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沒做好的情況下,就想做慈善家,對企業經營者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
2021年8月11日,天津街頭的鴻星爾克店鋪。
本刊記者/溫如軍
近日,被稱爲“國貨之光”的鴻星爾克向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1億元款物,公司藉此再度沖上熱搜。
一年前,鴻星爾克向河南鄭州特大暴雨災害災區捐贈5000萬元,讓這個已經淡出公衆視野的公司成爲全民熱議的對象,許多人下單購買鴻星爾克公司産品以示支持,掀起一場狂歡式的“野性消費”。
與此同時,對它的質疑也從未止息:一邊虧損一邊大額捐贈,這是一種營銷策略還是真心做慈善?
“破産式捐款”
7月30日晚,在一場公益晚會中,鴻星爾克宣布捐贈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總價值爲1億元的物資和捐款,用于幫助困難殘疾人和家庭改善生活質量。
7月31日晚9點左右,近17萬人湧入鴻星爾克直播間,不少粉絲留言提及此次捐款,“野性消費2.0走起”“你都這麽慷慨了,我只能繼續刷單了”“良心企業、正能量企業、愛國企業”等大量的標簽出現在評論區。
也有人認爲是一種炒作:“不炒作沒人買了。”
實際上,這並不是鴻星爾克第一次向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早在2018年,鴻星爾克集團與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設立了“鴻星助力·衣路有愛”的公益項目。從2013年至2020年,鴻星爾克集團累計向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愛心物資共計1.8億元。
近日,鴻星爾克宣布向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1億元款物。
鴻星爾克成立于2000年。和福建晉江當地大部分鞋廠的創業曆程一樣,它也是靠著貼牌和代工起步。2001年,鴻星爾克請來了知名影星陳小春作爲其形象代言人,打開了知名度。
2005年11月,鴻星爾克奔赴新加坡上市,成爲中國鞋業品牌第一個海外上市的企業。上市之後,有了資本的加持,它開始迅速地開疆拓土。鴻星爾克的銷售收入突破14億,2007年又達到了20億元,專賣店一度擴大到7000多家,産品遠銷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正當鴻星爾克春風得意之時,卻在競爭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獨家贊助商的過程中輸給了阿迪達斯。這也成爲了該公司從巅峰滑落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隨著安踏、李甯、361°、特步等本土品牌的崛起,一度擠占鴻星爾克市場份額,加上自身經營存在問題,鴻星爾克在2010年開始走下坡路。當年財報顯示營收14億元,但實際是虛增額度高達11.4億元。此事經會計師事務所曝光後,鴻星爾克的股票也在長期停牌後,最終選擇退出新加坡證券市場。
從此,鴻星爾克似乎就從大衆的視線中消失了,甚至一些人認爲這家企業已經倒閉,直到2021年7月,因向河南水災捐贈價值5000萬元的物資,它才突然走入大衆視野。不少人被鴻星爾克“雖然巨虧但不忘做慈善”的情懷感動,稱其爲“國貨之光”,因此大量湧入直播間購買公司産品,鴻星爾克抖音直播間一周內就完成了7700萬元的銷售額,
鴻星爾克的捐贈沒有止步于河南水災,此後又相繼捐款給山西、泉州等地。
2021年,吳榮照在自己的抖音賬號向網公衆解釋鄭州水災捐款情況。
根據媒體披露的數據,2019年,鴻星爾克營業收入爲22.27億元。2020年,其營業收入爲28.43億元。至于鴻星爾克具體的利潤數字和更詳細財務情況,暫無官方數據。不過也有多家媒體報道稱,2020年該公司營收爲28.43億元,虧損2.2億元;2021年上半年,鴻星爾克淨虧損6000萬元。
如此,一邊虧損一邊捐款,被網友貼上“破産式捐款”的標簽。
7月25日,鴻星爾克董事長吳榮照發微博稱:“鴻星爾克面臨轉型,依然非常艱難,但是倒也沒有像許多網友所調侃的‘瀕臨破産’。”
“野性消費”過後
鴻星爾克因爲做公益而博得大衆好感,雖然每次都能引來民衆的“野性消費”,但終究不能解決一個企業的經營問題。
《中國慈善家》注意到,河南水災後,鴻星爾克的直播間每天遭近萬人取關,門店客流量也在大幅減少。而與此同時,有關鴻星爾克的質量、設計等話題也屢被吐槽。
近日,北京永興奧特萊斯因銷售的鴻星爾克羽絨服不合格,被北京市門頭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438.2元。
據官方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7月,在門頭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監督抽查中,北京永興奧特萊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羽絨服産品,經抽樣檢驗,充絨量、含絨量、絨子含量不符合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准,檢驗結果爲不合格。
在鴻星爾克官方旗艦店中,銷量排名第一的一雙運動鞋售價195元,月銷3萬多雙。400多條追評中,不乏“差評”,主要集中于用戶體驗及鞋子質量方面。銷量第二的一條售價89元的運動短褲,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開線、掉色等問題。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台的“黑貓投訴”中,涉及鴻星爾克的投訴高達1760條。
亟待規範的“捐物”
