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産業最近不論在政策還是市場方面都格外熱鬧。
鐵礦石價格持續走高,在5月7日剛剛突破212.8美元大關,5月10日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一度上漲逾10%,又創下了每噸226美元的價格曆史新高。鋼鐵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五一”小長假結束後,國內鋼材價格快速上漲,5月8日,國內重點城市25mm三級螺紋鋼平均價格5661元/噸,較前一日上漲106元/噸;當天熱軋卷板價格達6118元/噸,打破了2008年曆史最高點紀錄。
與紅紅火火的産銷盛況相對的,是産量和産能雙控在政策上的收緊。
4月28日,部分鋼鐵産品進出口關稅調整政策發布,降低多種原材料進口關稅的同時鼓勵多種基礎性鋼材“出口轉內銷”,緩解國內市場的鋼材短缺。新版《鋼鐵行業産能置換實施辦法》也在“五一”小長假結束後出台,鋼鐵産能置換比例明顯趨嚴。
高産量、高性價比的中國鋼鐵行至低碳轉型的“路口”,是會被日益收緊的環境低碳政策掣肘,還是會憑借良好的市場狀態抓准轉型機遇?
鐵礦石的非合理因素漲價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的鐵礦石供需總量上並不存在失衡問題,由于市場因素,僅在部分高品質鐵礦石品種方面存在結構性失衡。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鐵礦石供應鏈受阻,鐵礦石港口庫存由年初的1.25億噸左右快速下降至6月份1.06億噸,港口庫存量趨緊。但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隨著國內疫情好轉,經曆了一年有余的疫情沖擊後, 4月30日的港口庫存已上升至1.3億噸。
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國産礦産量2.35億噸,同比增長了21.6%;進口礦2.83億噸,同比增長8%;生鐵産量2.2億噸,同比增長8%。
據此,李新創表示,目前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並非供需基本面産生的影響,而更多是非合理因素漲價。
李新創認爲,相關方面已經通過在放寬初級鋼鐵産品進口限制,替代部分鐵礦石需求的同時,壓減粗鋼産量,減少鐵礦石需求預期,並且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國內礦開發。此外,在鐵礦石定價機制優化、限制鐵礦石期貨炒作等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産量産能的政策雙控
4月29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取消部分鋼鐵産品出口退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自5月1日起,取消部分鋼鐵産品出口退稅。同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 5月1日起,調整包括生鐵和還原鐵,鋼坯鋼錠、再生鋼鐵原料和鉻鐵等四大類鋼鐵産品進口關稅爲零關稅。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表示,鋼鐵關稅的調整,總體方向是減少出口增加進口,這將有利于增加國內鋼鐵總供應,不僅有利于平抑過快上漲的鋼鐵價格,減輕下遊行業的成本上升壓力,也有利于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壓力,此外,作爲重要的高耗能産品,減少出口增加進口有利于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除了經濟措施之外,停滯了近一年半的鋼鐵産能置換工作將于6月1日重啓。工信部發布新的《鋼鐵行業産能置換實施辦法》,大幅提高鋼鐵置換比例,擴大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明確置換範圍,嚴守不新增産能紅線。這一實施辦法將于6月1日起實施。
執法檢查工作的開展也促使地方政策收緊。生態環境部在3月份對唐山市鋼鐵企業開展突擊檢查時發現,多家鋼企存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未落實相應減排要求、生産記錄造假等問題。之後,唐山市發布限産減排通知,對執行範圍內的鋼鐵企業,分別提出一定時間段內限産30%或50%的減排要求。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限産減排、産能置換政策,輔以進出口關稅,收緊鋼鐵産量的政策體系正在漸漸成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此前曾表示,工信部將從嚴禁新增鋼鐵産能、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進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堅決壓縮鋼鐵産量這四個方面促進鋼鐵産量的壓減,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産量同比的下降。
避免政策執行“兩張皮”
李新創認爲,目前鋼鐵企業環保限産減排政策總體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個別區域一刀切的管控手段,導致企業上千萬投資的脫硫脫硝設施頻繁啓停,催化劑失活、設備腐蝕嚴重降低使用壽命、啓停機非正常工況的耗能高碳運行。
因此,如何在地方層面給予環保真投入的企業一些差異化停限産管控優惠政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要避免國家政策制定與地方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兩張皮”的現象。“
還有一些地方提出了超超低限值要求。李新創透露,相較當前國家標准,當前國家超低排放限值與重點産鋼大省地方標准排放濃度限值已經大幅加嚴,基本也達到了現階段環保末端治理設施的處理能力上限。
個別地方超超低限值的提出,或使已開始或完成的改造項目建設推倒重來,且還需對已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節點進行提標改造。這又需要企業投入巨額成本,且可能導致高能耗、二次汙染等問題,甚至會催生一些爲求達標铤而走險,采用非常規手段的不良案例。
執行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5月10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鋼鐵去産能“回頭看”檢查工作的通知,將重點檢查2016年以來各有關中央鋼鐵企業、有關地區在退出産能情況、2021年粗鋼産量壓減工作情況等六方面。
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此前也曾表示,鋼鐵行業是我國主要的大氣汙染排放源之一,産汙環節多,汙染排放量大,一直都是汙染防治的重點行業。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鋼鐵行業在內的重點行業幫扶力度,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此外,大氣監督幫扶將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專項,會涉及到一些VOCs排放企業。涉及氮氧化物的重點排放行業和企業,也會納入相關的專項監督幫扶之中。
能源與技術有待攻關
面對低碳轉型壓力,高排放的鋼企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生産方式。作爲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消耗大戶,采用綠色能源是鋼鐵生産活動中行之有效的減排措施。
許召元認爲,鋼鐵行業首先要更加重視節能降耗,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進行精益管理,全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要從行業加強協同攻關,加大對氫氣直接還原煉鋼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創新,並逐步提高我國廢鋼再利用的比重,從而更好地利用清潔低碳能源在鋼鐵生産中的使用;此外,還要重視國際市場的全球化調節,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在必要時減少鋼鐵出口加大進口。
首鋼股份日前發文表示,現階段氫冶金在研發、産業化、流程化三方面面臨重大課題。現有制氫技術有較高能耗,會導致一定的排放。而氫在冶金流程上的使用,也有一些技術難題亟待破解。
首鋼表示,未來氫冶金可能展現爲單一的氫冶金流程,和氫冶金技術與傳統流程結合兩種形態,且它們可能會在較長時期內並存。
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電力市場分析師魏漢陽表示,目前國內雖然已經有不少企業進行了氫能煉鋼項目試點,但是成本依舊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大量綠色制氫並儲氫的成本仍較高,而企業要實現可持續地利用此項技術,降低成本才能具有市場可行性。
相比之下,電爐煉鋼則在當下顯得更加具有實操性。李新創認爲,電爐煉鋼采用電力爲主要能源,保持現有供電方式完全能夠滿其需求。未來國家進一步提高風電、光電等新能源使用比例,電爐鋼將是消納綠電的重點用戶之一。
許召元則表示,從長期看通過非化石能源方式生産鋼鐵是一個重要趨勢,但真正實現這種轉型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應該隨著我國新能源供應能力的提升而逐步發展,有許多相應的技術也需要逐步完善,鋼鐵行業低碳化的過程應該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作用相結合,既要努力加快進程,也不宜過于超前,超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承受能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