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共育有兩子一女,三人皆在事業領域取得了較高成就,但在感情方面,女兒李玮玲卻終身未嫁……在生活中,李光耀與妻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的“獨身”,直到去世前他還在爲此事憂心。
然而這位操勞一生的父親,始終沒能見證女兒邁入婚姻殿堂。後來在父親葬禮上,李玮玲十分愧疚地道:“此時我的內心幾近崩潰,可我不能倒下,因爲我是一名客家女!”而“客家女”這個稱呼所代表的意義,也恰恰貫穿了李玮玲的一生。
《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優秀又堅韌的公主長成之路
李玮玲出生于1955年,在她4歲時,父親李光耀就當上了總理。當時家裏的保姆對李玮玲道:“如今你父親當上了總理,我們應該稱您爲‘大小姐’。”但懂事後的李玮玲拒絕了:“總理是父親而不是我,以後不需要有什麽特殊稱呼。”
而李光耀一出任就是31年,後來更是進入國務與內閣資政,一路成爲了新加坡開國元首。因此自李玮玲有記憶開始,他們一家人都是大衆關注的焦點。據李玮玲說:“從兒時起,我的每句話和每個動作都會被衆人關注,毫無隱私可言。”
例如當時李光耀批評李玮玲不會煮東西,偶然被記者知道後,就成爲了新加坡民衆熱議的話題。
壓力自然是無形的,在李玮玲的回憶錄裏還記載道:“有人對我說過,‘你就像生活在沒有牆壁的玻璃房裏。’連母親也告訴她:那些見不著‘大熊貓’的人,也會想著能見到‘大熊貓’的女兒也不錯。”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李玮玲自然十分優秀,這種優秀體現在每一個方面,李玮玲的成績優異到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跳級,且跳級後排名也屢屢靠前,甚至到了六年級時穩坐第一。
小學畢業那天,李玮玲作爲代表站在台上發言,父親就坐在下面看著,那一刻,他十分驕傲。而從小就作爲第一名媛的李玮玲不僅在學識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極大的熏陶。
曾經的李光耀作爲推手,一步步使“在英國統治下搖搖欲墜”的新加坡走向了獨立、並成功坐穩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地位,他的言行舉止深刻影響著子女們。
所以李玮玲三兄妹都十分有主見,尤其是李玮玲總是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
盡管在成長之路上有人建議讓她步入政壇像父親一樣發光發熱,但她還是堅定選擇了醫學,並沒有在父親的光環下生活。連李光耀都常常感歎道:“在你身上有一些特性,比起我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李玮玲也評價自己:“我雖不算聰明絕頂的人,但就和我們南下移民前的祖先客家人一樣,有著百折不撓的韌性。”後來的李玮玲如願成爲了國立腦神經醫學院的院長,弟弟李顯揚也當上了“星獅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哥哥李顯龍更是成爲了新加坡現任總理。兄妹三人,都成爲了他人眼中的“優秀模範。”
獨身愛情觀——來源于回憶錄裏“父母愛情”的影響
但生活中的李玮玲,在感情方面卻一直“不盡如人意。”李玮玲的性格遺傳了父親,她的外表卻更多複制了母親。母親柯玉芝年輕時是一名能力不遜色于李光耀的職業女性。
她的形象總是十分幹練,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穿著飒爽的職業裝……後來這也成爲了李玮玲最愛的裝扮。這樣的女生是有著獨特的個性魅力的,1976年時,21歲的李玮玲就吸引到一位同事的目光。隨後李玮玲與這名醫生展開了約會。
但在不久後的一次晚宴會上,她發現了與醫生來往的人都是商界有名的社交界人士,這種虛榮市儈的本性是她所討厭的,于是李玮玲果斷分手。她在接受采訪時形容道:“那時我把他像‘燙手山芋’般放棄了。”
後來李玮玲陸續也有過幾個追求者,可她一直沒有再談戀愛。2005年她與一群朋友在非洲旅行時,其中一位名叫李俊能的教授就列出過曾經追求她的人,李玮玲道:“除了第一個外,還有過三位,其中兩位成爲了朋友,另外一位也很快終止了。”
