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記者 黃 嵘 航拍器攝)
今天,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盛事——2021廈門國際海洋周閃亮登場。本屆海洋周以“人海和諧 攜手共築藍色發展新十年”爲主題,緊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金磚創新基地”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熱點議題,包括海洋大會論壇、海洋專業展會、海洋文化嘉年華三大板塊系列活動,將爲市民提供一場豐盛的藍色盛宴。
自2005年以來,廈門國際海洋周已成功舉辦十五屆,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及18個重要國際組織的近千名官員和專家代表來廈出席曆屆海洋周活動,參加海洋周各項活動的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如今,廈門國際海洋周已逐步發展成爲與瑞典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相媲美的世界唯一的海洋周,成爲我國沿海城市、海洋各界以及國際社會對話、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
【亮點1】聚焦前沿融合新概念 著力打造四個“海洋+”
(廈門日報記者 黃 嵘 航拍器攝)
廈門國際海洋周致力于爲世界各海洋城市政府、海洋科技界、國際組織、政府間組織、海洋相關企業及機構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本屆海洋周融合新概念,打造“海洋+”活動,大大豐富了海洋周的內涵。
- 海洋+生態文明
海洋周首次舉辦“海洋超級年——2021全球關于海洋健康的進展”會議。這場有不少重磅嘉賓出席的會議將盤點今年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等各大全球盛會中關于海洋的討論和協商進展,並探討如何進一步促進和加快海洋行動。此外,2021海島生態保護國際論壇將圍繞海島可持續發展、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藍碳經濟合作機制、海洋空間規劃、海島生態修複技術等話題,對海島可持續發展進行討論。
- 海洋+碳彙
海洋碳彙,又稱“藍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目前,海洋碳彙已成爲全世界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今年海洋周首次舉辦2021藍碳國際論壇,將藍碳概念引入海洋周,10余名專家將分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管理工作經驗,與境內外代表一起探索潛在的藍碳生態系統。
- 海洋+朋友圈
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PNLG)和PEMSEA學習中心網絡(PNLC)是東亞海環境管理夥伴關系組織的兩大區域性合作網絡,今年PNLG和PNLC將在海洋周期間首次召開PNLG-PNLC聯合研討會。研討會以“推動未來十年新一代海岸帶綜合管理實踐”爲主題,會上PNLC等資深國際專家和PNLG成員代表將共同分享海岸帶綜合管理的進展及經驗,通過研討提升新一代海岸帶管理者的能力。
此外,PNLG年會將添新成員——韓國釜山市,屆時成員將增加至55個。年會還將完成官員換屆選舉,研究通過《PNLG戰略行動計劃2022-2030》,並簽署《西哈努克宣言》。會議將共同探討如何更好發揮城市間合作機制的優勢,繼續推動東亞海岸帶地方政府和相關利益組織在海岸帶綜合管理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實踐方面的信息交換和經驗分享,爲東亞海岸帶地方政府成員之間搭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鞏固PNLG的組織凝聚力,擴大PNLG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海洋周期間,還將舉辦爲期14天的2021年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及島嶼國家海洋空間規劃與藍色經濟發展研修班。研修班采用“線上+線下”方式開展,預計將有約80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及島嶼國家的代表參加。研修班內容涉及海洋空間規劃與海洋綜合管理、藍色經濟發展、海洋空間規劃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研修班還結合海島生態保護與整治修複綜合示範建設項目等海洋空間規劃先進項目考察,理論實踐結合,切實提升涉海規劃、研究、管理機構海洋空間與海洋經濟規劃能力。
- 海洋+文化
本屆海洋周將首次舉辦2021中華海洋文化廈門論壇,深挖海洋文化內涵,探討中國海洋文明的發展曆程,共尋中國海洋強國的曆史基因。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首次舉辦,30名選手將在廈門展開複賽和決賽的角逐,並通過廈門衛視向公衆展播,提升公衆版圖意識,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藍色夢想2021·人類與海洋”國際藝術展將開展“連線廈門”活動,將由藝術館駐北歐的團隊在北歐現場以“我心中的藍色廈門”爲主題,進入瑞典、丹麥學校和相關機構,通過采訪北歐海洋方面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向北歐藝術界推介廈門國際海洋周和海洋文化,建立廈門和北歐的鏈接,推動廈門海洋文化産業發展。
