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立醫院和診所法》規定對私立醫院、診所、臨床實驗室和保健機構進行管制、發牌和檢查。專科診所通常在私人醫院或私人醫院附近的醫療中心設立。私營初級保健診所通常設于公共屋村的商業中心,爲一般市民服務;而設于中央商務區,則爲工作人口服務。在公共住宅小區、商業中心等政府機構運行的房地産發展委員會將決定商業單位可以作爲臨床使用,從而調節診所的數量和位置,滿足該區域人口的就醫需求。在其他私營商業中心,由業主自己決定診所的數目和地點。
在政府運營的中心,租金由一個封閉的投標系統決定。 租金因地點而異,500平方英尺的面積每月租金可能在3,000新元至15,000新元之間。 商場、寫字樓和公共交通樞紐(如捷運站)的商業區域租金往往較高。
新加坡的私人診所如何有效運作?
私人診所的運營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補貼。 醫生既要當醫生,也要當商人。 他的主要費用是租金、工資和包括藥品在內的用品費用。收入來自咨詢費、訴訟費、檢驗費、放射費和藥品銷售。在新加坡,診所不僅給自己的病人開藥,也給自己的病人配藥,這構成了診所利潤的很大一部分。
診所的位置很重要。它應該靠近人流密集的地區,如交通樞紐、食品中心、市場或商店,但良好的地理位置意味著更高的租金。當然也可以通過使用基于應用程序的預約系統來獲客,通過遠程醫療來降低人事費。藥物成本可以通過使用非專利藥或批量購買來降低。不少診所可能會選擇看有保險的病人,但這些保險計劃的報酬通常很低,醫生需要平衡他的整體花費。對醫護人員的培訓也非常重要——禮貌地回應病人的需求,能夠對醫療緊急情況作出反應,有效地使用診所管理系統,以及對藥物有所了解。 診所應制定以證據爲基礎的慢性病管理方案,以確保護理質量保持一致和最高標准。
然而,診所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醫生自己。一位訓練有素、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如果能表現出同情心並傾聽病人的意見,能夠方便地(親自或通過遠程醫療)進行咨詢,並能夠幫助病人在複雜的醫療系統中導航,那麽他的病人將非常重視他。然後這個病人會帶他的家人和朋友去看他的醫生,這個醫生會慢慢成功的。
新加坡公立醫療機構如何與私營初級保健診所合作而不是競爭?
20%的初級保健患者在政府綜合門診就診,而80%的初級保健患者在私營部門診所就診。咨詢費和藥品價格由政府給予大量補貼,外籍居民需支付51.50美元,而新加坡老人或兒童僅支付6.90新元(見下表)。相比之下,私人初級保健診所通常收取25新元至35新元的咨詢費。 永久居民和外籍居民從政府獲得的補貼較少,更有可能去私人診所就診。
以下爲政府綜合門診的診療費:
普通新籍公民 |
兒童和老人(公民) |
永久居民 |
外籍居民 |
|
門診費 |
$13.20 |
$6.90 |
$26.00 |
$51.50 |
治療費 |
$24.00 |
$24.00 |
$37.90 |
$62.25 |
由于大量的補貼,慢性疾病患者發現在政府綜合門診治療他們的病情的費用要低得多,其質量也非常不錯,以確保對慢性病的良好控制。 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最新的藥物有很多,包括SGLT-2抑制劑,HbA1c、膽固醇,對腎功能等的檢查也是准時進行,每年對糖尿病眼、足等並發症進行檢查。 定期進行飲食、足部護理咨詢,審核確保達到治療的目標。 Medisave也可以用來支付賬單的現金部分。缺點是沒有固定的醫生,盡管綜合門診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費用就高了。此外,由于綜合門診服務的需求較高,輪候時間也較長。各分科診所亦于工作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及星期六上午八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開放。星期日及公衆假期休息。
然而,大部分初級保健仍然由私人診所提供。它們通常位于步行距離之內,在晚上和周末都開放,候診時間更短,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患者通常有一個常年都看他病的固定醫生。政府知道,私營初級保健部門在爲所有新加坡人提供良好的初級保健、控制和預防疾病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已根據衛生部“一個新加坡人,一個家庭醫生”的願景來發起了許多項目,以支持社區向初級保健主導篩查和服務慢性病管理的轉變。
1. 政府擴大補貼私人診所在社區衛生援助計劃(CHAS),自2012年以來,爲新加坡公民從低到中等收入家庭,和所有老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提供基礎醫療和牙科保健補貼,用于他們到附近的全科醫生(GP)和牙科診所。 慢性病管理補貼高達每年540新元。
2.它還允許Medisave用于慢性病管理規劃(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me, CDMP)下的慢性病以及兒童和成人預防疾病的疫苗接種,每年最高可達500美元。可以利用父母、子女、孫子女和配偶的多個賬戶。
3. 政府推行“基層醫療網絡”計劃,鼓勵私人全科醫生診所自行組成網絡,使病人獲得的支援面更廣。根據這項計劃,病人將透過一個多學科小組(包括醫生、護士和初級保健協調員)接受護理,以更有效地管理他們的慢性疾病。 PCNs將爲護理顧問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以管理他們的病情,包括生活方式和飲食的改變,將密切監測他們的慢性病,以便及早幹預,並更方便地獲得糖尿病足部和眼部篩查等服務。護理協調員將幫助協調需要更無縫的患者體驗的服務。衛生部將爲全科醫生提供資金和行政支持。這項支持包括資助護士顧問和護理協調員,以及支持建立慢性病登記處。
4. “生命篩查”是健康促進委員會(HPB)推出的一項全國性篩查計劃,爲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提供基于年齡和性別的健康篩查建議。
自從新加坡政府取消了社保援助的年齡限制,使中低收入者,即便不滿40歲,也將自動獲得藍色或橙色的社保醫療卡。加上之前的持卡者,參加社保援助計劃總人數已達52萬多人。他們到私人家庭醫生診所和私人牙科診所看病,都能獲得衛生部的補助。可謂“病有所醫”。
參加新加坡社保援助計劃的社保醫療卡持有人看病的時候可以獲得新加坡衛生部的補助。看起來和中國的社保卡類似,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的區別,新加坡的社保醫療卡其實是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醫保補充措施。現在是所有家庭人均月收入1800新元,也就是人民幣9000元左右的人都可以得到這種社保醫療卡,差不多涵蓋了新加坡的一半家庭。
其中低于1100新元的申請藍卡,低于1800新元的申請橙卡。新加坡全國一半的家庭醫生診所和牙醫診所都參加了社保援助計劃,持卡人在這些診所看病,對于15種慢性病,藍卡持有人每年最高能得到480新元補助,而橙卡持有人也能最高獲得300新元補助。預計政府在社保援助計劃上的投入今年會達到3800萬新元。
所有這些政府舉措幫助推動患者進入私營初級保健診所,改善了他們的業務,同時實現了衛生部的目標,即“超越醫療保健到健康”、“超越醫院到社區”、“超越質量到價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筆者總結了一下,爲什麽新加坡的私立診所行業可以成爲全世界最好、最高效,主要建立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也許今天中國的診所創業環境尚不如新加坡,但今天所缺乏的,就是明天所蘊藏的商機。中國同行們,你們准備好創業了嗎?
作者:老P (南洋國際醫療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