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9 13: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說起WTO,很多人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還有一個WTO——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2001年,該組織在新加坡舉行了第一屆廁所峰會,並規定每年的11月19日爲世界廁所日。
關于方便,有些很有意思的數據——每人每天大約要上6~8次廁所,一年約2500次,一生大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裏度過,女性“奉獻”給廁所的時間更長……如廁實在是人生一件大事,“方便”好了身體才會更方便。
新型設備讓“如廁”更方便
隨著“廁所革命”的發展和推進,一些新型設備也層出不窮,正是因爲這些智能裝置的出現才會讓我們的“如廁”更便捷。
新報警裝置——放個濕度測試儀
衛生間是家裏最潮濕的地方,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以及一些小戶型家庭。據悉,沒有外開窗的衛生間,衛生間濕度一般在25%~35%之間,而淋浴後,衛生間內的濕度最高可達95%,正是細菌和病毒最“喜歡”的環境基礎。現在有種溫濕度測試儀,能即時顯示廁所溫度和濕度。一旦衛生間裏的濕度超出合理的範圍,測試儀會發出警報,提醒該給衛生間通風、幹燥了。
新照明工具——裝盞紅色小夜燈
起夜時需要照明,但英國BBC廣播曾報道,打開白熾燈的那一刹那,即便是短暫地暴露在燈光下,也會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擾亂生物鍾。可以給衛生間裝盞夜光燈,燈光柔和又節電環保,還能作裝飾。不過夜光燈最好選紅色,抑制褪黑激素的速度要稍慢些。
新衛生習慣——撤掉開放式紙簍
在歐美等許多發達國家,衛生間裏沒有紙簍,便後的衛生紙可直接丟進馬桶。衛生間裏還備有信封似的一次性紙袋,女性可將用完的衛生用品裝進去,再丟進專門的紙簍(帶蓋的封閉式紙簍)。美國預防雜志曾發文稱,廁所裏放垃圾箱或紙簍會大大增加細菌繁殖的速度,使衛生間變成病毒繁殖場(美國《預防》2001年7月23日)。最好撤掉衛生間裏的紙簍,或者將垃圾封好,帶出衛生間。
新關鍵設備——能測血糖的智能馬桶
美國和日本推出了智能馬桶第二代,不僅能夠根據使用者的尿液、承重等測試出使用者的血糖、血壓、激素水平,還能根據這些數據制定出一套餐飲和運動建議。有的智能馬桶還能追蹤女性的月經和荷爾蒙,甚至告訴你已經懷孕了!想一想,第一個告訴你懷孕的消息的,竟然可能是馬桶,這將是一件多麽好玩的事!
上廁所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修建廁所自然成爲一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隨著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進步,我們需要對廁所進行升級和變革,至少達到“功能完善、幹淨整潔、環境舒適”的標准。
此前,杭州市政府網站上正式公開了《杭州市“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公布了未來三年內的“廁所革命”行動計劃並向市民征求意見和建議。
未來三年,杭州“廁所革命”將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區內的公廁——還包括農村、城郊結合部、加油站、集貿市場、旅遊景點、車站碼頭等地區的廁所,都會進一步加強管理水平。
“幹淨、整潔、免費、方便一直是杭州公廁的‘代名詞’。杭州公廁2013年獲得住建部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7年,杭州配有專門保潔人員管理的公廁已達1627座,主城區基本形成了‘10分鍾如廁圈’。
杭州公廁有“二無二有”的特點,全國找不到第二個。“二無”,就是“無味”和“地面無水”,“二有”就是“有紙”和“洗手有水”。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主任張平說起這事很自豪,“我一直希望,大家進了公廁,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溫馨。”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遊泳,發現泳池邊總是放著一個大風力吹風機,一問才知道,這樣泳池內溢出的水會很快幹掉。我覺得這個可以借鑒。”此外,張平調研後還發現很多公廁晚上不夠亮,容易摔跤。
今年,杭州城區要提升改造公廁100座,這些都已試點安裝吊(壁)扇或小型鼓風機,確保廁內地面始終保持幹燥、無積水,另外還換上了同等能耗的LED燈,照明水准已達到居家水平。
“我和同事們討論公廁問題,很多次大家都提到母嬰、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廁問題,所以,我們大力推進‘第三衛生間’建設。”據悉,今年杭州會在74座內配有“第三衛生間”,它們的出現更適應杭州這樣的旅遊城市。
“未來我們對杭州公廁的建設與運營還有很多想法,最強烈的一點就是要拓展其服務範疇,讓每個公廁都變成一個綜合體。”張平說,他去國外考察,發現很多廁所都變樣了,一半賣咖啡,一半是廁所。客人絡繹不絕,誰都不嫌棄。張平說,要讓公廁不再産生“鄰避效應”,就要繼續提升品質,“只要外觀協調,沒有味道,服務質量保證,這事肯定能成。”
在外面用公共廁所是常事,許多人在使用公共馬桶時,都擔心不清潔而被傳染上一些性傳播性疾病和皮膚病,特別是對女性而言。皮膚性病科專家表示,從理論上的確有被傳染的可能,前提是滿足傳染的基本條件,不過實際生活中被傳染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皮膚本身有破潰,建議外出還是蹲廁較爲衛生。
武漢市普愛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徐慧珍介紹,像淋病、梅毒、尖銳濕疣等性病主要通過性行爲這種直接接觸傳播方式進行傳播,而且淋病、尖銳濕疣等性病的病原體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
公共場所不易保持環境清潔衛生,一個患有性病的人用過馬桶之後,下一個再用的人在理論上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不過這需要同時符合幾個條件,才有可能被傳染,一是在人流密集的場所,有足夠多的致病微生物數量;二是馬桶在之前被性病或皮膚病患者使用過,留下分泌物;三是使用者皮膚本身出現破損而接觸了這些微生物,加上免疫力低下,就有可能患病。
武漢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馮愛平教授也表示,在實際生活中,“這種馬桶傳播的可能性很小,門診上也基本沒遇到過”。他指出,微生物病原體離開人體後在外界存活的能力比較低, 如果馬桶圈能保持幹燥、消毒劑經常性消毒;紫外線或高溫消毒,就很容易殺滅。再加上人的皮膚有天然的屏障作用,在人身體健康、皮膚幹燥清潔的情況下,幾乎不存在通過馬桶被傳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完全不必過度擔心。
相比傳染性病,一些真菌性皮膚病,共用馬桶傳染的可能性略大,比如體癬、股癬、毛囊炎、疖腫等。不過徐慧珍醫生強調,這種可能性是建立在人本身健康狀況不好、皮膚有破潰的基礎上。
所以建議如果身體狀況不佳或有皮膚本身破潰情況,盡量避免使用衛生環境較差的公共坐便馬桶,如果不得不用,最好在使用之前先沖一遍水,或用一次性馬桶坐墊紙隔住馬桶圈,避免直接接觸馬桶。在可以挑選的情況下,蹲廁比馬桶更爲衛生。沖馬桶的時候,盡量先蓋上再沖水,避免水霧飛濺而造成汙染。
(綜合杭州日報、人民網、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