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構建多元融合的消費業態
推動消費供給升級。促進經典川菜、重慶火鍋、蓋碗茶等餐飲産品品牌化,創建美食地標。推動傳統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創意設計産業,提升傳媒影視、動漫遊戲、音樂演藝等産業發展水平,支持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時裝周、電影節、藝術節等文化展演活動。發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汽車摩托車運動、航空運動等,布局建設自駕遊營地和野外露營地,發展鄉村民宿,推出溫泉、遊輪、徒步、自駕等一批特色化、品質化旅遊産品,大力發展“旅遊+”産品。提升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市場化供給質量,壯大社會服務消費。
發展消費新場景。引導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消費形態健康發展,促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線上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推動教育、醫療等服務線上線下交互融合。鼓勵發展智慧門店、自助終端、智能機器人等“無接觸”零售。發展更多參與式、體驗式消費模式和業態。發展假日經濟,豐富夜市、夜展、夜秀、夜遊等夜間經濟産品,建設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擦亮“兩江遊”、“街巷遊”等夜間經濟名片,展現國際時尚範、巴蜀慢生活。
第三節 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費環境
完善消費促進政策。規範發展消費金融,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穩妥開發適應新消費趨勢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拓展移動支付使用範圍,提升境外人員在境內使用移動支付便利化水平。研究將閑置廠房、辦公用房等改爲商業用途的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市內免稅店、口岸免稅店、離境提貨點。優化離境退稅服務,促進國際消費便利化。
健全消費者權益保障制度。推動服務標准化建設,發布行業優質企業名錄,鼓勵企業開展消費體驗評價並公開評價結果。對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等方面的産品依法實施強制性産品認證(CCC認證),建設針對食品、藥品等重點産品的溯源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溯源信息資源穩妥有序向社會開放。加強重點領域廣告監管。鼓勵線下實體店自主承諾無理由退貨,探索建立特色旅遊商品無理由退貨制度。健全消費領域信用監管體系,加強信用信息采集,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強化社會監督。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責任制和賠償先付制度。
第八章 共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
第一節 推動生態共建共保
共建生態網絡。構建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爲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渠系爲支撐的綠色生態廊道。依托龍門山、華蓥山、大巴山、明月山等,實施森林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和礦區恢複治理,共築綠色生態屏障。加大對重點流域、三峽庫區“共抓大保護”項目支持力度,實施“兩岸青山·千裏林帶”等生態治理工程。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加強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加快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強化重要生態空間保護。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強化周邊地區生態系統保護和治理,加強三峽庫區小流域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和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
共抓生態管控。統籌建立並實施雙城經濟圈及其周邊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聯合調度。建立跨流域跨區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國家和省級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對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支持力度。嚴格執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試點推進生態敏感區生態搬遷。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漁,實施長江上遊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建立禁捕長效機制。依法聯合查處交界區域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爲。
第二節 加強汙染跨界協同治理
統一環保標准。制定統一的環保標准編制技術規範,聯合開展現行環保標准差異分析評估,有序制定修訂統一的大氣、水、土壤以及危險廢物、噪聲等領域環保標准。堅持一張負面清單管川渝兩地,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開展跨區域聯合環境執法,統一管控對象的界定標准和管控尺度,共同預防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推進跨界水體環境治理。完善跨省市水體監測網絡,建立上下遊水質信息共享和異常響應機制。開展聯合巡河,加強工業汙染、畜禽養殖、入河排汙口、環境風險隱患點等協同管理。加強三峽庫區入庫水汙染聯合防治,加快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改提升,統籌規劃建設港口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推進水域“清漂”聯動。推動毗鄰地區汙水處理設施共建共享。支持在長江、嘉陵江一級支流開展水環境治理試點示範,深化沱江、龍溪河、岷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完善飲用水水源地風險聯合防控體系。
深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建設跨省市空氣質量信息交換平台,發揮西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作用,實施聯合預報預警。建立重汙染天氣共同應對機制,推進應急響應一體聯動。探索實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汙染連片整治。實施“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依法淘汰落後産能,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加強油品質量聯合監督。創建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
加強土壤汙染及固廢危廢協同治理。以沿江工業園區、礦山、受汙染耕地、汙染地塊爲重點開展修複與治理。推動固體廢物區域轉移合作,建立健全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體系。統籌規劃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回收基地和危險廢物資源處置中心,加強尾礦庫汙染治理,推進毗鄰地區處置設施共建共享。依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行爲。推動地級以上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全覆蓋,縣級以上城市及縣城醫療廢物全收集、全處理,並逐步覆蓋到建制鎮。協同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未完待續)
(注:PM2.5爲PM右下角加2.5,O3爲O右下角加3)
第三節 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