而她之所以不談戀愛的原因,其實和父母也有著很大的關系。李玮玲在所著的《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中就曾提到過父母的愛情故事,她這樣寫道:“那時他們不但是戀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而後他們成爲了家人。我想這段人生的旅程裏,他們從未計較過對方在感情裏付出的多與少,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愛。”
李光耀與妻子柯玉芝年輕時是一對典型的歡喜冤家,他們之間既有著相互欣賞,也有著暗暗較量。所有愛情都有一個天真浪漫的開始,他們也不例外。在萊佛士書院求學時,第1學期英文與經濟兩科分數最高的便是柯玉芝,其次才是李光耀。
李光耀說:“當時的柯玉芝小姐是這所男校唯一的女生,校長還叫她給我頒過獎。”漸漸地,二人互生情愫,在沒有通知過雙方家庭的情況下,就在英國登記結婚了。嫁給李光耀後,柯玉芝兼顧家庭的同時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
而李光耀也沒有傳統觀念裏妻子必須“相夫教子”的想法,無條件支持著她。幾十年來,二人無論經曆怎樣的風雲詭谲,都一直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著,他們將自己的家庭定義爲“夥伴關系”。
李光耀還曾送了妻子一對金墜子,一只上刻“賢妻良母”,另一支刻著“內賢外助”。但縱然如此,在李玮玲眼裏,這對外人眼中的模範夫妻之間,除了純粹的愛情,還包含了許多其他的東西。
優秀的母親與父親結婚後,她的生活重心顯見地有了改變,家庭成爲了她最大的軟肋。父親當然是愛母親的,從晚年時父親都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就可見一斑,然而柴米油鹽、磕磕絆絆仍然是難免——這並不是李玮玲想要的生活。
一直以來她都十分清楚,想要得到什麽,就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她想要自由,就必須要放棄家庭的圓滿與愛情的束縛。而一旦作出選擇,她便無怨無悔地按照路程走下去。
正如中年的李玮玲所說:“現在的我雖然是個54歲單身人士,但是我很快樂。除了家庭,我還能有一群親密的朋友。”對于獨身主義,李玮玲也從未覺得有什麽不對,不過父母很是著急。
在十多年前,李玮玲還有一絲結婚的可能時,李光耀曾對她道:“我和你媽媽對你能夠給我們養老而感到高興,但是你的晚年可能會覺得孤獨’。”談起這件事,李玮玲大方表示自己並不這麽認爲。
她說:“一個人的孤獨好過兩個人的痛苦,我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不過要提醒廣大年輕男女的事,我的選擇不一定會適合所有人。”
李光耀葬禮女兒“致辭”:揭開客家女的倫理與特性
李玮玲這一生都活得十分灑脫,似乎沒有什麽東西能真正束縛她。直到2015年,李光耀因病去世時,李玮玲才在葬禮上流下了少見的眼淚。隨後她沉痛地發表了悼詞,回憶了李光耀生前那段患帕金森症、飽受病痛折磨的痛苦時光。
還有他克服病魔的堅毅決心;又談起了父親李光耀教給她的人生課堂……在悼詞結尾,李玮玲痛哭不已:“父親的離世讓我不能接受,但作爲客家女,我必須堅強!”李玮玲所說的客家人,便是新加坡南下移民前的祖先。
客家女是華人女性中最爲獨特的一類,也是曆史長河中唯一沒有過纏足陋習的女性,她們勤勞善良,有著節儉樸實、刻苦耐勞的品質,以性格堅韌而著稱,同時也是獨立生活的代名詞。美國一名叫做羅伯·史密斯的傳教士曾說:“在我所見到的所有華人女性裏,最優美的、值得贊賞的當要屬客家婦女了。”
每個客家人或了解客家生活的人都見過那樣一副景象:曙光微熹或是烈日當空時,總有一群客家女赤著足在辛勤耕耘著,但她們每日所需可能只是每頓一碗粥,一碟鹹菜。
而作爲一名祖先曾是客家人的華人,中華文化已經深深根植在李玮玲的內心,這種對中華文化歸屬感也一直埋藏在她的血液深處,不可缺少。因此作爲一名客家女,李玮玲時刻要求自己要拿出最飽滿的精神狀態。
哪怕終其一生獨自一人,也要活得漂亮。那些世俗意義上的指責與議論,根本無法擊敗她。而她的人生,一如新加坡這個充滿戲劇化的南亞國家的曆史,先是經曆融合,但最終還是走向獨立……因爲這,便是她靈魂深處所暢想的命運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