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靠譜的平台,找靠譜的海外工作,歡迎關注“外聘網”
很多人都知道2019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成了新加坡首富,可或許有人不知道,他所擊敗的是新加坡最傳奇的一對兄弟,他們曾連續8年蟬聯新加坡首富寶座,其父也曾多年占據新加坡首富之位,他們執掌遠東機構,是新加坡地王,行事卻異常低調,他們就是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黃氏家族三代傳奇財富之路,又是怎麽樣的呢?
01.
首富父親,烏節地王
黃氏兄弟在新加坡的地位和影響力,就好比李嘉誠在香港。
而他們的父親,黃廷方是黃氏家族崛起的關鍵人物,一手創辦了在新加坡大名鼎鼎的遠東機構。
遠東機構在新加坡有多豪橫?
在新加坡寸土寸金的烏節路,遠東機構直接與間接擁有的商業大樓,就包括遠東商業中心、幸運中心、遠東購物中心、烏節商業中心、烏節購物中心、太平洋廣場、烏節中央城、卡佩芝大廈,以及麗晶大廈!
也就是說,在烏節路,走幾步就能看見他們家的一棟樓!
遠東機構在新加坡其他地區的産業也不少,例如克拉碼頭中心:
獲得新加坡2018年度設計獎的市中心豪亞酒店:
連新加坡人熟知的政府醫院——黃廷方醫院,也是黃氏兄弟倆捐了上億新幣修建的,以自己的父親命名……
黃廷方,是“一帶一路”上來自中國的移民富豪,1929年7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江口鎮。4歲那年,因迫于生計隨大人背離故土,淒淒惶惶地從廈門乘船“下南洋”。
黃父早年經營糧油雜貨店生意,有十一個孩子,黃廷方爲家中長子。上世紀40年代後期,黃廷方逐漸接管父親的雜貨店,還開了一家醬油廠,專門售賣幹貨、腌制品和莆田特産。
素有雄心壯志的黃廷方,發現雜貨店規模小,難酬其志。“有土斯有財”是華人根深蒂固的財富觀。上世紀50年代開始,大舉進軍房地産,成了黃廷方事業的轉折點。
他的第一個項目,是在新加坡華登嶺建了72間排屋和半獨立洋房。
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房地産慘淡,被稱“房地慘”,許多開發商破産。
當時,華登嶺一帶下雨就淹水,房子滯銷。黃看准時機低價買下地皮建洋房,再以每棟10萬新元的誘人價格出售,由此賺到第一桶金。
短短幾年間,黃廷方一口氣買下烏節路大批地皮,後來相繼建起遠東購物中心、遠東商業中心、烏節商業中心等多幢商廈,被譽爲“烏節地王”。
最終,黃廷芳生前在這一新加坡商業心髒地帶,約九座購物中心、三家酒店、一棟服務公寓,都由黃氏家族直接或間接擁有。這還不包括其興建中的公寓,以及握有的地皮。
在地産界站穩腳跟後,1960年,黃廷芳一手創立了大名鼎鼎的新加坡遠東機構。這是一家東南亞最大的私人房地産開發商。據統計,新加坡每6間私人住宅中,就有一間由遠東機構興建。
但是很快,到了上世紀70年代,黃廷芳遭遇第一次危機。新加坡政府抑制過熱的房地産市場,市場陷入低迷。黃廷芳受到影響,他轉戰香港,創辦信和集團,繼續地産生意。
在香港,他複制新加坡模式,大片買入那些具有發展潛力卻無人問津的荒地,獲利頗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因未來前途問題導致經濟低迷,信和集團大虧超10億港元,幾乎到破産的邊緣。黃廷芳剛喘過一口氣,便繼續在香港購買地皮。
1997年香港回歸時,黃是唯一受邀見證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新加坡商人。
“不要在房産市場蓬勃時才進場,市場疲弱時就退場。”就是這樣的理念,幫助他在新加坡和香港地産界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黃廷芳非常勤奮,經常一天工作12到18小時,他稱自己要做一名“全天候創業家”,最常說的就是“能者多勞”。
然而,富貴之後的黃廷芳卻變得異常低調。他交代公司職員,即使迎面相遇,也不要跟他打招呼或問好。
一名前遠東機構職員曾公開表示,黃廷芳很少主動與人打交道。他的辦公室采用的是暗玻璃牆,大門常閉。
他害怕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他曾接受一家媒體訪問,攝影記者在旁邊拍照。保镖突然把相機搶過來,交還相機的條件是不得刊登照片,“否則采取法律行動”。
黃廷芳經常工作到深夜,然後到紐頓小販中心吃碗兩塊錢的面。他不讓自己照片出現在報章的原因之一是,擔心吃面時不安全。他曾袒露心聲,“人們一旦知道我是誰,知道我有錢,有人就可能會綁架我”。
他同時擔心家人的安危。另一位長期觀察黃氏家族的人稱,“黃廷芳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綁架盛行,人人自危,更別說有錢人”。
現在新加坡被看作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黃廷芳去世之後,謹小慎微的風格卻仍牢牢刻在遠東機構身上。記者曾多次聯系他們,遠東機構公關負責人都說,“我們不能透露任何關于黃氏家族的信息,這是一貫做法。”
除此之外,黃廷芳對孩子們的教育也十分嚴格,要讓他們學會自律和克制。
黃廷芳幼子黃志達曾買過一輛豪華跑車,結果父親一頓教訓後,他只得把車退了:“我們家是本分生意人,不出花花公子。”
黃志達回憶黃廷方在世時,常常教導他:
“嚴愛”( toughlove)的話,即使會使你傷心難過,還是必須點醒你,因爲只有我才會那麽做。由于你高高在上,大家只會對你說奉承的話,“忠言逆耳”啊!
