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世界的樞紐,‘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日前舉辦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興金融推進大會上,新加坡籍的大華銀行中國行長符懋贊思忖了一會兒,決定用一個成語形容臨港新片區未來的影響力。下個月,大華銀行在滴水湖畔的營業網點將正式開業,成爲第一家落戶臨港的外資銀行。
大華銀行此前在臨港新片區已經落地多項首創業務——去年,大華中國助力亞洲領先的創業債券投資機構毅峰資本首支中國基金以QFLP形式在新片區成立;今年3月,大華銀行作爲主要參團銀行之一,又推動上海首單可持續發展挂鈎國際銀團貸款成功落地新片區。
揭牌成立以來,臨港新片區對標最高標准、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打造“五自由一便利”爲核心內容的制度型開放體系,努力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三年間,新片區在多個重點領域率先實現了突破。
滴水湖金融灣比肩陸家嘴
“臨港新片區的英文名不是Lingang New Area,而是Lingang Special Area。這說明新片區不是自貿區空間的簡單擴大和現有政策的簡單平移,而是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三年來,新片區一共形成了首創性創新案例87個,其中有約一半與金融、貿易創新密切相關。無論是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還是在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參與國際經濟治理方面,臨港新片區都已有所建樹。
2019年12月,全國首家合資理財公司落戶臨港新片區。2020年8月,首單跨境資金池業務落地,臨港集團通過兩家合作銀行,成功引入境外融資資金1億美元。臨港集團大幅降低了綜合融資成本,跨國公司也看到了在新片區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的前景。2021年6月,臨港新片區跨境金融聯合工作室啓動,管委會金融貿易處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有時拿捏不准探索創新的路徑,工作室將構建市場主體與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梁與合作渠道,精准切中企業跨境經營中的業務需求。
上港集團在以色列就遇到了迫在眉睫的境外資金集中管理等難題。所幸今年年初,外彙局上海市分局推出了9項資本項目改革措施和4項經常項目便利化措施,包括擴大資本項目收入使用範圍等。上港集團資産財務部負責人認爲,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的試點、跨境放款額度的提高等,拓寬了上港集團的融資渠道,同時讓外彙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現在,以色列海法新港的自動化裝備正晝夜不停地運轉。當地媒體盛贊:“海法新港無愧爲世界上最先進的港口之一,在自動化程度、作業效率、節能環保、客戶服務等各方面都給以色列港口行業帶來重大提升,有效疏通了當地物流供應鏈,帶來了連接上海的新通道。”
創新案例井噴的背後,是制度政策的堅強支持。注重頂層設計的《臨港新片區進一步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具體配套扶持政策的《全面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聚焦差異化發展的《臨港新片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行動方案》等政策接連出台,直指投資自由、資金自由等領域,突破力度大,含金量足。
第一批“金融50條”發布當天,工農中建交五大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太平洋保險共9家單位就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了樓宇購置協議,在滴水湖金融灣新建辦公樓。這是金融機構對臨港新片區創新金融政策的熱烈回應,足見政策之鼓舞人心。正在建設的滴水湖金融灣將成爲一座比肩陸家嘴的金融城,與其錯位互補、協同發展。
打好“雙特”兩張牌
在多個場合,新片區管委會領導常常提到,要打好“雙特”兩張牌。除了“特殊經濟功能區”,另一張就是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2020年5月,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封關驗收,宣告揭牌成立。去年1月,二期也順利通過驗收,洋山特保區就此實現全域封關驗收。
洋山特保區創新成果接連落地:創新了海關監管制度,建立以“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區內不設賬冊等爲標志的海關監管全新進出境制度體系。依托洋山特保區,臨港新片區還培育了國産大飛機等新産業新業態;建設全球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和國際貿易分撥樞紐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規模實現逐年倍增。
去年6月,“新連雲港”輪與一批共48艘船舶的船籍港成功注冊登記到“中國洋山港”。根據《臨港新片區國際船舶登記管理規定》,滿足條件的船舶可以在新片區申請辦理國際船舶登記,不受中方投資人出資額不得低于50%的限制。此後,多家國際航運企業開始關注“中國洋山港”國際船舶登記,並向上海海事局表達了入區轉籍的意向。
洋山還首創性地突破了沿海捎帶、保稅LNG船對船加注等政策。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部總經理丁嵩冰建議,臨港管委會還可以逐步完善實施細則等“最後一公裏”,“譬如,如能按國際中轉創新監管模式,允許班輪聯盟內共享捎帶運力,能進一步擴大艙位供給、提升轉運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特保區支持物流、倉儲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已落地。上海融鑫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開出的第一張洋山特保區內物流、倉儲服務免征增值稅的電子普通發票,減免稅額就達到了11萬元。
對于市場主體而言,能爲其省下真金白銀的政策最爲實惠。一位醫藥設備與原材料供應公司的老總透露,當初落地臨港時,從遞交材料到拿到營業執照,一共只用了一天;而得益于新片區與特保區的優惠政策,從進口到銷售,公司每年可以節省大約400萬美元。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2020年,公司大量業務與外貿挂鈎,竟還實現了超過30%業務增長。“如果沒有臨港,我們的這塊業務只能放到新加坡了。”
成爲引領區建設“主戰場”
稅收優惠政策並非局限于洋山特保區。去年年初,《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的重點産業15%企業所得稅政策正式落地。有兩家政策惠及的臨港企業,僅2020年第四季度就享受了合計7610萬元的稅額減免。成立不久的集成電路企業上海工物高技術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亦申得了稅收優惠資格。總經理田廣說,對于他們這樣的研發投入很重的初創企業而言,任何資金的節省,未來都會有“千倍的放大”。
事實上,上海已有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政策,但其資質認定門檻不低,包含成立年限、工作成果等條件,新成立的市場主體很難申請。臨港新片區瞄准這些有潛力成爲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在他們最需要扶持的起步期助推了一把。此外,申報成功的企業,都通過了專家評審等環節,相當于獲得對企業能力的有力背書。工物高公司進入公示名單後,兩家風投公司當即批准了投資,更多投資方也找上門來。可以說,稅收政策還能提升社會資本認可度,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作用。
新片區先行先試的這一優惠政策已經在浦東更多地區推廣。此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提出,在總結臨港新片區實施經驗基礎上,研究在浦東特定區域對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産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不只這一項政策——“試驗田”裏的測試,收獲一定成效後,都具備推廣實施的價值。根據《引領區意見》,臨港新片區要對標最高標准、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若幹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相關成果具備條件後率先在浦東全域推廣實施;支持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在浦東具備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特定區域適用。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認爲,臨港新片區將成爲浦東引領區建設的“主戰場”;《引領區意見》的出台也爲新片區的發展帶來制度創新先發契機。
制度創新後,落實要“精”,要“快”。臨港新片區已滾動推出多個政策的“2.0版本”,去年8月發布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幹意見》更是以應用場景爲導向,體現了精准。同時,臨港管委會、園區等方方面面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即政策要更快落地,更快産出案例、形成示範效應,“實打實的成功案例,才能讓還在觀望的人不再猶豫”。
欄目主編:徐敏 題圖來源:臨港新片區
來源:作者:胡幸陽