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在供求失衡狀態下的全球糧食貿易保護主義、全球金融周期轉換中,東盟國家的潛在金融風險上升。”中國銀行研究院日前在北京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給出了如是判斷。
2022年以來,東盟國家經濟增長回暖,但“滯脹”壓力增加。一季度,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GDP同比分別增長3.4%、5.03%、4.98%、5.0%、8.27%和2.2%。俄烏沖突爆發以及能源價格的飙升,導致東盟輸入性通脹風險持續升溫,不過不同國家存在差異。5月份,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CPI同比分別增長7.1%、3.55%、5.4%和2.86%。
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複蘇緩慢、美聯儲加速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以及本國通脹壓力上升等多種因素交織,東盟國家宏觀政策紛紛轉向,加息提速。上半年,新加坡、馬來西亞率先加息。新加坡由于經濟基礎較爲堅實,爲應對美聯儲加息和持續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成爲東盟國家中最先收緊貨幣政策的國家;馬來西亞央行于5月11日調升隔夜政策利率25個基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亦有望于下半年宣布加息。
金融市場震蕩頻現
全球金融周期的轉向引致東盟國家金融市場出現震蕩。彙率市場方面,美聯儲開啓加息周期,美元進入強周期,東盟國家貨幣整體走弱。馬來西亞和泰國受制于旅遊業疲弱,經濟基本面尚未得到較好恢複。截至6月15日,泰铢、馬來西亞林吉特二季度分別貶值5.29%和5.12%,上半年分別貶值5.23%和5.95%,成爲東盟國家表現最差的兩種貨幣;菲律賓比索和印尼盾較年初分別貶值2.54%和3.33%;越南因出口旺盛以及內部經濟韌性,幣值保持相對穩定。
股票市場方面,在美聯儲加息和增長放緩的共同作用下,東盟國家股市多數下跌。越南和菲律賓跌幅更爲顯著。2021年至2022年年初,越南資本市場漲勢強勁,政府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企業收入增長相對穩健以及國際資本持續流入支撐了越南股市。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越南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截至6月15日,越南胡志明交易所指數較年初下跌20.43%。菲律賓央行于5月19日將基准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2.25%,是三年來的首次加息,直接拖累股市,二季度累計下跌12.3%。由于新加坡金管局年內兩次收緊貨幣政策,投資者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導致二季度新加坡股市下跌明顯,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8.9%。印尼得益于煤鎳資源出口,並且國內通脹壓力較小,二季度股市跌幅較小,爲0.91%,上半年印尼雅加達指數累計漲約5.13%。泰國、馬來西亞股市跌幅相對較小,分別較年初下跌4.5%和5.8%。
債券市場方面,美聯儲加息背景下東盟國家資金外流明顯,債券市場遭受大幅抛售,收益率大幅上漲。截至6月15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越南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較年初分別上行112、105、149和122個基點。其中,越南胡志明交易所二季度外資持股量收縮明顯,4月單月環比降低5.6%,美聯儲加息導致的資金外逃加上越南政府嚴格控制信貸資金用途,沖擊市場流動性,導致越南債券收益率上行明顯。
域內潛在風險增加
全球金融周期轉換成爲近期東盟國家金融動蕩的導火索,或將給其金融市場帶來潛在風險。
一是全球金融周期轉向影響東盟國家資本流動穩定性。無論是2013年美聯儲宣布縮減QE,還是疫情期間美聯儲重啓非常規性貨幣政策,東盟國家的跨境資本流動與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關系緊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間,各國采取嚴格控制措施,企業經濟生産活動停擺,經濟下行危機顯現,各國隨即實行寬松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這些流動性部分以尋求盈利爲目的,流入東盟區域,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的證券組合投資分別淨流入127億美元、64億美元和53億美元。2021年3月,受美債收益率以及通貨膨脹擡升的影響,東盟國家出現了短暫的資本外流,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資本流出金額達94億美元。在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有所緩和後,資本又再次恢複流入。
相較于2013年美聯儲釋放縮表信號導致的新興經濟體資本大量外流,此輪調整周期東盟國家已吸取教訓,隨著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時采取加息等措施穩定市場。但從近幾個月的跨境資本流 動形勢看,東盟國家不排除再次出現資本流入逆轉的可能。
二是不同國家風險暴露存在差異。首先,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差異。從經濟複蘇進程來看,東盟國家經濟持續複蘇但節奏出現分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新加坡、菲律賓GDP增速分別爲4.0%、6.5%,並下調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經濟增速至6.1%、5.6%、5.4%。除了疫情影響外,東盟國家經濟複蘇分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經濟政策的步調不一。印尼、泰國等國貨幣政策收緊步伐緩慢,尚未宣布加息進程。
其次,公共債務水平的差異。出于抗擊疫情的需要,大多數東盟國家普遍增加政府支出,顯著推升公共債務水平。盡管外債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從增幅來看,除越南外債占GDP比重較疫情前下降2.7%外,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外債占GDP比重較疫情前分別增長3.59%、41.4%、55.6%、20.9%、40.1%。隨著加息周期來臨,美元對非美貨幣走強,東盟國家償債壓力將隨之增加。
多國加強風險預警
鑒于東盟國家在疫情控制、經濟複蘇、金融市場波動三個維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相關經濟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密切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動態,及時針對其貨幣政策變化作出積極有效應對。研判美國經濟複蘇進展,爭取更多政策應對准備時間。
提升疫苗接種率,保障供應鏈安全。隨著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出現,部分國家疫情反複。東盟國家普遍存在疫情嚴重程度與疫苗接種率不匹配的問題,將增加其經濟脆弱性。東盟國家應盡快提升疫苗接種率,及時控制疫情。鑒于部分國家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敏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應積極采取措施保障供應鏈安全,減少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本國供應鏈和産業鏈的影響。
針對風險程度“因地制宜”采取應對策略。東盟國家應堅持“以我爲主”,根據本國經濟複蘇情況 采取適合的貨幣政策,防止過快收緊貨幣政策造成的風險。同時,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和風險預警,特別是在政策轉向的關鍵時間點,提升監測頻率和時效性,減少美聯儲政策轉向對本國的外溢影響,前瞻性防範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
路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