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裏是邵恒頭條,我是邵恒。
這兩天,關于日本德仁天皇舉行即位典禮的消息一直在新聞熱搜榜上。我問了身邊一圈人,發現很多人都是被儀式本身的隆重以及出席的各國政要所吸引,主要就是看看各國王儲照片,讀一讀王室八卦。
不過要說新天皇即位,有什麽實質意義?似乎也沒什麽。
因爲我們都知道,日本天皇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職位,沒有實權。相比起英國女王,日本天皇的權力可要小得多。
比如,英國女王每周都要跟英國首相舉行私人會面,能對國家政策提出“建議和警示”。甚至最近英國人還在討論,假如首相鮑裏斯·約翰遜在議會失去支持但是又拒絕辭職,那麽女王有權力罷免他。
但是日本天皇呢?他的工作都是儀式性的,比如說公布法令、頒布榮譽、會見外賓等等。甚至在日本憲法裏,有一條天皇的工作就專門叫,“執行各項儀式”。
所以一個沒有實權的天皇即位,有什麽值得我們關注的呢?
前段時間,我曾經在國際媒體上看到過一個系列報道。這個系列報道用5篇長文,記錄了日本皇室在二戰之後發生的變化。
這份報道表達了這樣一層觀點:雖然日本天皇沒有參政的權力,但是這個職位並不只是一個形象工程。天皇在日本政治當中起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日本可能存在的軍國主義苗頭進行制衡。
在今天的《邵恒頭條》中,我就和你分享一下這一系列文章的內容。
你肯定也知道,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本來就和天皇制度密切相關。
按照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都歸天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統帥權,甚至天皇還可以解散國會。
這樣的制度爲軍國主義的産生和擴散創造了政治條件。
後來,日本軍部的勢力日益增大,對外發動一系列的侵略戰爭,而這些戰爭正是以維護天皇的旗號發起的戰爭動員。
所以,當日本戰敗的時候,在美國有極高的呼聲,要把當時在任的裕仁天皇當作戰犯來公開審判定罪。也有不少人提出,天皇的制度應該被徹底廢除掉,以此來掐滅日本的軍國主義。
但是,當時在日本手握大權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可不這麽看。
他認爲要實現日本的去軍事化,天皇反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爲天皇是唯一能團結起整個日本的人。
麥克阿瑟有一個在他看來更理想的方案,不僅能讓日本皇室受到懲罰,而且還能通過皇室長期對日本施加影響。
這個方案我們現在都知道啦,就是讓裕仁天皇繼續當天皇,但是他必須公開宣布,自己不是神,而是跟老百姓一樣的普通人。
你也知道,在日本二戰戰敗以前,天皇在日本社會裏的地位是神一樣的人物,備受老百姓的敬畏。
有一張著名的照片,是麥克阿瑟跟裕仁天皇一起拍的。
照片裏倆人一對比,裕仁天皇顯得是又矮又瘦。而且麥克阿瑟站右邊,天皇站左邊。要知道在日本文化裏面,一般都是男人站在右邊,女人站左邊,所以左邊的位置對天皇來說是大大的不尊敬。
那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時這個照片對日本社會的沖擊。
後來,在1947年的時候,美國還做了一件事,就是讓日本改變了皇室的繼承規定。
新規定提出,只有現任天皇直屬的男性後裔,或者他的兄弟、叔伯才能繼承天皇的位置。這個條款有什麽深意呢?就是要避免日本皇室利用家族的其他分支,來重新喚起軍國主義。
當時,裕仁天皇的兒子,也就是今年4月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年齡才13歲。對于他來說,麥克阿瑟也有更長遠的計劃。
這份系列報道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明仁天皇要被當作一個能夠傳播價值觀的渠道來培養,這些價值觀是美國要用來重建日本的。”
所以首當其沖,就是要讓他接受美國式的教育。本來日本人很想找個英國人來當明仁天皇的老師,可是美方堅持,一定要美國人,所以他們從美國的費城找來一位女老師。
文章裏回憶了當時第一天上課的細節。女老師要給明仁天皇起個英文名,叫Jimmy。但是明仁就說,不,我的名字是親王。
女老師就不幹了,說你看我們這個課堂上雖然都是貴族,但是大家每個人都有英文名,有Adam,有Billy。你是親王,但是在這堂課上你就是Jimmy。
這時候氣氛就緊張了,所有人都盯著看明仁天皇的反應。最終天皇微微一笑,順服了。
所以你看,這是從起名字開始,就要滲透美國那一套價值觀。而且,也正是在這位女老師的影響下,明仁天皇形成了和平主義的政治傾向。
在很多其他事情上,也能看出來這種價值觀滲透對明仁天皇的影響。
比如婚姻上,過去日本皇室都要和皇室成員結婚。但是明仁天皇不幹,他偏要打破慣例,和一個在網球場上認識的平民姑娘結婚。
這倆人都會說流利的英文,都愛運動,都很都市化,還經常跟公衆互動。這可跟過去日本皇族的神秘低調的形象大相徑庭。
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了,就算日本天皇在價值觀上接受了和平主義,但畢竟,他還是沒有政治實權的,又怎麽制衡日本的軍國主義的苗頭呢?