【亮點2】共同探索發展新機遇 賦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2021年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及島嶼國家海洋空間規劃與藍色經濟發展研修班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
本屆海洋周做好海洋經濟這篇“大文章”,致力于促進海洋産業的健康發展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水産品大會將從供應鏈上下遊及互聯網端全鏈條洞察行業發展新趨勢,尋找行業發展新增長點。中國海洋經濟(國際)論壇圍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構建”主題,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領導、專家、相關涉海企業負責人進行主題演講,爲廈門海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思路,針對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構建與海洋新舊動能轉換對策、區域海洋産業協同創新體系與平台載體建設、新基建與海洋産業智慧化、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海洋産業綠色發展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區域海洋公共服務體系構建與共享機制設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與“一帶一路”發展以及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提出對策建議和政策主張,爲各級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APEC藍色經濟論壇將采用線上會議的方式,以“藍色經濟發展與生態價值實現”爲主題,與各APEC經濟體及相關國際組織共同聚焦海岸帶區域,探討基于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藍色經濟實踐,推動APEC區域“強勁、平衡、安全、可持續和包容增長”,並提出APEC藍色經濟示範與合作倡議。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産學研用合作會議之海洋科技與工程分會將圍繞“海洋智慧觀測與數字孿生技術”“面向未來的深遠海養殖工程與技術”“面向未來的海洋可持續發展管治政策”“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高端論壇”四個議題,邀請境內外相關研究機構、企業代表進行主旨報告。這場線上會議將有國際鮑魚協會(墨西哥)、東亞海環境管理夥伴關系計劃(菲律賓)、太古輪船有限公司(新加坡)等近30家境外機構代表參加,共同探索海洋高新産業發展新機遇。
【亮點3】線上線下結合辦展 助力海洋文化傳播交流
考慮到疫情因素,爲持續發揮海洋周國際影響力,本屆海洋周共有16個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的形式辦展。
海洋周的老牌展會——廈門國際遊艇展將采用線上辦展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遊艇展”。目前,已有200余家各類知名企業、超過440件展品上線展示,展商展品覆蓋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爲國內品牌及企業對接國際展會、境外品牌提供國際視野,搭建商務橋梁。群衆消費熱點展會——高崎漁港海鮮節緊扣市場升溫特點,進一步打造“漁市遊”品牌活動,爲廈門市民的消費添彩。
海洋開放日中,集美大學將帶領觀衆“雲逛”自然科學館。這裏的館藏品曆史可追溯至陳嘉庚先生興辦教育時期,是廈門水産教育的寶貴遺産。屆時將線上展示2600余種水生生物,290余種陸生生物,其中有不少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或已經滅絕的物種。11月21日上午10:00-11:30還將通過集美大學抖音直播平台,向公衆展示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科普“海洋精靈”中蘊含的有趣生物學知識,爲公衆提供了解海洋的窗口,感受海洋觀賞生物以及經濟動物的魅力,進一步傳播人與海洋和諧發展的理念。
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整合線上、線下渠道,面向青少年和其他公衆傳播海洋科學,講述人與海的故事。線上方面,將于11月19日至11月25日開展海洋科學“空中課堂”,呈現功能實驗室、紅樹林生態修複功能等內容,邀請專家學者分享有關海洋科研工作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曆。線下將舉辦講座和科普劇活動,帶領青少年了解海洋汙染與濕地鳥類生態的相關知識,提高青少年的海洋科學素養。此外,廈門大學還將邀請學界、業界嘉賓開展講座,招募全國高校學子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目標共創工坊,一同探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海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周期間,市海洋局還將在多個平台展播海洋文化公開課,包括“南島語族與福建海洋文化”“中國海洋文明與閩南海洋曆史文化”“挖掘月港文化資源,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等內容,助力海洋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交流。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佘逸 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