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交通建設總投資將突破1000億元,産業項目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今年是東莞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啓動之年,數千億元的資金需求,爲金融機構帶來無限的商機,也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從今年東莞市委“一號文”開始,到3月中旬的“金融助力‘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推進會”,東莞都在釋放出一個信號,立足産業金融定位,東莞將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領域合作,包括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重點吸引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知名創投風投機構落戶,爭取人民幣N R A +賬戶的創新應用,打通境內外、本外幣、離在岸的融資通道等等。金融是經濟的血液,順暢的資金流動就是布滿經濟部門的血管,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供血作用。東莞如何用好金融工具?
鎖定産業金融定位
3月中旬,“金融助力‘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推進會”舉行。東莞市副市長劉炜細數了東莞的資金需求。
在城市品質提升方面,圍繞“一心兩軸三片區”規劃建設,將有一大批涉及民生的重點工程上馬。特別是地鐵建設將全面掀起高潮,1號線啓動建設,加上穗莞深、佛莞城際軌道以及贛深、深茂等鐵路的建設,東莞在交通建設方面總投資將突破1000億元。
在重大項目建設方面,目前正在建設或者計劃年內動工的産業項目有200多項、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近400億元。此外,還有一大批預備項目處于儲備當中或正在洽談。
“這些將形成數千億元的資金需求,均離不開廣大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劉炜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是東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新時代工作新局面的關鍵時期,諸多領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規劃涉及三方面: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量發展特色金融産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當下,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因而産業金融是東莞金融發展的特色,也是優勢所在。這一次會上,東莞方面也透露出,立足産業金融發展目標定位,東莞將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領域合作。例如,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重點吸引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知名創投風投機構落戶;持續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東莞板塊”,支持一批創新型企業赴“科創板”上市;先行先試爭取人民幣N R A +賬戶的創新應用,打通境內外、本外幣、離在岸的融資通道等。
固本強基
金融助力大灣區建設,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它們具有資金流的聚集和輻射效應,對活躍和支持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扶持作用。近年來,東莞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力持續增強,涵蓋了除保險業外的金融業主要種類。近年更先後組建東莞金融控股集團、東莞科技創新金融集團,資産規模合計超6700億元,以東莞銀行、東莞農商行爲代表的地方銀行機構在本地的市場占有率合計超1/3,東莞銀行的上市申請也已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東莞金融控股集團(簡稱“東莞金控”)是東莞2016年組建的地方金融機構,資産規模合計超6700億元。借鑒的是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等國內外先進經驗,構建東莞“國資委-金融控股平台-下屬金融企業”三層管控架構模式。
2018年下半年,A股市場不少上市公司出現股權質押風險,東莞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當前10月19日,由東莞市委市政府牽頭,總規模達50億元的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火速落地並展開運作。根據公開信息了解到,這只基金是全國地級市中首只成立並完成備案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其中東莞金控就是股東方之一。也就是這一次,讓大衆對東莞金控這一家金融巨無霸有深刻的認識。截至目前,共有5家上市公司獲“纾困”。官網資料顯示,東莞金控瞄准“金融+産業”的發展定位,爲東莞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一家東莞科技創新金融集團,定位爲創新創業和科技發展領域的産業基金運作平台、國有資本投資平台以及科技金融服務平台,促進東莞市科技、金融、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東莞科技創新金融集團對標的是深創投,打造一個東莞本土主流的科技創新投融資平台,助力東莞早日成爲大灣區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同時定下了一個初步目標:三年內,爭取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10億元,投資科技型企業20家左右,成功培育“倍增計劃”企業10家左右。
南城+濱海灣
金融“雙子星”做好存量和增量
上市公司+
相較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的統籌協同作用,上市公司則更能體現地區經濟的實力和活力,起到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上市公司是東莞金融助力大灣區建設的第二板斧。大灣區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因爲多方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産業、經濟、體制將經曆前所未有的融合與發展,這也爲相關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
東莞市金融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企業45家,另有6家企業已申報上市材料到證監會,有17家企業在廣東證監局輔導備案,數量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共累計評審認定215家上市後備企業,企業上市挂牌及培育資源的梯次結構初步形成。