其實,恰恰就是通過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那些儀式性活動。
明仁天皇在任期間,持續不斷地通過公衆活動來宣揚和平主義,呼籲日本對戰爭當中的暴行進行反思。
比如說,其中一趟裏程碑式的訪問,就是1975年的沖繩訪問。
沖繩是二戰當中傷亡格外慘重的地方,日本有超過10萬的日軍戰死或者被俘,平民的傷亡也不計其數。所以沖繩人對日本皇室非常憤怒,二戰之後日本皇室的成員一直都不敢去沖繩訪問。
但是明仁天皇打破了這個禁忌,1975年,帶著他夫人一起訪問了沖繩。當然,當時他還是親王,還沒有繼位。
他們在訪問的第一天,就有人沖著明仁天皇扔了一個燃燒彈。正常來說,那趕緊取消訪問吧。可他卻做了一個當時讓日本人意外的決定:不僅沒取消行程,還發布了一條聲明,向沖繩的戰爭受難者表達沉痛的心情。
這對當時的皇室來說,是向前跨了很大一步了。
在明仁天皇正式即位之後,這方面的公衆活動就更多了。
他走遍了二戰期間受到戰爭沖擊的國家和地區,從印度尼西亞到新加坡、泰國、越南、塞班等等。1992年的時候,還訪問了中國,正式爲日本侵華的罪行道歉。
在公衆輿論裏,明仁天皇也總是和推崇軍國主義的日本右翼勢力唱反調。
2015年,安倍政府通過了一條能讓日本軍隊參與到海外沖突當中的條款。明仁天皇雖然不能直接回擊,但是,他特意在當年日本投降紀念日的演講裏說了一句話,說,“希望戰爭的野蠻永遠不被重複”。
你可不要小看了這些公衆活動。雖然天皇不能直接參政,但公衆影響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權力。
通過公衆活動,明仁天皇實質上爲自己塑造了一種道德權威。
4月份明仁天皇的退位,其實也是施加這種公衆影響力的結果。本來按照憲法來說,天皇是不能提前退位的。但是明仁天皇破例通過電視台發表了演說,公開表達了自己希望退位的意願。老百姓一邊倒支持,倒逼日本政府,把修改憲法提上了議程。
甚至有評論猜測,天皇選擇退位的這個時間點,也跟他想推行的和平主義理念有關。
安倍上台之後的一系列動作,讓旁觀者不禁聯想起日本過去某些軍國主義的朦胧影子。比如說,在2017年,安倍還曾經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改變日本憲法裏的和平條款第九條,讓日本自衛隊徹底符合憲法。
但是日本天皇提出來要退位,那沒辦法,保守勢力也必須轉移注意力,優先處理天皇的退位問題。當然啦,這只是觀察者的推測,我們無從考證。
現在,新任天皇,德仁天皇即位。
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最值得問的問題也許是以下這兩個:
一是,他能否延續上一任天皇的和平議程?
二是,既然這位天皇更年輕、更有活力,他能否提升皇室的公衆影響力,鞏固皇室在和平主義問題上的道德權威呢?
這就是爲什麽你會看到,媒體在報道德仁天皇的即位典禮的時候,格外關注他在即位演講中,“和平”這個關鍵詞,到底被提及幾次。
其實,從過去的表現來看,德仁天皇和他父親的和平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執行操作上,他面對的挑戰毫無疑問更加艱巨。
在國際環境下,貿易和軍事的摩擦頻繁出現,這正是民粹主義和軍國主義生長的土壤。
而在日本國內,經曆過戰爭的一代人正在老去、逝去,關于戰爭的傷痛記憶也隨之褪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德仁天皇會采取什麽策略,在日本國內繼續推行和平主義呢?
在《邵恒頭條》,我也會爲你持續關注。
雖然說今天討論的話題有點沉重,不過看了這一系列的報道,我也有另外一個啓發:儀式感真的太重要了。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或者改變別人,不如嘗試一下,通過儀式來建立新的習慣,潛移默化地轉變思維方式。
好了,這就是今天的《邵恒頭條》。我是邵恒,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