所、孤寡老弱清寒人士的生活醫療等,都得到李光前的資金扶持。
1964年,李光前又將其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即總股份的48%)悉數捐獻給“李氏基金”,使“李氏基金”成爲南益集團最大的股東,每年所得的股息則全部作爲永久的慈善公益用途。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爲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1965年李光前回到家鄉,親眼看到自己傾注大量心血、興資辦學的努力沒有白費,倍感欣慰。
在李光前的言傳身教下,即便在他離世後,李氏家族的“育才與慈善”事業也未曾中斷。南安市芙蓉基金會理事長李揚川說,李光前的慈善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1991年12月,在李光前三個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以及馬來西亞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李成楓先生的倡導並竭力支持下,成立了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從此,拉開學村新一輪的改、擴建工程。
李揚川介紹,28年來,李氏基金通過芙蓉基金會持續捐贈家鄉公益事業,總額達3億多元。在芙蓉基金會精心運作下,永久性發展基金得以建立和擴大,增值性資産不斷增加,公益性工程持續建設,學村得到了全面改造,並常年開展獎教助學、敬老助殘濟困等慈善活動。學村的辦學條件、辦學質量快速提升,醫療事業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1993年10月,南安市政府正式將學村命名爲“光前學村”,2004年光前學村被全國僑聯授予“科教興國示範基地”榮譽稱號。目前,學村辦學水平居全省前列,有5所幼兒園、4所小學、3所中學、1所職業中專、1所二級甲等醫院、1所國家一級圖書館。81年來,光前學村培養人才無數,對全國僑辦學校起著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爲祖國文化教育事業作出卓著的貢獻。
光前裕後 風範長存
李光前受到良好教育,其對兒女亦是如此,六個兒女均受過良好的母語教育,然後進入當地高等學府或留學深造。
1965年,李成義接過李氏基金主席的棒子,繼續發揚父輩大愛之風。在李成義的價值觀裏,他非常看重努力工作。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他的財富觀從不亂花錢,而是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否則,財富是沒有意義的。他曾說:“這些年我在李氏基金做的,只是滄海一粟。我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人加入這個行列,幫助那些弱勢群體,讓社會成爲我們快樂生活的地方。”
李成智也繼承父親遺志,將光前精神發揚光大,多次回到家鄉梅山鎮,在2013年10月18日,國光中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李成智攜夫人吳誠出席。當天,由新加坡李氏基金分別捐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和300萬元人民幣對鎮區道路鋪設瀝青路面、建成的校門、校路改造工程舉行了奠基剪彩儀式。
在梅山,至今依然伫立著一座國家一級圖書館——李成智公衆圖書館。這是李成智獨資捐建的南安市屬文化單位,于1995年11月底落成並向讀者開放。
而1930年生于新加坡,曾任新加坡總統顧問的李成偉,對爲梅山鎮公益事業發展亦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一份名爲《對芙蓉基金會申請資助項目報告的批示》中,李成偉曾寫道:“南安市工業學校是提供技術人員的訓練場所,符合市場和國家發展所需,是真正需要援助的。”14年前,新加坡李氏基金先後捐資3239.5萬元,擴大工業學校辦學規模,建設8座校舍,資助實訓大樓及體育運動場建設100.5萬元。
對于家鄉醫療事業的發展,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三兄弟十分關心。1996年,得知梅山鎮國專醫院(現光前醫院)用地空間狹小,院舍僅9000平方米,設備簡陋落後,醫療條件差,且磚木等結構抗震能力弱,李氏基金先後捐資3519萬元建設20座工程建築,並完善道路、停車場、綠化等附屬設施。新院落成後,李氏基金還捐資資助醫院購買醫用電梯、救護車等重要醫療設備。
2010年5月17日,福建省政府分別授予李成義三兄弟“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2011年11月10日,泉州市政府分別授予李成義三兄弟“泉州市捐贈公益事業功勳獎”。2013年12月27日,第六屆世界南安青年聯誼大會暨慈善城市公益活動上,南安市委市政府分別授予李成義三兄弟“南安慈善家”榮譽稱號。2016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爲李氏基金頒發“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特別貢獻獎”榮譽證書和獎匾。
本報記者 黃睿超 蘇清彬 黃奕群 李想 文/圖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