當前東莞企業的資本市場意識正不斷加強,而政策上面也相當友好,對已申報上市材料的企業市財政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對企業上市後首發募集資金最高獎勵500萬元,對新三板挂牌企業最高獎勵150萬元,以帶動轄內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性日漸提高。
怎麽進一步用好上市公司資源呢?從去年起,東莞就透露出一個消息,謀劃建設“上市公司産業園”,到2021年啓動運營。“上市公司産業園”是什麽,由于在籌劃當中,官方並沒有更多資料透露,但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是浙江省2015年的舉措———“上市公司引領産業發展示範區”,背後的邏輯是上市公司有産業鏈優勢,也有拉長産業鏈的強烈意願,能夠組織基于産業鏈細化基礎上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形成一個“主導産業加更多個隱形冠軍”的企業分布架構,形成特色的區域産業集群。
鼓勵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科創板推出的時間越來越近,東莞也在積極謀劃,從市一級到證券公司先後召開了“科創板”的培訓班。
東莞市金融局方面介紹,將緊抓“科創板”的有利契機,積極發動轄內優質企業申報市上市後備企業,並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主動提供服務,切實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土地、房屋産權等曆史遺留問題,推動其通過上市挂牌、股權增發、發債等形式實現直接融資,形成政府政策扶持、職能部門貼身服務、園區鎮街主動作爲的強大合力,持續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東莞板塊”。
金融“雙子星”
濱海灣新區是新時期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戰略平台。《綱要》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制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研發基地。”
“濱海灣新區作爲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的定位,爭取將其打造成爲莞港澳金融合作發展先導區。”東莞市金融局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也就是說,濱海灣新區成爲東莞金融板塊發展的重要載體,而這一次“莞港澳金融合作發展先導區”也釋放出,這裏將承擔東莞金融創新先行先試的重任。
濱海灣新區被認爲是引領東莞未來30年發展新引擎。這裏背靠極具實力的鎮街,濱海灣新區、長安、虎門、厚街、沙田的G D P總和占全市的1/5強,形成了較具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同時占據珠三角幾何中心,在發展高端産業、現代服務業,吸引資本和人才方面占據優勢。
除了區位、産業優勢,東莞積極爲濱海灣新區申報成爲自貿區新片區,一旦濱海灣新區創建自貿區新片區成功,那麽意味著新區可以獲得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爲東莞經濟發展、參與灣區優質要素資源爭奪提供支撐。
載體建設方面,除了被《綱要》點名的濱海灣新區,另一個東莞在加大布局的是東莞南城金融商務區,南城金融商務區是東莞金融傳統強區。
截至2018年年末,南城街道實現金融增加值80 .59億元,擁有金融機構284家(含營業網點,下同),其中銀行機構120家,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22家銀行的市級總部(分行)落戶南城,證券機構35家,保險機構84家,南城還擁有6家融資擔保公司、8家小額貸款公司、18家典當行和13家拍賣行。
如今東莞南城國際商務區升級爲東莞國際商務區,計劃首個啓動建設的地塊是金融集聚區。地塊總用地面積約6.7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約54萬平方米,可基本滿足首期意向進駐金融企業對辦公面積的需求,同時金融機構提出的“單家獨院”要求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金融機構總部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東莞金融局方面介紹,鼓勵創投機構通過“以資引商”方式爲東莞市引入更多的高端産業、企業,特別是上市或有上市潛力的企業。制訂更有吸引力的招商激勵政策,有重點地吸引一批金融機構區域總部、持牌金融機構以及配套中介機構入駐東莞南城金融商務區,著力提升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金融組織的集聚度。
如果說,濱海灣新區是增量,南城金融商務區是存量,兩者合作或能成爲如同深圳前海與福田一樣的金融“雙子星”。
推動資金融通
隨著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加快推進,一體化的金融需求也將日益增長,包括融資、跨境支付、跨境貿易、資本運作和財富管理5大需求上。
東莞鎖定産業金融定位後,在計劃推動資金融通方面聚焦包括爭取人民幣N R A +賬戶的創新應用,打通境內外、本外幣、離在岸的融資通道,爲企業進出口業務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爭取試點推廣跨境醫療保險産品,爲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支持市內企業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募集資金調回境內使用等。
而金融作爲現代經濟的血液,順暢的跨境資金流動就是布滿各涉外經濟部門的血管,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供血作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分析,《綱要》中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裏,基本上都是關于金融的相關規劃。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作爲國內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産業基礎雄厚,具有成爲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潛力和基礎,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城市,廣州、深圳又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代表城市,但粵港澳三地的金融市場如何實現互聯互通,仍然是問題的關鍵。郭萬達分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組建,來自于各地發展不同的産業,然後通過基礎設施和市場的互聯互通,形成一個流動的要素,讓“産業灣區”“活”起來。在這其中金融就顯得尤爲關鍵,同時需要慎之又慎,而這一部分的規劃也極具含金量,值得好好研究。
如同上述所說,大灣區的建設,將會吸引更多資本彙聚于此,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研究預測,到2025年“珠三角+香港”的整體銀行盈利可達1.4萬億港元,超過東京及紐約成爲全球最高的地區,大灣區金融發展潛力巨大。
采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