構建綠色産業體系。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産業,打造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聯合打造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綠色工程研究中心,實施重大綠色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推行綠色産品優先。鼓勵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加大向雙城經濟圈投資力度。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産、産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開展工業園區清潔生産試點。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節水行動,加大節能技術、節能産品推廣應用力度。深化跨省市排汙權、水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合作。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共建綠色城市標准化技術支撐平台,完善統一的綠色建築標准及認證體系,推廣裝配式建築、鋼結構建築和新型建材。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能源互聯網創新,統籌布局電動汽車充換電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共建區域一體化垃圾分類回收網絡體系。完善對汽車等的強制報廢配套政策,統籌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城市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基地。鼓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開展綠色發展試驗示範。支持萬州及渝東北地區探索三峽綠色發展新模式,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和補償、綠色金融等領域先行先試、盡快突破,引導人口和産業向城鎮化地區集聚,走出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支持四川天府新區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先行先試,開展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實施城市生態用地改革創新,探索建立公園城市規劃導則、指標評價、價值轉化等體系。支持重慶廣陽島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
第九章 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以共建“一帶一路”爲引領,打造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樞紐,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領域,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全面提升市場活力,在西部改革開放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第一節 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
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深化西部省區市協作,支持發揮重慶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共同建設跨區域平台,統籌設置境內外樞紐和集貨分撥節點。支持建立鐵路運輸市場化與政府購買服務相結合的定價機制,降低綜合運價水平。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與新加坡合作推動東盟及相關國家共同參與通道建設,探討銜接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和中歐班列建設合作。
統籌完善亞歐通道。加強協調聯動,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打造西向開放前沿高地,緊密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統籌優化中歐班列(成渝)去回程線路和運力,推動集結點、代理、運輸、倉儲、信息等資源共建共享,強化多式聯運銜接,探索國際貿易新規則,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完善跨境郵遞體系,建設鐵路口岸國際郵件互換中心。打造重慶興隆場、成都北中歐班列樞紐節點。開拓中歐班列中、東通道,積極銜接中蒙俄經濟走廊。
優化暢通東向開放通道。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江鐵路,構建通江達海、首尾聯動的東向國際開放通道,擴大與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加強陸水、港航聯動,開通往返主要港口的“水上穿梭巴士”和鐵水聯運班列,建設統一運營品牌,提高進出口貨物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推進沿江省市港口、口岸合作,優化“滬渝直達快線”運行機制,提高通關效率。
第二節 高水平推進開放平台建設
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加大力度推進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支持重慶、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試行有利于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外彙管理政策。探索更加便利的貿易監管制度。在雙城經濟圈複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擴大金融、科技、醫療、貿易和數字經濟等領域開放。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以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爲重點,優先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範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國際航權開放,按規定積極擴大鐵路、港口、機場以適當方式對外開放,合理規劃發展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設中德、中法、中瑞(士)、中意等雙邊合作園區。培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高標准實施高層級開放合作項目。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合規有序發展供應鏈金融和特色跨境金融服務平台,依托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探索形成貿易金融區塊鏈標准體系。推動建設中新金融科技、航空産業、跨境交易、多式聯運等領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第三方飛機維修中心,共同打造國際數據港。開展中日(成都)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範項目,建設藥物供應鏈服務中心、先進醫療服務中心,推動科技、金融等領域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對外交往中心。支持舉辦重要國際會議和賽事。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共同舉辦“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高標准舉辦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等國際大型會展。深化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國際交流,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支持川劇、彩燈等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強國際友好城市往來。支持建立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放寬境外人員參加各類職業資格(不包括醫療衛生人員資格)考試限制,支持爲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投資就業提供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