02.
兄弟分工不分家
從2007年開始,黃廷芳率領黃氏家族成爲新加坡首富。2010黃廷芳年去世,享年81歲。家族企業開始由兩個兒子即現在的黃氏兄弟執掌。
父親去世後,黃志達與黃志祥盡管遵從父囑,低調而謹慎,但因旗下有資産登陸資本市場,這一首富家族的更多信息才爲外界所知。
黃氏家族在傳承上,采用的還是當今海外華商企業中很流行的“子承父業”方式,但在分配過程中,並非簡單的“均分模式”,而是“分塊(地域板塊)不分家”。
“不分家”模式,已是海外及台灣等地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的常態模式,因它能規避企業所有權的“碎片化”,故而被許多家族企業作爲走出“富不過三代”魔咒的最佳選擇。
黃氏家族能在交到兄弟們手上後繼續延續輝煌,也是因爲黃廷芳生前早早就規劃了傳承路徑,從小就教育孩子如何接管家族生意,重視培養後代的商業嗅覺和決策力。
黃廷芳2010年去世,事出突然,但是黃家二代兩兄弟還是遵從父親生前的安排,平穩地接手了家族生意。因此,在時代的交接中,黃家未曾出現那些分家爭家産的鬧劇,讓兩兄弟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黃志祥和黃志達分別于1952年、1955年出生。長子黃志祥,從英國知名學府學成歸來後,22歲的他,就被父親帶著一起進軍香港市場。1975年的香港,英資集團和華資集團在地産市場上激烈角逐,爲了買下香港九龍尖沙咀及中環地皮,他們與馬來西亞糖王大亨郭鶴年等強強聯手,合作競投。
香港一役,獲利頗豐,黃廷芳不久就把黃氏家族在香港的經營管理權,全權交給長子黃志祥,就是今天家族企業旗下的香港“信和系”版圖。90年代後,他又把黃氏家族在新加坡的經營管理權交給次子黃志達,也就是今天的遠東機構旗下産業板塊。
接班之後,這對兄弟執掌下的遠東機構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業務涉及住宅、酒店、零售、商業、工業以及食品與飲料行業等,避免單一業態的風險;且與中國的聯系也更加緊密。
一起來看看,黃家龐大的企業版圖:
在房地産業,兄弟倆也有了突破。相比而言,黃廷芳早期建房都比較簡單、樸實,“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設計都給人以沉悶感。”
熟悉遠東機構的一位人士稱,黃志達受過美國教育,他接手遠東機構後,非常注重房屋設計感,連著拿了幾個房屋設計獎。
03.
黃氏家族的中國情結
作爲華人家族,黃氏一直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頗有“中國情結”。
雖然黃氏家族企業對外披露的消息不多,我們還是可以從當年上市前夕,他們遞交的財務報表中找到與中國相關的許多信息。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不久,深圳舉行了首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黃廷芳就把兩個兒子叫上,一起出現在交易現場,觀摩競拍。
廈門是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當廈門剛剛開始出讓土地之時,黃廷芳就帶著兒子來了。他以壓倒優勢的價碼競得廈門推出的五塊地皮中的四塊,現在的價值早已飙升。
到了兩兄弟時代,更是精誠合作。信和集團先提出進軍中國內地,而後遠東機構跟進,一開始是借信和集團的平台進行投資。
根據信和集團的財報,截至2011年底,其在內地的土地儲備達283萬平方米,在重慶、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福州、漳州和成都等城市都擁有項目,但是272萬平方米即96%的儲備尚未完全開發。
黃氏兄弟身上也有閩商慣有的那種的鄉土情懷。
2011年3月,福建代表團訪問香港,得到了黃志祥爲主的閩籍商人的款待。一個月後黃志祥到福建考察,得到了省領導們的熱情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黃志祥還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2年8月,遠東機構將酒店業務分拆注入遠東酒店信托,以7億新元(約36億元人民幣)的募資規模在新加坡IPO(首次公開募股),爲該國年內募資額最高的新股。至此之後,黃氏兄弟的財富之路又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不過,就在去年,黃志祥家族又讓外界見到了他們的愛國愛港之心。
2019年,香港發生了暴力示威活動,香港油尖旺街區一片狼藉,地上堆滿了雜物和磚塊。爲了不影響交通,很多民衆都自發到街上打掃。而當時黃志祥正好坐車經過,于是下車幫忙清理街邊雜物。
滿頭白發、身穿灰色西裝的黃志祥手上戴著紫色手套,看上去相當全神貫注。黃志祥身體力行,守護香港的決心,令人動容。
如今,家族第三代也走上台前,管理著旗下各大産業。在2007年,香港信和已換上黃志祥及長子黃永光搭檔的“父子兵”,另一位黃家第三代、黃志祥長女黃敏華,也于2005年升任信和集團總經理,被推到了台前。
將來也將由他們續寫著首富家族“富過三代”的傳奇故事。
不得不說,坐擁巨大財富,卻如此低調謙遜、身體力行,又不忘愛國愛鄉的首富家族已經不多了。
外聘網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