《中國慈善家》從福建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了解到,本次鴻星爾克捐贈的1億元物款中,超過80%都是物資,包括鴻星爾克自己品牌的衣物。另據媒體公開報道,2021年河南水災該企業捐贈的共計5000萬元物款中,物資占據90%以上,截至去年11月初已經到位60%以上,其它信息暫未披露。
有部分民衆質疑說,鴻星爾克是通過捐贈的方式去庫存,消化積壓的“舊貨”,捐贈物資是否和受助對象的需求度相匹配,需要打上問號。此外,還有人擔心鴻星爾克無法兌現自己的捐贈承諾。
2021年,河南遭遇水災,鴻星爾克捐5000萬物資,網友湧進鴻星爾克的直播間,將所有商品一掃而空,主播陷入了無貨可賣的境地,只能賣唱。
現行《慈善法》中,對經營不景氣的企業有豁免條款。例如,《慈善法》規定,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後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産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向當地民政部門報告,經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後,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按照物資來源不同,物資捐贈一般分爲三種情形:捐贈人爲了捐贈而自主采購物資;捐贈人將自産物資用于捐贈;捐贈人作爲經銷商將其批發或零售的物資用于捐贈。
實際上,捐贈物資評估定價一直存在爭議。《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關于規範基金會行爲的若幹規定(試行)》等規定中,均提到按捐贈物資“公允價值”作爲入賬價值,並以此確定捐贈票據上列明的捐贈金額。
當捐贈人作爲生産廠家將其自産的物資進行捐贈時,捐贈人是捐贈物資的生産商,並且有其生産的同類商品出廠價憑據做參考。因此,這種情況下,接受方基金會以出廠價爲捐贈物資的公允價值來確認入賬價值。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京師善財傳承實驗室首席專家傅昌波在接受《中國慈善家》采訪時指出,當前很多慈善捐贈都是供方思維主導,而不是需方思維。特別是物資捐贈,受捐機構應該先評估所接收物資與最終收益人的需求匹配性,再決定是否接受捐贈。
“對于物資捐贈如何客觀評估、公允定價,以及如何測算、誰來承擔捐贈物資抵達受益人所需的倉儲、物流、分發等環節成本,捐贈協議裏都應該明確。”傅昌波說,在中國慈善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需要進一步完善物資捐贈的規範和流程。
針對鴻星爾克的捐贈,記者多次聯系鴻星爾克采訪,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應。
企業做慈善應量力而行
商業向善,是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方式之一。
鴻星爾克在其官網寫道,一個企業,不應該只是關心自己企業的收益,還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回饋社會,幫助弱勢群體。在鴻星爾克看來,企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社會中獲取資源,就應該回報社會、負有一定的社會責任。
吳榮照在鴻星爾克直播間直播帶貨。
然而,企業在經營狀況並不好的情況下,應該如何理性地承擔社會責任?
在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社會創新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朱睿看來,“商業向善”並不是簡單的捐款,而是企業家能夠去挖掘、發現商業活動中的公益價值,將其梳理並清楚地呈現出來;同時,在企業戰略中加以確認,在業務發展以及資源配置中體現出這些公益價值,讓企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成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我想要告訴企業家的是,真正的商業向善,不僅是簡單的捐款這種傳統的公益方式,而是用商業的邏輯,更有效率地解決社會問題,讓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並因此讓企業家贏得尊重,獲得尊嚴。”朱睿說。
傅昌波則認爲,企業慈善是我國新時代慈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慈善行爲都值得鼓勵和褒揚。從國際上看,在規範操作的前提下,企業慈善即使抱有提高商譽和品牌知名度的目的,也是應該得到允許的。
“企業本質上應當是營利機構。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分爲多個層級,最基礎的,是合法經營、創造利潤、照章納稅,對投資人、員工和環境負責;進階版的,是要盡可能讓企業自身成爲向善的力量,能夠爲社區建設、社會治理、共同富裕等做更多貢獻。對于進階版的社會責任,企業應當量力而行。”傅昌波說。
在傅昌波看來,企業在創業或轉型過程中,基于投資人的共識,或許在特定時間段可以有戰略性虧損,但仍要有明確的營利路線圖和時間表。如果一個企業長期不盈利,同時又持續做大額捐贈,這樣的企業可能持續不了多久,因爲它顛覆了企業最基本的底層邏輯。
“企業家沒做好的情況下,就想做慈善家,對企業經營者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傅昌波說。
目前,擺在鴻星爾克面前的難題是,熱度消散後,如何依靠品牌自身影響力留住消費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